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5
【独家】一觉睡到自然醒!中里巴人揉穴安眠法(有图有真相)【小二导读】长假舍我们而去,工作的人儿纷纷离家。
新年新气象,怎么能没有一个饱满的精神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呢?但是,偏偏才开工没几日,小二的朋友圈里就接二连三地出现:“回到北京,就入睡困难”“好容易睡着了又做梦,带别人四处逛园子、看画、又能飞,一晚上累死个人”大半夜某友又发来一句“还是睡不着啊,真头疼”(我也不睡觉是么⊙﹏⊙b汗)。
哎,一说到睡觉,就是灰蒙蒙的气场。
失眠啊,成了一个时代病,小二钻进馆藏库内一通扒拉、筛选,献上今天这篇——田原老师从中里巴人先生那里淘来的独家秘法,嘿嘿,小伙伴们快来跟着两位老师一起,找一找身上的安眠穴吧,揉一揉,让你一觉睡到自然醒。
当然了,好方法还要长期坚持,为了没有熊猫眼,美美的去上班、约会、找情缘。
大家一起来努力吧动动手指,揉几个穴位,跟失眠永不相见!后面有田原老师分享的助眠简单小妙招哦。
═════我是分割线(*^__^*) ══════安眠穴,一觉睡到自然醒症状:失眠。
穴位:少海,小海,肩贞,步廊,幽门。
方法:1. 按揉心经和小肠经,检查上面是否有痛点,包括少海、小海、肩贞等处,把痛点揉散。
2. 再检查肾经是否有淤堵,重点按揉俞府、步廊、幽门等,把痛点揉散。
很多朋友长时间被失眠困扰,老是睡不着;好不容易入睡了,整夜都在做梦,梦里的故事情节还很复杂;有时睡着了,但夜里两三点就醒来,然后睡意全无。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处理呢?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人有睡眠障碍,常是因为“心肾不交”。
曾有一个朋友看过《求医不如求己》后找到了失眠的原因。
她发现,左臂的心经有问题,肘部心经上的少海穴四周摸上去像有块硬疙瘩。
于是,她开始每天揉此处,揉的时候发现小肠经的小海穴也一样酸痛,左上臂小肠经上的肩贞穴四周像是粘连了一大片肌肉组织。
这时,她知道自己的经络已堵塞得相当严重了,于是坚持按揉这三个穴位。
有一天,她揉着肘部痛点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一夜无梦。
中里巴人经典笔记版1、趋吉避凶的大法一一对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顺从。
“气合而有形”是指指正气和邪气相会合后发生斗争,便会出现各种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百病从气生”。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是指“六淫”一一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
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
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一一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一一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虚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一一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一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一一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一一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氧一一“嗅玫瑰”法;放松一一“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一一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一一先天之本,激活肾经一一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
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
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中里巴人:太冲穴、蠡沟穴、章门穴、大钟穴的不传之秘中里巴人:太冲穴、蠡沟穴、章门穴、大钟穴的不传之秘编辑:尚贯林几位朋友一起吃饭,谈起了我新写的博客文章"古法今用"。
一位朋友神秘地对我说:“中里,你可知‘激人得秘法,抬扛长学问’?我看那个批判你‘杜撰功法’的人,不过是想激你告诉他功法的秘密,故意这么说的。
” 我说:“这样最好,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我写出了我想写的,互利双赢。
况且这些功法,书上写的清清楚楚,哪是什么秘法,只是大家看书,太过粗心,好东西就这样当面错过了。
”另一位朋友问“中里,俗语说‘道不轻传’,这经络穴位中想必也有许多不传之秘吧?”说实话,秘法我这没有,如果有的话,也只能算作一些学习经络的心得和思路,就拿来和大家随便聊聊吧。
拿肝经来说,我一直推崇“太冲”,并把它叫做“消气穴”,它散肝火,补心血,安心神,利水道,功能极为强大。
