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98.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湍流理论发展概述

一、湍流模型的研究背景

自然环境和工程装置中的流动常常是湍流流动,模拟任何实际过程首先遇到的就是湍流问题,而湍流问题本身又是流体力学理论上的难题。对于某些简单的均匀时均流场,如果湍流脉动是各向均匀及各向同性的,可以用经典的统计理论来分析,但实际上的湍流往往是不均匀的,这就给理论分析带来了极困难。这也就引发了对湍流过程进行模拟的想法。

对湍流最根本的模拟方法是在湍流尺度的网格尺寸求解瞬态的三维N-S方程的全模拟方法,此时无需引进任何模型。然而由于计算方法及计算机运算水平的限制,该种方法不易实现。另一种要求稍低的方法是亚网格尺寸度模拟即大涡模拟(LES),也是由N-S方程出发,其网格尺寸比湍流尺度大,可以模拟湍流发展过程的一些细节,但由于计算量仍然很大,只能模拟一些简单的情况,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问题也存在很多问题[1]。目前数值模拟主要有三种方法:1.平均N-S方程的求解,2.大涡模拟(LES),3.直接数值模拟(DNS),而模拟的前提是建立合适的湍流模型。

所谓的湍流模型,就是以雷诺平均运动方程与脉动运动方程为基础,依靠理论与经验的结合,引进一系列模型假设,而建立起的一组描写湍流平均量的封闭方程组。目前常用的湍流模型可根据所采用的微分方程数进行分类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两方程模型、四方程模型、七方程模型等。对于简单流动而言,一般随着方程数的增多,精度也越高,计算量也越大、收敛性也越差。但是,对于复杂的湍流运动,则不一定。湍流模型可根据微分方程的个数分为零方程模型、一方程模型、二方程模型和多方程模型。这里所说的微分方程是指除了时均N-S 方程外,还要增加其他方程才能是方程封闭,增加多少个方程,则该模型就被成为多少个模型。

二、基本湍流模型

常用的湍流模型有:

零方程模型:C-S模型,由Cebeci-Smith给出;B-L模型,由Baldwin-Lomax 给出。

一方程模型:来源由两种,一种从经验和量纲分析出发,针对简单流动逐步发展起来,如Spalart-Allmaras(S-A)模型;另一种由二方程模型简化而来,如Baldwin-Barth(B-B)模型。

二方程模型:应用比较广泛的两方程模型有Jones 与Launder 提出的标准k-e 模型,以及k-omega 模型。

下面仅针对有代表性的模型进行论述:

1、零方程模型

上世纪30年代发展的一系列湍流的半经验理论,如Prandtl 的混合长度理论、Taylor 的涡量输运理论、von Karman 的相似性理论等,本质上即是零方程湍流模型。零方程模型直接建立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之间的代数关系,由于不涉及代数关系故称为另方程模型:

''m u u v y

ρρε∂-=∂ 其中m ε称为涡粘系数,他与分子的运动粘性系数ν有相同的量级。对于一般的三维的情况,上式可写为:

''

223

i j m ij ij u v S K ρεδ-=- K 为单位质量的湍流脉动动能。为了发展上述方法,需要建立m ε与平均速度之间的关系。1925年,普朗特沿这一方向做了重要工作,提出可混合长度理论,混合长度理论认为,存在这样的长度l ,在此长度流体质点运动是自由的(不与其他质点相遇),我们把这样的l 称为混合长度[2]。由于湍流漩涡的作用,流体微团就爱那个上下跳动,由于微团的流向速度不会立即改变,到达新位置后他会低于当地周围的平均速度,此即流向脉动速度'10()()u U y U y ≈-,显然,此速度差取决于当地的平均速度梯度U y ∂∂与微团沿y 向跳动的距离l ,即:

'U u l y

∂≈∂ 此l 称为混合长度,他表示这样的距离,在此距离微团沿y 向跳动时基本不丧失其原有速度。实际测量表明,虽然一般情况下流向的脉动速度的均方根值大于法向值,但他们有相同的量级,因此有:

'U v l y

∂≈∂ 所以有:

''2u u u v l y y

ρρ∂∂-=∂∂

由此可算出涡粘性系数为:

2m u l y

ε∂=∂ 由此可见,若假设l 不随速度变化,则可得出湍流切应力与平均速度平方成比例,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混合长度理论已成功的用于研究多种湍流剪切流,如流管、边界层和各种湍流剪切流。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零方程模型是Baldwim-Lomax 模型[3]

,该模型对湍流边界层的层和外层采用不同的混合长度假设,在流体分离不严重的流场计算中结果较好。事实上,零方程湍流模型仅适用于局部平衡状态的湍流流动。

2,、一方程模型

单方程模型一般求解湍流动能或涡粘性系数的输运方程,精度较好,鲁棒性也比较好,其中B-B 模型和S-A 模型是单方程模型中的优秀代表。特别是S-A 模型,从经验和量纲分析出发得出了涡粘性系数的输运方程,采用大量的实验结果标定模型系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计算准确性,目前已经被集成在各种商业软件和科学计算的代码中,在航空航天领域空气动力学计算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S-A 湍流模型是个一方程模型。它常被认为是B-L 代数模型和两方程模型之间的桥梁。由于其容错功能好,处理复杂流动的能力强,S-A 模型已得到广泛应用。S-A 模型与B-L 模型相比,其湍流涡粘场是连续的。S-A 模型优于 模型之处在于其容错性好,计算量少。该湍流的原理是建立在一个附加的涡粘输运方程的解决上。方程中包含对流项,扩散项和源项,以非守恒形式建立。S-A 模型不同于其他一些单方程模型,不是从 方程经过简化得到的,而是直接根据经验和量纲分析,从简单流动开始,直接得到最终的控制方程。该模型具有一些很好的特点,相对于两方程模型计算量小和稳定性好,同时又有较高的精度。由于模型方程的因变量函数在对数律区与到壁面的距离成线性关系,所以可以使用相对与低雷诺数模型较粗的网格。另外,模型是非当地型的,方程中没有诸如y+这类当地型的项在,所以在有多个物理面的复杂流场中不需要特殊处理,使用方便。

3、两方程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