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之一)(2011-08-27 19:43:34)

转载▼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是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

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

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

——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虚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氧——“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肾经——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12、补肾——先揉肾经,再揉心经。心肾是相通。肾经叫足少阴肾经,心经叫手少阴心经,它们是一条经:在胳膊上叫心经,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属水。两经同时揉,效果能达到极致。

13、肾虚——揉肾经、心经。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

治,效果更佳。

15、恐惧——揉摩太溪穴,来强壮肾脏(恐惧伤肾,就是大伤气血)。

16、吸气短呼气长“气短”——胸中有郁闷之气,但肾不纳气,就是肾虚,坚持用腹式呼吸法,能真正达到补肾的效果。

17、肚胀、消化不好——推腹法(主推胃经部分)、跪膝法(主要可引胃经气血下行)、敲胃经法(用拳头敲打大腿、小腿胃经部分)来调动身体本来就充足的能量库,自行冲击堵塞的经络。

18、小便不利、喝水少、身体湿气大——打通胃经来激发自身特有的原动力,而不是按膀胱经。

19、爱发火的人,脾气就是能量——平时多敲打、按摩肝胆两经,尤其是胆经。经常刺激能疏解肝胆滞气,让气血畅通。肝火旺的人能量最足,最易上火,通过肝胆两经就把肝火引到它该去的人体虚弱的地方去。

20、偏头痛、乳房胀痛——压抑点就在胆经和三焦经上。

21、吃得多但肚胀,就是所谓的“胃强脾弱”——小腿的胃经和脾经,尤其是脾胃相通的穴位上:脾经的公孙穴、胃经的丰隆穴。

22、胃溃疡——病源起于肝,郁结之气在胆,症状表现在胃,压抑点在胆经上,郁结的能量从胆经宣发,而不去冲击胃。23、塞症、萎缩症、炎症等久治不愈之症——需把气血引到病灶点,看看病灶点压哪条经上,就在病灶的去路上“挖个坑”,把气血引过去,用拔罐法(可能开始拔不住,多拔几次罐就能拔住

了)。

24、补肾——借助一条不易枯竭的经络——胃经来实现,(治病从调肝入手,养生以强肾为功)。

25、气血不足、美容——打通胃经,保持胃经畅通,气血自然充足。推摩腹部胃经(尤其是腹直肌部分),、敲打大小腿上的胃经、在胃经路线上拔罐子、刮痧,蹲档骑马式、跪膝后仰头着地等,都是打通胃经的方法。

26、清除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用“推腹法”,使大便畅通、小便增多、放屁打嗝,浊气排除。

27、壮肾阳——艾灸关元穴,和拍打命门和关元穴,以激发出体内无限的先天活力。

28、鼻子不通气——用“取嚏法”,流出清涕(寒气),鼻子马上通气。

29、受寒后头痛剧烈——用“取吐法”,汗水痰涎齐出(寒气),头痛立止。

30、吃凉的食物腹泻——是身体帮你把寒气排出,不必惊慌。

31、高血压——常揉尺泽穴。

32、关节炎——练“跪膝法”。

33、老胃病——练“壁虎爬行”效果最好。

34、美白、祛斑——打通小周天的“叩首法”。三五天做一次,每次一小节,每小节叩首15次。

35、胆囊炎、乳腺增生、头皮屑、脑供血不足、补肝肾、预防

老年痴呆、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梗塞——梳头,每天最少300次,越多越好,梳头还可以疏通很多经络,等于给身体打基础。一梳头胆经的20多个经络就全部打通。

36、锻炼脖子、颈椎、头脑的神经——用头练书法(用头部练写字)。

37、膝盖痛、膝盖积水、膝盖骨刺、腰痛、不能下蹲、不能上侧所、补肾——练“跪膝法”(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补肝脏的方法)。

38、补肝——“跪膝法”(坚持每天做一次20分钟,相当于每天喝几支杞菊地黄丸口服液)。

39、膝盖有积水——先推腿下边的脾经,先除湿,再揉膝阳关穴,往下疏导,然后再跪行把气引过来就没问题了。

40、减肥密法——“跪膝法”,三周见效。

41、脱发——“跪膝法”。

42、坐月子生气断奶——使劲点按“涌泉穴”,要身心同治,二小时后,乳房开始逐渐胀,奶水会重新有。

43、胃痛——按“足三里”,再循胃经上行,找到“伏兔穴”,将胃经上的硬结揉散。

44、生气打咯——用按摩棒从上到下疏通小肠经、三焦经、膀胱经,会有很多痛点,嗝打出来就不痛了。

45、弯腰时两肋疼痛——口服《加味逍遥丸》。

46、肝火旺、长豆豆——就按肝经的“曲泉穴”到…阴包经?,都是

肝穴的要穴,“曲泉”泄肝火,清湿热;“阴包经”解肝郁,调月经。如按摩穴位疼痛时,可用刮痧法,工具随意。让痘痘根除。

47、各种皮肤病——按“曲池”穴,多按就会好。

48、鼻流清涕、感冒、肘上边穴位痛——肺与大肠经相表里,手敲大肠经(感冒初期,有预防肺脏被风寒侵袭的作用)。49、咳嗽、嗓子不痰咳不出——按肾经上的“复溜穴”、膝盖窝里的“阴谷穴”,咳嗽立止。

50、高血压——刮心包经、大肠经、肺经,按摩降压穴位,膀胱经走罐几分钟,再按摩太溪穴、太冲穴、足底心脏反射区。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坚持三个月方见效果。

51、心脑血管疾病——“心包经”专治心脑血管疾患。

52、大肠经清体内热毒淤血。

53、肺经肃降而补肾。

54、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补肾并引血下行。

55、太冲穴清全身浊气,浊气出则百病皆消,使心脏反射区增强心脏供血,补充气血原动力。

56、冬天着凉——用“取涕法”。

57、鼻塞——按压胳膊上的“孔最穴”,右侧不通就按左侧的“孔最穴”,同样方法按另一侧。

58、胸闷、恶心、想打嗝打不出——用“推腹法”,主推心窝下及中间任脉和两旁的胃经,找三焦经的手腕处找“支沟”和“外关穴”进行敲打或点按。小腿的胃经诸穴上点按或刮痧,也可按孙公穴

(是消除肠胃浊气的要穴)。

59、通鼻、感冒引起的咽喉痛——按“孔最穴”(孔最穴是总管全身各种孔窍而得名的穴位)有特效。

60、防衰老的五大法:

治黄褐斑、眉棱痛、鱼尾纹、眼袋、黑眼圈:做眼保健操——按“攒竹穴”(管眼睛视力及眼睛胀痛等眼睛不舒服问题);“鱼腰穴”(管的是眉棱痛);“丝竹空”(管专门祛斑的大穴,专管太阳穴附近出现的暗斑、黄褐斑)。

