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文档2篇County cultural industry market development survey re 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
本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文档2、篇章2: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文档篇章1:县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调查报告文档根据县委办的安排,最近,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广电、教育、工商联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体制现状和文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县现有国办文化事业单位18个,在职职工105人。
即:我县文化馆、我县图书馆、我县电影管理站、我县广播电视局和14个乡(镇)的文化广电工作站。
有文艺表演单位1个,有表演职员50人,即: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职工艺术团。
有文化企业2个,有职工36人。
即:我县新华书店、我县电影公司。
国营、集体、股份制和民营个私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232个,从业人员达800多人。
其中:国营、集体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经营单位有4个。
即:我县福利公司创办的“云福楼歌厅”(茶室),我县澜沧江大酒店创办的“水乐宫歌厅”(茶室),我县畜牧局、县农行创办的“云中云歌厅”(茶室),xxx分公司创办的“我县印刷厂”。
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综合游乐场所、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70个,印刷厂2个,打字复印室16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65个,书报刊出租、零售12个,艺术摄影15个,艺术培训3个,工艺美术装璜16个,电影放映9个,互联网上网服务20个。
关于XX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
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
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
建成农家书屋11个。
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三)文化资源现状。
①哈尼文化。
××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
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2019-2019)、《阿××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哈尼文化丛书》(6本)等书籍。
. .. .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6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140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
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
15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动工建设。
建成农家书屋11个。
双胞之家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二)文化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2 . .资料. ..家、歌舞厅11家、文化广场2处、书店5家,棋牌游艺室101家。
网吧14家(县城12家,通关镇2家)。
文化用品销售18家,音像制品销售9家。
印刷厂3家,打印店11家。
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6个门类在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
2016年,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1200万元,缴纳税费110万元,安排就业人员310人。
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文化资源现状。
①哈尼文化。
××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国力,而且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必需。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一次调研报告。
一. 文化事业发展情况1. 文化事业的政策环境当前,我国推出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例如,2016年通过的《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对于推进文化事业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纲要提出了多重目标,如提高文化普及水平、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文化人才等。
另外,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措施,比如支持建设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文化和科技的联合发展等。
2. 文化设施的改进和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设施也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例如,中国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正在继续扩大,展现出了国家对文化事业持续的推进和重视。
同时,在文化艺术表演方面,我国也不断推进专业剧场、影视制片场、音乐剧院等现代化文化设施的建设。
3. 文化产品的创新与以往相似,当前的文化市场更加注重文化创意和企业文化的创新。
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够更好地促进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当前股权式管理、分享经济等新机制正在逐渐普及,且数字文化总体上显著提升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当前,许多文化企业通过投资人才和创意设计等方面,构筑自己独特的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当前,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新兴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6.06万亿元人民币,增幅7.15%,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在逐步提升。
随着国家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盈利有了相对较大的保证。
2. 文化企业的市场化经营逐渐提升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我国文化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整合能力也在逐步加强。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2 0 X X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年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县政协组织调研组于今年5—6月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1、基本情况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形成了种类较多、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
主要是文化旅游业、传媒业、图书发行业、体彩业、演艺娱乐业、网络服务业等主导产业。
我县有各类性质的文化体育经营单位372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经营收入5.24亿元。
其中歌舞娱乐场所29个,音像制品经营单位18个,书报刊经营单位7个,打字、复印印刷单位51个,台球经营点7个,电子游戏厅8个,演出团体35家,网吧经营单位30家,体育经销单位14家,文化体育俱乐部11个。
国营、集体、个人共同开发文化市场的局面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增长中正在崛起的一支新生力量。
2、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建设,各级各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第 2 页共 8 页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较好基础。
一是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始终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二是文学艺术日益繁荣。
制定出台了《县文学艺术精品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奖励办法》,设立奖励基金,用于鼓励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和艺术生产。
通过挖掘整理,创作出《虎神部落》、《峡江号子》、《撒叶儿嗬》、《旗帜》、《纤夫魂》等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戏剧、小品、音乐、舞蹈、摄影作品。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如下:一、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吸纳就业人数逐年增加。
截至2019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达到6.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3%。
文化和相关产业就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
二、增长动力逐渐多元化:原来以电影、音乐、出版等传统文化领域为主的文化产业正在逐渐向数字内容、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新兴领域扩展。
特别是在数字内容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游戏、在线教育等领域蓬勃发展。
三、国内市场需求强劲:消费者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年增长,国内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文化市场之一。
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各地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受到了高度重视。
四、文化创意产品受到青睐:创意设计和原创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动漫、艺术品等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大量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涌现。
