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最后一课

主备人:刘芳 杨润福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祈.( )祷 懊.

( )悔 ch à( )异 xu ān( )闹

2. 本文是一篇 ( )(体裁),作者是 (国家)的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

3.小说三要素:( )、( )、( )。小说以塑造( )形象为主,故事的情节包括:( )、( )、( )、( )、( )、( )。 (二)初读感知

1.了解写作背景,速读这篇课文,依据小弗郎士的行踪理清故事情节。(线索) 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从老师、学生、气氛、其他方面的表现,在书中做好批注。) 【小支架】 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正是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学生小弗郎士的爱国人物形象。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是什么让原本贪玩的小弗朗

士这么大的变化? 【小支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

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2.指名朗读10-29段,勾画描写韩麦尔先生的部分,作者从人物描写的哪些方面刻画韩麦尔先生?

3.理解“最后一课 ”的含义。

【小支架】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作者不借用其它方式而直接倾吐对人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感情。它毫不掩饰,“我口写我心”。

间接抒情:是借物抒情,这“物”,包括“事物”和“事理”;还有通过记叙、描写来抒发感情,那就是“夹叙夹议”或“情景交融”。抒情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深度,揭示文章

的主旨。

(二)展示交流

小组合作:组长总结汇报。

三、自我检测

1.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⑴画眉在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⑵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⑶只听见钢笔沙沙的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学了,——你们走吧。”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2)所选的这一部分是故事情节的

部分。

(3)选段开头写教堂和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4)“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

(5)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6)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7)划线部分用了、

和方法来描写刻画人物,韩麦尔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8)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2)“散学了,——你们走吧。”()

(9)“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2分)

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

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

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最后一课

老舍

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

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韩麦尔先生“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很静,祁瑞宣老师“最后一课”的课堂气氛也很静。两个国度,不同的时代,为什么课堂上气氛如此相似呢?

2.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3.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师“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这两位老师的表现为何如此相似?

4.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而祁瑞宣老师在最后一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