61、鱼尾纹——按眼睛上的“瞳子髎”。

62、去眼袋——按“承泣穴”(是专管眼袋的穴位,上眼袋是肾虚引起的;下眼袋是脾虚引起的,都是脾肾两虚的结果)。

63、黑眼圈——按揉“四白穴”。

64、改善头部供血、面若桃花——采用“撞揉鼻骨法”。

65、乌发满头,肾强腰壮——多叩齿(牙齿里的经络和肾经是相通的,在不便直接调养肾时,就采用健壮牙齿,是最好的补肾方法)。

66、补肾、治耳鸣——用掌根揉耳背(每天揉三分钟直到耳朵眼里发痒,证明耳朵面里的气血过来了,长期这样揉,耳鸣、耳聋的问题就解决了)。

67、让面色一直保持健康红润——敲打“胃经”(胃经是经面部供血之经,是一条多气多血之经,直接通达于面部。方法:用10个手指肚敲打面部,敲打的就是胃经,也敲了大肠经和小肠经,

再用手捋脖子,从下往上捋,再用空拳敲打胸部的乳头上下到心窝,两个空拳相对敲,然后在大腿的正面和侧面1/2处接着敲,最后再敲一敲小腿中间的胫骨外侧,就接通了下面的整条胃经。只需几天时间,蜡黄、比较发暗的脸色不见了)。

68、高血压、脑供血不足、低血压——捋脖子上的“胃经”,从下往上捋脖子。

69、中医所称的三种痰——第一种是气郁生痰: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叫痰核,像扁平疣这类也跟气郁有关;第二种是脾虚生痰:就是人们一咳就吐的痰,其实不是来原于肺,而是生自于脾,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要想根除痰,就必须健脾祛痰。第三种痰是血痰,“血滞则生痰”,“痰蒙心窍”就是指血痰,就是常说的高血脂,血流缓慢停滞住了就堆积下来形成了高血脂。

心包经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是专门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如果血脂高就会患心脑血管病。

70、刮痧方法——要顺着经络刮,轻轻的刮,顺着经络走,不能横着刮。是否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劲:痧是不是刮出来的,而是体内的气血推出来的。

特别注意:孕妇、肿瘤、心脏不好的病人不能刮。

71、肥胖产生的二种原因:外寒和内火,治疗的六种方法:

肝胆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推大腿骨侧的肝经和外侧的胆经、敲带脉区;

肠胃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方法:跪膝法;

小肠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捏手臂内侧心经和小肠经;心脏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用大拇指揉心包经;

脾的运化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每天推揉左侧小腿上的脾经有特效;

膀胱经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在后背膀胱经按摩、刮痧、捏脊、艾灸。中医认为:“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用拔罐、按摩托、捏脊、艾灸的方法,目的是清除后背的寒气,以消除肥胖;

72、通治各种肥胖的自治疗法——推腹法、走路法、早睡早起。膀胱经大药房

73、治包括近视在内的任何眼疾——按揉睛明穴,按一下松一下,每天做9次就会起作用。

74、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热证——揉攒竹穴。

75、通鼻窍、治眼疾、头痛、癫痫——用10个指头肚每天梳头上的膀胱经50次。

76、明目醒神、降血压、防治颈椎病、感冒——揉天柱穴。

77、治咳嗽老不好、心里发憋、心血管问题、胃痛、肝、胆问题、腰酸腰痛——按后背膀胱经上的相应位置,在后背中线旁开1.5寸和旁开3寸的地方上找痛点,多揉就行,每天一次。

78、治疗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揉“八髎”,位置在裤腰的下缘和尾骨尖中间这一段旁开2~3厘米处: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边4个,右边4个,共8个,通常叫八髎。此穴是专门治疗生

殖系统疾病的,各种男科、女科都归此穴管,如痛经、子宫肌瘤、前列腺方面的毛病等均在这几个穴位上找到痛点,按揉痛点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79、排毒减肥——拉抻或敲打承扶穴到委中穴一段:坐在床上,腿伸直,腰往下弯一弯,抻完后再多敲打一下大腿后边,尤其是承扶到委中这一段,把痛点都敲得不痛了,膀胱经就疏通了。80、降血压、治腰背痛、脑后头痛、足跟痛——压委中穴、委阳穴。

81、平时腰痛——压委中穴效果特别明显。

82、腰胀痛——不要拔罐子,会越拔越重,要揉“委阳”穴最管用。

83、降血压——按揉委中穴。

84、后头痛、足跟痛——揉委中穴。

85、治腰痛、坐骨神精痛、痔疮——揉承山穴。

86、治慢性腰痛(腰肌劳损)立竿见影——揉飞扬穴。

87、治感冒、膝盖发凉、血压高、眼睛酸涩、老花眼、腰腿痛、足跟裂、足跟痛——从飞扬穴一直推到昆仑穴。

88、治腿抽筋、癫痫、身上老发紧——揉“申脉穴”(顾各思义,就是使人的筋脉伸展开来)。此穴在脚踝下缘,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节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89、脑鸣——按揉束骨穴最管用。

膀胱经在脚上的穴位挨得都很近,用大拇指沿着外侧的骨头一推,就能把这些穴位一次性刺激到。

90、治疗脑鸣、头痛、防感冒、通鼻窍、防止脚寒凉——揉金门到足通骨这一段膀胱经(用拇指推)。

91、正胎位——艾灸至阴穴。

特别注意;在揉膀胱经的时候,心情一定好放松,如果是紧张状态的话,身体就会气滞血淤。

92、肾结石(体内垃圾)——通过刺激膀胱经来增强其功能,从而清除这些症状。

93、膀胱经在后背各穴——可以用后背撞树、撞墙、撞门框等,实际上撞哪都行,记住:一是量力而行,二是循序渐进,三是持之以恒。只有牢记这三个原则才会即安全又有效果。

94、老人腰不得劲——病人平趴着,按摩腿上膀胱经的穴位:飞扬、委中穴揉一揉,要轻揉,还可以做跪膝,既可以渐渐增强腰部力量,又对缓解腰部疼痛有很好的帮助。

95、老人腰腿疼——在左右委中穴、飞扬穴上拔上二个罐;旁边还有穴也要拔二个罐;昆仑穴用手揉。

肾经大药房——激活先天这本,何惧疾病衰老

96、使人不易衰老——刺激涌泉穴,它是一个井穴,即源头。用大拇指用力点按涌泉穴,如果很痛就适合每天按摩,一定要坚持,因为补肾是用一辈子来完成的任务,肾气强壮就不会衰老。按此穴是引血归源。每天按三分钟,坚持一个月,会发现脚底有弹性了,再按的时候就不会有有坑了。

