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的语言艺术
- 格式:pdf
- 大小:125.85 KB
- 文档页数:4
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在唐代的诗人中,李贺是一个奇才,由于他在诗歌创作中广采博取,搜奇猎艳,驰骋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描绘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神秘而幽美的艺术境界,有人甚至称他为“鬼才”。
他虽然只活了27岁就离开人世,可以说是夭折了的年轻诗人,却留下了许多构思奇特、风格独具的诗歌作品,令后世的读者赞叹不已。
毛泽东就曾经极力向陈毅推荐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在唐代,曾经流传过很多关于李贺的故事。
有个故事说,李贺每天早上骑着一头瘦驴,背上背着一只破旧的背囊,就出门了。
路上想到什么好的诗句,就当即记下来,塞进背囊里。
晚上回到家,他的母亲就叫仆人接过背囊,把里面写了诗句的纸条统统倒出来。
看到儿子写下的诗句,他的母亲常常叹息说:“我的儿啊,你非得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吗?”这个故事说明,李贺的诗都是苦吟之作,并不是天才的妙句偶得。
更有传奇色彩的是,据说李贺将死的时候,在大白天忽然见到一个穿红衣服的人,骑着一条红色的龙,手里拿着一块木板,上面的文字也不知道是用上古时代的篆文还是石鼓文写的,嘴里嚷着要带李贺走。
李贺也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就从床上爬起来,跪在地下恳求,说自己的母亲年老多病,不能跟他走。
那个穿红衣服的人笑着说:“天上的玉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现在就要请你去为这座楼撰写诗文记盛呢!天上的日子多快活啊,哪里像人间这样辛苦!”过了一会儿,就从李贺常住的屋子窗口飘出一缕青烟,空中还传来车子启动的声音和音乐声。
李贺的母亲连忙阻止大家不要哭,过了一顿饭的工夫,李贺就死了。
这个故事竟把李贺诗歌作品里的梦幻般的境界,搬到现实生活中来了,连他的死都被赋予神秘的神话般的色彩。
但是,这也确实反映出李贺是一个奇才,连天上的玉帝都极为赞赏。
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在唐诗里,有好多写音乐的诗,其中有三首最为著名,一首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一首是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还有一首就是李贺的这首《李凭箜篌引》了。
李贺的诗歌作品研究篇一:李贺,唐朝晚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以其奇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李贺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也有抒发社会现实的时事诗,还有具有哲理意味的思辨诗。
他的诗歌通常充满了对人间痛苦和追求的思考,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通过对世界的独到观察和对内心的深入探索,他创造了许多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诗句,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共鸣。
李贺的诗歌语言优美,句法灵活,用词新颖,形象生动。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诗句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往往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象,给人带来一种超乎现实的感受。
同时,他还擅长运用音韵和节奏的变化,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鲜明和动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语言表达上的独特性,李贺的诗歌作品还展现了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他常通过描写艺术家、音乐和绘画等来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寻。
他认为艺术能够超越现实,给人带来心灵的安慰和启迪。
在他的诗歌中,艺术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而超越时间的力量,成为他追求理想和真理的重要途径。
李贺的诗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风开创了唐代后期的诗歌新风格,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
他的形象描写和意象构建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不少文人学士争相模仿他的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和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李贺的诗歌作品独具一格,充满了浓厚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他对艺术和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使他的诗歌作品与众不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李贺(约公元8世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其独特的才华和狂放不羁的个性使他成为当时文坛的瑰宝。
李贺诗词鉴赏㈠人物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㈡诗词特色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利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因而被称为“诗鬼”。
其诗歌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丰富奇特,瑰丽奇峭的李贺诗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作为一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作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有如《梦天》中的上访天河、游月宫;《李凭箜篌引》里的奇特想象。
李贺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就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首联“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起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写箜篌的构造精良侧面衬托出演奏者的技艺高超,后一句诗人李贺没有以听觉入手来描写箜篌声的美妙绝伦,而是用“空山凝云”捕捉箜篌声,优美悦耳的箜篌声缕缕不绝的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都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因为聆听这弦声而停下来。
“江娥啼竹素女愁”中,的“江娥”“素女”拥有如此高超的弹奏技艺的人也为此惆怅。
以上的人、情、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的神奇美妙,具有一种“惊天地,泣鬼神”效果。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也有这样的表现,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也就是诗人的愁。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
