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尖的艺术——芭蕾
- 格式:ppt
- 大小:30.90 MB
- 文档页数:30
芭蕾舞高难度的4个动作芭蕾舞最难的四个动作1、芭蕾舞最难的四个动作大劈叉:芭蕾舞女演员的双腿向前后或者两侧呈180度大开。
劈叉很难,但熟能生巧。
首先呈跪姿。
一条腿向前,膝盖弯曲。
另一条腿尽力向后伸展,前提是不造成损伤。
很快,你就可以劈到180度。
臀部与双腿呈直角,躯干笔直。
双腿笔直,绷起脚背。
鹤立姿势:舞者单腿站立,另一条腿高高抬起90度。
在把杆旁拉伸准备。
以四位脚和五位脚开始,稳定支撑腿。
支持腿站立,另一条腿向后高高抬起,膝盖部位弯曲90度,保持姿势不动。
脚尖旋转:动力退可弯曲,也可绷直,旋转后回到最初的位置。
以屈膝势开始。
支撑腿以脚尖站立,另一条腿抬起,膝盖部位弯曲。
张开双臂以保持身体平衡。
眼睛盯住某个点。
大跳:或者叫空中劈叉:形似凌空跃起横飞燕。
以四位手和四位脚开始。
前面的一条腿笔直地跃起。
同时,双腿前后劈叉。
整个动作由前面的一条腿牵引,看起来仿佛在空中滑翔。
2、芭蕾舞的简介芭蕾,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来。
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
3、芭蕾舞的起源“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
芭蕾舞最难的四个动作因为人体运动是通过关节角度的变化来传力、受力才能使人体产生复杂多变的运动形式,所以关节是人体固有的解剖结构。
虽然骨关节结构具有解剖特点,并有其自然的生理生长规律,但如不经锻炼,其关节活动不会适应体育运动的需要。
作曲:H.拉文斯基.奥尔德编导:奥古斯丁.布侬维尔奥古斯丁.布侬维尔(1815-1879),丹麦著名芭蕾大师、舞蹈编导、丹麦学派创始人。
《仙女》首演于1836年,是芭蕾丹麦学派的代表剧目。
《仙女》剧情简介一幕:苏格兰的一间农屋里,年轻的农夫詹姆士在火炉旁一张扶椅上睡着了,仙女进了农屋,跪在詹姆士面前注视着他。
仙女在詹姆士和他那些沉睡中的朋友中偷快地跳舞,她在詹姆士额上轻轻一吻,表达了她对詹姆士的爱慕。
詹姆士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但仍觉得自己昏昏欲睡的。
今天是他和他的未婚妻艾菲成婚的好日子,这时仙女向他现身,詹姆士立刻被她那不属于凡间的美所吸引,他追着仙女但仙女却跑到烟囱里去了。
农庄里婚礼的准备活动开始了,艾菲的朋友带着礼物来祝贺一对新人。
在一片欢欣中另一位农夫古恩为艾菲带来了烦恼:他向艾菲示爱,在这群快活的年轻人中有一个阴暗的老人便是巫婆玛德珠。
她正坐在火炉边取暖,詹姆士想赶走她,但其它宾客则请她占卜一下一对新人的未来,她说艾菲会嫁给古恩,这使得詹姆士极为愤怒,并赶跑了她,但玛德珠却诅咒他。
艾菲和她的母亲、朋友们回房准备婚礼。
詹姆士孤独一人留在大厅里,这时仙女在窗边再度出现,她告诉詹姆士她对他的爱慕,并求他跟她离开。
突然一阵怪声响起,詹姆士立刻将仙女藏在扶椅上,并用自己的披肩盖着她。
看到了这一切的古恩将之告诉大家,但当他一揭起披肩时仙女已不见了。
婚宴在众人的舞蹈中开始。
仙女再次出现并偷走了詹姆士的结婚戒指就飞走了,詹姆士不能抗拒她的魅力,追随她而去。
众宾客发现新郎不见了,古恩和他的朋友出外找寻詹姆士,不久他们便带着詹姆士为了追随仙女而跑了的消息回来,艾菲哭倒在母亲的怀里。
二幕第一场:女巫的山谷在深深的夜色中,玛德珠和她的同伴们以魔法造了一条诡异但美丽的丝巾,这一行人在日出中消失了。
二幕第二场:森林中一群仙女在晨曦中出现,詹姆士和仙女也来到了森林。
她和他愉快地跳舞,并带给他草苺和水,但当詹姆士想拥抱她时她逃离了,詹姆士追着她。
了解芭蕾的术语及装备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芭蕾在近四百年的持久历史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列国影响很大,传布极广,至今已成为世界列国都全力成长的一种艺术形式了。
那我们来了解一下芭蕾的术语以及装备吧。
舞蹈术语形象以舞蹈艺术为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动态形象,技人体的姿态、造型,步法等动作借助音乐、舞台美术、化妆、服饰等艺术因素产生的具有欣赏价值的视觉效果。
具有可视性、流动性的审美性的特点,是舞蹈欣赏过程中被感知、认识的主要对象和体现舞蹈艺术审美价值的主体。
表情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理活动和流露表情的习惯特点,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用不同的舞蹈形式加以概括并表现出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变化。
除了与动作相协调的面部表情外,有节奏的动作、姿态、手势和造型,亦可产生富有艺术感染了的舞蹈表情。
