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值、低压力煤气燃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卡路里和焦耳的换
较:
1公斤液化气燃烧热值为10800-11000大卡 1立方米天然气热值8000-9000大卡 1度电的热值是860大卡 1立方米的煤气热值7110-7350大卡热值公式:
Q=Vq Q表示热量,q表示热值,V 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
Q=mq Q表示热量,q表示热值,m 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
高热值与低热值 热值分为高热值和低热值。
高热值是指单位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到初始温度,其中的水蒸气以凝结水的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全部热量。
低热值是指单位燃气完全燃烧后,其烟气被冷却到初始温度,其中的水蒸气以蒸气的状态排出时,所放出的全部热量。
常见燃气热值。
煤气特征煤气特征是指:(一)主要特性1、易扩散性煤气的扩散能力取决于它的比重和扩散系数,可燃气的扩散系数越大,则它的扩散速度就越快,它扩散的能力也越强,发生火灾时火势蔓延就越快,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对空气的比重分别为:0.55、0.90、1.56,扩散系数分别为:0.196、0.184、0.121,煤气的扩散性介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之间,它的气体相对密度0.4--0.6,比空气轻,可以悬浮于空气中,随风或空气而流动,扩散。
2、易膨胀性主要煤气管道其压力一般为0.1--4.5MPa,进户压力一般应小于0.01MPa。
少数以瓶装,气瓶压力一般在0.1MPa左右,在火灾情况下,危险性远大于管道煤气,当气瓶受热时,瓶内气体压力与温度升高成正比关系,其速率约为0.02--0.3MPa/℃,当压力超过瓶体的承受压力时,就会发生物理性爆炸,从而造成更大的爆炸或引燃其它可燃物。
3、易燃烧性煤气的点火能量低,它的自燃点为648.9℃,常态下,打火机火星,火柴火焰,开关电灯时产生的火花及化纤衣服产生的静电,均可点燃煤气。
其次,它的燃烧速度快,煤气在特定空气中燃烧时,每秒传播距离为0.7—0.31米,表明其扩散能力较强,并极易燃烧和蔓延。
4、毒害性由于煤气中含有10%—40%的CO成份,因此吸入高浓度的煤气会造成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其亲和力是氧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200—300倍,从而妨碍红细胞的带氧、输氧功能,造成煤气中毒或缺氧,严重者会因窒息而死亡。
5、易爆炸性据统计,在煤气火灾中,约有一半以上都是先由爆炸而引起的。
由于煤气的引燃能量小,爆炸下限低,爆炸浓度范围广,遇火源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对比以下易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和着火温度:天然气:5-15%,最低着火温度540-550℃;液化石油气:1.5-9.5%,最低着火温度430-500℃:焦炉煤气:5-36%,最低着火温度300-500℃:发生炉煤气:20-74%,最低着火温度530℃:水煤气:6-72%,最低着火温度50-60℃。
燃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燃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
无论是烧烤、野外生火、还是汽车的发动,都是燃烧过程。
燃烧反应的发生不仅需要一定的温度(点火源),还需要适当的供氧,即氧气。
燃烧发生后,不仅会释放出热量,还会产生其他的物质,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等。
而这样的化学反应发生之后,其背后有着热力学的原理。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学中的应用。
简单来说就是:能量不可能从一个物体中消失,也不可能从一个物体内部产生,能量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转化成其他形式。
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释放了出来。
例如,在一罐汽油中,每分子的碳可以和两个氧原子结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而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份碳的化学键断裂需要获得170千焦的能量,每一份氢的化学键断裂需要获得678千焦的能量。
反过来,在形成新的分子时就会释放出这些能量。
所以,在燃烧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规律是不可逆的,与形成的分子种类、数量、燃料的热值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人们可以设计制定燃烧反应的机理,以最大化热能的利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说,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不可能减小。
而熵是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根据这个定律,所有的自发过程都是无可避免地向着更大的熵方向推进的。
也就是说,随着燃烧反应的进行,熵是不断提高的,化学能被锁定为热能,热能又转化为运动能和电能。
其中,有一部分热能是不可避免地转化为环境中的热能或整流为工作能的行程中产生的热能。
这也是燃烧反应难以达到100%热效率的原因之一。
每种燃料都有其相应的低热值和高热值,而燃料的高热值是指燃烧过程中化学能的全部释放,而低热值是指未能全部沉淀的热能。
