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邵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战略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邵阳新邵县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新邵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新邵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文化产业总值偏低、结构不合理、规模程度不高、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总体上说离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目前状况

1、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类及布局

按照国家文化产业领域的分类分项要求划分,新邵县文化产业主要有文化演艺类、文化休闲娱乐业类、网络文化游戏服务业类、文化旅游业类、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类、印刷业类等六个大类。文化演艺类有国有剧团1个,即新邵剧团,但只保有牌子,人员老化,现已全部退休,由县财政全额供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42个,从业人员520人;专门表演场所2个,其中新邵剧院为国有单位,兼有大会堂功能,从业人员3人,新邵电影院改制后为个体所有制企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有游戏厅22家、歌舞厅2家、文化休闲广场1处、个体书店12家。网络文化服务业主要有县电视台1家,有线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1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网吧37家,其中县城内11家,各乡镇主要集镇中心26家。文化旅游业主要有白云岩和白水洞2个旅游景区、赛双清公园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2个公园、1家旅行社。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主要有8家音像制品销售店。印刷业有10家印刷包装厂,主要生产文化用品和商业包装用品。

2、文化产业行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新邵文化产业国有成份较少,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2009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①演艺类:年内创产值(收入)523万元,其中国有文化馆从事文艺辅导、艺术培训,年收入3万元,民间演艺团体年收入520万元。

②文化休闲娱乐业年收入136万元,其中游戏厅收入66万元,歌舞厅收入10万元,书店收入60万元。

③网络文化服务业年收入1684万元,其中新邵电视台广告收入95万元,广电网络公司收入1295万元,网吧收入294万元。

④文化旅游业创收入238万元。

⑤文化用品设备销售创产值28万元。

⑥印刷业总产值800万元。

综上,全县文化产业解决劳动力就业1600人,实现产值总计为3409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0.071%。文化产业对新邵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问题:尚未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理性共识,文化产业发展缺乏社会动力。

一是文化产业发展未能合理进入决策层面的议事空间。县级党委政府注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作为社会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发展,往往处于被忽略状态,无论地方发展方略,甚至连“十一五”规划等各类地方发展纲要或发展目标,较少见到“文化产业”字眼,县财政亦没有编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预算,难能形成以“抓工业的工作力度、抓农业的认识高度”促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导向,以致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明显不同步。

二是相关管理部门未能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以科学合理的工作定位。文化、广电行政管理部门往往侧重于文化、广电行政日常管理,更多关注纳入政府考核范围的文化、广电事业发展,对于主要依托市场运作的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合理的科学认识,较少关注,较少研究,没能理直气壮地、科学合理地向党委、政府提出可行性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未能进入地方发展规划笼子,未能引起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与主管部门积极宣传造势、主动争取支持作为力度不到位不无关系。

三是文化产业经营者大多无有做大做强行业的追求愿景。由于以自主经营、小本经营、就业型经营为主,文化产业经营者往往但求小利润、不求大效益,因而不能“放眼看世界”,紧跟时代发展脉络,不断吸收现代科学营养,做强经营行业;不能增大行业规模,实现强强联合,形成集约优势,做大文化产业。面对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湖湘文化产业大发展的大好发展机遇,既缺乏趁势而上的动力感,也不具备必需的对接能力。

突出问题:尚未建成主导产业领军、结构布局科学的产业集群,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规模张力。

一是没有一个能发挥主导领军作用的支柱文化产业。新邵县经济欠发达,除赛双清艺术节和全国诗词之乡以外,没有典型的特色文化现象,培育主导文化产业存在先天不足,只能任由市场调节。网吧业有利可图,大家争办网吧,民间乐队能谋生计,人人学吹小号。行业规模完全由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形成,自然不可能成规模、有水平、上档次。要培育拟或包装一个标志性支柱行业,发挥其主导领军文化产业的作用,短时期内恐难成军。

二是现有产业结构布局不够科学合理。新邵县现有六大类文化产业,多为传统型消费类行业,结构单一,没有适应现代发展需要的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特别是文化科技新产品研发、应用与推广,文化市场创业信息服务、文化产业投资服务,动漫文化、文化会展、文化旅游业开发等尚未起步,仍是盲点和空白。

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偏散。全县文化产业除广电网络公司捆绑在省广电网络公司外,其余基本上是个体经营、无文化产业集团或产业公司。无论是单个企业,或者在某个行业系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报告

