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方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3)
- 格式:docx
- 大小:14.54 KB
- 文档页数:2
产后乳汁不足中医护理方案作者:王江燕黄凡胡道敏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9期【摘要】当前国内外都提倡母乳喂养(除产妇有明确医学指征外),母乳喂养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
母乳中含有新生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婴儿最健康、最理想的食品。
因此,我们将以优质的护理,指导患者尽早开展催乳工作,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产后乳汁不足;优质护理;提高母乳喂养率【中图分类号】R7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19)17-0137-02产后缺乳是指产后哺乳期内,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
根据临床观察,每个产妇在产后乳汁充盈的时间不一致,因此我科将住院期间产后乳汁不够新生儿进食的,称为产后乳汁不足。
在治疗产后乳汁不足上,给以患者辨证施治,在口服自拟生乳通络散基础上,我科给以患者优质护理,在治疗产后乳汁不足中取得良好效果。
1.1气血虚弱: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1.2肝郁气滞:产后乳汁分泌少,甚或全无,乳房胀硬、疼痛,乳汁稠;伴胸胁胀满,情志抑郁,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或弦滑。
1.3痰浊阻滞证:乳汁甚少或无乳可下,乳房硕大或下垂不胀满,乳汁不稠;形体肥胖,胸闷痰多,纳少便溏,或食多乳少;舌淡胖,苔腻,脉沉细。
本病应根据乳汁清稀或者稠,乳房有无胀痛,结合舌脉及其它症状以辨虚实。
如乳汁甚少而清稀、乳房柔软多为气血虚弱,为乳汁生成不足。
若乳汁稠,胸胁胀满,乳房胀硬疼痛,多为气滞血瘀,为乳汁不通。
2.1乳汁生成不足2.1.1追问基本情况:观察乳房、乳汁情况及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有无产时产后出血过多,产后腹泻,恶露过多,产后自汗、盗汗等耗伤气血精液的情况。
了解患者有无进食不足情况。
2.1.2指导正确哺乳:分娩后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坚持夜间哺乳,促进乳汁分泌,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防止乳头皲裂影响哺乳次数。
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产后缺乳及护理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2~10天内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或者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不够喂哺婴儿的,统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行”或“乳汁不足”。
产后缺乳严重危及到产妇及婴儿的身体健康,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以上的孩子由于没有适当的母乳喂养而死于腹泻、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
更多的孩子由于没有母乳喂养而患有不应有的疾病。
[1]临床上治疗产后缺乳方法呈现多样化。
近年来,我们采用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产后缺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82例均为本院住院分娩产妇,平均年龄(24.4±2.3)岁,初产妇,孕周(37.6±1.4)周,其中顺产56例,剖宫产26例。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产后排出的乳汁量少,甚或全无,不足喂养婴儿,乳房检查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稀。
1.3入选标准经产前门诊宣教,愿意母乳喂养者;产后2~3 d无乳或少乳者。
1.4排除标准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4O岁以上者。
② 同时服用了影响乳汁分泌的药物者。
③ 伴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
2.治疗方法2.1手法按摩操作者在操作前洗净并温热双手,用热毛巾环形湿敷整个乳房,表面涂搽少许润滑剂,首先点按膻中、膺窗、乳根、少泽、合谷、天池、曲池等穴;气血虚弱,心慌气短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穴、关元穴;两肋胀满,烦躁易怒者,加中脘穴、气海穴、阳陵泉穴;每穴按1 mm,然后操作者双手环形放于产妇乳房上,拇指自乳房腺体外侧边缘处,由下至上沿乳头方向推挤,以双手食指、中指由乳晕处挤压乳房使乳汁排出,并提拉乳头及乳晕部位,施以中医手法反复多次,使输乳管扩张,通畅,促进乳汁分泌。
每日按摩2次,3 d为1个疗程。
2.2中药外敷治疗采用我科自制中药膏(柴胡、白芷、赤芍、漏芦、三棱、红花、通草各等份),外敷患乳。