如果有的人用力点按后没有什么感觉,穴位还被按下了一个坑,

这就是典型的肾气虚弱、气血不足,这时就不适合按,这样的人要先做跪膝法,把气血引下来,再刺激涌泉穴。

其实,只要把涌泉穴按摩通了,就证明把整个肾经都给打通了。

97、咽喉炎——按揉照海穴。

98、糖尿病、烦燥口干、咽喉肿痛、遗尿、遗精等症——按揉然谷穴有效。

99、肾炎、肾绞痛、痛风、老年痴呆、先天抽搐、痛经、厌食等症——太溪穴。

100、哮喘、二便不利、腰骨无力、头昏失眠、足跟痛——按揉大钟穴。

101、膀胱炎、水肿、小便不利、前列腺炎、月经不调、脚踝酸痛——按揉水泉穴。

102、身上怕冷、脚心老是冰凉——按涌泉穴,如果按下时按点不弹起来,最好用艾灸法,如果火气较大,此法不适合。

103、脚心发热、但足不寒——最需要揉涌泉穴。

104、打嗝不止(呃逆)——是肾气不足,气不往下走,不能归源,而往上走就会产生打嗝,按涌泉穴。

105、虚寒履带呕吐——按揉涌泉穴。虚寒是吃点凉东西就反胃呕吐,是肾气不足造成的。

106、耳鸣、耳聋——按揉涌泉穴(因为肾开窍于耳,肾气不足耳朵就会出问题)。

107、高血压——按揉涌泉穴。也可马吴茱萸这味中草药打成粉,

调点醋,和成泥状糊在脚心上,能很好稳定血压,其实是引火归源。

108、鼻出血——把大蒜捣碎糊在脚心上,左鼻孔出血糊右脚心,右鼻孔出血糊左脚心,两侧同时出血就一边糊一个,不超过10钟即可。古人说糊上立马主好,如不好则说明身体不别的病。109、治糖尿病、烦躁口干、咽喉肿痛、遗尿、遗精、——按揉然谷穴。找然谷穴时,可以先摸一下脚的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处有个高骨头,然谷穴就在高骨头下缘。

110、突然说不出话来,如是咽喉特别干——按揉然谷穴。111、男科小便短赤(即尿少、很热、色发黄)等——按揉然谷穴。

112、益肾平喘、通调二便、强腰壮骨、清脑安神、治疗足跟痛、胆小怕事等情志病——按然谷穴。

113、阴虚火旺——按揉大钟穴。

114、嗓子老说不出来话——按揉大钟穴。

115、治膀胱炎、小便不利、胶列腺疾病、月经不调——按揉水泉穴。

116、足跟突然痛——按揉水泉穴,如果是长期足跟痛,就要揉大钟穴和太溪穴。

117、爬山发生脚踝酸痛——按揉水泉穴。

118、治咽喉痛、慢性咽炎——按揉照海穴。

119、以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是肾阴不足——

按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

120、痛风、尿酸过高,这是尿里毒素太多了——每天揉太溪穴能从源头把问题解决。

121、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122、先天性抽搐——按揉太溪穴。

123、老是好哭、哭了以后眼睛越来越看不见东西——多揉太溪穴。

124、厌食品症——按揉太溪穴。

125、胸闷、支气管炎、哮喘——按揉太溪穴。

126、老年痴呆、耳鸣、牙齿松动——打通肾经,这些症状就全没了。

127、咽喉痛——按揉太溪穴、然谷穴、涌泉穴。单个揉,哪个痛揉哪个,痛的那个就管咽喉痛了。

特别提示:足三里穴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若补先天就要从太溪穴开始。*调节肾经的杠杆之药——复溜穴128、消肿(凡是有肿的地方)——按揉复溜穴(因为肿的意思是有水液在那里停滞不流,淤住了,揉此穴就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

129、静脉曲张——按揉复溜穴。

130、颈椎病、生殖系统病、腹痛、腹泻等——按揉阴谷穴。131、痛风、结石、抑郁、癫痫——按揉筑宾穴。

132、月经不调、崩漏等——按揉交信穴。

133、消肿利尿、静脉曲张、水肿、腹胀、自汗、盗汗、腹泻、尿失禁、指端麻木等——按揉复溜穴。

134、半天尿不出来、尿失禁——按揉复溜穴。

135、降血压——先按揉尺泽穴(把上面的气降下来),再揉复溜穴(把降下来的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的。

136、腿脚酸胀、或是脚老是抬高放在桌子上才舒服,是气血下不去——每天多揉揉复溜穴。

137、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扒拉开合还使劲睁开,睁开一会儿又搭拉下来)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

138、手指端或脚趾端总是麻木,是气血过不去,原动力不足——每天要按揉复溜穴。

139、补肾——先揉复溜穴,让它先通一下,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

140、月经不调、崩漏(月经到期不来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按揉交信穴。

141、膝盖发软、没劲、心里有恐惧的时候——按揉筑宾穴就可以给人增加底气。

142、解药毒、空气污染毒——对常期服用西药的人,平时一定要多揉筑宾穴(也解烟毒、油漆味、污染空气的气毒)。

143、解肝毒——揉太冲穴。

144、尿酸过高——尿酸过高会产生痛风、结石症,揉筑宾穴可以治疗这些病。

145、神经受到伤害——揉筑宾穴。

特别提示:筑宾穴的主要功能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146、肚脐周围的腹痛——按揉阴谷穴。再按揉胃经上的巨虚穴配合使用,祛腹痛效果更好。再加上推腹法,效果即快又好。147、治颈椎病、生殖系统疾病、腹痛、腹泻——按揉阴谷穴(此穴在膝窝处、委中穴内侧)。此穴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好穴。中医常说“肾主骨”,颈椎和要椎体都是骨头的一个部分。

148、肚脐眼周围的腹痛——按揉阴谷穴。

149、腹泻——先按揉阴谷穴,再加上排浊气的推腹法,疗养既快又好。

150、治心脏、肠胃、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情志等疾病——推揉胸腹部肾经(推揉胸腹部肾经,心脏、肠胃病、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的众多疾病会迎刃而解)。

特别提示:在推腹的时候,肾经可分为3个部分来推:第一部分从俞府推到步廊。在这一段,会推到痛点,特别是心里有恐惧的时候,而且恐惧的时间越长,这些痛点就越敏感。把这些痛点都给揉散了,就会觉得心里非常舒服,恐惧不知不觉消失了。而且诸如心里郁闷、胸闷、咳嗽等毛病,都可以在这里打到原因并得以解决。第二部分从中线旁开0.5寸的幽门空开始,一直推到肚

脐眼旁边的肓俞穴。推到这块是为了达到排出腹中的浊气、调节肠胃功能的目的。第三部分从肓俞往下推到横骨。能防治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打通身体正面的肾经,可以通过以上介绍的推腹法来办到。如果觉得身体哪方面问题最严重,就着重从管哪块区域的经络开始推就可以了。

肾经健康大课堂

151、问:肾经从腿上到后背的穴位有哪些?