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按照市委宣传部关于开展全市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组织相关单位对六大重点文化产业进行了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重点文化产业基本现状 1、演艺接影视业(动漫产业)。目前只有3家,分别是影城有限公司、县娱乐有限公司和县娱乐有限公司。影城有限公司为xx年新增企业,1-9月主营收入300万元。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200万元,县娱乐有限公司1-9月主营收入4500万元。演艺接影视业总的主营收入为9000万元。 2、传媒业。传媒业共有企业12家。基本是经营文化传媒、广告装饰的企业。xx年主营收入为39200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31664万元。 3、文化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只有1家企业。即实业有限公司,xx年主营收入为5331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4310万元。 4、印刷复制业。印刷复制业共有企业11家,其中县印刷有限公司为规上企业,xx年主营收入为145197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17282万元。印刷复制业xx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21000,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78512万元。 5、文化制造业。文化制造业共有9家企业,基本上是文体用品制造和铅笔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家,为省县文化用品有限分司,xx年主营收入为193770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149058

万元。文化制造业xx年总的主营收入为260179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xx43万元。 6、工艺美术业。工艺美术业企业共有10家,基本上是工艺品制造和经营企业。工艺美术业xx年主营收入为32289万元,xx年1-9月主营收入为24839万元。 总体来看,全县文化产业在我县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六大重点文化产业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全县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 二、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1、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还不够强。目前,在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尚处于自发探索、各自为战的状况,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导。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尚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战略高度,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文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还未形成,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全县有相当一部分文化遗产、文化资源或被拆除、被破坏,或遭遗弃,或处于待保护、开发利用状态,分散在各地单个的文化旅游景点没有连成线,形成片,串成链,导致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2、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县的文化企业大多为个体私营企业,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小,档次低,全县文化产业总值占GDP的比例过小,大型骨干龙头文化企业缺乏,没有形成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文化产品创新能力不强,文化产品质量档次、技术水平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

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文化产业指的又是什么呢?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上半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00万元,占GDP比重为1.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8000余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2%,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4%左右。我市文化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十五”时期以来,我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陆续新建了音乐喷泉广场、体育场、博物馆、二卡红色旅游展馆、拓拔鲜卑历史生态陈列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作为全市30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为展现我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所建的满洲里市套娃广场,规划面积达54万平方米,主体广场6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个由三个侧面组成的巨型套娃雕塑,高达30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还有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现代歌舞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外观为哥特式建筑造型的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将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进一步体现我市新时期的文化特色。 2、我市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我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0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KTV量贩22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8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67家,电子游戏37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2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2家。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厅关于 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 知 桂发改规划〔2011〕60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治区文化厅联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七日

目录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六大重点文化产业 (二)实施七大重点工程 (三)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四)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加大政府投入 (四)落实税收政策 (五)保障文化产业项目用地 (六)加大金融支持 (七)成立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八)加强立法工作 (九)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立足现有基础,分析发展形势,提出“十二五”时期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2009年全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98.7亿元,约占全区GDP的2.6%。2009年我区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约2万个,从业人员约30万人。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桂林愚自乐园、临桂五通农民三皮画、百色靖西旧州绣球街、广西钦州坭兴陶艺有限公司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引领发展、带动就业的新载体。 ——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取得重要进展。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演出公司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全区7家经营性图书出版社和仍属于事业体制的19家新华书店顺利转制为企业;原有的9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中4家停办注销、5家完成转制为企业;组建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广西正泰印刷包装集团,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2008年,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广

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

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 导语: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一些行业也形成一定的规模,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以下是的文化创意产业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4月至8月,XX区人大常委会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题调研组,对我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区政府分管副区长、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镇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先后召开了专题座谈会,调阅了相关资料,考察了本区、兄弟区县及江苏省XX市等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报告。 一、XX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初具特色,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区对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断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程,涌现了一批有发展潜力质优的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立了由区委副书记领衔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和分管副区长领衔的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并设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工作责任。为更好地推进松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xx年XX区政府办公室制定了《XX区文

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XX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xx年修订印发了《XX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松江重点推进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文化创意产业,坚持聚焦发展。区经委、文广局分别设置了专门科室,负责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工作,加强指导、管理、服务力度和评价、考核工作,20xx年对符合《XX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资助条件的15个项目发放扶持资金1206。22万元(见附表一),引导松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松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条件。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丰富。松江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异,有“上海之根”的美誉,拥有上海陆上唯一的山林资源。三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内以及其中的一些古建筑、文物,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的魅力。建设中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展现了广富林地区千百年的历史演变。松江大学城集聚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7所著名的高校,在学术、人文、建筑资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创异工房与复旦视觉艺术学院合作的新媒体研究机构正式签约落地,成为媒体艺术设计创意和传播的综合平台。“叁零shanghai创意产业园”作为大学创意产业实践基地,20xx年度被评为XX市第二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松江城市发展迅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松江北部新城建设逐渐完善,南部新城的建设又将启动;高铁的开通、周边便捷的高速公路体系,对文化企业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文化创意产业成长迅速。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 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 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_2