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产后缺乳是指母亲在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导致婴儿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甚至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在中医理论中,产后缺乳主要与气血不足,肾气不固,肝郁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适宜技术在预防产后缺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效果,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医适宜技术的概念和特点中医适宜技术是指中医药理论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以适宜的方法和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一种技术。
中医适宜技术强调因材施治,辩证施治,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注重调理防病,预防为主。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辩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产后缺乳,可以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肾气的固而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
2. 个性化治疗。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产后缺乳的预防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
3.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1. 调理气血,增加乳汁分泌。
中医认为气血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乳汁的分泌,在产后应该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气血,促进乳汁分泌。
2. 固肾益气,增加乳汁营养成分。
中医认为肾气不足会影响乳汁的形成,在预防产后缺乳时,应该通过中药调理肾气,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保证婴儿的营养需求。
3. 疏肝解郁,保持情绪稳定。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影响乳汁的分泌,因此在预防产后缺乳时,需要通过中医药调理情绪,保持情绪稳定,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
4. 营养膳食,补充营养。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合理搭配膳食,补充营养对于产后缺乳的预防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中药食疗的方法来调理体质,增强乳汁的营养成分。
三、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1. 中医药调理。
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血,固肾益气,疏肝解郁,促进乳汁分泌。
但是在使用中药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来选用适合的中药,不可盲目使用。
中药联合穴位按摩在产后缺乳的护理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亦称产后乳汁不行。
临床表现为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挤压乳汁点滴而出;或乳腺成块,挤压乳汁疼痛难出,不足以喂养婴儿。
目前由于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成为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中以产后初期的缺乳最为常见。
近年来,临床上产后缺乳、少乳、乳头凹陷等情况日益增加,加之多种奶粉的干扰,实现母乳喂养成为一大难题。
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运用中药催乳联合中医穴位按摩及生活指导治疗产后缺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选择两组对照,一组为产妇50例其中顺产25例、剖宫产25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为25.5+。
另一组为顺产25例、剖宫产产妇25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为25.5+。
平均住院天数为3-5天。
两组均进行产后30分钟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早吸吮、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正确的哺乳方法。
为母婴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
二、护理方法1、手法按摩:先用温热毛巾湿敷乳房,然后涂按摩油。
按揉檀中,乳根等穴位使整个乳房放松,再按摩胸乡,天溪、天池、神封、少泽、合谷,然后用拇指指腹或小鱼际,从乳房外周向乳头方向按摩,按摩手法适中2次/天,3天为一疗程。
教会产妇简单的自我按摩方法,以五指做梳状,自乳房向乳头方向轻揉20-30次,也可每天用指腹按揉乳根、天池等穴位。
2、中药、饮食调理;根据不同的病症,中医以调理气血,通络下乳为主。