中里答:腿最上面的肾经穴位是阴谷穴,再往上到背后、臀部这一带只有经,没有穴。趴下的时候,内侧有一根筋,中间有一根筋,外侧有一根筋。中间这根筋和外侧这根筋都是膀胱经,内侧这根筋才是腿上的肾经。

152、问:涌泉穴是点按好,还是从中点往脚趾头顺揉好?

中里答:怎么揉都可以,只要敏感了就可以多揉,如果揉时不敏感,又凹陷下去了,就别揉它,先揉其他的穴位,慢慢的把气血往那儿引。

153、问:我的嘴老是特别的干,尤其是夜里,请问用哪个穴位?中里答:肾经上的穴位挨个揉,哪个最敏感就最有效,但是最终目的是要让太溪穴敏感,再让涌泉穴敏感,就成了。

154、问:帕金森这个病有不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调理?

中里答:凡是颤动的症状都跟肝有关系,可以多揉太冲到行间,还有地筋以及肾经上的穴位。但要想效果长久的话,还是要从肾经上来打通。

155、问:请问尾骨痛按什么地方?

中里答:凡是骨头方面的问题都跟肾有关,肾主骨。所以尾骨疼也跟肾有关。要揉肾经上的太溪穴、复溜穴,它们都管用。另外尾骨和颈椎互为反射点,所以尾骨痛要揉颈椎上的痛点;颈椎痛要揉尾骨上的痛点,这二个点都可以互相参照。

156、问:目前我脚上长有骨刺,又加上痛风,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

中里答:没有哪个穴位是专门治这个病的。多揉脾、肾、肝这3条经络,把它们打通后,这种病症就能缓解。

157、跪膝法对于腰椎也有好处吗?

中里答:跪膝就是引血下行,主要是补肾、补肝,调节肝肾的,而腰椎是肾所主,像腰椎间盘突出就是里面的筋有问题。筋硬、有淤血了就会产生关节的错位,这与肝脏功能有关,所以跪膝法是调节腰椎、调节肝肾的方法。

158、腰椎痛还有腰椎突出和右边这条腿发凉,通过跪膝法可以缓解吗?

中里答: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

159、有一段时间气老不通,光往上走,不往下走,而且老打嗝,有什么办法治吗?

中里答:揉尺泽穴、复溜穴,可以把气降下来。但是老打嗝证明你有一个想往外发的力量,一定不能压住它。所以最好先揉太冲穴到行间穴,把气消了,然后揉三焦经的支沟穴,再揉尺泽穴加

复溜穴,把气再降下去。

160、问:复溜穴这个穴位是治咽痛和咽炎的,那它治咽喉部的囊肿能有效果吗?

中里答:只要是咽部的问题、喉咙的问题,揉复溜穴都会有效果。161、问:我总是怕冷是怎么回事?而且爱睡觉,吃完饭就爱打盹,是为什么?

中里答:总怕冷还爱睡觉,是肾气有点不足,也可能是脾虚。要是整天都爱睡觉,那是阳气不足,也就是肾气不足。如果只是早上起来后刚一两个小时就想睡觉,那是脾虚。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补肾经,把肾气升起来就好了。

胃经大药房——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这条经络很长,它从头到胸、腹、大腿、膝盖、小腿,最后到达双脚。如果它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能近老还童。

胃经上的穴位共有45个,其中22个暂时不用去记,只用剩下的23个,就够我们养护后天之本了。

胃经大药房——1、饮半盏当知江河之滋味——品味头部的胃经大药

162、治迎风流泪、流泪控制不住、青光眼等——按揉承泣穴。163、治黑眼圈、老花眼、眼睛痒或胀痛、三叉神经痛——每天按揉四白穴。

164、治面部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嘴肿、嘴破——按

揉巨髎穴。

165、治牙痛、口眼歪斜(面部神经麻痹)、睡觉有咬牙、磨牙、牙痛——按揉颊车穴(找此穴的方法:使劲咬一下牙,面部会有一块地方突出来一个包,那是咬肌,咬肌上有个窝就是颊车穴,颊车穴与嘴角处在一条平行线上,上边垂直于鬓角,一般人按颊车穴时,都会比较酸痛)。

166、治耳鸣、耳聋、三叉神经痛及胃经、胆经疾患——按揉下关穴。

167、快速缓解头痛、头胀、发懵、眉棱骨痛、太阳穴痛——按摩头维穴。

胃经大药房——2、无病第一利——品味颈胸部的胃经大药168、缓解心理压力、降高血压、祛斑、祛黑眼圈——抚摸人迎穴。

169、防治乳腺增生、开胸顺气——从缺盆穴向下推揉胸部胃经,有效防治女性乳腺增生。

胃经大药房——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品味腹部的胃经大药

170、无浊一身轻——推揉腹部的胃经。

171、治疗腹泻、便秘、肠炎——按揉天枢穴。

172、膀胱炎、前列腺火、肾炎、小腹胀痛、小便不通——按揉水道穴。

胃经大药房——4、品味大腿和膝盖上的胃经大药

中里巴人讲座

太冲、行间两穴位能补足心血,去额痘痘,针刺后,要及时揉太冲和行间穴为心脏及时补血下午3点多钟,膀胱经气血正旺 肝经不能直/补,一补就上火,减少肝脏的负担就是补了 导引法怎么解释? 泄金补水 推动阳陵泉将浊气引入肠道 肺经的鱼际穴定喘,太渊穴补气,肺经原穴 尺泽穴补肾最好,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 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 三焦经的原穴阳池 刮痧补虚驱寒的效果最好 委中穴还有通气治疗鼻炎的作用 三阴交穴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活血又止血,即滋阴又可利湿 膀胱经是排毒要穴,可泄而不可补,针刺为首选 一切慢性病都可用推腹法来解决 按摩太冲穴既能解郁散结又能疏肝健脾 火大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三焦经的中渎穴,小肠经的养老穴 园林景观设计园艺创意济南 阳光旭日集团 公司规模:500人以上公司类型:国企公司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 ?性别要求:请选择 ?招聘人数:4人 ?年龄要求:不限 ?雇佣形式:全职 ?截止日期:2014-06-29 ?学历要求:本科以上 ?薪资待遇:4001到6000 ?工作经验: ?工作地点:山东济南市 职位描述 1、组织落实景观工程设计工作,控制图纸及变更的交付进度、深度及合理性; 2、编制、审查景观工程计划、,制定设计标准,完善景观设计,控制景观实施效果; 3、主管景观方案、施工图等文件的编制及审核; 4、负责景观工程相关技术问题。 ★应届毕业生,愿意在公司长期发展者公司着重培养 任职条件 1、园林、园艺、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2、具有工作经验者优先,熟悉苗木特性,善于现场布景,能独立组织景观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能有效的控制工期和景观实施效果,熟练使用电脑办公软件及绘图专业软件; 3、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沟通能力,有责任心,工作热情积极,能吃苦耐劳;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2

