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焦虑情绪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焦虑情绪2012-2-4 21:11阅读(89)

大家都体验过焦虑。那什么是焦虑呢?

通俗地说,一个人想完成一件事或期待某事发生,可是前景把握不定,结果不明确,或者是想得到什么,可是又担心得不到,因而心里感到紧张、难过、不安,这就是焦虑。简单地说,焦虑,就是对自身处境、生活状态的不确定,感到难受。

一般来说,人都会体验过焦虑。因为人活着总得做事,要做起来,就想把握其前景,不确定性随之产生。焦虑会带给人不舒服、让人烦恼、让人不安。还有可能伴有失眠、食欲不振、头晕、全身乏力、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等症状。

心存焦虑,并不全是坏事。焦虑往往能够促使一个人鼓足力量,去应付眼下或将要发生的危机。狗急跳墙,就是跟焦虑有关,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危机关头,受焦虑驱使,狗会鼓起勇气,调动自身的心理资源与生理资源去应对。有书上说,焦虑的正面意义表现在四个方面:(1)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2)焦虑是是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的预防针。(3)焦虑促进个人的社会化和对文化的认同。(4)焦虑推动着人格发展。

平时,适度的焦虑,是有好处的。它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让人集中注意力,克服分心,提高工作效率。对于学生来说,一张难度较高的试卷,平时,在某个限定的时长内很难完成。可是在同样的时长内,如果在考场里,能及时完成。是什么原因会有这种闭呢?就是因为焦虑存在。临场考试,因为考试焦虑,会让考生的头脑兴奋起来,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头脑高速运行,提取知识的速度很快。一接通,思路就来了,知识点就流出来了,不需要很耗时冥思苦想,做题效率就高了。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成三类:现实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道德焦虑。现实焦虑由实际危险引起,具有积极意义,也称存在焦虑;神经症性焦虑是病理性的,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发作;道德焦虑则是跟人的耻感与罪感有关。今天我们就讲一讲日常生活中的现实焦虑。

现实焦虑是个类概念,是个比较含混的概念,杂糅着担心、紧张、不安、恐惧等。通常,我们从三个方面去描述现实焦虑:担忧、着急与不安。

一、担忧

担忧是指,想得到却担心得不到,想避开忧虑却避不开。想得到的标的物,一般是我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要素,属于积极的方面。比如说,你现在住的房子不满意,想明年买好房子住。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支撑,如果支撑条件不足,你会有所担心。想避开的,一般是消极的东西。比如说下午我开车过来,希望一路畅通无阻,避免出现交能拥挤,预期到可能避不开,心里就有点忧虑。

担忧的背后是有个追求的目标,这目标的实现让人进步,可获取更多的自由。这是对人生有利的一面,有益的一面。担心让人趋利,忧虑则让人避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总在担心和忧虑中生活着、忙碌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整个人生基本上是在担忧中度过的,只不过有些轻有些重。

担忧的主要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这主要是人的生理需要;还有,就是人生大事上的生老病死,这跟人生的安全需要关联。

影响担忧这种情绪表现并规定着它的变化过程的有三个层面:

一是人的个性,这是精神层面的。随缘、豁达、大度,经历丰富的人,担忧会比较轻,而偏执、谨慎、阅历狭窄、追求完美的人,遇事会有更多的担忧。在这方面,宗教的精神力量与人生态度,很有价值。从电视剧或电影中我们会有看出,大德高僧,在危急关头,会表现出非常从容的情态,看不出有什么担忧的。基督教也有相应的思想。它主张把焦虑交给上帝,一切担忧全由上帝担当。作为凡人,安分守己,命运天定,该怎么活就怎么活,不需要多担忧。所以,我们在心理咨询活动中,对于担忧程度较高的求助者,如果他们有宗教信仰倾向或家庭宗教信仰背景,常会建议其去参加或从事一些宗教活动。

二是物质生活条件。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精神世界和心理面貌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支持和决定的。有比较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更多的可供支配的社会和生活资源,意味着有更多的应对生活琐事和人生困境的手段,担忧水平自然会比较低。有钱,首先是温饱无忧;如果身体欠佳,也可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小病无惧。一个人,如果穷困潦倒,可能连吃饱肚子都成问题,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就无从谈起了,焦虑难忍可想而知。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对因缺乏物质基础不能有效完成任务而引发担忧的准确描述。有米了,你就不会去担忧吃不饱肚子。

三是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低,个体力量单薄,无法把握发展方向,心理上会放大外界压力,加剧对事物发展前景的担忧。二○○三年非典爆发,就是个好例子。再说,不能从社会层面上通过社会成员共努力去应对困境,意味着个体独立应对压力,身处无助甚至无奈境地,担忧水平会提高。如果社会发展水平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外界压力,既能有更多更高效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其本身也可释放压力,降低担忧。