有人说,看古书中对每个穴位的解释,用词都差不多嘛,并没有额外强调谁更加重要,你是怎么知道这个穴位有神奇的功效?其实,古人在许多穴位的名称中早已标明了它的地位和用途,那穴名可不是随便起的,里面大有学问,有很多东西可挖呢!比如“太冲穴”,太,盛大的意思;冲,重要的通道。
那么人体盛大而重要的通道在什么地方呢?那一定是在气血聚集流动最多的地方。
那就是肝脏和心脏相通的地方。
肝是血库,心是血泵,心血不足,非心脏本身造成,而是肝脏供血不足。
因何供血不足,因为两脏之间的通路瘀阻。
因何瘀阻,源于肝气不舒,气滞则血瘀。
“冲”字还有用水灌注的意思,更加形象的告诉我们刺激太冲穴就会把肝的血液灌注到心脏中去。
但一定要朝“行间”的方向去揉。
行间是肝经的“火穴”,肝脏属木,心脏属火,正是“木生火”之意。
再说个肝经的蠡沟穴,此穴在内踝尖上5寸。
‘蠡’的本意是指小瓢虫在咬木头,所以我们看到上面是个"椽"子的右半边,底下有两只小虫在往上爬。
‘沟’,指细长的水道,在这里暗指妇女的阴道。
古人对于‘私处’常用这种暗语来表达。
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
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
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
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
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
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12条经络。
离穴不离经——轻轻松松找穴位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同的。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
您只需找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
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您只要找对经络就可以了。
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
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
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
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一下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
有痛的地方就是要按摩疏通的地方,可按、刮、拔。
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
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
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对付一般常见疾病中却显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12经络分类(按手足、阴阳分类)手上6条经络——手背 3条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内臂3条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脚上6条经络——腿外侧3条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腿内侧3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三阳与三阴代表着阳气或阴气的强弱程度。
《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
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
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
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
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
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12条经络。
离穴不离经——轻轻松松找穴位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同的。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
您只需找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
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您只要找对经络就可以了。
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
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