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假如苍天亦有情,它的命运也将如那朵兰花一般凋零,这样的奇特想象,有力的烘托自己的艰难处境和疾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真挚执着。
《将进酒》的字里行间也深深地体现出,李贺诗中多用衬托的手法,辞采瑰丽丰富,令人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前几句中说酒是“琥珀”,剑曰“玉龙”,天河叫“云浦”、“银浦”、“别浦”、“天江”,美女曰“金钗客”,吴刚曰“吴质”,甲曰“金鳞”,磷火曰“翠烛”,嫦娥曰“仙妄”,读书人曰“书客”,挂曰“古香”等。
这些生新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呈现出曲折奇峭的面貌。
衬托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深眷恋。
在李贺的诗作中不仅只有侧面烘托,在五六两句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描写箜篌声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样的描写,需要诗人运用大量的想象,使得箜篌声不仅能耳闻,更可以目睹,这种正面的表现手法可谓是让箜篌声形神兼备。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吴彦来源:《科技资讯》 2014年第17期吴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南海口 571127)摘要:英年早逝的天才诗人李贺的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是诗歌苑囿中一朵奇葩。
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外在的语言实际上折射的是他苦楚的心。
当然出有诗篇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了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
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猛烈碰撞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悲冷语言鬼魅世界奇特想像两重性格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b)-0235-02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这位身体孱弱多病,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有远大抱负渴望实现的青年被当时腐朽的政治、官职的卑微给予沉痛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1 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如《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诗人当时的心情很糟糕,再加上寒风萧瑟、冷雨刺骨,心中那无尽的悲苦哀愁一触即发,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凭箜篌引文学短评800字《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作,被誉为其诗歌中的瑰宝。
它以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李贺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无尽的创造力。
首先,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充满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李凭的箜篌声描绘得生动逼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如梦如幻的音乐之中。
同时,诗人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将音乐的情感与自然的景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歌的无穷魅力。
其次,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李凭箜篌引》更是别具一格。
诗人以音乐为主题,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转化为诗歌的意象和语言。
这种转化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华,更让读者在感受诗歌之美的同时,领略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此外,《李凭箜篌引》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诗人通过音乐这一载体,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诗中,李贺以音乐为媒介,抒发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最后,从诗歌技巧的角度来看,《李凭箜篌引》也展现了李贺卓越的才华。
诗人以精湛的语言技巧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将音乐与自然、情感与景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融合不仅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让读者在感受诗歌之美的同时,领略到了诗人卓越的才华和无尽的创造力。
总之,《李凭箜篌引》作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充满想象力、浪漫主义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卓越艺术技巧的诗歌。
它不仅展现了李贺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无尽的创造力,更让读者在感受诗歌之美的同时,领略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
因此,《李凭箜篌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以便更好地理解李贺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艺术追求。
李贺诗歌色彩研究一、本文概述李贺,唐代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色彩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诗歌充满了鲜明的色彩,这些色彩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形象,也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旨在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其色彩运用的艺术特色与内在意义,以期揭示李贺诗歌的独特魅力与审美价值。
本文将首先回顾李贺的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分析其诗歌中色彩的总体特征。
然后,通过细读李贺的诗歌作品,结合文学理论,对诗歌中的色彩进行详细的解读与分析。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李贺诗歌色彩运用的艺术效果,包括如何增强诗歌的视觉效果、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如何塑造诗歌的意境等。