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文化市场监管不完善:一些文化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有的文化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依赖于引进版权和合作,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难题。
此外,文化市场违法和盗版问题依然严重,有些人认为监管力度和措施还不够。
二、文化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文化产业内部的结构和布局存在不平衡问题,传统文化领域的经典文化产品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创意产业尚未完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三、文化与科技融合仍需加强:我国技术创新环境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融合仍然较弱,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有限。
要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邵阳新邵县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新邵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新邵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但文化产业总值偏低、结构不合理、规模程度不高、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总体上说离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目前状况
1、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类及布局
按照国家文化产业领域的分类分项要求划分,新邵县文化产业主要有文化演艺类、文化休闲娱乐业类、网络文化游戏服务业类、文化旅游业类、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类、印刷业类等六个大类。
文化演艺类有国有剧团1个,即新邵剧团,但只保有牌子,人员老化,现已全部退休,由县财政全额供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42个,从业人员520人;专门表演场所2个,其中新邵剧院为国有单位,兼有大会堂功能,从业人员3人,新邵电影院改制后为个体所有制企业。
文化休闲娱乐业有游戏厅22家、歌舞厅2家、文化休闲广场1处、个体书店12家。
网络文化服务业主要有县电视台1家,有线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1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网吧37家,其中县城内11家,各乡镇主要集镇中心26家。
文化旅游业主要有白云岩和白水洞2个旅游景区、赛双清公园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2个公园、1家旅行社。
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主要有8家音像制品销售店。
印刷业有10家印刷包装厂,主要生产文化用品和商业包装用品。
2、文化产业行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新邵文化产业国有成份较少,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
2009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①演艺类:年内创产值(收入)523万元,其中国有文化馆从事文艺辅导、艺术培训,年收入3万元,民间演艺团体年收入520万元。
②文化休闲娱乐业年收入136万元,其中游戏厅收入66万元,歌舞厅收入10万元,书店收入60万元。
③网络文化服务业年收入1684万元,其中新邵电视台广告收入95万元,广电网络公司收入1295万元,网吧收入294万元。
④文化旅游业创收入238万元。
⑤文化用品设备销售创产值28万元。
⑥印刷业总产值800万元。
综上,全县文化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1600人,实现产值总计为3409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0.071%。
文化产业对新邵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问题:尚未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理性共识,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社会动力。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未能合理进入决策层面的议事空间。
县级党委政府注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正确的。
问题是,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发展,往往处于被忽略状态,无论地方发展方略,甚至连“十一五”规划等各类地方发展纲要或发展目标,较少见到“文化产业”字眼,县财政亦没有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预算,难能形成以“抓工业的工作力度、抓农业的认识高度”促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导向,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同步。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未能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工作定位。
文化、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侧重于文化、广电行政日常管理,更多关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的文化、广电事业发展,对于主要依托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合理的科学认识,较少关注,较少研究,没能理直气壮地、科学合理地向党委、政府提出可行性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未能进入地方发展规划笼子,未能引起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与主管部门积极宣传造势、主动争取支持作为力度不到位不无关系。
三是文化产业经营者大多无有做大做强行业的追求愿景。
由于以自主经营、小本经营、就业型经营为主,文化产业经营者往往但求小利润、不求大效益,因而不能“放眼看世界”,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不断吸收现代科学营养,做强经营行业;不能增大行业规模,实现强强联合,形成集约优势,做大文化产业。
面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湖湘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大好发展机遇,既缺乏趁势而上的动力感,也不具备必需的对接能力。
突出问题:尚未建成主导产业领军、结构布局科学的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规模张力。
一是没有一个能发挥主导领军作用的支柱文化产业。
新邵县经济欠发达,除赛双清艺术节和全国诗词之乡以外,没有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培育主导文化产业存在先天不足,只能任由市场调节。
网吧业有利可图,大家争办网吧,民间乐队能谋生计,人人学吹小号。
行业规模完全由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形成,自然不可能成规模、有水平、上档次。
要培育拟或包装一个标志性支柱行业,发挥其主导领军文化产业的作用,短时期内恐难成军。
二是现有产业结构布局不够科学合理。
新邵县现有六大类文化产业,多为传统型消费类行业,结构单一,没有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特别是文化科技新产品研发、应用与推广,文化市场创业信息服务、文化产业投资服务,动漫文化、文化会展、文化旅游业开发等尚未起步,仍是盲点和空白。
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偏散。
全县文化产业除广电网络公司捆绑在省广电网络公司外,其余基本上是个体经营、无文化产业集团或产业公司。
无论是单个企业,或者在某个行业系
列,没有一家具有规模优势,文化部门曾在网吧业推行合并集约经营,但仍未产生理想的集群效应。
目前为止,全县没有一家产值上千万元的文化产业或文化项目。
重要问题:尚未整体性树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经营理念,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竞争活力
一是没有树立大市场集约化经营意识。
文化业主囿于小资本、小行业、小范围“三小”
经营,既小气无力,以致无序经营,又缺乏协作,难已形成气候。
因而社会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力弱,这种“弱小”型行业,实难赢得更多、更优的社会成果份额。
二是没有树立前瞻性市场评估意识。
文化业主有的追求短期效应,热衷于投资成本低、收效快的行业(如网吧、民间乐队等),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和规避风险意识,导致争占坐位甚至相互撞车。
有的选业不准(如印刷业),盲目上马,一遇行政管理吃紧,出现经营链条断裂,甚至直接导致破产倒闭。
三是没有树市场营销创新意识。
文化业主习惯于传统化,一般性市场经济模式经营,不能“走出新邵”求发展,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规模效应好的经营项目,不断学习外地同行业先进的经营方式,积极引进先进经营经验和优秀经营人才,几年一贯制,甚至多年一个样,产业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合力营造文化产业发展氛围。
要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重点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进领导议程、进发展规划、进项目笼子“三进”工作,赢得话语权,争取发展空间。
重点做好承接先进地区文化产业转移基础准备工作,提升承接能力。
二要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
新邵县应重点培育赛双清艺术节、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和文化会展博览等品牌项目和骨干企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成立相当经营团队,引进战略投资者。
赛双清艺术节是新邵县的品牌文化,每2年一届,在全市全省影响较大,过往九届均为政府举办,交由民营团队承办,可期做大规模,形成产业效应;依托白云岩、白水洞2个旅游景区和龙山森林公园、资江风光带,打造邵阳市后花园;组建一个县有演艺团体,规范指导民间演出活动;利用近城优势,建造会展博览中心,承接全市文化会展和博物展览。
三要开辟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文化产业园区。
在众多的园区建设中,文化产业园区理应有一席之地,要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并组织专门班子和人员进行可行性考察论证,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步伐,“筑巢引凤”,重点发展对接文化产业转移的项目和为湖湘文化产业提供基础服务的配件式产业,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四要整合优化现有文化产业。
按照集群化组合、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做好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各项基础工作,力促现有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