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
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一下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
有痛的地方就是要按摩疏通的地方,可按、刮、拔。
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
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
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对付一般常见疾病中却显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12经络分类(按手足、阴阳分类)手上6条经络——手背 3条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内臂3条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脚上6条经络——腿外侧3条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腿内侧3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三阳与三阴代表着阳气或阴气的强弱程度。
《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50-(足底反射区))《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50(足底反射区)2008-08-11 08:59《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49 08-08-08《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48 08-08-06《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47 08-08-04中里巴人在《求医不如求几》中非常推崇足底反射疗法。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它和经络学说有着互相印证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平面和立体的关系。
而且,它极为简单易学,需要的不过是一双手和一张足疗的挂图,比学习中医基础理论要容易有趣得多。
不过,对于接触足底反射疗法的朋友来说,一张密密麻麻的足疗区图,使我们不知如何下手,有的朋友还对此失去了信心。
在本期节目中,中里巴人通过具体的例子,教给您如何找到疾病的反射点。
足底反射疗法把人的脚当做一面镜子,人体的五脏六腑便都在这面镜子里了。
当身体里脏腑器官发生问题时,这面镜子就以痛感或其他的方式显示出来,然后按摩这些敏感部位,疾病就解除了,就这么简单。
对于有些疾病,足底按摩法独领风骚,立竿见影。
比如一位中年女性,常年被泌尿系统感染所困扰,只要一去游泳就会诱发,而她又非常喜欢游泳。
中里老师告诉她要经常按摩一下淋巴区。
只按摩了几次,困扰她多年的泌尿系统感染便完全好了。
如果您经常偏头疼,就在左边的大脚趾上寻找痛点。
通常头部的反射是交叉的,也就是左边疼在右边大脚趾寻找,反之亦然。
看哪儿最痛,这个痛点就是您头痛的反射点。
您先找一遍,然后您再看这个足底反射图,才真正准确,不要先看图,先看图通常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您不小心右眼发炎,点完眼药水了但还是不行,还难受,怎么办?这时候咱们就揉左脚的眼部反射区,只要右眼睛反射区一揉很痛,您就接着揉。
如果不痛按照经络理论,肯定是反射在传导的过程中有堵的地方。
这时就需要您先打通经络,看堵到哪儿了。
通常如果经络通畅反射区有疼痛的地方,按揉相应位置,在半小时之内眼睛就不这么难受了。
中里巴人穴位汇集为了便于查寻,我把中里教员的dvd中有关各条经络的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打叠整顿出来,与网友分享,希望能对网友有一点儿点帮忙。
有纰缪的处所请指正d1肺经:天府:鼻尖触须臂处。
疗治过敏性鼻炎。
尺泽: 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伤风汗不出可起到赶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喉咙痛列缺:合谷相对于食指下的缺刻处。
疗治小儿遗尿,偏头疼,外感风寒导致的偏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疗治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导致的照旧肺热导致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来回挫搓。