塑形以芭蕾为形体塑形的教材有什么好处:训练孩子三长一小(三长:手长、腿长、脖子长;一小:脸小)可以最大程度的塑造和改变孩子的形体,帮助孩子拉长腿型挺拔身姿,并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拥有优美的体态,增加自信。
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
北京舞乐坊少儿舞蹈培训开设舞种多样,根据孩子不同成长时期设置不通过舞种,并通过不同的孩子与形体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艺术气质。
动作舞蹈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
源于对人类情感动作和自然界各种动态事物的模仿。
主要包括:1、单一动作,即以人体某一部位为主动,其他部位静止或随动的动作;2、复合动作,指人体各部位在同一时间按照一定的顺序、规格作出的动作;3、动作组合。
一般指以训练舞蹈技巧为主要目的,有两个以上单一动作或复合动作按一定顺序、方向、速度和幅度上的结合与变化组成的连续性动作滑步、屈伸、踢腿、跳跃、旋转等等。
装备舞蹈者穿的都是专门设计的服装,对于他们而言,练功服绝不仅仅是为了漂亮,它们中每一件都非常实用。
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有保护,塑身的作用。
紧身裙衣和紧身白色裤袜是舞蹈者在练功室最常用的基本练习服,而穿紧身的舞蹈服是为了保护体型,一般的芭蕾舞练习服是连体的。
芭蕾舞服装历史发展介绍芭蕾舞服装历史发展介绍芭蕾舞是一种欧洲古典舞蹈,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芭蕾舞服装历史发展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芭蕾舞服装历史发展15~16世纪,初期的芭蕾舞服装崇尚豪华。
17世纪,男演员穿的有金属丝箍的“拖涅利”短裙、女演员穿的“鲁尼耶”鲸骨裙,都显得笨重。
为充分展现芭蕾舞的舞姿和技巧,历史上曾对芭蕾舞服装进行了几次革新,逐步使之完善。
其中舞鞋和舞裙的改革比较重要。
①芭蕾舞鞋:18世纪初,M.卡马尔戈发明用柔软材料制成的无跟鞋。
1790年在无跟鞋的鞋头部位加入特殊的衬垫,以便于演员使用脚尖舞蹈。
②芭蕾舞裙:1832年,M.塔廖尼开始使用E.拉米为她设计的一种露肩式连衣裙,称“浪漫主义芭蕾舞裙”。
这种舞裙有紧贴的上衣身,下接过膝的钟形褶裙,裙部以数层白色薄纱裁制,配浅红连袜裤,便于演员展现大跳、打脚等舞姿。
1880年芭蕾舞裙缩短,裸露大腿,称芭蕾短裙(tutu),成为芭蕾舞标准裙。
其裙部由4~5层丝绸绉褶构成,上连在相应尺寸的背心上。
20世纪以来,现代芭蕾舞剧多采用艺术化的生活服装。
丽派朵芭蕾舞鞋创意海报丽派朵 (Repetto) 是法国顶级芭蕾舞鞋品牌。
丽派朵创建于1947年,现在巴黎总店的地址就是当年的品牌创始人罗思·丽派朵(Ross Repetto) 女士所主持的芭蕾舞教室。
罗思·丽派朵女士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法国著名的芭蕾舞蹈大师罗兰·佩蒂(Roland Petit)打造一双最好的专业芭蕾舞鞋,开创了丽派朵舞鞋专卖店。
由于口碑载道,丽派朵自此成为不少芭蕾舞者和芭蕾舞团的指定舞鞋品牌。
而真正令其声名远播的,还是1956年法国性感女星碧姬·巴铎(Brigitte Bardot) 在其电影中穿上了有丽派朵标志的红色Cendrillon舞鞋,自此这款Repetto Cendrillon舞鞋就正式成为了代表法式风格之一的经典圣品,时至今日,Repetto Cendrillon芭蕾舞鞋仍是巴黎女人的最爱。
俄罗斯芭蕾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思潮亦对芭蕾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芭蕾舞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反映民间神话传说、仙女花神、精灵鬼怪等故事成了芭蕾创作的主要题材。
女演员成为主角,服装改成了短裙,脚尖舞成为芭蕾的基本要素。
这种足尖站立的技艺,把舞蹈者的身体向上提升,适合表现轻盈的体态以及表达追求与渴望的情绪。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
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
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浪漫主义芭蕾走向衰落,复兴芭蕾的使命历史地落在俄国肩上。
从40年代起,外国舞蹈家们频繁访俄。
塔利奥尼父女、佩罗、圣·莱昂等人的表演和编导活动,特别是布农维尔的学生约翰逊(在圣彼德堡)和布拉斯(在莫斯科)的教学活动,向俄国舞蹈界传授了法兰西、意大利两大舞派的精华,并逐渐形成了新的学派——俄罗斯舞派。
在剧目建设上,玛蒂帕和伊凡诺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十九世纪末,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不朽名著《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在俄国和各国相继上演,世界芭蕾艺术的中心,就由巴黎转到了彼得堡。