本文还将对李贺诗歌色彩研究的意义进行阐述,指出其对于理解李贺诗歌、深化诗歌鉴赏、推动诗歌创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李贺诗歌色彩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李贺的诗歌艺术,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丰富我们的诗歌创作与鉴赏实践。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李贺诗歌色彩运用概述李贺,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于世。
在他的诗歌中,色彩的运用尤为突出,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更深化了诗歌的情感内涵。
李贺的诗歌中,色彩的运用往往与情感表达紧密相连。
他善于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通过“黑云”与“金鳞”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战争场面的紧张与激烈,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待。
这种色彩对比的手法,在李贺的诗歌中屡见不鲜,使得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生动与深刻。
同时,李贺还善于运用色彩的象征意义,以色传情,以色达意。
例如,“赤焰烧虏营,回风乱白雪”中,“赤焰”与“白雪”的对比,不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更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种色彩的象征性运用,使得李贺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更加含蓄与深刻。
李贺还注重色彩与意象的结合。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继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世称“诗鬼”的李贺,英年早逝的他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审美价值的诗歌,是诗歌苑囿中一朵奇葩。
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借助外在的语言来折射他苦楚的心,所以他用诗篇并在其中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反映他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之间的猛烈碰撞,这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悲冷语言;鬼魅世界;奇特想像;两重性格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时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27岁。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而其独有的早熟敏感的心理又令他比常人加倍的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强大生活的重压下,他的作品熔铸了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理,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但毋庸置疑,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在短短的27年的生涯中,李贺将其卓荦的才华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诗歌的创作上,“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把作诗视为生命所系。
这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而时时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诗歌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重点也从韩愈的粗犷豪横、孟郊的冷峭枯寂转向对主题心灵的权利开掘和虚幻意向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浅论李贺诗歌意象摘要:唐代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在诗坛异军突起,独树一格,形成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
正如《唐诗选》所言:“其诗尤长乐府,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其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上有显著特色。
”其中意象的丰富多彩更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
本文就其诗中所包含的各种独特意象来简要分析诗人的个性特征,心灵世界。
关键词李贺意象马、竹、剑、月色彩个性特征心灵世界唐代李贺以其独特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在诗坛异军突起,独树一格,形成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
正如《唐诗选》所言:“其诗尤长乐府,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恢其诡谲,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艺术上有显著特色。
”其中意象的丰富多彩更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
本文就其诗中所包含的各种独特意象来简要分析诗人的个性特征,心灵世界。
一虚幻的牛鬼蛇神自从杜牧之作《李昌谷诗序》,有“牛鬼蛇神”之说,《崖史》卷中记宋景文论李贺有“鬼才”之目,遂使后来的说诗者,谈到李贺,便以为他胸怀鬼胎。
袁行霈曾把诗歌的意象分为五类: 1、自然界的: 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 2、社会生活的: 如战争、忧患、渔猎、婚丧等; 3、人类自身的: 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 4、人的创造物: 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 5、人的虚构物: 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李贺现存诗歌有241 首。
这其中虚幻的意象占很大比例:如虚无缥缈的仙境、光怪陆离的冥界、青春常驻的神仙、怀才不遇的鬼魂……这些意象可以列入袁行霈意象分类的第五类。
这些意象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的现实苦闷与压抑,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个人性格与身体状况。
李贺具有李唐王室的宗孙身份,自小天赋极高,少年时代便“以长短之制名动京华”,18岁那年更得韩愈赏识,本该前途无量,却因其父李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不得不放弃科考,才智不得施展,抱负无法实现,不免怨愤难耐,悲叹“二十心已朽”(《赠陈商》),后虽出任奉礼郎,却始终郁郁不得志,再加上他自幼身体羸弱,长得身材“细瘦”,“长爪”,“通眉”,“巨鼻”,从他的《春归昌谷》“终军未乘传,颜子鬓先老”,可知,18岁前的李贺头发就已发白。
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李贺著名的诗以及赏析,欢迎阅读。
梦天唐代:李贺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月宫的老兔老兔寒蟾在悲泣天色,云楼门窗半开月光斜照粉壁惨白。