(在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疗治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拇指甲外侧,疗治喉咙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结肠经:功效:1.有用防止皮肤病,刮痧结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忙人的身体加强阳气或把骈枝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成效。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健康水平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1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缺刻处。
是人的身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困觉时穿上短袖。
迎喷鼻: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息,鼻出血。
经常推拿点揉。
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疗治结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1个很是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疗治慢性胃痛,加强免疫力,补益人的气虚。
也是1个胃肠的消气穴。
《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37
在本期节目中,中里巴人将继续为大家讲解胆经的要穴。
渊腋,怎么找这个穴呢?它在腋窝下边三寸。
您可以用食指,也可以用中指来点按,如果觉得指头没劲儿,大家可以做一个按摩棒:把中指伸出来,把食指搁在中指的上面,用大拇指搁在中指的下面,就形成一个按摩棒,使用起来就很有力量了。
渊腋是防治乳腺增生、肋间神经痛的一个要穴,还可以防治出汗过多。
辄筋,这是个养肝养筋的穴位。
为什么肝和这个筋会出现问题呢?关键是气郁不舒造成的,这块儿最容易堆积浊气,您需要把它推散。
从渊腋往乳下推,用四个手指肚捋捋,经常爱生气、委屈气郁的人会感觉很疼痛。
揉完之后就很容易打嗝,就是浊气排出去了。
日月,这个穴位怎么找呢?大家先摸到中间心窝处、跟骨头临界的地方,往乳腺平开四寸,在乳头的内侧就找着这个穴了。
更简单的方法就是,您用掌根随便一揉,痛点它就自己反应出来了。
日月是胆经的募穴,胆经的气血都在这汇集。
只要是胆经胆囊上的问题,胆囊炎、胆结石、胆淤阻等,都在此处有明显的痛点。
多揉揉它可以防止此类病症。
京门,这个穴位咱们可以用敲打法把它敲出来,您有意识地拿骨节敲打一下大腿外侧——肋骨以下胯骨以上,哪个点敏感就是京门了。
它是在骨头边缘,不在肉上。
然后就使劲揉它,把这个痛点给它揉散了,它是肾的募穴,肾虚、肾气不足、腰酸腰痛的人就多揉揉这地方。
揉的时候要用指节骨头来揉,不要用指肚。
带脉,这个穴跟肚脐相平。
怎么按揉呢?您用推腹的方法,侧着推,顺着胆经往中间大腿根儿推,对前列腺病有很好的疗效。
[经络穴位]《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_经络穴位《求医不如求己》作者中里巴人讲解经络穴位经络由经和络组成,经就是干线,络就是旁支,人体有12条主干线,也叫做“十二正经”。
还有无数条络脉,经和络纵横交错,在人体里构成了一张大网。
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可以说身体的各个部位,脏腑器官、骨骼肌肉、皮肤毛发,无不包括在这张大网之中。
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
我们只要察看一下是哪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哪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
经络畅通,百病不生。
人体有六脏(心、肝、脾、肺、肾五脏,再加心包)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一共12条经络。
离穴不离经——轻轻松松找穴位经络的走向在四肢两侧是基本对称相同的。
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路径和轨道,那就是十二条经络的位置。
您只需找到与自己有关的那条经络就行了。
穴位是什么?是路标,是参照物。
很多人专找路标,却不看路,连要去哪里都不知道,您找到路标又有什么用呢?您只要找对经络就可以了。
古代的医家都提倡“离穴不离经”,就是说穴位可以找不准,但经络找对就行了。
按不准穴的,就用敲打法,一敲打,就把那个穴位从身体深层敲出来了。
因为通常穴位要比其他的地方敏感许多。
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着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一下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
有痛的地方就是要按摩疏通的地方,可按、刮、拔。
其实,我们需要掌握的穴位总共也不过20多个。
每天记住两个,十几天也就都烂熟于心了。
而正是这20多个穴位,在对付一般常见疾病中却显示了出乎意料的神奇效果。
12经络分类(按手足、阴阳分类)手上6条经络——手背 3条阳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内臂3条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脚上6条经络——腿外侧3条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腿内侧3条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三阳与三阴代表着阳气或阴气的强弱程度。