十大人体穴位图及特效保健按摩法 我们可从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眼、头、面、手、脚、胸、耳、背、足及全身)对应图上找到你所需要的穴位并按摩保健。如眼睛不好,可从面、眼、手、足、耳穴位图(有详细说明)中找到相应穴位,并实施按摩祛病强身美容瘦身。 ■1、按摩穴位治感冒 ■2、眼疲劳指按保健法 ■3、眼部按摩美容(见前图) ■4、眼部不适——眼睛痛与头痛 ■5、按摩使头脑清晰■ 6、头面部按摩 ■7、瘦脸十大穴位■8、健鼻养生巧防病 ■9、過敏性鼻炎■10、按摩减肥 ■11、按摩催眠■12、按摩太阳穴治白内障 ■13、贫血■14、消除腿部浮肿 ■15、按摩腿部穴位■16、按摩腿肚 ■17、减轻小腿浮肿■18、点穴减肥 ■19、摩腹养生补泻■ 20、按压合谷助排便 ■21、揉摩耳廓益健康■22、夹鼻梁治牙痛 ■23、按摩治疗老年斑■24、活动脚趾健胃法 ■25、前列腺肥大按摩法■26、涌泉穴的主治疾病 ■27、指压“丘墟、昆仑”治疗脚部淤血■28、按摩治尿不净 ■29、中药敷脐(穴位)可治病■30、向老年朋友推荐三个最常用的穴位 ■31、治疗脚部淤血■32、用“足三里”打击法清晰头脑 ■33、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 34、精神差(十分疲倦,哈欠连天) ■35、保健八段锦 十大人体穴位图与特效保健按摩法

1、按摩穴位治感冒 选穴太阳、迎香、头维、风池;大椎;合谷、鱼际、尺泽、曲池等穴: 1)啄法用剑指啄击大椎穴(见人体背部穴位图); 2)揉按法(一般经2—3次治疗后即可痊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配合抗生素治疗): (1)用两手拇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风池、头维穴(见下图)。 (2)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揉按对侧尺泽、曲池、鱼际、合谷穴(见人体穴位全图中图)。先左侧后右侧。 (3)用两手示指指腹同时揉按同侧太阳、迎香穴(见下图)。 3)注:注意保暖,勿使再受寒邪、不要过度疲劳;多饮开水,少吃油腻食物。

健康管理概念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息息相关,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促使医疗技术和服务体系在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发展,人类寿命在延长的同时各种慢性疾病也在急剧的增加,加上严重的老龄化人口问题也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改革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健康管理最开始是由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随后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积极效仿和实施健康管理。而我国健康管理的概念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逐渐开始兴起与发展。尽管健康管理在国际上已经出现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2009年,在我国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组织的全国健康管理专家共同颁布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中算是初步明确了现代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其主体是经 过系统医学教育或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的医务工作者。其客体是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期或康复期人群。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是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重点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风险因素控制。健康管理服务的两大支撑点是信息技术和金融保险。健康管理的公共理念是“病前主动防,病后科学管,跟踪服务不间断。其最终目标是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人体保健的十大要穴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 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 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

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

自身经络穴位的日常按摩

自身经络穴位的日常按摩 学习中里巴人著《求医不中求已》(3)笔记2010.7.6—2010.8.6 1、趋吉避凶的大法——对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顺从。 “气合而有形”是指指正气和邪气相会合后发生斗争,便会出现各种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百病从气生”。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是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 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 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 ——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虑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痒——“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肾经——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12、补肾——先揉肾经,再揉心经。心肾是相通。肾经叫足少阴肾经,心经叫手少阴心经,它们是一条经:在胳膊上叫心经,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属水。两经同时揉,效果能达到极致。 13、肾虑——揉肾经、心经。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15、恐惧——揉摩太溪穴,来强壮肾脏(恐惧伤肾,就是大伤气血)。 16、吸气短呼气长“气短”——胸中有郁闷之气,但肾不纳气,就是肾虚,坚持用腹式呼吸法,能真正达到补肾的效果。 17、肚胀、消化不好——推腹法(主推胃经部分)、跪膝法(主要可引胃经气血下行)、敲胃经法(用拳头敲打大腿、小腿胃经部分)来调动身体本来就充足的能量库,自行冲击堵塞的经络。 18、小便不利、喝水少、身体湿气大——打通胃经来激发自身特有的原动力,而不是按膀胱经。 19、爱发火的人,脾气就是能量——平时多敲打、按摩肝胆两经,尤其是胆经。经常刺激能疏解肝胆滞气,让气血畅通。肝火旺的人能量最足,最易上火,通过肝胆两经就把肝火引到它该去的人体虑弱

针灸学 穴位总结

针灸学穴位总结

B 八邪[定位]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主治]①手背肿痛、麻木、毒虫、蛇咬伤。②烦热、目痛。 百会(DU20)交会穴(足太阳、督脉之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癫狂、中风失语、不寐。③脱肛、阴挺。 C 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②吐泻。 ③小儿惊风。④肘臂挛痛。 承泣(ST1)交会穴(阳跷、足阳明之会)[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主治]①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瞤动。②口眼歪斜。[操作]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下缘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攒竹(BL2)[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②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次髎(BL32)[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主治]①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②遗精、疝气、遗尿。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承山(BL57)[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主治]①痔疾、便秘。②腰背痛、腿拘急疼痛、脚气。 长强[定位] 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之中点[主治]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痫证,瘈疭,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D 地仓(ST4)交会穴(阳跷、手足阳明之会)[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主治]口歪、流涎。 地机(SP8)郄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主治]①腹痛、泄泻。②月经不调、痛经、遗精。③小便不利、水肿。 胆俞(BL19)背俞穴[定位]在背部,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黄疸、胁痛、呕吐、食不化、口苦。