因此,通过提高燃烧过程的温度和压力,达到更高的热效率对于节约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3.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是宣示了当一个物体降至绝对零度(-273.15℃)时,这个物体的熵会达到最小值,在这个温度下,向热源能发生的热传递是不可能的。
燃烧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21101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建筑环境等专业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3学分主讲教师:王俊琪等指定教材: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等编,《燃气燃烧与应用(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教学目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燃气燃烧的基本知识,学会相应的燃气燃烧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解释相关的燃烧现象及燃烧的速度,理解不同气流的混合原理和燃气燃烧火焰的传播机理及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深刻认识燃气各种燃烧的方法,并能利用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分析各种燃烧方法的机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种类的燃烧器原理、构造及其设计原理与方法,深入理解有关民用燃气用具、燃气工业炉窑的类型、结构,并能进行有关设计计算和热力计算。
第一章燃气的燃烧计算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燃气的热值一、燃烧及燃烧反应计量方程式燃烧的定义与条件;不同燃烧反应的计量方程式。
二、燃气热值的确定燃气低热值和高热值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混合气体热值的计算。
第二节燃烧所需空气量一、理论空气需要量理论空气量的概念;理论空气量的精确计算方法和近似计算方法。
二、实际空气需要量实际空气量和过剩空气系数的概念;常用设备的过剩空气系数。
第三节完全燃烧产物的计算一、烟气量烟气的主要成分;按烟气组分计算的理论及实际烟气量;根据燃气的热值近似计算不同燃气的烟气量。
二、烟气的密度烟气密度的计算。
第四节运行时烟气中的CO含量和过剩空气系数一、烟气中CO含量的确定烟气中CO含量确定的方法及公式;燃气是否完全燃烧的判别式;工业中常用的RO2的计算方法。
二、过剩空气系数的确定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过剩空气系数的确定方法。
第五节燃气燃烧温度及焓温图一、燃烧温度的确定热量计温度和理论燃烧温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具体因素分析。
M701SDA 高炉煤气燃气轮机低热值试验研究穆克进;雍一正【摘要】In order to redress the narrow range of operating calorie ,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low calorie running which includes com-bustion tuning, load swing, fast runback and load reje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some domestic and overseas M 701SDA BFG firing gas turbine.The low calorie experiment of one domestic M701SDA gas turbine was introduced and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 the plant status such as combustion fluctuation , BPT spread and other parameters is normal while running at low calorie of 3200 kJ/m 3 .Thus, the GT operating calorie was changed from 4 400 kJ/m 3 to a range of 3 200~4 400 kJ/m 3 successfully.It means the plant could gener-ate by firing pure BFG and this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fuel flexibility , reliability and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M701SDA CCPP.%针对目前运行热值范围窄的不足,在国内外多个三菱M701SDA机组上进行了低热值运行试验,本文对国内某M701SDA高炉煤气机组的低热值运行试验研究进行了介绍,试验内容包括在各种热值条件下的燃烧调整、负荷波动、急降负荷及甩负荷试验。
《煤气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煤气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家庭烹饪到工业制造,煤气的应用广泛而多样。
了解煤气的基础知识,对于正确使用、安全管理以及未来能源发展的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煤气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核心理论、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
二、煤气的基本概念1. 定义煤气是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
它通常是通过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进行加工或在特定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