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对生活前景的担忧表现得非常突出。有人认为古代社会,人们不知科学,天灾来临,十分担忧。也就是这个缘由,自然宗教开始产生。人们可以借助于宗教信仰,把自身的担忧,让神去分担。现代社会,一有大灾,即会有我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亲临灾区。这样的举动,除了带着一种物质支持外,从心理学上看,也就是跟人分忧,给人信心,并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去稀释焦虑,解除担忧。汶川大地震时,温家宝到一安置难民的体育馆,看到很有孩子在那里时,他说,奶粉很快就到。这样的言语,很快就会让担忧自家孩子挨饿的家庭放下心来。

二、着急

需要解决问题,但是由于自身原因或外界限制无法及时解决,引起心理冲突,让人感受难受。要解决问题,需要当事人去行动。着急出现,一般意味着当事人解决问题的行动受阻,并且这种受阻大多没有在事先的设计中估计到的。或者说,因为意外因素影响问题解决,会更让人着急。

着急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界限制造成。自身原因,表现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意志受挫。极端情况下,给人一种无力回天的感受,因而表现为无奈。而外界原因,则表现为周围环境对当事人行动的束缚,给人一种手足无措,无力挣扎的感受。这自身原因跟外界限制,往往互为表理,难解难辨。比如说,我常会从家里赶到办公室去做给人心理咨询,要紧,需要打的去。恰好遇到出租车交班时,在街上等车,就是拦不住一辆车子。我知道交班时间,难以拦到车子。可是出于我的意料的是,半个小时也会没有一辆车子拦上,然而,离预约的咨询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时,我会很着急。

从我内心考虑,有一个很强动机,就是在要去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但这事需要我准时赶到,可是赶不到,所以我的意志受挫。从外界因素看,因为这交接班时间,又逢高峰期,就是很难拦到一辆出租车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外界束缚。内外因素相结合,造成了我的着急。如此,我们解决问题、满足自身需要的行为受阻,为了解决问题、满足需要,人会设法去突破阻力。突破阻力的心理意向,即是心理动力,也就是解决问题、满足需要的动机。

无论是内部的意志受挫,还是外加的束缚,都会带给当事人压力。压力一方面让人着急,另一方面则让人思考去应对去解决。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压力即是动力;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压力具有动机功能。动机是解决问题的内在的心理动力——这打的常是这么难,那干脆就自己买辆车开吧。

……

三、不安

不安即适应不良。人跟环境不协调,感到不舒服。坐立不安、寝食难安、六神无主,是其极致。这极致,心理学称其为应激。它提示,人跟环境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适应,并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

应激状态下,人的信息加工系统非常活跃,十分敏感,但是其活动常常以扭曲的方式进行。正因为活跃、敏感,又是扭曲,它喜欢把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相关要素认知为压力。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跟外界极不协调,就会感到严重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感受不安,那就是焦虑。

人跟外界不协调可能是外界的原因,也可能是自身的原因。

1.外界的不确定因素

外界的原因,是一个人对生存与生活环境的不确定。它包括:

(1)压力的源头不知来自何处何地,常常是突如其来,让人措手不及。所以,人到一处陌生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不适感,会感受到不安,因为他们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人不愿离开自己的生存地、工作地,从心理学上看,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人总有求安的心态。大学新生,第一学期适应障碍比较普遍,特别是前三个月病症明显。其心理原理也在于此。

(2)压力性质和压力结果不确定,不知道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这一点在人生选择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诸位师父,在皈依佛门前的一番思考,一番纠结,甚至一番挣扎,就是当时在还没有皈依佛门前,对今后不确定的人生前景有一种担心,一种不安。

(3)压力过程的持续时间不确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人的一生充满压力,所以人生总是在不确定中度过,但人作为万物之灵,偏要竭尽全力掌握自己的命运,加上趋利避害的本性,人总是设法通过掌控环境的不确定,使自己的命运走向积极和光明,避免消极与阴暗。古代言情小说中的“宁为太平犬,不做离乱人”,最能道出不安带给人的痛苦。为求平安,人们极力回避不安。

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很多情况下,更不会因人的挣扎而走向确定,它倒反而与很多偶然相关联。所以当个体处在人生进程的十字路口,往往会感到无能左右生命中的困境,十分无助、无奈。无能即是对人生某种需要求之而不得,求之不得意味着心爱之物的丧失,心理压力随这而来,焦虑因而出现。为减轻焦虑,个体会付诸行动,求签问卜应运而生。这样既可以在求签问卜行动中“抽身”,使焦虑的自我与“不该或没有焦虑的”自我分离,“转嫁”内心的焦虑给虚幻的鬼神;又能把自身的遭遇诿之于命运不公,为自己的“无能”寻找合理的借口,并通过幻化满足内心的需要,消除不安。当不安郁积在心,到达不平而无处释放时,有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