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鉴赏》结课论文

2012-2013-1

浅谈中国雕塑

姓名:穆永星

班级:广告09-2

学号:310918020220

时间:2012-10-20

教师:王海

雕塑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雕塑艺术是最理想的艺术,它是物质材料与精神内容的和谐统一,雕塑所用的材料多于绘画,而传达的内容又吝啬于绘画,其美学基调也不像绘画那样,精神内容溢出物质形式,而是两者高度契合,雕塑作品显示着材料媒介本身的质地感,如《米洛的阿芙罗底德》通体是大理石特有的色泽,包括头发、眸子、皮肤和裙衫。象牙雕《嫦娥奔月》中的月亮、嫦娥、玉兔和云块,柔韧细腻,洁白无暇,这正是象牙的质地所致。中国雕塑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异彩纷呈。从史前雕塑再到汉唐雕塑,再到现代社会的雕塑,每一时期都有他们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由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决定。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还都是依附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具有极强装饰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

商周雕塑,《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如祭祀王公贵族,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秦统一六国以后,曾收缴天下兵器,聚于咸阳,销毁后铸成12个钟金人,各重千石,最后一个存世近6个世纪,毁于前秦时期,为见于记载的最早的大型金属雕塑。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以东发现的兵马俑雕塑群,共有7000余件,与真人、马等大,分置于3个坑中。最大的一个坑总面积约为12600平方米,列置于其间的6000兵马俑以战车、步卒相间排列为长方形军阵。秦俑雕塑群以巨大的体量和数量、群体的组合、气宇轩昂的形象,造成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在人物和车马的塑造上表现出力求模仿生活真实的倾向,发式、服装的很多细节表现得非常具体,军士佩带的兵器用的是实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模制与手塑相结合,入窑烧制后再加彩绘。

秦兵马俑的格局为西汉以后所承袭,汉代的帝陵没有发掘,已发现的有庞大兵马俑群的汉代大官吏、将军墓葬有陕西咸阳杨家湾的西汉墓,随葬有583件骑

兵俑、1800多件步兵俑和100余件舞乐杂役俑,均为模制,着彩。服饰鲜华,重群体的气势,而不追求个性表现。俑身高50厘米左右,规模与气度均不能与秦兵马俑相比(见杨家湾陶俑)。江苏徐州狮子山出土汉初某代楚王墓的随葬俑群形制与之相近而数量更多。甘肃武威雷台东汉末张君将军夫妇墓出土近百件青铜车马仪仗俑,其中的铜奔马,表现一匹飞奔的骏马,一只后蹄踩住一个展翼翔飞的鸟,造型完美,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汉代重视驯养良马,墓葬随葬的马匹雕塑造型多取扬蹄嘶鸣的动势。广西贵县、河北徐水所出土的铜马,甘肃地区出土的木车马,陕西兴平茂陵附近从葬坑出土的鎏金铜马都是汉代马的雕塑造型中的代表性作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时期。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代表性的石窟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北朝营造的石窟广泛分布于山西、河南、甘肃等地区,南朝石窟则仅存南京栖霞山一处。主要的造窟工程是以皇室或勋臣贵戚名义,动用国家资金和营建力量兴造的,工程浩大、宏伟。其中云冈石窟昙曜五窟的大佛、龙门石窟古阳洞的群龛,都代表了北魏盛期的雕刻水平和艺术风貌。云冈石窟第20窟高13.7米的大佛坐像,庄严浑朴,是古代大型石造像的杰作。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以后,从典章制度到审美风尚均受到南朝汉族文化的影响,石窟造像也开始脱出早期所受西域印度样式的影响,而形成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新风格特征。

南北朝时期另一类大型石雕是陵墓地面石刻群。存世的作品主要是分布于南京及其附近地区的宋、齐、梁、陈四代帝王及王侯陵墓的31处石雕群。其组合关系为成对的石兽、石柱与石碑。置于帝陵前的石兽有角,称天禄或麒麟;王侯墓前的石兽无角,称辟邪。其造型自汉代墓前大型石兽脱出,而趋向于劲健、华丽。兽作行进姿态,颈部很长,头向后仰,其影像与弓屈的背部形成一个极富于力度的S形曲线。身上有翼,并有流畅而华丽的线刻花纹(见南朝陵墓石刻)。

中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 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经过隋和初唐的过渡阶段,融会了南北朝时北方和南方雕塑艺术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使雕塑艺术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

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隋唐雕塑作品的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刻、随葬俑群、宗教造像,也有供玩赏的小型雕塑艺术品,如儿童玩具等。此外,用于建筑或器皿装饰的工艺雕塑,也有精美的作品。隋唐雕塑的题材、技法和风格、特别是宗教造像,对日本、朝鲜等国的古代雕塑有很大影响。

唐代宗教造像,以佛教为主,也有道教造像。包括石窟寺中的石雕和泥塑、摩崖大像和造像龛、供寺庙内供养的石雕和金铜造像以及石质经幢的雕刻等。唐代石窟寺造像,在著名的敦煌、龙门、炳灵寺、天龙山等石窟中都有保存,其中石雕的精品以龙门石窟最为集中。敦煌石窟中,唐代塑像同样表现出宏伟的气势。除了高大宏伟外,唐代石窟造像中也不乏体态婀娜的佳作,特别是天龙山石窟的菩萨像,躯体形成流畅的弧曲形态,极富美感。

中国宋代的雕塑。它继承并发展隋唐以来的传统,在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广度与深度方面,都前进了一步。占比重很大的佛教雕塑由于禅宗的盛行,作为礼拜偶像的那种神圣性和理想性减弱,而世俗化的现实性大为增强。道教雕塑的内容与形式较前丰富多样。用于殿堂、寺观、陵墓建筑组群平面布局的大型仪卫、纪念性雕刻,在样式、手法上有新的创造,但失去了前代同类作品的雄健伟岸的气概。以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主要特征用以殉葬的俑,无论数量、质量在同时期整个雕塑艺术中所占的地位,都远不及前代那样重要。各种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塑的蓬勃发展,是宋代雕塑中引人瞩目的现象。

道教在宋代,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形成了庞大体系。道教石窟造像除了福建泉州清源山的露天老君大石像外(见泉州老君石雕像),其余都在四川大足一带,重要者如大足南山的三清洞、真武帝君窟、圣母龛和龙洞,保存了多种道教艺术形象。舒城岩的东岳大帝、玉皇大帝、紫微大帝、淑明皇后等龛,共有大小造像100多身。

中国明清雕塑艺术的制作活动,在空前丰厚的社会物质财富基础上和不断改进工艺技术条件下,首先是适应封建统治阶级宗教的、精神的以及奢侈豪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普遍地活跃起来。其中的陵墓雕刻与宗教雕塑,特别是在朝廷官府直接控制下所产生的作品,规模大,材料贵重,制作精细,但大多缺乏创造性和生命力。而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市民群众及知识阶层有着较密切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