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题报告

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对外直接投资(ODI)是一国经济融入国际竞争的高级形式,对一国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及技术转让。研究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模式,无疑已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站在宁波民营企业的角度,在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后,结合宁波实际,选择适合的模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提出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试图为宁波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决策提供借鉴,从而进一步提升宁波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战略中的地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个方面, 对象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宏观理论方面: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观点是拥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一样可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是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共同发展的。J1H1Dunning投资发展阶段论是国际生产折衷论在发展中国家的运用和延伸。哈里斯.钱纳里,迈克尔.布鲁诺的两缺口理论指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是两个约束条件,一是储蓄缺口,二是外汇缺口, 而开放条件下的外汇流入对弥补这两个缺口具有重要作用。

微观理论方面:Hymer ,C1P1K indlebrerge的垄断优势论认为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是产生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只有那些具有投资目标地所缺乏相应竞争优势的企业才能够进行直接对外投资。P1Buck leyandM1Casson,A1Rug man的市场内部化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中间产品方面, 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将本来应在外部市场交易的业务转变为在公司所属企业之间进行, 并形成一个内部市场, 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组织交易。R1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发展需要经历三个过程, 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对要素条件及成本的考虑是不同的; 运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将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 从垄断优势和区位条件上解释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J1H1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依据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的综合拥有程度。

国内研究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 吴彬和黄韬(1997)提出的第二阶段理论认为, 各行业中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在国际的资源状况不同上的地位决定了企业进行FDI的状况。假如母国企业的一般性经营资源水平高于东道国企业,即处于优势状态,则优势企业侧重于利润攫取的行为。反之,假如母国的大多数企业处于劣势状态,则母国的大多数企业要从东道国获得经验。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般需要先向发达国家东道国进行获得经验的FDI,即经历第一阶段,占有当获得了足够的经验之后才能转向利润攫取的FDI.冼国明和杨锐根据投资对象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分为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 ( FDI- I) 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 FDI- II), 即学习型 FDI和竞争策略型 FDI 。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型 FDI积累了一定的技术, 为后期的所有权优势奠定了基础, 当上述技术与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之间的差距小于某个特定值时, FDI- I向 FDI- II转换, 自身技术积累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也可以直接进行 FDI- II 。

黄晓玲和刘会政(2007)在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之间关系时, 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得出结论, 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总量具有替代效应, 但较为有限,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就业结构的优化。寻舸则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同时具有替代效应和刺激效应, 替代效应主要发生在传统工业部门, 而刺激效应则主要发生在新兴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 通过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在就业人数中比重的增加提高就业质量。而罗良文从三大产业的就业效应角度分析认为, 对外直接投资对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具有更显著的影响, 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尤其明显。

孙建中(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理论,指出综合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投资动机的多极化:二是差别优势的多元化;三是发展空间的多角化。该理论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但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兼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呈现出多极化和综合型;同时与被投资的东道国相比又具有多层次、综合性的差别优势:而且对外直接投资的各个阶段并存、技术结构多层次性,投资主体多元性以及投资空间全方位性,这三个因素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动,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进而取得综合效益。

3.参考文献

[1]薛求知,朱吉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2).

[2]杨健全,杨晓武,王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IDP检验与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8).

[3]张广剑,潘志玄.中国净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GDP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

学研究生学报,2006(3).

[4]潘镇,鲁明泓.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J].世界经济,2006(2).

[5]吴彬,黄韬.二阶段理论:外商直接投资新的分析模型[J].经济研究,1997(7).

[6]卢进勇,闫实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J].研究与探索,2005(3).

[7]王宗坑.浅析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的特征与选择[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10).

[8]陈燕.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示例分析[J].民族论坛,2007(6).

[9]吴先明.跨国公司理论范式之变:从垄断优势到寻求创造性资产[J]世界经济研

究,2007(5).

[10]李蕊.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解析[J].世界经济,2003(2).

[11]孙建中.技术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4(8).

[12]周凌霄.东道国文化环境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的影响[J].亚太经济,2007(2).

[13]刘红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及国际比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4]杨大楷.国际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5]孙建中.资本国际化运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综合优势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16]欧阳峣.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理论、战略及模式[D].湖南:湖南大学,2006.

[17]李相运.中国企业在韩国直接投资模式分析[D].北京:北京大学,2006.

[18]汤望.我国对外投资的进入模式选择[D].湖南:湖南大学,2006.

[19]陈江.窝火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创新[D].安徽:安徽大学,2007.

[20]刘晓宁.跨国服务企业中国市场进入模式选择[D].山东:山东大学,2007.

[21]吴海娟.浙江中小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2]刘文霞.宁波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3]王彦森.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24]陈凤娣.论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4.

[25]张燕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4.

[26]宁波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EB/OL]./.

[27] 2006-2-16,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商务部新闻办公室[S].

[28]TheoEicher,Jong Woo KangmTrad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r Acquisition:Optimal Entry Modes for Multinational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5.

[29]P. B UC KLEY.M. CASS ON. Ana l yzi ng foreig n ma rket entry strategies:extendi ng t he i nterna li zati on approac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8.

[30]Johanson,J.and Vahlne. J. E. “The Internationaliz 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Market”[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