推腹法除病必尽(中里巴人) - 揉脐法 - 山药社区 中里巴人官方网站 - 求医不如求己中医经络养生

推腹法,除病必尽(中里巴人)- 揉脐法- 山药社区—中里巴人官方网站- 求医不如求己中医经络养生 感觉中里巴人老师这篇文章特别好,就转载过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了。--阿强 ============================================== ===== 您只要推对了,一个礼拜就能见效。但是如果你着急为了完成推腹这个任务,那肯定没什么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推腹最关键的不在于您推多少下,而在于您想推走的是体内的什么东西。 体内的浊气、浊水和宿便就是推腹要推走的东西。...................................................................................... 俗 话说,除恶必尽,那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除掉我们身体里的恶疾呢?有一个方法每个人都可以做,而且不拘时间,你做完以后马上就可以放屁排毒了。什么方法?推腹,也就是推肚子。 推腹首先是推掉浊气推腹法做起来特别容易,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方法都还有80%的人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好多人用了推腹法后在我的博客上反馈说,我都推了一年了,怎么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尤其是我的一个朋友,他说你写的《求医不如求己》那几本书我天天都在看,

都快能背下来了。推腹我也天天做,怎么还没见效?正好那天我也有时间,就说我帮你推推试试吧。他躺下后,我在他肚子上一推,感觉很多地方都有没推走的东西,我就说你还没推呢!他说这些也都要推啊!所以,练推腹法时知道推什么很重要。有的人他不关心推什么,只关心要推多少下。就像我这个朋友看我书中所写的说要推300下,就只关注这一点,其他的都不看了,回到家就一下两下三下地开始推。推了三天他就来找我了,说练你这个推腹法的唯一效果就是我的肚皮被推破了,现在还贴着药膏呢!其他的没见有什么效。我问他你是怎么推的,他就说他推了300下。我说,这不行,为什么呢?你这是为了完成任务,以为推完就达到健身效果了,于是,管它有用没用就先推300下再说。这样不行,因为养生这东西它是一个细活,俗话说“慢功出细活”,你越着急越不行,因为慢的方法反而见效特别快。通常来说,您只要推对了,一个礼拜就能见效。但是如果你着急为了完成推腹这个任务,那肯定没什么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推腹最关键的不在于您推多少下,而在于您想推走的是体内的什么东西。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和宿便就是推腹要推走的东西。浊气,就是我们放出的屁,这个是最主要的。您把浊气推出来了,身体就基本完成了80%的任务,剩下的浊水和宿便就会顺着浊气一块排出来。您之前排不出来是因为浊气在那堵着,新鲜血液下不

脚底十大保健穴位及按摩方法

脚底十大保健穴位及按摩方法 我们的脚部是穴位密集的地方,脚的穴位达到33个,经常按摩脚底可以养生保健,想要按摩脚底,首先要知道脚底的穴位都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脚底十大保健穴位及按摩方法。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人老脚先老”。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可见脚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整个人体的健康状况。脚部保健则是养生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十大脚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太溪穴:补养肾脏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头,生命的原动力。每天只要坚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气血才会上达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在每晚上9点,一次按30下。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 2、照海穴:缓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照,意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顾名思义,指肾经的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的作用,按压此穴能缓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阴虚火旺引起的症状。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了;按压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即可。 3、内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与第三趾的分叉处,对手脚发冷,体虚多汗,脸部神经比如牙疼有显着缓解效果。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说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中里巴人的“推腹法”和“跪膝法“

阳光、幽默、健谈……当记者见到中里巴人时,着实吃了一惊。也许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能将中医知识分析的如此透彻并将其转化为读者易学易懂的方法之人必是位有着丰富经验和阅历的“老者”。所以,当中里巴人一席衬衫、西裤的装扮出现在记者面前时,意外在所难免。 而在接下来的“养生时间”中,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小动作”被中里巴人轻松地一一揭晓……而他在介绍中,也一直在强调“每个人无论坐着、躺着,时时刻刻都能养生。”的理念。 每天梳头300下百病都能“消” 每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别小看梳头,靠它就能打通人体的很多经络,当打通经络后,再集中看哪个穴位有问题,有针对性的去揉一揉,这就是为身体添砖加瓦了。”被中里巴人这么一解释,梳头这样最“平时”的动作顿时形象“高大”了许多。 中里巴人解释说,“头的侧面全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只要一梳,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一网打尽,有疼痛的地方就证明有阻塞,然后反复揉,一定要把结节、疙瘩揉开。如果怕梳头多了伤毛囊,可以将指甲剪平,用10个手指肚来梳。” 梳头可有大学问。 随后,他举例说,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阻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一定有相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地方,上面也堵。同时,梳头不但可以治疗脱发,还能治疗白发和头发无光泽。每天梳头多长时间为好呢?中里巴人解释说,坚持每天300次就非常好了,头不怕多梳。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气血都是奔着头上来的,头就怕“堵”。 另外,中里巴人强调,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御风寒的。有的人经常容易感冒,就是风寒老进来的原因。多梳膀胱经,就不容易患感冒了。” 身心不合一不如不锻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锻炼身体而“锻炼”,每天强迫自己在跑步机或是器械上“出汗”。对此,中里巴人表示了反对的态度。“心里不想锻炼,肢体就很容易受伤。” 中里巴人解释说,锻炼是炼脏腑,是身心合一的过程。身心合一,是要在愉悦的状态下锻炼。“别做心理和肢体相悖的锻炼,这样身心不合一,气血往别的地方走,这样最多会出一身汗,不如不练。” 这就像打太极拳,精华是“用意不用力”。应该是一种心理的陶醉,重要的是心理感受,而不是外在,而这样对身体也最没有损害。 广谱抗菌方法——打喷嚏

“健康管理(体检)示范单位标准与规划”的介绍

关于《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 管理办法(讨论稿)》的函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与创新医学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和规范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现请各位专家对《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示范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讨论稿)》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后再提交分会常委会通过试行。 附件:《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健康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创新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规范健康管理(体检)服务操作与流程,提高健康管理(体检)核心竞争力,推动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建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是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健康管理学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会组织健康管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研究、培养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和相关适宜技术产品示范应用的重要举措。 第三条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探索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转化应用健康管理适宜技术产品,开展健康管理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等。 第四条示范基地实行分类管理,坚持稳步发展、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原则。 第五条示范基地是依托科研院所、医院和健康(体检)管理机构建设的实体,归所属单位管理。