可用下乳涌泉散加减(丁香6g、漏芦10g、路路通10g、山甲灸6g、天花粉10g、炒王不留行10g、)气血虚弱者可选用猪蹄汤加当归、黄芪;肝郁气滞者可选通草漏芦煮粥。
产后缺乳贵在早预防,早调理,孕期做好乳头护理,妊娠期纠正贫血,产时预防大出血,产后尽早哺乳,吸空乳房,若乳房有胀痛者按摩前先用热毛巾敷乳房。
产妇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且种类齐全。
忌辛辣刺激、生冷,多食汤汁及蛋白质。
另外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足够的睡眠。
生产后乳汁少,如何增乳?中医如何调理?益气通乳汤【来源】验方,《妇科证治概要》【组成】野党参、黄芪、王不留行各15克,当归身12克,麦冬、天花粉、陈皮各9克,穿山甲6克,通草3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养血、通络催乳。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当归活血补血;麦冬、花粉滋阴养胃;陈皮理气健脾;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活血通络下乳;猪蹄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填肾精、滋胃液、通乳。
本方以补气养血为主,气血旺盛,能化生乳汁,再辅以通乳之品,乳汁当如涌泉。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气血虚弱者。
证见乳汁稀少或无乳、乳房软无胀感、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疏肝通乳汤【来源】验方,《妇科证治概要》【组成】当归、穿山甲、漏芦、麦冬各9克,白芍、柴胡、川芎、青皮各6克,薄荷4.5克,王不留行、瓜蒌各15克,皂角刺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柴胡、青皮疏肝理气;穿山甲、漏芦、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瓜蒌、皂角刺、宽胸散结消肿。
本方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汁不通,最为对证之方。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肝郁气滞型。
证见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精神郁闷、胸胁胀满、食欲减退、甚或恶寒发热,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疗效】屡用效佳。
加减涌泉散【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黄芪、当归各30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2克,漏芦6克,通草5克,白术10克,广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如以七星猪蹄煮汤煎药,其效更显。
【功用】大补气血、疏通经脉。
【方解】古人说:“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之乳常流。
”盖二味有通经络、行血脉之力,使乳腺通畅,则乳汁可下,然必须先滋其化源,使乳汁充盈,则源远流长,庶无枯竭之虑。
比如上源无水,河道虽通,亦无水可下。
黄芪、当归大补气血,为生乳之源;白术健脾,以助运化之机;穿山甲、王不留行、漏芦、通草疏通经脉;广陈皮理气,与黄芪同用,则补中有行,补而不滞,使乳汁之生机充沛、不似涌泉散之只疏通经道,而不助其生化之源也。
中药增乳、消乳、断乳方
一、增乳。
产后缺乳,可服2~3剂“增乳汤”:
黄芪30克,党参、当归各20克,通草、桔梗、炮山甲各10克,麦门冬、王不留行各15克。
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二、消乳。
妇女哺乳期间发生乳房肿硬胀痛,瘀乳易腐成脓而成乳痈(急性乳腺炎),须手术切开排脓。
如在乳房肿胀疼痛之初服用“消乳汤”2~3剂,可使瘀乳消散。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全瓜蒌、丝瓜络、赤芍各20克,路路通、生甘草各15克。
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三、断乳。
婴儿10个月至1周岁或其他原因必须断乳(回乳)时,乳母可服用“断乳汤”2~3剂,即可乳回、肿消、胀除。
处方:蒲公英、炒麦芽各60克,神曲30克,花椒15克。
水煎两遍混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如配合芒硝外敷,效果更好。
即取芒硝250克,加开水适量溶化,用纱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液敷双乳,外用乳罩束紧,早晚各1次。
产后缺乳的中医治疗【摘要】产后乳汁甚少或全无称为缺乳或称乳汁缺乏。
其发生或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
临床依照病因病机分为两类:气血虚弱型,肝郁气滞型。
我科运用中医护理特点,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施护、配合治疗,收到满意收效。
【要点词】产后缺乳;中医;护理;治疗【文章编号】 1004-7484 〔 2021〕 04-2425-02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在产后没有乳汁分泌和分泌量过少;也许在产褥期、哺乳期内乳汁正行之际,乳汁分泌减少或全无;不够喂哺婴儿的统称为缺乳。
亦称“乳汁不能够〞或“乳汁缺乏〞。
我们依照中医护理特点,在整体观的指导下辨证施护,配合中医护理技术治疗,收到满意收效。