月亮像玉轮轧过露水沾湿了团光,在桂花香陌欣逢身带鸾佩的仙娥。
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
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汪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⑴梦天:梦游天上。
⑵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
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
《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
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⑶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⑷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⑸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
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⑹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⑺走马:跑马。
⑻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
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⑼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浪漫主义诗歌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特。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毕利芳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5期摘要:提及古代诗歌,人们常常会习惯性地联想到唐诗。
唐代,我国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浓厚的文学氛围造就了一批杰出的诗人,脍炙人口的佳作层出不穷。
而在这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圃中,有一枝让人无法不为之驻足赞叹的奇葩——李贺的诗歌不若太白之飘逸,王勃之清雅,子美之沉郁,却以其幽怨怅茫、诡谲凄艳的美感而卓然屹立于唐代诗歌史上,令无数人为之折服、赞叹。
关键词:李贺诗歌艺术特色李贺(公元790—816)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仕途蹭蹬,贫病交加的困境下,仅仅度过了人生的二十七个春秋。
生命虽短暂,但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昏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际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形成了“长吉体”诗风。
李贺天才奇旷,熔古烁今,又独辟路径,自成面目,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给人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篇,在唐代诗歌史上卓然绝立,为后人所不及。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是长吉体成功的因素之一。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迭出。
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与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
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幽幻神奇、缥缈无端。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
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
【导语】《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李贺的作品。
全诗语⾔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仅⽤两句略加描摹,⽽将⼤量笔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神的动⼈效果,⼤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息。
关于这⾸诗的赏析就和⼀起来了解下,欢迎阅读!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门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娲炼⽯补天处,⽯破天惊逗秋⾬。
梦⼊神⼭教神妪,⽼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赏析】 这⾸诗较为传神地再现了乐⼯李凭弹奏箜篌的⾼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丰富奇诡的想象⼒,被推许为“摹写声⾳⾄⽂”。
李凭是唐宪宗时期红极⼀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时,其⾝价之⾼,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歌⼿李龟年。
如此乐师,他的技艺⾃当不同凡响,箜篌⼀响,致“空⼭凝云颓不流”,甚⾄连善于⿎瑟的湘娥素⼥都被这乐声感染,以⾄潸然泪下。
可见,这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神”的魅⼒。
声⾳到底多么美妙,作者形容为“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那箜篌声,时⽽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碎⼭崩;时⽽⼜⼀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响遏⾏云。
上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下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芙蓉泣露,⾹兰含笑,都是极美的事物,诗⼈⽤分别⽤以摹写琴声的悲抑及欢快,具有形神兼备之妙。
全诗以神奇瑰丽、浪漫⼤胆的想象,把诗⼈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描写成具体可感的物象,构成⼀个令⼈悦⽬赏⼼的艺术境界,曲折⽽⼜明朗地表达了作者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扩展阅读:李贺的简介 李贺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出⽣于福昌县昌⾕(今洛阳宜阳县三乡)⼀个破落贵族之家,远祖是唐⾼祖李渊的叔⽗李亮(⼤郑王),属于唐宗室的远⽀,武则天执政时⼤量杀戮⾼祖⼦孙,到李贺⽗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
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感兴趣,那么你就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语言悲冷凄苦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
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
别具一种魅力。
选词炼句,不落窠臼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长吉体是唐代诗人谁开创的字体?
