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25.10 KB
- 文档页数:4
支部大会会议内容一、支部大会会议综述支部大会是本支部主要的学习会议,主要讨论本支部宣传教育工作、思想建设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反映全体党员的意愿,探讨新工作思路,把各项工作内容协调一致,以便落实本支部的任务。
支部大会在原则上按照年度甚至多年度开展,支部大会会议内容根据支部具体情况确定,讨论本支部正在实施的一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计划、重大问题等。
二、支部大会会议内容1. 讨论支部工作总体计划,包括宣传教育的重点、目标、发展战略、方法体系、制度保障等;2. 汇报支部工作成果,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3. 探讨支部的新思路和新实践,指出发展方向;4. 对支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评选先进党员;5. 审议支部领导班子以及副书记和组织委员任期人选;6. 对重大事件或者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形成支部共识;7. 讨论支部的改革创新,为推动支部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三、参会人员支部大会是本支部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以及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监察委员等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出席,以及各个班子、小组、各党建组织代表参加。
四、支部大会实施举措1. 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支部组织法》,严格来实施支部大会;2. 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支部大会,全面反映党员意见,把党员有效参与和投票;3. 遵守会议纪律,认真研究讨论议程内容,能够做到有利于解决问题;4. 及时发布大会结果,及时落实会议决议,彻底解决问题。
五、总结支部大会是本支部重要会议,会议内容有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建设、宣传教育、组织管理等,会议应有的参会人员有党支部书记以及支部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监察委员等领导班子成员全体出席,以及各个班子、小组、各党建组织代表参加及执行支部大会的实施举措。
第37卷第1期2019年2月泉州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Vol.37 No.1Feb.2019“李光地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综述周颖斌(泉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泉州 362000)摘 要:由泉州师范学院和安溪县人民政府、泉州市社科联联合主办的“李光地研究”学术研讨会围绕李光地的治国理政思想、李光地对清初国家统一的作用、李光地的学术思想、李光地的教育思想、李光地的语言文学造诣、李光地的历史地位评价等六个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名专家学者的参与,提交的论文研究领域宽泛,对深入发掘和弘扬李光地文化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李光地研究;治国理政思想;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24(2019)01-0054-04收稿日期:2018-12-20作者简介:周颖斌(1982-),男,福建漳州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研究。
2018年,恰逢李光地逝世300周年和泉州师范学院6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深入发掘和弘扬李光地文化,全面展示其生平功绩和学术造诣,进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8年12月1-2日,“李光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师范学院隆重召开。
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肖贵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原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祖武,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李鸿阶,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社长魏清荣,福建省社科联社科规划办主任陈飞,泉州市宣传部副部长郭丹红,泉州市社科联副主席谢伯辉,泉州师范学院校长、福建省李光地研究院院长屈广清,泉州师范学院副校长杨晓翔出席大会。
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近20家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并提交了29篇论文。
研讨会开幕式由泉州师范学院原副校长林华东主持。
开幕式上,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肖贵新在致辞中指出,李光地文化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全面展示李光地的生平功绩、学术造诣,深入研究李光地的学术思想、执政理念和治家原则,揭示李光地文化的思想精髓,传承和弘扬李光地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会议综述历史•成长•文化-吴仕民縮印禅师》研讨会综述马万玲佛印禅师》是吴仕民继铁网铜钩》旧林故渊》鄱阳湖系列长篇小说之后的第三部历史长篇小说。
近期,由作家出版社和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主办的吴仕民长篇历史小说佛印禅师》作品研讨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
省内高校知名专家学者、文艺评论家、知名媒体和硕博研究生代表等70余人共聚南湖,从文学批评、历史研究等不同视角对小说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成绩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一、书写历史人物的智慧小说主人公了元是九坐道场,四众倾向,名动朝野”的高僧,神宗皇帝曾赐高丽磨衲金钵表彰其德行,又因其与苏轼兄弟、周敦颐等士大夫交往亲密倍受文学界关注。
小说讲述佛印从出家宝积寺,到名动开封江边论禅,最后三笑离世的同时,精细地讲解了中国佛学文化知识。
另一方面,小说在成长叙事中包含很多民族精神元素。
佛印虽是方外之人,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恰恰相反,佛印能体人之难,察人之苦”,是真正的济世之人。
作者把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好品质映射于佛印,激发读者自省,以对当今社会文明发展有更深刻地体认。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评论家们肯定佛印禅师》是一部以禅师成长为主题的历史长篇小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文体张力。
关于佛印生平的记载,散见于五灯会元》佛祖历代通载》指月录》禅林僧宝传》等;关于佛印的趣闻轶事则散见于各类民间流传、文人著录加工的故事传说。
那么,如何智慧地书写历史122社会科学动态人物以及书写人物的智慧,无疑是作家亟待解决的创作难题。
在这方面,吴仕民的佛印禅师》可谓取得了实验性突破。
武汉大学樊星教授对佛印禅师》展露出的文学智慧予以高度评价。
他说:文学训练不只是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还要有文学的智慧性。
文学教育还应该提供给大家一种智慧和胸怀。
小说中佛印如何与地痞流氓、恶霸们周旋等等都是示例。
佛印禅师》不仅是历史小说的禅师,而且写出人生智慧,写茶和禅、茶艺、茶道等等。
像这样看过,的确叫人大开眼界。