特别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给舞剧音乐带来了丰富的形象内容、戏剧性的动力和交响性的发展。
不仅是芭蕾舞的典范作品,亦成为世界乐坛上的不朽作品。
实现了舞剧音乐的革新,使音乐成为舞剧中塑造形象、叙述事件的基础,启发和丰富了舞剧编导的舞蹈交响化的思想。
《天鹅湖》第二幕达到了舞蹈诗的高峰,被奉为交响化舞蹈的范例。
以后又有格拉祖诺夫写出的《雷蒙达》(1898)、《四季》(1900),这些作品在继承浪漫主义芭蕾传统的同时体现了俄国现实主义传统。
芭蕾舞的起源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
女演员舞蹈时常用脚趾尖点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芭蕾舞的起源资料,供你参考。
芭蕾最初是欧洲的一种群众自娱或广场表演的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女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
166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在巴黎创办了世界第一所皇家舞蹈学校,确立了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七个手位,使芭蕾有了一套完整的动作和体系。
这五个基本脚位一直沿用至今。
一、芭蕾舞的起源芭蕾舞的起源意指①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
这是在欧洲各地民间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几个世纪不断加工、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严格规范和结构形式的欧洲传统舞蹈艺术。
19世纪以后,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脚尖舞。
②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舞台美术、文学于一体,用以表现一个故事或一段情节的戏剧艺术,称古典芭蕾(或古典舞剧)。
20世纪出现了现代舞以后,以现代舞结合古典舞蹈技术为主要表现手段来表现故事内容或情节的称现代芭蕾。
逐渐地,芭蕾一词也用来泛指用其他各种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舞剧作品,尽管在舞蹈风格、结构特征、表现手法等方面均不同于古典芭蕾或现代芭蕾。
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ballet一词,源于古拉丁语ballo。
最初,这个词只表示跳舞,或当众表演舞蹈,并不具有剧场演出的含义。
芭蕾作为一门舞台艺术,孕育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17世纪形成于法国宫廷,这种宫廷芭蕾实际上是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由专业的舞蹈教师设计,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表演场地在皇宫大厅中央,观众则围绕在大厅周围观看;演员戴皮制面具标志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
88张紫嫣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消失的足尖—19世纪浪漫芭蕾“宁芙”的幻象生产“浪漫芭蕾”(Romantic Ballet )兴起于19世纪20年代,在30至40年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诞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
其中,《仙女》(La Sylphide ,1832)和《吉赛尔》(Giselle ,1841)被视为经典中的经典,它们与这一时期芭蕾舞女演员的白色纱裙、足尖技巧,以及舞台装置和机械技术,共同成就了芭蕾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这些元素作为浪漫芭蕾巅峰时期的重要标识,在构成芭蕾全部内容的同时,还引入了一套完整且严密的“新语法”,由此芭蕾成为一门独立的现代艺术。
随着《仙女》在巴黎的首演,一个独特的精灵形象成为浪漫芭蕾的重要象征,这就是“宁芙”(Nymph )。
尽管在主流舞蹈史视阈中,浪漫芭蕾时期较为短暂,仅持续了20年就逐渐进入衰退期,但宁芙这个创造了终极“幻象”的自然精灵并未随着浪漫芭蕾的衰落而消亡,反而被提升为一个能指符号。