长吉体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开创的诗体。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李贺长吉体诗歌介绍
李贺,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开创“长吉体”诗歌,有“诗鬼”之称,终年27岁。
作品风格
1.语言悲冷凄苦。
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2.选词炼句,不落窠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喻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浅谈李贺诗歌中通感手法的运用冯琴【摘要】通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文学表现手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唐诗人李贺在其诗歌中大量运用这种艺术手法,构思精妙,体现出一种奇异、冷艳及瘦硬的风格。
本文阐述通感的含义及在诗歌中的作用并着重探讨和分析李贺诗歌中的通感手法。
%Shazitang New City New World Primary School Changsha China Feng Qin Synaesthesia as a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literary performance practice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poe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famous poet Li He, who lived in the mid-tang dynasty, displayed many artistic technique of synaesthesia in his poetry with vagaries of fly fast, sophisticated ideas, to reflect a strangeness, elegant and thin-hard style. The article elaborate the implication of synaesthesia and its effect in the poetry and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the synesthesia rhetoric in the poetry of Li He.【期刊名称】《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79-80)【关键词】李贺;诗歌;通感【作者】冯琴【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新世界小学,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2一、通感的含义及在诗歌中的作用通感就是人的诸种感觉的相互交通,也叫“移觉”或“感觉借移”。
学 术 论 坛23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这位身体孱弱多病,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有远大抱负渴望实现的青年被当时腐朽的政治、官职的卑微给予沉痛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1 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如《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诗人当时的心情很糟糕,再加上寒风萧瑟、冷雨刺骨,心中那无尽的悲苦哀愁一触即发,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
收稿日期:2004-09-29作者简介:尹 驰,女,中南民族大学02级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李贺诗歌的语言艺术尹 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 要:李贺这位中唐诗坛的天才人物,以其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瑰丽诗篇,对后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从李贺诗歌的修辞运用、词语的推敲、意象的选择三个方面对其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贺;诗歌.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00(2004)04-0061-03李贺,这位中唐诗坛的一代天才人物,以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极具魅力的浪漫主义诗风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起了后代文人的无限追慕。
杜牧就曾对他的诗歌成就作了一番高度的评价。
他这样论述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淫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1]。