智能化(会议、手术示教)系统及背景音乐系统工程一览表招标货物清单及参数三、货物主要设备厂家或代理授权书1. 会议系统(手拉手、无线话筒、会议主机等)2. 扩声系统(音箱、功放、音视频矩阵、中控等)货物参数及技术要求概述本工程智能化(会议、手术示教)系统及背景音乐系系统各组成部分详见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所有设备的供货、安装、调试等应符合设计图纸及其他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系统技术标准系统所有施工和材料所涉及的设计标准规范(如产品标准/规范、工程标准/规范、验收标准/规范等)必须完全符合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准及规范,包括:按照施工设计图所要求的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智能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GBJ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115-87《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25-8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GB/T4959-1995《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法》GB/T14476-93《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301-93《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GB 50339-200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试验方法》(GB50303-2002《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版修编征求意见稿)《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2008] 164号其他有关国家和行业现行的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标准。
上述技术标准和规范如有不足之处或未能达到国家最新标准时,投标方应使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选用的设备/材料符合最新版本的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并提供所采用的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及其相关技术资料。
1 全国首届地方文献研究与工作高级研修班会议综述 (河南大学图书馆莫鹏燕) 摘要:本文对首届地方文献研究与工作高级研修班的会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从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地方文献的社会责任、地方文献的利用保护、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地方文献工作的绩效考核、地方文献的分类采集等七个方面对会议专家报告内容进行分析总结,描述了地方文献工作研究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地方文献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文献图书馆研究数据库 2012年5月23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地方文献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承办,河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协办的全国首届地方文献研究与工作高级研修班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图书馆三楼贵宾厅隆重举行。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崔为工、中国图书馆学会地方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勇、河南省高校图工会副主任崔波、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等领导出席仪式,来自全国各省市图书馆的80多位专家与代表参加了研修班。 开班仪式由中图学会地方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学春主持。王馆长首先致开幕辞,然后依次介绍与会嘉宾。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志军校长致欢迎辞,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崔为工,中国图书馆学会地方文献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图书馆馆长张勇,河南省图书馆协会常务理事长、河南省图书馆馆长杨扬,河南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崔波,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景文分别发表了讲话。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围绕“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地方文献的社会责任、地方文献的利用保护、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建设、地方文献工作的绩效考核、地方文献的分类采集”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广泛地探讨。共举办了六场讲座,一场学术沙龙。 一、 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 在第一场讲座中,来自国家图书馆《文献编辑部》的张廷银主编从文献形态描述与内容解读、个体文献与群体文献、地域文献与整体文献、历史文献与当下文献、新获文献(口头文献)与传世文献、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文献研究的传统方面与新领域的开拓、文献研究与文献工作、文献研究内容的严肃性与文字表述的灵趣性、依稿寻刊与依刊撰文等方面对地方文献进行了理论论述。 二、 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的关系 2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提出:世界的区别在于文化,文化的传承和复活离不开文献, 文献在文化传承和复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在地方文化发展中具有1.史鉴作用,一地的鉴往知来,首重地方文献;2.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一地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吸收其他相关的文化的长处以丰富自我,但内因起主导作用,其发展的原动力仍在其固有的文化特质,探求地方的发展之道,需吸取该地地方文献的精华;3.特色作用,整个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特色文化,而中华大地内各种地方文化立足于中华文化之林,必然表现其鲜明的特色,因此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是该地文化发展值得挖掘和开发的宝藏。雷馆长还以湖湘文化与湖南文献举例论证。 三、 地方文献的社会责任 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诚认为:地方文献事业是一个跨行业事业,公共图书馆是地方 文献工作的主体,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长期有效的开展地方文献工作是各级公共图书馆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所在,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是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要求。同时,他还认为,地方文献工作承担社会责任需要自觉,其除了是一种执行条例的行为外,更应是一种自觉行为,图书馆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是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图书馆更高层次的要求。