内部编号:AN-QP-HT13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 的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 调研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关于加快湖北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调研组 省文化厅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与趋势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班级:会展1111班 学号 姓名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文化创业产业的概念 文化创业产业是一种全球经济形态升级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产业形式,也被称为创意经济。 二、当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会展业素有“城市的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做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倍受关注。我认为从大趋势上讲,会展业有很大的发展生命力,有非常大的商业空间。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还不成熟,虽然起点很高,但它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目前会展业发展非常不成熟。中国会展起步晚,在规模、规划、管理人才、服务质量等方面仍存在扩张粗放,发展不平衡,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开放度低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紧缺,缺少专业人才。就目前看,由于会展是一种新型行业,教育体系还没跟上步伐。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没有经验,使的现在从事会展工作的人都是学其他专业的,与会展工作不搭边。2、会展管理体制有很大缺陷,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低,使企业缺乏参与竞争的忧患意识。3、场馆的利用率很低。场馆的建设面积很大,维护也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闲置不用时,企业又没经济收入,又要投入成本,很不划

算。浪费国家资源,行业效率低。 4、会展的服务质量不高,没有为参展商带来很大的影响,这也限制了目前会展业的发展。 而我个人还认为会展行业还存在以下不足:会展的服务范围太窄,没有向市场进一步扩张。应该进行宣传和示范,让的企业和个人了解会展业。教育体制不够完善,会展人才的培养还比较困难,需要长时间的摸索。 但是,总体上看,会展行业发展很快,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和巨大的行业作用将蓬勃发展。 三、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健康的。并且朝着更好的趋势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伴随着中国“十三五”规划中经济文化的“带状”发展新趋势,中国设立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走廊”、“黄河中原地区文化带”、“珠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和“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带状经济发展区。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发展趋势:1、传统文化内核的再开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强调以“家”和“国”为中心的群体价值和理念;强调“和谐”,追求“圆满”;强调人本精神和忧患意识。文化创意产业要以人为本,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文化和中国特色的文创产品,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进行继承和发展2、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吸收西方广告文化,充分进行商业开发从美国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创意文化产业都是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的火花,中国应充分发挥商业的和市场的价值,尊重资本的价值和创造,就能能创造更多的奇迹。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状调研报告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四调研组在倪建华副主席带领下,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2019年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2007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 1 / 10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264-78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

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92.5亿元,比上年净增10.1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个和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0.1个和0.9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1.5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1.7%。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5.23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34%。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60.5:9.0:30.5,直接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

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产品、工业品、服务业等上百个门类。一系列旅游和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奠定了临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桂政办发[2011]86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 【发布日期】2011.05.22 【实施日期】2011.05.22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1〕8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桂发〔2010〕34 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0〕63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千亿元产业的目标,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政策法规为保障,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使我区文化产业总体实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各县、区文化局、文化办局(办): 为加强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规范使用,落实《20**年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强对省市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管理的意见》规定,20**年*月*日,市文化局组织监察室、文化办、财务等相关人员,分别对仁怀市、红花岗区、遵义县、湄潭县、桐梓县、余庆县、务川自治县、大同镇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执行文化产业建设改造项目个,补助资金万元,各县区严格遵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规定,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层层把关,财务帐目、表册清楚,未发现有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问题;申领报批手续完善,发放基本做到了开单由银行直接发放,印章齐全、手续符合相关规定;专项资金发放基本实现通过银行打卡发放,确保了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杜绝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一)省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省级专项资金105万元全部到账,具体使用情况: 1、湄潭“天下第一壶”茶文化陈列馆建设,用于绿化、雕塑、进山大门等工程支出30万元; 2、遵义日报社印务中心技术改造,用于支付购买印刷设备的银行贷款30万元;