第六条分会设立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和专家评审组对示范基地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考核评估和管理。 第二章示范基地入选条件与权益 第七条申报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学示范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是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体检)数据源单位; 2.单位资质符合卫生部《健康体检暂行管理规定》,并正式运行3年以上; 3.实施全程健康管理(体检)服务(包括检前咨询、辨病体检、生理功能评估,疾病风险评估,检后服务),项目设置符合卫生部《健康体检暂行管理规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推荐的健康体检目录和套餐; 4.机构有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5.近三年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及其他统计源期刊上发表健康管理相关论著或获得过“中国健康产业论坛的优秀论文奖”; 6.承担过国家、省级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相关课题; 7. 能较好完成分会指派的其他科研学术任务;

女性养生10大穴位

头痛、肩膀痛、胃痛、腰痛……现代职业女性往往伴随着亚健康,只要你学着点一点一些特定的穴位,就可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一些小毛病远离你的身体,下面介绍一下女性养生十穴位。 首先了解一下按压穴位注意要点 找准穴位:穴位通常位于关节的凹陷处、骨头与骨头的连接处和肌肉的边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穴位的位置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差异,你可以按照我们的讲述试着按一按,如果有一种令人舒服的微痛,或者摸到小小的突起,或者有发热的感觉,就说明找到穴位了,人体的穴位基本上是左右对称的,找到一个就很容易找到另一侧对应的穴 位。 点穴技巧:没有特别说明的话,这些穴位按压3~5秒,用按、松、按、松……的节奏慢慢重复进行,一边按压穴位,一边缓慢地保持呼吸,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放点轻柔的音乐听。点穴后可能会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而出汗,这时最好能喝点水。对于有些位置,可以借助笔杆、网球等来帮助按压,而用吹风机对着穴位吹着加热,也是比较有 效的方法。 症状一:整个头部疼痛选穴:合谷穴 如果你的整个头部都一跳一跳地疼痛,那么按摩合谷穴能帮助你。而且由于头痛与肩部血流不畅有关,所以配合肩井穴的按摩,效 果会更好。 位置:合谷穴在手背上,手指张开的时候,拇指和食指之间褶皱

靠近拇指一侧,拇指轴关节手指一方。 要点:将拇指的指肚放在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沿着拇指的骨头边缘按压,你会觉得很舒服,但又稍微觉得有点疼,没关系,你可以 再加点力气按压。 症状二:后脑勺疼痛或偏头痛选穴:风池穴 风池穴能促进头部血流通畅,从而缓解后脑勺的疼痛,对偏头痛 也有效。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脑勺下方颈窝的左右两侧,沿颈窝下缘向外 大约两个拇指的地方。 要点:用拇指向斜上方按压,并慢慢抬头,寻找最佳的刺激角度,然后一边按压一边前后活动头部。也可以将毛巾绕在脖子的后方,用手握住毛巾两端,头向后仰,也有类似的效果。 症状三:肩部僵硬选穴:肩井穴 久坐的时候不注意肩部运动,会导致肌肉劳损,按压肩井穴能解 决这个问题。 位置:颈部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与肩头连线的正中。 要点:用中指按住对侧的肩井穴,并转动与肩井穴同侧的胳膊,按压力度以感觉到“舒服的微痛”为最佳。如果在办公室备一个小吹风

十二经络-中里巴人

一、肺经:(手太阴) 1、中府穴: 2、天府穴:治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尺指肾泽为恩泽故为补肾要穴!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最,汇聚治与孔有关的穴 5、列缺穴:“头项寻列缺”治疗偏头痛等 6、经渠穴:治疗咳嗽 7、太渊穴:肺经原穴补气! 8、鱼际穴:治疗咳嗽 9、少商穴:治疗各种咽喉痛 二、大肠经(阳明)

1、商阳穴:治便秘 2、合谷穴:止痛要穴(面部-牙痛) 3、温溜穴:补阳气的作用是大肠经的郗穴(深) 4、曲池穴:降血压、通便是大肠经合穴 5、肩yu穴:易受风寒的穴 6、迎香穴:治鼻炎 三、胃经 1、天枢穴:便秘助消化

2、梁丘穴:治疗急性病痛胃痛乳痛 3、足三里:健康要穴! 4、上巨虚:治大肠疾病 5、下巨虚:治疗小肠疾患 6、丰隆穴:祛痰湿 四、脾经 1、隐白穴:止血 2、太白穴:健脾

3、公孙穴:消化胃胀 4、三阴交-阴陵泉 5、血海:治疗血病贫血等 五、心经 1、极泉穴:腋窝中间治疗、诊断心血管疾病 2、少海穴:心经的合穴属水和肾相通交通心肾平和气血降血压 3、灵道:预防房颤早搏减缓心率 4、阴郗穴:治疗尿频

5、神门:补脾胃气血去心火加速胃动力治疗晕车 6、少府:少阴的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治湿热去心火 7、少冲:治疗急症放血疗法去热毒 六、小肠经 1、少泽穴:井穴-源头穴刺血疗法牙肿痛 2、后溪穴:八脉交汇穴与督脉相通治疗腰椎肩膀痛胆小怕事 3、养老穴:治疗眼花耳聋 4、支正穴:治疗人体赘生物瘊子脂肪瘤等去痰湿 5、小海穴:属土增强脾胃去心火治牙痛耳鸣脸肿 6、天宗:防止乳腺心血管疾病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人体十大保健穴位 1、合谷:位于虎口,在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和手心的劳宫相对。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古人的针灸歌诀总结出合谷和列缺、委中、足三里这四个重要穴位的主治病症。肠胃肚腹的疾病取足三里,腰背疼痛取委中,头侧颈项的病症取列缺,头面部的病症取合谷。 合谷能补能泻,是治病保健的重要穴位。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开窍醒神,对感冒发烧、各种头痛、鼻炎、牙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神昏嗜睡都有很好的效果。合谷穴还有补气的作用,能够治疗气虚、脱证。合谷配合足三里能够补益中气,相当于补中益气汤的效果;合谷配合关元可以补气回阳,相当于参附汤的急救效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合谷穴配合三阴交有催产的作用,可以治疗滞产。妇女生产时气虚乏力,宫口难开,这时候针刺合谷用补法,三阴交用泻法,有确切的催产功效。因此孕妇是禁用合谷穴的。我爱人两次生产时都用了这种古老的催产方法,在扎针几分钟之后就顺产而下,立竿见影,避免了难产和剖腹产之苦。但可惜的是,这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催产方法在医院里几乎已经没人使用了,因此造成的剖腹产也越来越多。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风池:在双耳后、枕骨下,发际边缘的凹陷处。 “风为百病之长”,风池对于抵御和排出风寒外邪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治疗各种感冒、头痛、鼻塞等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容易感冒的人经常揉按风池是预防感冒简便易行的好方法。经常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容易患颈椎病,按揉风池可以宣畅经气、舒筋活络,对颈椎病、颈项强直、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风池可以醒脑开窍、改善大脑供血,是治疗脑血管病昏迷、痴呆、失语的特效穴位,这时可以配合风府、哑门等穴位使用。风池、哑门的深部为大脑延髓,扎针时要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否则容易出意外,按揉风池,以指代针,就避免了这样的风险。风池配合太阳还可以缓解疲劳。 4、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于下焦的阴寒之地,为“阴中至阴”,如果饮食生冷或者腹部受凉,就会引起胃痛、胃胀、便秘、腹泻、手足发凉、小便清频、月经不调、痛经和闭经等多种病症,因此神阙保健是防病养生的重中之重。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之一)(2011-08-27 19:43:34) 转载▼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是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 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 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 ——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虚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氧——“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肾经——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12、补肾——先揉肾经,再揉心经。心肾是相通。肾经叫足少阴肾经,心经叫手少阴心经,它们是一条经:在胳膊上叫心经,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属水。两经同时揉,效果能达到极致。 13、肾虚——揉肾经、心经。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