2. 分类(1)按来源分类:- 人工煤气:通过对煤炭等固体燃料进行气化或干馏等工艺制成。
- 天然气:主要存在于地下储层中,由甲烷等烃类气体组成。
- 液化石油气:主要由丙烷、丁烷等烃类气体组成,通常通过对石油进行加工和提炼得到。
(2)按燃烧特性分类:- 高热值煤气:燃烧热值较高,通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大型商业设施。
- 低热值煤气:燃烧热值相对较低,适用于家庭烹饪和小型商业用途。
3. 特性(1)易燃性:煤气中的可燃成分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易爆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煤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
(3)毒性: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等成分具有毒性,人体吸入过量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三、煤气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人类对煤气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煤炭进行加热和照明。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煤气工业起源于 18 世纪。
1792 年,英国工程师威廉·默多克首次成功地将煤炭气化,生产出了煤气,并用于照明。
此后,煤气照明在欧洲和北美迅速发展起来。
2. 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煤气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照明之外,煤气还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动力等方面。
19 世纪中叶,煤气开始被用于家庭烹饪和取暖,标志着煤气进入了民用领域。
3. 现代阶段20 世纪以来,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煤气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天然气平均低热值
天然气的平均低热值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天然气所释放的热量。
它是天然气燃烧时所产生的能量的一个指标。
天然气的低热值通常以单位体积(如立方米)或单位质量(如克、千克)的天然气所产生的热量来表示。
具体数值会根据天然气的成分和质量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天然气的平均低热值在35-45兆焦(MJ)/立方米之间。
这个数值可以用来计算天然气的能量含量或用于能量转换的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天然气的低热值并不考虑天然气中的液态组分(如液态烃),因为这些液态组分在常温下不会完全燃烧。
如果需要考虑液态组分的能量含量,可以使用高热值来进行计算。
低热值、低压力煤气燃烧技术
在进行燃油燃烧器开发研究的同时,我技术人员又组织了国内权威
的燃烧专家对国内外现有燃气烧嘴,尤其是低热值煤气烧嘴进行了深入
系统的研究,开发出新一代低热值、低压力煤气燃烧技术。该技术为引
射式半预混双旋流湍混燃烧技术。它不同于传统的涡流式烧嘴和喷射式
烧嘴。燃气的燃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预混式,一种是扩散式。预混式
烧嘴的空气与燃气的掺混均匀,空气过剩系数很小,燃烧完全,但安全
性差,容易爆炸、回火,同时燃烧的噪音也大。我们知道,煤气和空气
的混合气体的流速一定时,燃烧器中是否可能发生回火现象取决于这种
混合气体的火焰传播速度的大小。火焰传播速度的含义是:在静止的可
燃混合气体中,其中的部分气体点着后,就会产生一个球行火焰面(常
称火焰波面),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未着火的部分扩展过去,这扩展速
度就称为静止气体中的火焰传播速度u。[m/s](因实验常在层流气体
中进行测定,所以又称为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湍流的混合气流中湍流
火焰传播速度uT值比u。大得多。
如果燃烧器出口的混合气体的局部流速低于混合气流的火焰传播
速度,火焰就会向燃烧器内部扩展,这就是回火。因此在燃烧器内部使
燃料和空气预先混合时,就要注意混合气流的流速不能太低,或火焰传
播速度不能太高,以免发生回火。
扩散式烧嘴的安全性好、噪音小,但由于空气与燃气的掺混不均匀,
导致燃烧不完全或空气过剩系数大。而引射式半预混双旋流湍混燃烧技
术采用高压空气喷出的高速气流形成的负压卷吸低压力的煤气。按一定
比例配置的高压空气与煤气的予混合气在负压卷吸作用下就能以一定
的高速喷出煤气喷口,这就避免了低压力煤气在喷口处喷射速度低造成
回火的危险。该燃烧装置的煤气喷出口附近增设煤气旋流装置,使予混
的空煤气以一定的旋流强度与具有一定旋流强度的助燃空气二次掺混,
加强了煤气与空气的相互混合,达到了充分燃烧的目的。该技术充分利
用了预混式及扩散式燃烧的优点,克服了单纯预混式和单纯扩散式燃烧
的不足,经过国内几十家企业的工业应用,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该技术的突出优点如下:
1、 由于采用了高速引射装置,节约了低压力煤气为增加压力时
的设备投资。
2、 煤气与助燃空气经过两次湍流混合,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
燃烧效率可达99.5%以上,节能4%以上。
3、 克服了低压力低热值煤气喷射速度低,易造成回火、脱火的
现象。
4、 火焰喷射速度高,火焰刚性强,能实现高强度燃烧。
5、 火焰长度、形状可按用户要求设计。
6、 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安装性能可靠的电子点火系统和火焰
监测、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