3、务川民族文化园建设,主要用于第一期工程的前期工作10万元; 4、红色舞台艺术剧目《红军魂》打造及经营,主要用于《红军魂》新增服装、道具及添置演出设备20万元; 5、黔北苗族、仡佬族服饰挖掘整理、设计制作及开发运营,用于设计、制作、租赁5000余套大型文艺演出舞台服装15万元。 (二)市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1、仁怀市 仁怀市设立基本帐户管理使用项目资金,到位资金20**0元。分别在建设仁怀市酒都百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项目中,用于改善经营条件购置落地空调两台;完善收费和管理系统添置电脑和防盗器;方便顾客阅读和休息添置桌子和凳子,资金使用率100%。 2、红花岗区 专项资金统一账户管理,设有专帐核算,专人管理,20**年— 20**年批准专项资金75万元,已使用78万元,结余8万,资金率97%。具体情况:20**年,大型红色剧目《红军魂》项目,用于《红军魂》剧主创人员费用5万元,《红军魂》剧舞美制作费8万元,《红军魂》剧服装制作费3万元,《红军魂》剧音乐制作费4万元,合计20万元;20**年,大型现代川剧《娄山关月》项目,用于《娄山关月》剧主创人员费20万元,《娄山关月》剧舞美制作费10万元,合计30万元;20**年,海龙温泉主题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用于建设高山温泉区室内文化泉、展示温泉文化的木廊道、水上表演台等共20万元;20**年,独竹漂培训表演项目批准使用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扎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止到XX 年3月我市文化经营单位达609家。其中:印刷行业经营单位307家(包装装潢印刷173家,其他印刷品37家,打字复印96家,出版物印刷1家),电子游戏经营单位7家,艺术培训经营单位2家,歌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2家,歌舞娱乐经营单位59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72家,网吧63家;书报刊经营单位90家。从文化市场结构分析,我市印刷业十分发达,已成为我市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产业,XX年产值达17.1亿元,比XX年递增19%,职工达8783人,发展势头和规模都在浙江省印刷行业中名列前茅。 但是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作为一项新型产业,在我市第三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高,无论是产业的总量规模还是技术层次都还停留在小规模、低层次上,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还比较滞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 1、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不够开阔,办法不多。 2、文化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改革步履艰难,缺乏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3、现行投融资体制不利于产业资本扩张,特别是社会性投资渠道不畅,缺少吸引外资、民资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 4、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品级不高,新产品开发明显较弱。 5、市场对文化资源的调配能力不强,导致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低下。 6、对我市的特色文化资源---“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7、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成为直接影响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解决办法 ⒈切实提高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领导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在城市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产业发展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督查。 ⒉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加强和改进文化产业工作精神以及文化产业政策,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和拓宽投资、融资渠道,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制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引导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与西部各省份比较分析_李雁

| 40 |广西经济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文化产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本文就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与西部各省份进行比较分析,把握文化产业发展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以探索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在西部排第四位 近年来,广西经济发展较快,总量在西部排位处于前列, 2011年广西全区生产总值(GDP)11714.35亿元,总量在西部地区排第四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连续7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 2011年,广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17.64亿元,在西部12省份中排第四位,与2010年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6.65 %,增速高于同期现价GDP增长速度。 (二) 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在全国和西部排位前进 2011年广西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比重为 2.08%,高于青海、宁夏、内蒙、贵州、甘肃、新疆,低于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在西部排位为第5 位,比2010年提前进1 位;在全国排第21位,比2010年前进 1 位。 (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与西部各省份比较分析 文 \ 李 雁 产投资在西部排位靠前 近年来,广西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增速在西部靠前。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3.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1%。按国家口径计算,增速排全国15位,西部第8位,2011年广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118.54亿元,在西部地区排位靠前(缺 四川资料)。 (四)文化投入、居民收入、文化消费支出等均有增加 近年来,广西对文化产业投入增加,2011年,广西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预算支出37.9亿元,在西部12省排第六位;同时, 居民收入增长也促进文化消费支出,2011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84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5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3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5.1%。政府投入增加和居民收入增加也推动了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加。2011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941元,比上年增加151元,在西部排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219元,比上年增加36元,在西部12省排第8位。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广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农家书屋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1年广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1374.89万册,在西部各省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排第三位。体现广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从有关指标看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与全国相比还有差距,占GDP比重偏低,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规模偏小,资金制约等因素仍影响着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均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预算支出不高 2011年广西地方财政支出为2545.28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预算支出37.9亿元,在西部12省排第6位,但是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预算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总支出比重为 1.49%,在西部12省排第10位,人均(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文化体育与传媒经费预算支出仅有8分钱,在有数据的9个省中排第8,情况不容乐观。资金是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最大需求,而文化企业因其行业投资风险高,文化产业无形资产比例重,一般投资者不敢轻言投资等因素的存在,使文化产业服务行业融资难度较大,发展较慢。 (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发展匹配性不高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市政协“发展现代服务业”于今年五、六月份就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情况通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本地文化企业及赴芜湖市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初步了解了我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加快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我市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文化产业规模初具 我市现拥有安美文化艺术中心、合肥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4个,1个市级文化娱乐试点街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产业分布行业广泛,新闻传媒、出版物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体育产业等初具规模,多种所有制文化产业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市文化产业拥有固定资产亿元,比上年净增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全国个和个百分点,分别高于郑州、南京个和个百分点,增速达29%,快

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个百分点,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 2、产业结构逐步改善 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看,我市文化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文化产业核心层的分量明显突出。据普查,合肥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直接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服务”业占绝对主导地位(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各行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近七成,为%,比上年增长26%;提供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相关文化服务”业(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增长明显较快,各行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比上年增长38%。合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一批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文化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提高,引领优势明显。 3、文化企业实力增强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迅速,广电系统近3年来经营创收平均增幅达15%以上,经营创收总额达2亿元,比净增4000万元,增幅达25%,在安徽省地市广电行业中稳居第一;文化系统截至底,国有资产达3亿元;合肥晚报经营总收入亿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