从这段论述里我们不难想象出李贺运用语言的高超技艺,正是他那变幻神奇,波诡云谲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下面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贺运用语言的艺术。
1 修辞运用/云蒸霞蔚0钱钟书曾在5谈艺录6中这样评价李贺的诗,/长吉赋物,使人坚,使人锐0,/乃往往以一端相似,推而及之于初不相似之他端0。
的确,李贺诗的修辞运用俯拾皆是,比喻、通感、夸张、象征等,极尽修辞之能事。
(1)比喻。
比喻是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抒情言志最基本最重要的艺术手法。
艾青说:/为事物寻找比喻,几乎是诗人本能的要求0(5诗论6)。
钱钟书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0(5七缀集6)。
李贺运用比喻常常富有超凡的想象和幻想。
例如/隙月斜明刮露寒0(5春坊正字剑子歌6),用/隙月0比喻剑狭而长,象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用/寒0比喻宝剑的寒光逼人。
/夜天如玉砌0(5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七月6),将月夜天空堆积的云层比为玉石砌成的台阶。
/山瀑无声玉虹悬0(5北中寒6),山中瀑布急流而下,遇寒而冻,寂寞无声,似白虹悬于空中。
/衰灯络纬啼寒素0(5秋来6),络纬悲啼喻诗人的苦吟,络出的寒素则是诗人冥心沥血凝成的诗篇。
/羲和敲日玻璃声0(5秦王吟酒6),这里白日喻为玻璃,进而想象敲日就象清脆的玻璃响声。
比喻能使一对象与另一对象建立起超越原对象自身含义的关系,从而营造一种意在言外,余味曲包的审美境界。
(2)象征。
姚文燮在5昌谷集注序6中说:/且元和之朝,外则潘镇悖逆,戎寇交讧;内则八关十六子之徒,肆志流毒,为祸不测,上则有英武之君,而又惑于神仙。
有志之士,即身膺朱紫,亦且郁郁忧愤,矧乎怀才兀处者乎?贺不敢言,又不能无言,于是寓今托古,比物征事,无一不为世道人心虑。
0这个评价道出了李贺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象征。
的确,李贺所处时代决定了他心中许多块垒不能直言,而只有采取比较隐晦曲折的象征手法来抒写。
如5马诗二十三首6中,诗人或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04年第4期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 echnolog y 2004年12月咏名马非凡品质,或赞骏马矫捷负重,或叹宝驹失主流落风尘,诗人虽名为咏马,实则自喻,表达远大的志向抱负和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发抒了自己才不能施,志不能展的愤懑与痛苦。
在5天街鼓6中,诗人用笔描绘的贯穿始终的隆隆鼓声就象时光永不停歇的脚步,在日复一日的敲击声中流逝,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无穷和人生的倏忽,天街鼓也俨然成了时间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李贺诗歌的语言更具有主观色彩,诗人通过把自己的一腔愁绪,满腹辛酸深蕴于象征语言中,使诗歌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3)通感。
通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创作中的反映,它指人们把不同的感官所得到的印象挪移借用,反映作者特有的内心体验。
它以瞬间的直觉和幻觉为基础,并结合当时内心感受,产生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
李贺正是这样一位善于运用通感展开独特的创造性联想和想象的修辞高手。
他善于捕捉瞬间感受,创造出奇特画面。
如5天上谣6/银浦流云学水声0,诗人以听觉写视觉,以流水喻流云,仿佛那云彩也能发出如泉水般动听的声音,赋予云彩以神韵。
在5听颖师谈琴6中,作者则以视觉来写听觉,把原本十分细微的情思和听觉感受,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让我们感受音乐美妙的同时,也能欣赏一副副悦目的图画。
还有/东关酸风射眸子0(5金铜仙人辞汉歌6),视觉、触觉、味觉三管齐下,让人耳目一新,感受非凡。
/松柏愁香涩0(5王睿墓下作6),视觉、嗅觉、味觉、情意觉迭加,在极其凝炼简洁之中呈现出鲜明的意识流特点,其表现之奇特,使诗歌意境新奇无比。
5梁台古意6中,/兰脸别春涕脉脉0,把诉诸视觉的暮春兰花用诉诸听觉的/涕脉脉0描绘,将诗人无计留春、感叹好景不再及抚古伤今的悲情传神的表达出来。
通感体现了诗人特殊的感受和独到体验,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绪和个性特色,所以透过通感这一特殊的手法,我们能敏锐感受到诗人细微的心灵律动,领会诗歌的不尽之意。
2词语讲究/精雕细镂0作为天才诗人的李贺,其创作的用心不仅体现在立意的独特上,也表现在词语的雕琢上。
翻开其诗集,迎面而来的满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浓丽诡异的词语。
陆游曾评价/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识。
0[1]的确,他就象一位调色高手,把生活的酸甜苦辣淋漓尽致地表达在我们面前。
(1)色彩美。