现总结以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自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月在我院分娩初产妇,年龄22-34 岁,平均 27.3 岁。
病程为产后 2-15 天内,其中手术产 44 例,顺产 34 例;无乳汁 31 例,乳汁少 27 例,乳汁浓稠不下 20 例。
将 78 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 40 例,比较组 38 例,两组经临床统计学办理,差异无明显性〔〕拥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1.2.1 气血虚弱型: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疲备、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纤弱或脉大无力者乳房娇嫩、乳汁量很少或无、乳汁稀少。
1.2.2 肝郁气滞型:情志抑郁不乐、食欲不振、胸胁痞闷、头晕腰酸、失眠多梦、口苦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脉弦乳房胀痛、乳汁浓稠。
2中医护理治疗2.1 情志护理2.1.1 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相关知识和服中药的作用机制及优势,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使患者除掉忌惮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 产妇宜保持乐观,防范过分的精神刺激,以致乳汁分泌发生异常。
多谅解患者,保正充足睡眠,保持快乐的心情优异的心理状态。
2.1.3 肝郁气滞者情志抑郁,肝失调达、气机不畅、乳络乳脉涩滞、乳汁适行受阻[2]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情志护理,防范紧张忧愁悲伤情绪,保持快乐的心情。
产后缺乳或乳汁不行实用单方【中医理论】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新产后3~4天,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即可哺乳。
产妇在哺乳开始就乳汁分泌稀少,或乳房不胀、乳汁全无;或开始哺乳正常,后因发热或情志所伤,乳汁骤减,不能或不够喂养婴儿者,称为“产后缺乳”或“产后乳汁不行”。
本病历代医家极为重视,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就有“产后乳无汁候”的记载,《经效产宝》中有“产后乳无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称“乳脉不行”,《妇人大全良方》称为“产后乳少或止”。
本病多发生在产后第二、三天至15日内,也可发生在整个哺乳期。
若分娩时阴血骤失,元气大伤,短时间内缺乳,或哺乳期月经复潮后乳汁分泌减少,不属本病范畴。
【临床特点】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甚少或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
伴乳房不胀,或乳房胀痛。
【辨证论治】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见图11-2。
图11-2 产后乳汁不行分型证治及代表方缺乳分虚实两端,有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乳汁乏源以及肝气郁结,痰气壅阻,乳络不通。
本病的辨证关键为乳房的软胀,乳汁的稀稠,结合全身症状与舌脉分辨虚实。
虚证者乳房柔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汁点滴而出,质清而稀;实证者乳房胀满疼痛,乳腺成块,挤压乳汁时,疼痛难出,质稠或黄稠。
对于虚证,补气血,健脾胃,鼓励多进饮食,兼以通行。
对于实证,以泻实为则,同时预防发生乳痈。
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论》指出“产妇有二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清代《傅青主女科》在治法和方药上有新的认识,如因气血虚弱而缺乳,认为“血之代乳,又不老气之所化为尤速,……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之也……治法宜补气以生血”。
肝气郁结者,治宜“大舒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不必专去通乳也,方名通肝生乳汤”。
傅氏治疗缺乳,所重在“气”,反对专事通乳,而是寓通于补或疏之中,其治则之严谨,配伍之精妙,匠心独具。
1.气血虚弱型(1)症状:产后乳汁少甚或全无,乳汁稀薄,乳房柔软无胀感。
・200・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年6月第8卷第12期 Chin J Mod Drug Appl,Jun 2014,Vol 8…No 12 2.2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对比在产后第4天时两组乳 房泌乳情况为: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l6例,无效25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0.9%;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9例,无 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产后第4天泌乳情 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尸<0.05)。