通过确立其在芭蕾中的最终范式,跨越浪漫芭蕾的巅峰期后,“宁芙”依然被保留在古典芭蕾中。
关于浪漫芭蕾,研究前先要厘清一个问题,即19世纪浪漫芭蕾革命所带来的“新鲜感”并非一种陌生化新形式的创生。
《仙女》的成功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摘 要】 “宁芙”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一个学术热点,引燃点是德国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中宁芙图像的关注。
随着“瓦尔堡热”的兴起,欧洲学者进一步将“宁芙”设定为一种文化研究范式,来考察古典到现代的各种情动形象。
19世纪初期,芭蕾经历了一次重要变革—进入浪漫主义芭蕾阶段,“宁芙”作为一种“情念程式”的高级表现形式,也在这个伟大的艺术时刻再次幽灵般地回归。
基于浪漫芭蕾在主流舞蹈史上的革命性意义,以及19世纪后半叶俄国芭蕾对“宁芙化身体”变体式的引述,今天当我们重新去看待舞蹈史中有关浪漫芭蕾的问题时,“宁芙”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讨论对象。
【关键词】 宁芙;浪漫芭蕾;足尖;白色;幻象89消失的足尖—19世纪浪漫芭蕾“宁芙”的幻象生产[1] Lincoln Kirstein, Dance: A Short History of Classic Theatrical Dan-cing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70), 244.[2] Janice Barringer and Sarah Schlesinger, The Pointe Book: Shoes, Training & Technique (Hightstown, NJ: Princeton Book Company, 2004), 1.[3] Henry E. Sigerist, ed., Four Treatises of Theophrastus Von Hohen-heim, Called Paracelsus , trans. C. Lilian Temkin, George Rosen, Gregory Zilboorg, Henry E. Sigerist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268.[4] 吴琼:《阿比·瓦尔堡的幽灵学》,《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第1期。
芭蕾舞者的绷脚尖训练方法芭蕾舞者的绷脚尖训练方法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那么芭蕾舞踮脚动作怎么练出来呢?今天呢,店铺就为大家推荐芭蕾舞者的绷脚尖训练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为了让双腿拥有修长而优雅的曲线,芭蕾舞者会在脚离开地面时,自然而然踮起足尖。
专业的芭蕾舞者至少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拥有美丽的足尖。
足尖美丽的秘密在于脚背——脚踝到脚趾间的脚面。
绷起足尖时,脚背会突起成一个拱形的弧,美丽的芭蕾脚背会有一个令人惊艳的拱弧。
有些舞者天生具有这样的能力,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绷起脚背。
那些双腿修长、脚踝瘦削的舞者,绷起脚背时会更美。
如果你不是天生的幸运儿,下面的个别指导可以帮助你练出美丽的脚背。
曲脚坐在地板上,双腿置于身前,膝盖绷直。
(如果你的小腿肌肉太紧,身体可以稍稍向后倾斜,用肘部支撑你的后背。
)弯脚,往身体方向拉伸脚趾。
脚尖绷直向上,脚跟离地也没有关系。
曲踝向下曲脚踝,脚跟紧贴地面,脚尖绷直向前,(很多舞蹈老师管这种姿势叫“阿拉丁脚”,因为这时的脚很像阿拉丁神灯。
)尽可能得弯曲踝关节,双脚向前绷直。
绷脚尖脚趾向下绷直,成为双脚弯曲弧的一个延伸。
尽量地向外伸展,线条尽可能地拉长。
保持这样的姿势几秒钟。
如果感觉脚抽筋,可以放松一下。
芭蕾“开、绷、直、立”形体训练“开”要求从肩、胸、胯、膝、踝五大关节,左右均匀对称地向外尽量打开,尤其是两脚和胯应向外打开到180度。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舒展人体的线条,扩大动作范围,提高身体的平衡力。
但是,这个“开”又是芭蕾形体中最难掌握的一个要素。
首先,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切忌容易打开的部位使劲打开,不容易的部分就不打开,这样容易造成身体上下扭曲,使肌肉或韧带拉伤。
要领是:必须从髋关节到膝关节、踝关节、脚趾尖全部打开。
“绷”要求把肢体的各个部位收紧“绷”起来,尤其指膝关节和踝关节,连带脊柱和颈椎等关节。
芭蕾舞要求舞者从指尖到脚尖的能量的贯穿,进行放射性的舞蹈,只有通过绷才能将能量更好地聚集在肢体末梢,达到轻盈飘逸的舞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