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

《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 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12条经络。 离穴不离经——轻轻松松找穴位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 同的。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您只需找到与 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 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 您只要找对经络就可以了。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 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一下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有痛的地方就是要按摩疏 通的地方,可按、刮、拔。 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对付一般常见疾病中却显示了出乎意 料的神奇效果。 12经络分类(按手足、阴阳分类) 手上6条经络—— 手背 3条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 手内臂3条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 脚上6条经络—— 腿外侧3条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腿内侧3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三阳与三阴代表着阳气或阴气的强弱程度。阳经中太阳表示阳气最足的,如中午之阳;少阳次之,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阳明最弱,如黎明之太阳。阴经中少阴阴气最重,厥阴次之,太阴又次之。 一、手太阴肺经(凌晨3-5点。) 走向:由胸走手内臂外侧。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大拇指少商穴。 功能: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健康管理运营

发展历程 1、发达国家 (1)美国 健康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及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929年,由于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医疗赔付费用,美国蓝十字和蓝盾保险公司在对教师和工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费的同时,也提供进行健康管理的费用,由此产生了健康管理的商业行为。 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尼克松政府更是将健康管理服务推向市场,从而迫使全美保险公司由原来单一的健康保险赔付担保,向较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转变。 1973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如今,健康管理组织也统称为“管理医疗模式(managedcare)保险制度”,终于取代了美国部分的医疗保险。 1978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旨在研究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对人一生健康、生活质量、生命活力、和医疗卫生使用情况的影响。 美国健康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实践证明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明显降低医疗保险的开支。 目前,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近乎完善的市场化医疗保健体制是美国健康管理市场化的必然。尽管美国各州不同程度上都有商业保险必须为健康管理买单的立法,但分工细致的健康保险和独立的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实体,仍需要在立法之外,通过特别的保险项目来兑现健康管理资源。 (2)日本 日本早在1959年就开始针对卫生状况和潜在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健康管理。通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使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从1947年的50岁上升到1992年的男性76.09岁、女性82.22岁。而近年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机构及保健医生的长期跟踪服务,包括为家庭建立健康档案,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保健所会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人体十大保健穴(多种流传汇总) 1、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小腿的前外侧。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有很强的补气作用,是人体保健的要穴。足三里配合相应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它疏通经络,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水肿等局部病症,可以配合阳陵泉、绝骨等穴;它促进肠胃蠕动,治疗胃痛、腹胀、肠鸣、泄泻等各种各样的肠胃疾病,可以配合内关、中脘、上巨虚和下巨虚等穴。配合合谷可以升提中气,配合神阙可以回阳救逆,配合三阴交可以气阴同补,配合血海可以气血同调。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的来源,经常揉按足三里可以补脾健胃,增强抗病能力,使你保持旺盛的精力,延年益寿,因此说“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足三里也是保健艾灸的常用部位,“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常灸足三里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益寿强身,对肠胃、心血管系统等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发病后及早艾灸可以使瘫痪肢体迅速恢复功能。 2、内关: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之处,在两根肌腱的中间,和腕横纹外侧的外关相对。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穴多用,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心包是心脏的包膜,它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心脏供血,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比如心悸、胸痛、胸闷等;它可以降胃气,配合足三里治疗胃痛、呃逆、呕吐、打嗝;它可以镇静安神、滋阴降火,配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烦躁、内热、掌心发热、出汗等病症。 经常揉按内关对于各种各样的心脑血管疾病、肠胃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晕车常常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这是脾胃虚弱、胃气上逆的缘故,重按两个手腕内侧的内关可以有效防治晕车。 3、神阙:神阙就是肚脐眼,位于腹部中央,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 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线,上连心肺、中经脾胃、下通肝肾,脐为任脉经气的汇聚之处,奇经八脉的任、带、冲脉都从脐部循行而过,五脏六腑的心肺、脾胃、大小肠、膀胱、子宫等都和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小腹居

中里巴人

中里巴人健康大講堂筆記和找穴位 1、趋吉避凶的大法——对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顺从。 “气合而有形”是指指正气和邪气相会合后发生斗争,便会出现各种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百病从气生”。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是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 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虑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痒——“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肾经——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12、补肾——先揉肾经,再揉心经。心肾是相通。肾经叫足少阴肾经,心经叫手少阴心经,它们是一条经:在胳膊上叫心经,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属水。两经同时揉,效果能达到极致。 13、肾虑——揉肾经、心经。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15、恐惧——揉摩太溪穴,来强壮肾脏(恐惧伤肾,就是大伤气血)。 16、吸气短呼气长“气短”——胸中有郁闷之气,但肾不纳气,就是肾虚,坚持

针灸学 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解析

督脉 1. 取穴要点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 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 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 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 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 2. 主治 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 命门---虚证为主 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 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 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 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

水沟---急救要穴 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 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 任脉 1. 重点穴位 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 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 神阙 下脘 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 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 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承浆(流口水 手太阴肺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中府 尺泽(与太渊比较

孔最 列缺 太渊 少商 3. 特定穴 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原穴:太渊 络穴:列缺 郄穴:孔最 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 八会穴:太渊(脉会 募穴:中府(肺 手阳明大肠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商阳 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阳溪 手三里

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肩髃(两种取穴方法 迎香 3. 特定穴 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 原穴:合谷 络穴:偏历 郄穴:温溜 足阳明胃经 1. 经脉循行(见课件 2. 重点穴位 承泣 四白 地仓 颊车(与下关、合谷配合治疗牙痛 下关(注意闭口取穴 头维(阳明、少阳、阳维交会,治疗少阳、阳明头痛 梁门 天枢(与中脘配合,调畅胃肠气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