在产后第6天两组乳房泌乳情 况为: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l9例,无效l3例,治疗总有 效率为79.7%;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治 疗总有效率为92.6%;观察组产后第6天泌乳情况显著优于 对照组 <O.O5)。对两组患者行组间对比,可知两组患者产 后第6天时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产后第4天 <0.05)。 3讨论 分娩是女性正常生理过程,然而产妇在分娩之后心理与 生理上均会发生巨大变化…,其体力与体内机能常需一定时 间才可完全恢复。在现代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人们的保 健理念逐渐增强背景下,很多产妇及其家属更希望通过切实 有效而简便的操作促使产妇产后快速、安全恢复 。 本院在为产妇展开护理工作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产后药浴护理,所用中药均为纯天然植物研制所 得,诸药合用可发挥消肿止痛、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散结 通乳、解毒消炎等功效。同时在药浴时利用药物作用、水机 械刺激与水温等可对产妇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温热药物 可对机体造成刺激,促使产妇毛窍通透,加速新陈代谢,同 时可调气和血,温通脉络,对其体内微循环加以刺激 J,促 使相应器官、系统功能得以协调,促进产妇血气好转,从而 快速消除分娩带来的疲劳,降低肌肉酸痛程度,加快体力恢 复。另外,温热药液对子宫收缩及产道修复均有显著促进作 用,可促使恶露量减少,通乳催乳,促进切口尽早愈合,从而 有效避免感染的发生。在为产妇展开产后药浴的过程中,由 责任护士为产妇提供精心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①药浴 前准备: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产后药浴的益处、方法、 注意事项,在其同意后做好知情同意书签字确认。备好大小 产后缺乳的社区中医治疗及护理 刘秋兰 适宜的木制药浴盆与一次性使用、已灭菌薄膜袋,告知产妇 备好洁净衣物、浴巾、毛巾、卫生巾、手术贴膜及75%酒 精。将配好的泡浴药包放在桶内利用1O L沸水进行25 min 浸泡并对药包反复进行挤压,将备好药液倾入浴盆内,之后 加入50~70 L沸水,待其冷却到40℃时开始药浴。②药浴方 法:在产后72 h进行泡浴,由护理人员指导其先用药浴液对 头颈处进行清洗,之后吹干头发再让其全身浸泡在药液内, 剖宫产手术患者需用手术贴膜对切口进行覆盖;浸泡时间为 1O~15 m 次,每日浸泡1次,连续浸泡3 d。当产妇有心慌、 头晕等尽快停止,给予其温开水,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药浴。 ③出浴护理:在出浴后指导其用温水将全身冲净并更换洁净 衣物,阴道分娩产妇利用75%酒精对会阴处切口进行消毒, 剖宫产手术患者及时给切口换药。同时应指导产妇避免受凉, 告知其在犯困时安心休息。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产后第4天、第6天时恶露量显著 少于对照组,泌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延长患 者恶露量逐渐减少,泌乳情况逐渐改善,由此可见,在产妇 分娩后给予早期药浴可促使其心理与生理上得到尽早恢复, 大幅提高其产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产后缺乳的中医推拿治疗摘要】产后缺乳是妇女产后多见的一种疾病,中医认为妇女产后多见以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元气受损为病因的一种疾病,长久以来中医推拿治疗产后缺乳是一大特色,深受产后缺乳患者认可。
[关键词] 产后缺乳;推拿;按摩一、临床分型(一)气血亏虚1、分娩后由于失血过多导致气血不足,冲任不调,气机不畅,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瘀,气血运行不畅,影响乳汁形成导致缺乳。
(二)肝郁气滞1.产后心情压抑,导致肝郁气滞,产后通道有障碍,临床治疗重在疏肝理气,兼顾活血祛瘀,通络下乳等。
2.产后缺乳是指女性产后仅有少量乳汁或没有乳汁,满足不了婴儿的正常需求,轻者多见于产后几日至半月,重者见于整个哺乳期,缺乳又称为“产后乳汁不行”或“产后乳汁不足”。
发病机理是气血亏虚、肝郁气滞,乳络阻塞是缺乳的主要原因。
二、临床治疗(一)推拿按摩治疗产后缺乳没有副作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具有显著疗效,按摩选穴:膻中、属任脉,八会穴,气会之海,具有调理气机,活血通乳,调补中气,以生乳汁的功效,乳房为足阳明胃经所过,乳根为局部取穴,益气养血,足三里是重要的补血之一,膻中、乳根少则宽胸里气;太冲、肝俞、疏肝解郁,调理气机共奏行气通乳之效,期门穴为租厥阳肝经穴,是肝之募穴交会穴之一,是太阳、厥阴、阳维之会,功能健脾疏肝,理气活血,胃俞具有健脾胃理中降逆之功效。
(二)推拿手法:从乳周沿乳腺向乳头推抚双乳各3-5分钟,按摩乳房周边3-5分钟,拇指点按膻中、乳根、鹰窗、灵墟各3-5分钟。
少泽、太冲、肝俞、期门各1-2分钟,拿捏肩井双侧2-3分钟。
(三)临床案例1.患者刘某,女,28岁。
2015年9月12日来我按摩所就诊,患者自述产后7天,乳汁量少乳汁质稀。
怀孕足月顺产,既往体健。
给予手法按摩催乳每天1~2次,按摩后乳汁较前增加,10月12日复诊,乳汁足以哺乳。
2.给予60例产后缺乳患者推拿按摩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提示推拿按摩等中医治疗可形成疏肝解郁、补血益气等功效。
