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

状及创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众所周知,我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保险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以服务保险业为办学理念。向保险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了我院人才培养的方针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指出:要“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进一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很显然,“单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再加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生生源和就业率的考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纷纷被各大高校提上日程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作为保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我院现行的主体教学模式是什么该教学模式下到底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为适应保险业及区域现代化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摒弃了传统的“单向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富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主体模式。“2+1”教学模式即学校用两年时间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一年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校外实践,让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一年的校外实践工作和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1”教学模式下,学生究竟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呢

首先,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两年的课程教学中,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均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下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如:一些老师的采用的问答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老师和学生交换角色教学等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交际与沟通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际和沟通的能力,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学院安排的“+1”的校外实践,旨在让学生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到各种实战场合和环境中去培养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第四,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尽管校内实验类课程和实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的,“+1”的校外实践,正好让学生们亲临动手现场,找到了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机会,弥补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的空白和盲点。

第五,适应环境能力;大学生毕业之后都面临着找工作,加上现代社会工作的流动性很大,所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相当的重要。“+1”模式下,学生基本上都在比较艰苦、真枪实炮的环境下实践,这为培养学生毕业后适应环境能力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竞争能力、就业能力等也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锻炼。但从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要求来看,单单具备以上能力还是不够的。

二、从社会需求的视角看,现行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缺陷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虽然是指涵盖着多种能力的综合能力,我们不妨以这“四能力”为参照来分析现行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力的状况。

首先,实践能力(本文理解为动手能力)存在不足;虽然几年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但是由于长期在学校,这些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很多想法都不太切实际,做起事来“上手太慢”,他们进入公司,至少需要半年到1年的适应期,而成为一个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则需要5年,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也不愿意培养应届毕业生。

其次,创造能力不够;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通常,大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大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的条件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去创设和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而常常又是闭门造车,没办法和不去向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的知识迁移等。这些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大学生虽然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学生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再次,就业能力还有一定缺陷;虽然在“2+1”模式培养下,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但由于大学生普遍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及缺乏整体职业规划能力,加上他们在收集和整合就业信息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相对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讲,就业能力还远远不够。另外,就业能力同其它能力如交际与沟通能力、适应社会

环境的能力、竞争能力等息息相关,一旦这些能力存在不足,就会给就业能力带来影响。

最后,创业能力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长,客观上要求大学生不仅要自己创业,还要为他人创造就业岗位和机会,扩大就业渠道,从而改善大学生就业的结构和质量。但据教育部2004年所做的报告显示,全国较早的百余家学生企业中,盈利的不足五分之一;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存活的不足三分之一。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层次较低,生命力较弱,创业领域也局限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领域。

三、现行教学模式下还可以做哪些创新尝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把我院大学生培养成完全意义上“零距离”上岗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模式上还有待更进一步的改革尝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有把课堂办到公司,把公司优秀员工请到课堂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走出校门,积极寻求与企业甚至政府的合作,通过多重渠道整合社会资金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帮助比较成熟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完成学生创业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转化。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特定的创业活动情境,培养的学生的创业兴趣,激发创业意向,还能形成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创业实验室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及创造和创业能力均有很大帮助。我们也可以尝试“订单式”教学模式。虽然我们有很强大的行业背景和行业优势,很多毕业生都去了保险公司就业,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由于受定位不准确及缺乏就业规划的影响,许多学生常常错过了很多合适的就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或者进了某家公司,最后由于岗位的不对口或不适应而不得不中途退出就业岗位。如果我们采用“湘潭人寿财险班”、“株洲天安车险班”等订单式培养模式,那么,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另外,“体验式”教学模式也很值得我们尝试。摒弃传统教育方式中注重

课堂、注重书本、注重理论的教学方法,组建丰富多样的团队,如:保院律师团、保院会计团、保险经营团等,创设出各种职业场景,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近弱势群体,走进企业,真枪实炮的去感受怎样打官司,怎样替企业做账,怎样把保险卖出去。在老师(律师、注册会计师,保险精英等)的指导下做出影响甚至做出品牌,通过这种个性化的引导,互动式的实践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修养。

教学模式的创新将对学生尤其是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保院一名专任教师,我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切实履行假期实习制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为保院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