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可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图书馆已有的地方文献资源、专家学者的智力资源和其他文化机构资源等进行合作,共同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且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提高地方文献工作者的职业地位,也是地方文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履行地方文献工作的社会责任要立足于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不能脱离自己的职能,甚至不顾自身的条件去做一些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工作。最后,他认为: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服务策略,以地方文献资源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契机,做好地方文献工作,体现出地方文献的价值,实现地方文献工作 四、 地方文献的利用保护 有参会人员提出“在地方文献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资源既不整理也不 出版,无法提供给有需求的用户”,对于此问题,湖南图书馆馆长张勇认为:首先,图书馆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基础性工作,最好的使用就是流通;其次,在用的方面,应采取保护性阅读,但要注意“度”的把握,哪些应当划入保护性阅读,那些不应当划入,要有一定规则,对于珍贵地方文献资源,有替代品的就不要用真品,可以将真品进行缩微、数字化、冷光源等技术处理,提供复本。在不损害原件的基础上,允许阅读;最后,开展辅助性阅读是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需要资金的,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的。同时,开发单位对所拥有的资源享有知识产权,阅读可以免费,但是复印一般不能超过原件的1/3。3
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诚也认为:拥有数据化资源的核心文献,有电子版的,就不用提供原版,图书馆可以满足用户的内容使用,但不能满足用户的物质使用。 五、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 吉林图书馆馆长吴爱云对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进行详细的论述,她认为:地方文献数据 库就是将具有某一地方地域特征的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提供多种检索途径的地方文献信息的数据集合。可分为书目型数据库(包括文摘型、提要型)、全文型数据库和多媒体型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在建设时应按照统筹规划协作共建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标准规范原则、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原则,可以采用自主开发建库,也可以采用与数据库开发商合作建库,或是整体外包建库。但在建设中要注意保障措施到位,要注意人才的引进、培训、锻炼等;在经费上,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为辅;要注意购置优良软件,设备不断更新。同时还要协调好数据库建设部门与馆内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馆与版权拥有人或部门之间的关系,也要协调好区域内共建共享问题。还要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维护,数据要更新、维护备份、长期保存;专业人员定期维护、正常运行;关注读者使用情况,保证有效利用。最后,应按照整体性、针对性、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一致性原则,对数据库内容、检索及功能、价值与成果、使用与服务、用户满意度按照定性定量相结合法、对比分析法、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法和引文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首都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李诚也谈了关于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一些问题。他认为:地方 文献数据库在服务社会方面有三个作用,首先是突破时空限制;其二是解决藏与用的矛盾;其三是投入产出高性价比。在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时,人员素质应视为主要因素,文献资源是数据库建设的首要条件因素之一。 六、 地方文献工作的业绩考核 浙江图书馆学会秘书长袁逸讲述了《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范(试行)》 的措施,该条例共分为五个部分:1.总则;2.省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基本要求;3.市级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基本要求;4.县(市、区)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的基本要求;5.考评办法。还有三个附件:1.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考核细则.市级;2.考核细则.县级;3.考核附则。他认为:规范地方文献工作的业绩考核可以较好地解决困惑业界多年的地方文献事业宏观指导与工作考核具体实施有效结合的难题,从我省实际及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分层级、有区别、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规范要求和考核指标,全面考量,突出重点,顾及现实,适当前瞻,具有较强的可依据、可量化和可操作性及鲜明的导向作用。该条例也解决了地方文献业绩考核的业务内容,揭示了考核重点,指明了各项业务在考核中的地位等问题。 4
七、 地方文献的分类采集方法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提出:从理论上说,地方文献浩瀚无穷;从实际上来说,图书 馆不可能也不必大而全地搜集整理;从民族文化的整理来说,无限的地方文献中必有其重要的、次要的和一般的文献之别,必有足以反映地方文化的经典著作,有部分反映地方文化的重要著作,还有一般的平庸文献甚至垃圾文献,有必要去粗取精,把握重点,兼顾一般,为此可将地方文献划分为核心文献、代表文献与重要文献三个层次,确定三种不同层次的地方文献,研究其产生发展及互相影响与变化的关系,必将丰富地方文献学术研究,有助于指导地方文献收集与整理工作。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就地方文献的非常规采集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认为:地方文献采集使地方文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为其地方文献工作提供了文献保障,是地方文献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文献采集渠道不通畅,地方文献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他研究、开发、阅览、咨询等都难以实施。因此,各地图书馆应将文献采集作为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一环,予以高度重视。倪馆长以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十四种非常规采集的方式:1.展览征集;2.项目征集;3.协作征集;4.专项采集;5.合作建库;6.读者互动征集;7.馆际交换征集;8.依托传媒征集;9.即时征集;10.私人和拍卖会购买;11.复制采集;12.专题选辑;13.网上征集;14.隐形文献征集。同时提出在地方文献非常规采集时应注意的事项:1.坚持全面收集和突出特点相结合的基本采集方法;2.处理好文献采集中的“重复”建设与资源共享关系问题;3.努力开拓地方文献采集的新来源;4.重视地方文献非正式出版物;5.关注特殊形制的地方文献;6.加强跨省古旧地方文献的馆际交换;7.善于借助各种社会资源 地方文献是研究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源。加强地方文献的研究工作必将会对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这次研讨会的学习,认识到以下几点:1.要充分认识到地方文献工作在整个地方文献资料建设中的重要意义;2.通过学习研讨,明确地方文献工作在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当中的任务,为发展经济文化提供文献资料支撑;3.我们应将地方文献工作纳入到当地文化事业建设的范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