按揉某些穴位,就相当于吃了中药——中里巴人 打开人体百药箱,共同开个大药房! 中里老师说: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都在经络穴位中翘首待选: (1)六味地黄丸:复溜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
(2) 十全大补汤:而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再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世人只知鹿茸、枸杞、虫草、河车(胎盘),为补肾佳品,岂知太溪、复溜、涌泉才堪称是生命至宝。
(3)逍遥丸: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和逍遥丸)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 (4)牛黄清心丸: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如果心中发热烦燥,常用牛黄清心丸,但这药若常吃,有人担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 少府穴,它有清心泻火、行气活血的功效,最强的功效是清心除烦,掐掐它就相当于吃了一味“牛黄清心”
(5)麦味地黄丸: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加上了麦冬(润肺、滋阴、去心火)五味子(纳气、平喘、止咳嗽)两味药。 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久咳气喘、痰少而咳或干咳无痰、伴有腰膝酸软、气短无力、动则出汗、时发低热)。还有就是经常讲话太多,咽喉干燥,咳嗽无痰之人也可选用。(慢性咽炎)】
(6)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7)血府逐瘀汤: (8)补中益气丸: (9)参苓白术丸。肺经的太渊穴,是俞穴,属土,肺经属金,正
好是“土生金”,又如脾经的商丘穴,是经穴,属金,脾经属土,也是“土生金”。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0)大补阴丸。有人心烦不寐,老想喝水,还总爱起急,属于
中里巴人:胆经上的五大英雄之穴展开全文中里巴人:胆经上的五大英雄之穴求人不如求己-足少阳胆经被吴清忠先生大力倡导的"敲胆经",实在是一个简洁高效的养生妙法。
敲胆经不但能增强胆汁分泌,有助消化排毒,更主要的是能够舒解肝脏的郁结,调节心理平衡,解决诸多身心病造成的亚健康问题。
胆经是一条穴位众多的经络,左右两侧各有44个穴位,起于眼外角旁的瞳子髎,止于脚四趾趾甲外侧的足窍阴。
胆经上特效穴很多,可谓是群英荟萃,下面先选出5位精英,详解一番,以彰显一下此经的神奇妙用。
先说风池穴。
风指风邪,池是浅水塘。
此穴为风邪窝积之处,但它隐藏不深,容易露出水面,所以只要我们经常刺激此穴,那么风邪也就没有藏身之所了。
风邪,含义很广:感冒,我们常说成是"受了风寒";头痛头晕,中医称为"头风";身体抽搐痉挛,叫做"羊角风";突然起了疹子,俗称"风疙瘩";脑血栓习惯被称为"中风"等。
再者,如出汗怕风,迎风流泪,凡是和风沾边的病症,都与这个穴位有关,所以常揉风池穴,便可预防和调治由风邪引起的众多疾病,如感冒头痛、小儿抽动症、帕金森症等。
但风池的功效,远不止这些,头面五官的疾病,如鼻炎、眼疾、耳鸣、牙痛、面部神经麻痹都可通过刺激它得到改善,尤其是青少年的近视眼,此穴为特效穴。
之所以没能显示出其应有的功用,主要在于取穴不准,点按无力,且用力方向不对。
此穴在后颈部,当枕骨之下入发际陷中,大致与耳垂平。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三指向鼻根方向用力点按,点按时闭眼效果更佳。
通常按此穴一分钟,马上会感到眼睛明亮,神清气爽。
另外,此穴还是奇经八脉中的阳跷脉的终止穴,阳跷脉起于足跟,主管下肢运动,所以风池穴还是治疗足跟痛的要穴。
再说肩井穴。
凹陷深处为井,此穴在肩膀上较深的凹陷中。
右手随意搭在左肩上,右拇指贴于颈左侧,右中指尖下即为此穴。
中里巴人穴位汇集中里巴人穴位汇集为了便于查寻,我把中里教员的dvd中有关各条经络的穴位的位置和作用打叠整顿出来,与网友分享,希望能对网友有一点儿点帮忙。
有纰缪的处所请指正d1肺经:天府:鼻尖触须臂处。
疗治过敏性鼻炎。
尺泽: 肘横纹外侧。
补肾。
治高血压、哮喘。
孔最:腕横纹上七寸。
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伤风汗不出可起到赶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鏉、急性喉咙痛列缺:合谷相对于食指下的缺刻处。
疗治小儿遗尿,偏头疼,外感风寒导致的偏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
疗治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导致的照旧肺热导致的。
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来回挫搓。
