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 格式:doc
  • 大小:583.50 KB
  • 文档页数:2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专题1地球运动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

二、从水平要求来看,高考侧重

于考察空间想象水平、读图水平、

逻辑推断的思维水平和计算水平,

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文综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使用,而且历年文综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如2004年湖南文综卷10~11题的“中星定点”问题、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的9~11题“阿拉斯加日偏食”问题。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实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文综卷更是如此。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 =90°-∠B=90°-∠AOB

=90°-(∠COB-∠COA)

=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世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

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

阳高度(如下图B)。

③世界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

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例如太阳直射在15°S、

60°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④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是23°26′。

南北半球热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之间,具体度数是(当地纬度+23°26′)。

南北半球温带地区是46°52′。

南北半球寒带地区介于23°26′和46°52′,也能够当

作当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4. 正午太阳高度(H)的应用。

①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变形图。

②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日影:cotH=影长/物体长度。

③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倾角=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④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和采光问题:L=

楼高×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走向。

⑤有前檐的窗户与房顶之间距离L的设定:L=前檐长度×tanH。

5. 影子问题。

(1)影子的朝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

短——正午最短——变长——日

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影子无限

长)。

(3)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

化。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

太阳终年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确定。

(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

二、昼夜长短的的时空分布规律

1.晨昏线(圈)的运动。

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来回摆动。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右图。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

(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图。

(3)总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