治产后缺乳秘方(方6首)治产后缺乳秘方21.1益气通乳汤【来源】验方,《妇科证治概要》【组成】野党参、黄芪、王不留行各15克,当归身12克,麦冬、天花粉、陈皮各9克,穿山甲6克,通草3克,猪蹄2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养血、通络催乳。
【方解】方中党参、黄芪补气养血;当归活血补血;麦冬、花粉滋阴养胃;陈皮理气健脾;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活血通络下乳;猪蹄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填肾精、滋胃液、通乳。
本方以补气养血为主,气血旺盛,能化生乳汁,再辅以通乳之品,乳汁当如涌泉。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气血虚弱者。
证见乳汁稀少或无乳、乳房软无胀感、心悸气短、面色无华、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1.2疏肝通乳汤【来源】验方,《妇科证治概要》【组成】当归、穿山甲、漏芦、麦冬各9克,白芍、柴胡、川芎、青皮各6克,薄荷4.5克,王不留行、瓜蒌各15克,皂角刺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疏肝解郁、通络下乳。
【方解】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柴胡、青皮疏肝理气;穿山甲、漏芦、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瓜蒌、皂角刺、宽胸散结消肿。
本方用于肝郁气滞引起的乳汁不通,最为对证之方。
【主治】产后乳汁缺乏、证属肝郁气滞型。
证见乳汁不行、乳房胀满而痛、精神郁闷、胸胁胀满、食欲减退、甚或恶寒发热,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或数。
【疗效】屡用效佳。
21.3加减涌泉散【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组成】生黄芪、当归各30克,穿山甲10克,王不留行12克,漏芦6克,通草5克,白术10克,广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如以七星猪蹄煮汤煎药,其效更显。
【功用】大补气血、疏通经脉。
【方解】古人说:“穿山甲、王不留行,妇人服之乳常流。
”盖二味有通经络、行血脉之力,使乳腺通畅,则乳汁可下,然必须先滋其化源,使乳汁充盈,则源远流长,庶无枯竭之虑。
比如上源无水,河道虽通,亦无水可下。
产后缺乳的中医护理方案
一、 常见证候要点
气血虚弱型:症见产后乳少,甚至全无,乳汁清晰,乳房柔软,无胀满感。神倦
食少,面色无华,舌淡,苔少,脉细弱。
肝气郁滞型:症见产后乳汁涩少,浓稠,或乳汁不下、乳房胀硬疼痛。情志抑
郁,胸胁胀满,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微黄,脉弦数或弦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缺乳
(1)加强母乳喂养的指导:按需哺乳,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勤吸吮每日不少
于8次,特别是夜间是泌乳素分泌旺盛,吸吮越多,泌乳越多。所以应该坚持夜
间喂哺婴儿。
(2)穴位按摩,辩证取穴:
气血虚弱型:䐺中、乳根、少泽、足三里、乳中、脾俞等。
肝郁气滞型:内关、䐺中、乳根、少泽、太冲、肝俞等。
治疗方法:气血虚弱型用补法手法按摩,肝郁气滞型用泻法手法按摩,在䐺中、
乳根、少泽、足三里等部位可采取点按或揉按的方法,每个穴位操作1-2分钟,
然后沿着输乳管的方向,五个手指从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按摩5分钟,按摩完一侧
再按摩另一侧,一天两次,力度适中。力度以有酸、胀、痛为准。
(3)遵医嘱使用耳穴埋籽,取穴:胸、乳腺、内分泌等。
(4)遵医嘱艾灸䐺中、乳根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二)特色技术
1、穴位按摩
2、耳穴埋豆
3、艾灸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与新生儿同步睡眠)以助产妇机体功能迅速恢复。
适当运动,注意劳逸结合,促使气血流通。
(二)饮食调养
乳汁缺少,宜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加强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低盐、少油、且
富有营养、品种多样化不偏食。如鲫鱼、冬瓜、海藻、丝瓜、香菇、山药、木耳、
蛋、精肉。忌食辛辣刺激助阳化火之品,注意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汤。
1、豆腐丝瓜汤:取豆腐二块,丝瓜150克,猪蹄1只,香菇30克,盐、姜、味
精各适量。先将猪蹄煮烂,再入豆腐块、丝瓜片与香菇、调料,煮约20分钟即
成。能补气血,疗虚弱。增进乳汁分泌。
2、冬瓜鲫鱼汤:鲫鱼1-2条、冬瓜、葱、姜、盐少许。先将鱼下冷水锅,大火
烧开,加葱姜,后改小火慢炖;汤汁颜色呈奶白色时下入冬瓜,并调味,稍煮即
可。能补气血、通乳汁,促进乳汁分泌。
3、花生黄豆猪蹄汤:取花生米60克,猪蹄二只,食盐少许。先炖猪蹄半小时,
捞出浮沫后再下花生米和黄豆,煮至蹄烂熟食饮。能补脾养胃,通脉增乳。
4、猪蹄通草汤:猪蹄1只,通草15克。猪蹄去毛刮净,剁块,通草用纱布包好。
猪蹄和通草同时放在砂锅中炖汤,先用中火把汤煮开,再改用文火炖,肉烂即可。
弃药,汤肉同食。能通络、催乳。
(三)情志护理
加强精神护理,解除产妇的思想顾虑,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保持乐观舒畅的
心情,则肝气条达,疏泄有度,以致乳汁畅行,是保证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