(在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鱼际:疗治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
少商:拇指甲外侧,疗治喉咙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
结肠经:功效:1.有用防止皮肤病,刮痧结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忙人的身体加强阳气或把骈枝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成效。
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
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
温溜:在合谷之上。
有补阳气的作用,健康水平虚寒的人可以艾灸。
也可用刮痧法泄火。
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
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
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
是1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
肩隃:手臂伸直肩膀缺刻处。
是人的身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困觉时穿上短袖。
迎喷鼻:鼻翼旁。
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息,鼻出血。
经常推拿点揉。
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
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敲打胃经可美容。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疗治结肠功能不好,腹泻便秘双向调节。
梁丘:膝盖上两寸最敏感的位置。
点按治急性胃痛。
足三里: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是1个很是好的强壮穴,长寿穴。
疗治慢性胃痛,加强免疫力,补益人的气虚。
也是1个胃肠的消气穴。
《中里巴人极简养生法》中里巴人解忧篇食积风寒中脘穴大椎穴食积亲中脘,风寒亲大椎,哪儿不舒服,都可以亲一口。
这是最高明的按摩。
强壮五脏六腑篇调气膻中穴中脘穴“百病从气生”,膻中是调气的总穴,气顺则病消。
中脘穴:在心窝直下,脐上四寸,胃痛常发生于此。
作用:此穴功能强大,腑会于中脘,六腑(胃、大肠、小肠、胆、三焦、膀胱)的毛病,此穴都能调理、管控。
养护心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心经 心包经)用大拇指从另一侧腋下一直推到小指内侧,再捏捏小指尖,揉一揉、搓一搓自己的中指,换一只手再做。
揉胸骨:掌根用力从心窝揉到咽喉下,这一段经脉非常重要。
边揉边按压,也可以两掌根一起合力按揉。
每天随时可揉,觉得堵闷的地方,也可以用拳头敲打。
大陵穴内关穴间使穴郄门穴锻炼四肢末梢,就是养护心脏。
方法:用五个手指,同时用力掐五个脚趾肚,掐到手酸脚热。
或者,手四指同时掐住脚四趾趾肚,可一掐一放,也可掐住不放,每次十秒钟,掐到手脚酸热。
腕横纹中点是大陵穴,向上二寸是内关穴,向上三寸是间使穴,向上五寸是郄门穴。
它们都是心脏的保护神,点在哪个上,都不会错。
哪里敏感,就多点一点,敏感就说明此时这个穴正当值,按摩效果最佳。
养护心脏休养生息心脏有个“后花园”,叫小肠经,是心脏喘息和修复的地方。
小肠经(蝴蝶袖)没事的时候,捏一捏上臂的“蝴蝶袖”,里面有许多酸痛的硬筋。
这种酸痛是“后花园”里的杂物,早点儿清除,为心脏留出更多的空间。
养护心脏如果平时常点按,有大用——理气通窍,定惊安神,调和肠胃,补益心肾。
水沟穴(人中穴)水沟穴(人中穴),急救时常用。
闭眼点揉十秒钟,就有效。
心肾聚精会神少海穴然谷穴精源于肾,神发于心,聚精会神,人才健康。
心经的少海穴,肾经的然谷穴,是交通心肾的节点要穴,可交替点揉按摩。
养护心脏能量不足时,便捶打胸口,给心脏这台发动机加点儿油。
巨阙穴膻中穴掌中的少府穴、劳宫穴对应着胸部的巨阙穴、膻中穴。
握紧拳头,中指、小指分别点在劳宫穴、少府穴上,从心脏获取能量。
《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43-(任脉)《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432008-07-25 08:48《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39 08-07-16《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38 08-07-14《健康大学堂》中里巴人讲解经络学37 08-07-11在本期节目中,中里巴人开始为大家讲解任脉。
任脉有什么功效呢?这条脉对于调节人体生殖系统疾患、泌尿系统疾患以及肠胃功能,效果均十分显著。
任脉的起始点在会阴穴。
会阴穴在前后阴的中点,因其位置,它主管男女生殖系统方面的疾患。
对于男性来讲,点按会阴主治前列腺、脱肛、痔疾等症,对于女性而言,月经不调等妇科疾患也可以靠点按会阴穴获得很好的疗效。
曲骨,这个穴对于前列腺方面的疾患效果更为显著。
有前列腺问题的人在整个曲骨的附近会有很多痛点,用大拇指一点按会感觉到有很多结节。
大家要把这些结节揉散,前列腺才能得到缓解。