读李贺诗集,我们可以翻到许许多多铺金镂彩的词语,如金槽、金鹅、金泥、金翘、金甲、金杯;银湾、银灯、银箭、银壶;玉蟾蜍、玉宫、玉壶、玉喉、玉碗、玉钩、玉瑟、玉轮、玉勒、玉漏;紫丝、紫云、紫陌;绿鬓、寒绿、小绿、细绿;红镜、红旗、愁红、团红等等,令人目不暇接,难怪僧齐己感叹: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5读李贺歌集6),如此之多的色彩,真让人眼花缭乱。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诗人虽然为我们描绘了繁多的色彩,但其中却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色调:冷色。
如表现冷色的/红0有:/飞光染幽红0、/班子泣衰红0、/愁红独自垂0、/堕红残萼暗参差0、/椒花坠红0、/冷红泣露0;表现冷色的/绿0有:/颓绿愁坠地0、/寒绿幽风生短丝0、/走马捎鞭上空绿0。
自然,诗人这样描绘是有一番用意的。
顾随说:/平常人写凄凉用黯淡,而能用鲜明调子写暗淡的是以天地之心为心,)))惟有天地才能以明写暗,如秋是衰败的季节,但我们感受到的却是明亮的黄红。
0[2]李贺正是将个人的不幸扩展到全世界,从而对人生进行深沉思索。
他笔下的鲜明色调就是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幻灭的悲叹。
(2)新奇美。
李贺对词语新和奇的执着追求,不仅是和他善于创新、勇于突破的创作个性有关,也与诗人努力寻求最佳的表达效果有关。
诗人的一颗善感敏心,使他对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有超乎常人的不同感受和深切体味,这些独特的个人感受需要诗人用不同于平常的高超技巧来表现,因此在选词上诗人是颇费苦心的。
如/侵衣野竹香0(5感讽五首#其五6)、/旅酒侵愁肺0(5潞州张大宅病遇江使寄上十四兄6)、/白草侵烟死(5王瀣墓大作6)0,诗中的烟、酒、香本是平常之物,而且无生命气息,但经诗人妙手刻镂后,腐朽化为神奇,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再如/烟花不堪剪0(5苏小小墓6)、/一双瞳人剪秋水0 (5唐几歌6)、/欲剪湘中一尺天0,相同的/剪0,不同的意,让人感受到的是一幅幅妙趣横生、意境空李贺诗歌的语言艺术灵的诗情画意图。
李贺除了通过词与词的不同搭配来寻求一种新感受外,他还借助一种换名手法来避俗。
如写/月亮0时,他不直接用这个词,而是自创新词,将/玉钩0、/玉弓0、/淡蛾0、/蟾蜍0、/寒玉0等替代月亮,/淡蛾流平碧0(5昌谷诗6)、/江上团团贴寒玉0(5江南弄6)。
写/花0,诗人用/笑红0、/冷红0、/愁红0、/堕红0,写/灯0用/寸辉0,写/瀑布0用/玉虹0。
这样写不仅使诗富于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而且也为诗增添了许多情趣。
正象诗人自己认为的那样,虽然这些寻章摘句都是一种有意为之的/人工之美0,但它的确起到了/笔补造化0的功效。
他在5高轩过6中言:/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0人力不仅可以弥补天力,人力还可以胜过天功,这应该是对李贺诗歌语言的最好宣言。
3意象选择/波诡云谲0意象是心物交融的产物,是认知表象与情感、情绪、思想观念的创造性交融,诗人为了传达情感就通过捕捉与这种情相吻合的意来表现。
诗是情感最浓烈的艺术形式之一,尤其古典诗受韵律、格式、节奏、篇幅的限制,因此意象成为诗创作的最佳符号,丰富的思想包含在凝炼的意象中。
(1)亦真亦幻。
李贺重内心世界和主观意念的表现,为了将感受最深的事物凸现,他常打破事理逻辑,将一连串不相干的意象组合,因而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倏忽而去,天马行空,不可羁勒,创造出超越神、人、鬼三界合流的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
如5天上谣6,/天河0、/银浦流云0、/玉宫桂树0、/仙妾采香0、/秦妃卷帘0、/王子吹笙0、/龙0、/瑶草0、/粉霞0、/羲和0、/海尘0等一系列意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瑰丽的美妙仙境:天河中飘荡着闪烁的繁星,云彩如水般流过,鲜花盛开。
那些美丽的仙女或采桂花做香囊,或卷起窗帘赏辰景,或吹奏笙管驱龙耕种,或漫步青州采撷兰花,他们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生活实在令人神往。
在这里仙女没有生活的烦恼,他们长生不老,在这里有神龙翻耕烟云,播种仙草,在这里永远是春回大地,万物常青。
这是人间仙境。
既有现实生活的生活气息,又有天堂的神幻色彩,真与幻,虚与实,相得益彰,相应成趣,令人回味无穷。
诗人不仅写神界,也写鬼界。
由于对现实的极度不满和失望,诗人将虚幻荒诞的鬼魅世界,写得活灵活现,异常逼真。
他笔下出现的一系列阴森恐怖的鬼的意象就是诗人内心苦闷的写照。
/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0(5神弦曲6)、/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0(5南山田中行6),虽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鬼魂世界,但却无一不是阴森无情的现实世界的描画。
(2)繁复冷艳。
李贺为了表达他自由想象的艺术空间,上穷碧落下黄泉,驱动天风海涛、云山雾沼日月星辰、雨雪霜露、花草林木、鸟兽虫鱼、甚至牛鬼蛇神,或夸张、或暗示、或联想、或象征、或通感、或飞白、或隐喻、或铺描,色彩缤纷、光怪陆离、意象丛生,形成奇幻险峭而又狂放热烈的艺术风格。
因其狂放热烈,所以意象繁复,又因追求奇幻冷峭,所以意象呈现冷艳特色。
如5残丝曲6,诗中叠用了忙碌的老莺、辛勤的黄蜂、婀娜的杨柳、多姿的榆钱、缤纷的落花、风华的少年、妩媚的少女,还有剔透的玉壶、琥珀的香酒,这一串意象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青春行乐图,而诗人惆怅、迷惘、感伤的惜春叹春情绪却融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