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二地理第二册全册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6.90 MB
- 文档页数:93
这张地球夜间灯光遥感图像由多张卫星影像合成,呈现了地球上夜间城市灯光明暗的分布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地球夜间灯光遥感图像中,哪些地方较亮?哪些地方较暗? 夜间灯光的明暗可以反映人口分布的哪些特点?主题1 人口分布地球上是北半球的人口多,还是南半球的人口多? 影响南北半球人口分布差异的因素有哪些?问题导引人口密度 胡焕庸线学习目标根据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某地人口分布的因素。
核心术语探究从地球夜间灯光遥感图像看人口分布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有些地区人口稠密,有些地区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居住。
2017年世界人口密度(南极洲除外)约为每平方千米60人。
人口分布是某一时段内人口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通常以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数量)作为衡量人口疏密的重要指标。
各大洲之间人口密度差异悬殊,如表1-1所示,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南极洲目前无定居居民。
各大洲内部人口密度也不均匀,如亚洲的东部、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人口相对稀疏。
图1-1 世界人口分布(2017年)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其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冰盖地区除外)的1/7,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3。
2017年,四大人口稠密区的人口密度均超过每平方千米100人。
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拥有世界1/4的人口。
南亚人口稠密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国,拥有世界1/5的人口。
西欧人口稠密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
这里集中了欧洲4/5以上的人口,人口多聚集在工商业发达的城市,是世界最早发展工业的地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包括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集中了北美洲2/3的人口,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也是北美洲最早开发的地区,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其中以纽约附近和五大湖周围人口密度最大。
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册《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概述《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是沪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册的其中一个专题,主要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本专题,学生将了解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发展,并学习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展示。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教学目标:•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学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展示;•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本专题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地理信息技术定义和基本概念;•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和意义。
2.1.2 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1.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义和特点;•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和组成部分。
2.1.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理学科研究中的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展示。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2.2.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并讲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
2.2.2 实例分析法通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2.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决一些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