关元,自古这个穴就被视为让人身体强壮的第一大要穴,身体虚弱的这些病患都可通过关元穴获得解决。
怎么使用这个穴呢?在秋冬交际之时,采用艾灸的方法。
灸关元穴可谓大补元气。
石门,古人认为如果在这个穴扎针灸,可以有效避孕。
所以对于真正想要孩子的人,就不要扎针灸强刺激身体,按摩按摩还没问题。
石门是三焦经的募穴,它主一身之气。
经常点按石门,可以消除腹胀,对调月经也有好处。
气海。
它是小肠的募穴,调理一身之气。
如果经常有肠炎、小肠功能不好;或者经常有腹泻、大便溏泻,都可以选择经常点按或者艾灸气海穴,尤其适合虚寒体质。
神阙,这个穴古代历来禁针,就是说不要在此处扎针,容易感染。
但是艾灸补虚的效果非常好。
身体虚寒、肠胃功能弱的人,可以多艾灸这块儿,以增强先天之力,预防过敏性鼻炎。
艾灸的方法有数种:一是直接拿艾条灸肚脐;二是隔姜灸;再就是拿炒的葱和大盐交替温热。
水分,它是分清泌浊的要穴。
经常腿上有水肿的人,在水分这儿不利了;或者有糖尿病的人,把好坏东西一块儿都排出去了,都适用这个穴位。
中里巴人健康大讲堂笔记和找穴位的用途(之一) (2011-08-27 19:43:34) 转载▼
“百病从气生”,是指气分内气和外气,外气:是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气”既情志,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即喜,该怒即怒,该思即思,该恐即恐,该悲即悲,但是必须要有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才不会被内气所伤。 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外气”本来是宇宙空间的自然产物,但如果与我们的身体“不投脾气”,就会成为我们的致病因素。 自我治疗方法: 1、面色暗黄,毫无光泽,舌苔暗红青紫,一年多无月经,(但是脉项浮大有力) ——揉脾经的公孙穴、心包经的内关穴。每天一碗山药薏米粥(如人太瘦或觜唇红肿破裂可用二碗粥)。 2、腰部酸痛——通过“肾为腰之府”,是肾出了问题。 3、手指甲变得又溥又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虚弱了。 4、头发脱落,须发早白——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与心血不足有关。 5、夜里1-3点醒来睡不着——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消气穴)以祛肝火。 6、晚上7-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为心包经所主。 7、“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 8、拔罐后皮肤奇痒难忍——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表现象,此时刮痧痒的地方最适合。 9、吸氧——“嗅玫瑰”法;放松——“抓蝴蝶”法、“擦玻璃”法。 10、手脚凉、怕凉——用热水泡脚、坠足法、跪膝法、金鸡独立。 11、身心改善——先天之本,激活肾经——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原头。肾经的原发力、原动力都在这里)。再通过涌泉穴来好好利用,用在肝处——涌泉穴是通肝的;供给肝脏营养就靠肾,让肾经的气血周流通畅。 12、补肾——先揉肾经,再揉心经。心肾是相通。肾经叫足少阴肾经,心经叫手少阴心经,它们是一条经:在胳膊上叫心经,属火,在腿上就是肾经,属水。两经同时揉,效果能达到极致。 13、肾虚——揉肾经、心经。 14、失眠——揉然谷穴、再揉心经的少海穴去去心火,上下同治,效果更佳。 15、恐惧——揉摩太溪穴,来强壮肾脏(恐惧伤肾,就是大伤气血)。 16、吸气短呼气长“气短”——胸中有郁闷之气,但肾不纳气,就是肾虚,坚持用腹式呼吸法,能真正达到补肾的效果。 17、肚胀、消化不好——推腹法(主推胃经部分)、跪膝法(主要可引胃经气血下行)、敲胃经法(用拳头敲打大腿、小腿胃经部分)来调动身体本来就充足的能量库,自行冲击堵塞的经络。 18、小便不利、喝水少、身体湿气大——打通胃经来激发自身特有的原动力,而不是按膀胱经。 19、爱发火的人,脾气就是能量——平时多敲打、按摩肝胆两经,尤其是胆经。经常刺激能疏解肝胆滞气,让气血畅通。肝火旺的人能量最足,最易上火,通过肝胆两经就把肝火引到它该去的人体虚弱的地方去。 20、偏头痛、乳房胀痛——压抑点就在胆经和三焦经上。 21、吃得多但肚胀,就是所谓的“胃强脾弱”——小腿的胃经和脾经,尤其是脾胃相通的穴位上:脾经的公孙穴、胃经的丰隆穴。 22、胃溃疡——病源起于肝,郁结之气在胆,症状表现在胃,压抑点在胆经上,郁结的能量从胆经宣发,而不去冲击胃。 23、塞症、萎缩症、炎症等久治不愈之症——需把气血引到病灶点,看看病灶点压哪条经上,就在病灶的去路上“挖个坑”,把气血引过去,用拔罐法(可能开始拔不住,多拔几次罐就能拔住了)。 24、补肾——借助一条不易枯竭的经络——胃经来实现,(治病从调肝入手,养生以强肾为功)。 25、气血不足、美容——打通胃经,保持胃经畅通,气血自然充足。推摩腹部胃经(尤其是腹直肌部分),、敲打大小腿上的胃经、在胃经路线上拔罐子、刮痧,蹲档骑马式、跪膝后仰头着地等,都是打通胃经的方法。 26、清除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用“推腹法”,使大便畅通、小便增多、放屁打嗝,浊气排除。 27、壮肾阳——艾灸关元穴,和拍打命门和关元穴,以激发出体内无限的先天活力。 