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剖析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其地位和重要性已日益为人重视。文章综合归纳了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常见问题,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施工图审查;问题剖析

1、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处理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问题,是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和其质量的可靠性越来越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并于2000年开始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对保证工程勘察设计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在各级检查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勘察问题仍旧突出。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2.1 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设计意图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合理布置工作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明确规定详勘时应“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不少勘察报告前期资料收集不全,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设计单位的勘察技术要求缺乏。

对涉及公众利益方面的安全、环境环节不够重视,忽视对工程场地原有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调查。

2.2 勘探工作量及测试取样分布不合理

gb50021-2001对不同建、构筑物的勘察间距、勘探点的数量、位置及深度布置都有明确规定。实际操作中不按规范要求布设计勘察点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于在建筑物周边、角点没有勘察点,孔距超规范、孔深不合要求。如桩基勘察达不到gb50021-2001第4.9.2和4.9.4的规定;对需要进行建筑场地和液化判别的勘探孔孔深达不到深度要求;测试、取样孔小于勘探孔的1/3;测试取样达不到强制性条文规定。一些勘察企业在承担业务时,不按《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进行,只求满足取样或测试6件(次)的低层次要求。根本不考虑测试、取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对软弱下卧层不进行取样分析,甚至于为表面上满足不少于6件(组)的要求而将应当分层的层位加以合并,这样的勘察结果的合理性自然值得推敲,对设计的影响显而易见的。

2.3 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性

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土器规格、取样方法的适宜性和合理性缺乏了解。如对静力触探装备不定期标定、贯入速率控制不严,甚至单纯采用静力触探来取代全部勘察工作;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没有清除孔底废土就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与现场鉴别及土工试验成果相悖的情况时有出现。岩层中钻进时,无岩芯取率、无法了解其钻探效果等。

2.4 土工试验及岩土参数选择

土是自然历史的产物,是由固、液、气组成的三相松散性材料,土质变化错综复杂。土工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

gb50007-2002实施以后,土地试验的重要性被推向了新的高度。由于岩土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试验仪器和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及试验人员自身的素质问题,测试结果失真难以避免。故加强土工试验问题和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必不可少,这样才可能避免相关指标间的矛盾,更好地了解岩土的差异性,客观的评价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特性。对试验成果根本不进行分析评价,仅仅作为附表附在勘察报告后,甚至勘察报告提供的有关参数与试验成果南辕北辙。常见的问题有:

①在提供岩土性状参数时一概以平均值以蔽之;

②原位测试结果与土工试验成果确定的岩土性状、状态强度相悖的现象时有出现而不究基原因;

③参数统计时对相关联参数如c与φ、es 与a1-2样本数往往不一致。

④根据岩土参数确定的地基土强度往往与推荐的结果不符;

⑤提出地基承载力指标时不了解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的内涵。

2.5 岩土分类、描述欠准确

文献⑴在第3.2、3.3款中增加了岩石完整性分类和对粘性土,粉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描述,弥补了其它鉴别

方法的不足⑸。规范岩土描述,《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⑸和国外通用技术标准⑹均有介绍。但作为勘察第一手资料,已严重影响到勘察成果的质量,甚至导致错误性结论。勘察报告中岩土分类、描述与相关分析测试结果不一致的现象比较突出。

2.6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的深度不够

(1)地下水的分析评价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是地基基础设计和基坑设计施工十分重要的

依据,地下水位的升降变化对基础影响极大。规范要求“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判定水和土的腐蚀性”,并对地下水的勘察要求、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地下水作用的评价作了详细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中,勘察单位对地下水的类型分析含糊,对多层地下水没有严格不分层观测地下水位,往往以混合水位替代,水样的分析数量不足,水质分析报告中不注明地下水的类型、腐蚀性评价不考虑环境类型和地层渗透性影响;对近年地下水的变化幅度,历史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更是避而不谈。对需要施工降水或隔渗工程不进行水文试验。

(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深度不足

规划gb50021-2001第14.3.3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的岩土工程分析平价。对原始数据的合理可靠性不作深入探讨,仅作简单的数理统计,便作为其它分析的依据;在承载力的评价时,采用了多种手段、给出了相应的成果,

但对各方法的适宜性不加分析,对不同方法产生的差异不作研究,常给出1个最低值了事,显然不符合岩土工程分析的基本原理。

3、原因分析

3.1 规范理解问题

对规范理解的分歧,不仅在勘察企业中普遍存在,在施工图审查专家的审查过程中也时有发生。勘察等级决定着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勘察测试手段和勘察方法选择,勘察费用的收取,同时也是对企业市场准入的一道槛。但勘察等及与设计等级不尽一致,勘察企业承担任务范围的划分标准与设计单位承担任务范围的划分标准也不完全对应。

3.2 勘察市场问题

尽管国家对勘察市场的收费和承揽业务的规范法三令五申,但目前勘察市场依然混乱,竟相压价、转包、高额回扣、挂靠或出卖图章甚至伪造图章的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要求“工程勘察企业应当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勘察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但勘察劳务资质滞后,对勘察劳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尚无约束机制。许多勘察单位外包、分包业务较多,勘察劳务人员没有接受任何行业培训,对相关勘察技术馈乏,必然导致勘察工作粗劣。

4、建议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