28、鼻子不通气——用“取嚏法”,流出清涕(寒气),鼻子马上通气。 29、受寒后头痛剧烈——用“取吐法”,汗水痰涎齐出(寒气),头痛立止。 30、吃凉的食物腹泻——是身体帮你把寒气排出,不必惊慌。 31、高血压——常揉尺泽穴。 32、关节炎——练“跪膝法”。 33、老胃病——练“壁虎爬行”效果最好。 34、美白、祛斑——打通小周天的“叩首法”。三五天做一次,每次一小节,每小节叩首15次。 35、胆囊炎、乳腺增生、头皮屑、脑供血不足、补肝肾、预防老年痴呆、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梗塞——梳头,每天最少300次,越多越好,梳头还可以疏通很多经络,等于给身体打基础。一梳头胆经的20多个经络就全部打通。 36、锻炼脖子、颈椎、头脑的神经——用头练书法(用头部练写字)。 37、膝盖痛、膝盖积水、膝盖骨刺、腰痛、不能下蹲、不能上侧所、补肾——练“跪膝法”(中医称膝为筋之府,膝是筋的房子,而肝又主筋,所以跪膝法又是大补肝脏的方法)。 38、补肝——“跪膝法”(坚持每天做一次20分钟,相当于每天喝几支杞菊地黄丸口服液)。 39、膝盖有积水——先推腿下边的脾经,先除湿,再揉膝阳关穴,往下疏导,然后再跪行把气引过来就没问题了。 40、减肥密法——“跪膝法”,三周见效。 41、脱发——“跪膝法”。 42、坐月子生气断奶——使劲点按“涌泉穴”,要身心同治,二小时后,乳房开始逐渐胀,奶水会重新有。 43、胃痛——按“足三里”,再循胃经上行,找到“伏兔穴”,将胃经上的硬结揉散。 44、生气打咯——用按摩棒从上到下疏通小肠经、三焦经、膀胱经,会有很多痛点,嗝打出来就不痛了。 45、弯腰时两肋疼痛——口服《加味逍遥丸》。 46、肝火旺、长豆豆——就按肝经的“曲泉穴”到„阴包经‟,都是肝穴的要穴,“曲泉”泄肝火,清湿热;“阴包经”解肝郁,调月经。如按摩穴位疼痛时,可用刮痧法,工具随意。让痘痘根除。 47、各种皮肤病——按“曲池”穴,多按就会好。 48、鼻流清涕、感冒、肘上边穴位痛——肺与大肠经相表里,手敲大肠经(感冒初期,有预防肺脏被风寒侵袭的作用)。 49、咳嗽、嗓子不痰咳不出——按肾经上的“复溜穴”、膝盖窝里的“阴谷穴”,咳嗽立止。 50、高血压——刮心包经、大肠经、肺经,按摩降压穴位,膀胱经走罐几分钟,再按摩太溪穴、太冲穴、足底心脏反射区。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坚持三个月方见效果。 51、心脑血管疾病——“心包经”专治心脑血管疾患。 52、大肠经清体内热毒淤血。 53、肺经肃降而补肾。 54、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补肾并引血下行。 55、太冲穴清全身浊气,浊气出则百病皆消,使心脏反射区增强心脏供血,补充气血原动力。 56、冬天着凉——用“取涕法”。 57、鼻塞——按压胳膊上的“孔最穴”,右侧不通就按左侧的“孔最穴”,同样方法按另一侧。 58、胸闷、恶心、想打嗝打不出——用“推腹法”,主推心窝下及中间任脉和两旁的胃经,找三焦经的手腕处找“支沟”和“外关穴”进行敲打或点按。小腿的胃经诸穴上点按或刮痧,也可按孙公穴(是消除肠胃浊气的要穴)。 59、通鼻、感冒引起的咽喉痛——按“孔最穴”(孔最穴是总管全身各种孔窍而得名的穴位)有特效。 60、防衰老的五大 法: 治黄褐斑、眉棱痛、鱼尾纹、眼袋、黑眼圈:做眼保健操——按“攒竹穴”(管眼睛视力及眼睛胀痛等眼睛不舒服问题);“鱼腰穴”(管的是眉棱痛);“丝竹空”(管专门祛斑的大穴,专管太阳穴附近出现的暗斑、黄褐斑)。 61、鱼尾纹——按眼睛上的“瞳子髎”。 62、去眼袋——按“承泣穴”(是专管眼袋的穴位,上眼袋是肾虚引起的;下眼袋是脾虚引起的,都是脾肾两虚的结果)。 63、黑眼圈——按揉“四白穴”。 64、改善头部供血、面若桃花——采用“撞揉鼻骨法”。 65、乌发满头,肾强腰壮——多叩齿(牙齿里的经络和肾经是相通的,在不便直接调养肾时,就采用健壮牙齿,是最好的补肾方法)。 66、补肾、治耳鸣——用掌根揉耳背(每天揉三分钟直到耳朵眼里发痒,证明耳朵面里的气血过来了,长期这样揉,耳鸣、耳聋的问题就解决了)。 67、让面色一直保持健康红润——敲打“胃经”(胃经是经面部供血之经,是一条多气多血之经,直接通达于面部。方法:用10个手指肚敲打面部,敲打的就是胃经,也敲了大肠经和小肠经,再用手捋脖子,从下往上捋,再用空拳敲打胸部的乳头上下到心窝,两个空拳相对敲,然后在大腿的正面和侧面1/2处接着敲,最后再敲一敲小腿中间的胫骨外侧,就接通了下面的整条胃经。只需几天时间,蜡黄、比较发暗的脸色不见了)。 68、高血压、脑供血不足、低血压——捋脖子上的“胃经”,从下往上捋脖子。 69、中医所称的三种痰——第一种是气郁生痰:气郁生的痰在身体上最容易表现出的就是脂肪瘤、囊肿,叫痰核,像扁平疣这类也跟气郁有关;第二种是脾虚生痰:就是人们一咳就吐的痰,其实不是来原于肺,而是生自于脾,脾是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要想根除痰,就必须健脾祛痰。第三种痰是血痰,“血滞则生痰”,“痰蒙心窍”就是指血痰,就是常说的高血脂,血流缓慢停滞住了就堆积下来形成了高血脂。 心包经就是化痰的,化血脂之痰,是专门预防高血脂的一条经络,如果血脂高就会患心脑血管病。 70、刮痧方法——要顺着经络刮,轻轻的刮,顺着经络走,不能横着刮。是否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劲:痧是不是刮出来的,而是体内的气血推出来的。 特别注意:孕妇、肿瘤、心脏不好的病人不能刮。 71、肥胖产生的二种原因:外寒和内火,治疗的六种方法: 肝胆功能失调引起的肥胖自治疗法:推大腿骨侧的肝经和外侧的胆经、敲带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