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来源于哪三方面
- 格式:docx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1
文化自信教材理论:新教材p102(1)必要性: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2)来源: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表现: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4)要求: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
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沙漠水稻也开始推广种植。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Three Sources of Cultural Confiden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Generating
Logic
作者: 马振清[1];杨礼荣[1]
作者机构: [1]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河北学刊
页码: 201-20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2期
主题词: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摘要:文化自信展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树立文化自信是凝聚民族力量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铸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醒文化基因,积淀文化自信的厚度;以革命文化激励前行动力,打磨文化自信的力度;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正确方向,打造文化自信的强度。
从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铸就有活力、有实力和有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的分论点随着中国的崛起,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自信。
在这个时代,文化自信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更是每个人的自信。
下面我将从文化自信的定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现状和文化自信建设的途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文化自信的定义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的表现。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同,是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优势和独特性的肯定和自信。
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更是每个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走向强盛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文化自信是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自信是人们自信、自尊、自强的重要源泉,是人们拥有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重要保障。
三、文化自信的现状当前,我国文化自信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自信缺乏深度和广度,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了解和认同还不够深入和广泛。
二是文化自信缺乏实践支撑,缺乏对自己国家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
三是文化自信缺乏国际影响力,缺乏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缺乏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四、文化自信建设的途径要加强文化自信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了解和认同,深入挖掘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推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成果。
二是要加强对自己国家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创新。
三是要加强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四是要加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自信知识点总结一、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意义1. 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是指国家及其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精神价值观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维护本国文化自主权和文化权益的内在动力。
2. 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守护自身文化传统和建设文化自主性的重要力量。
只有具有文化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赢得自己文明表述权和话语权,推动本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与表现1. 文化内涵文化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本国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继承(2)对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互鉴的开放态度(3)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力的追求2. 文化表现文化自信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本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如对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和再创造(2)对国际交往中文明对话的积极参与,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3)对本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如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国家影响力和传播中国声音三、中国文化自信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自信,主要体现在中国近年来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2. 文化自信的实践与成果(1)文艺创作方面:推出一系列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2)文化产业方面:打造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如电影、音乐和文学等领域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3)文化交流方面: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对话,传播中国声音四、文化自信的保障与促进1. 加强教育和传媒的引导作用加强教育和传媒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教育和传播,着力强化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2. 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大批国际化的文化品牌,强化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以下是一些彰显文化自信的素材:
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古代的诗词、书法、绘画到现代的文学、艺术、科技,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石。
3. 中华文化注重和谐、包容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特质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同时积极向上,努力奋斗,这种精神特质是我们面对挑战和困难时的力量源泉。
4. 近年来,中国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的电影、音乐、时尚等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5. 文化自信是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
我们深信自己的文化是独特的、有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愿意学习和借鉴。
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表现。
总之,彰显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同时也要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一、文化自信的概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价值、文化精神和文化传统充满自信和自豪的态度,体现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同时也包括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守传统文化文化自信要求人们坚守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不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这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激励人们为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而奋斗。
2.创新发展文化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崇拜和保护,更包括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的文化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自信面对多元文化文化自信不是排斥其他文化,而是在坚守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要对其他文化保持尊重和包容。
吸纳优秀的外来文化元素,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中,既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又能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
4.自主判断文化价值文化自信要求人们具有对自己文化价值的自主判断能力,不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动摇。
只有坚信自己的文化是有价值、有优势的,才能更好地展示和弘扬自己的文化,并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推动国家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实现自我振兴、强盛的重要动力。
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才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2.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自信有助于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当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时,民族成员之间会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共同价值观,这样就能更好地形成社会共识,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提高国际竞争力文化自信有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日益激烈,只有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才能在文化输出中占得一席之地,提高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文化自信的理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崛起,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
文化自信的意义十分深远,它不仅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尊的重要表现,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自信的理由。
一、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天然优势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为悠久的历史、文学、艺术和哲学,还包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传统礼仪等。
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智慧、信仰和情感内核,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基石。
中国人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和历史的淬炼,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既具有独特性和凝聚力,又有超越性和包容力,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文化自信能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一个民族要有起头,必须要有自信心。
而文化自信是自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它是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自信,也是对国家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的自信。
文化自信可以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塑造人们自豪感、崇敬感和爱国精神,更有利于激发人们的自觉性和自发性,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和改革创新中。
三、文化自信是持续发展、不断进取的基础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坚实基础,它不仅有助于构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新体系,更具有推动创新创造、破解当前困境、处理复杂外部环境的能力。
文化自信还有助于解决当前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例如,生态环保、教育改革、反腐倡廉、公正司法等,以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感受到国家的温暖。
四、文化自信有助于弘扬人文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之渊,有着弘扬人文精神,传承文化遗产和昌盛文化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革新,有着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化建设,増强文化软实力等重要作用,可以带动民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改变“唯经济论”的市场基调,厘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促进其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自信的素材摘抄
1. "文化自信"是指对本国文化价值的自觉认同和自信心。
这种
自信不仅仅是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更是对本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独特性和价值的肯定。
2. 文化自信的素材可以是本国的传统艺术,如京剧、国画、中国茶艺等,这些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 古代文化经典作品也是文化自信的素材,如中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4. 文化自信还可以体现在传统节日上,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这些节日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
5. 当代文化创新也是文化自信的素材,如中国的电影、音乐、时尚等领域的发展。
这些新兴文化形式展现了中国当代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独特的审美观。
6. 文化自信还可以从本国的历史文化遗址中汲取素材,如中国的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文化遗址见证了本国的辉煌历史和民族智慧,也是文化自信的象征。
7. 文化自信的素材还可以来自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借鉴。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对话和融合,可以发现本国文化的独
特之处,增强文化自信心。
总之,文化自信的素材可以从传统艺术、经典作品、传统节日、当代文化创新、历史文化遗址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取,这些素材都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和表现。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高中作文5篇《文化自信从传承中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那么,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自信从传承中来。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简体汉字,从雄伟的万里长城到精美的故宫,从悠扬的古典音乐到灵动的传统舞蹈,从深刻的儒家思想到玄妙的道家哲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
传承中华文化,就是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学校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学习古诗词、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艺术,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创新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方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传承中华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只有传承好我们的文化,才能让我们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站稳脚跟,才能让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当我们看到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华文化赞不绝口时,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时,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自信。
这种自信,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信从传承中来,让我们肩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重任,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化自信从创新中崛起》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么,文化自信究竟从何而来?我认为,文化自信从创新中崛起。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如果不加以创新,就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学习心得什么是文化自信?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牛冠恒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化自信:第一,何时提出文化自信;第二,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第三,为何提出文化自信。
关键词:十九届四中全会;“四个自信”;文化自信;国家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今天,我们主要讲什么是文化自信。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何时提出文化自信;第二,如何理解文化自信;第三,为何提出文化自信。
一、何时提出文化自信(一)“三个自信”的提出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学习心得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来,我们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概括为“三个自信”。
在党的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提出“三个自信”。
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作者:安晓静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25期【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然而,文化自信毕竟不会凭空而至。
中国文化深刻的文化自觉、成功的伟大实践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同【中图分类号】D053 【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这无疑是对文化自信给予的高度褒奖。
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然而,文化自信不会凭空而至,增强文化自信需要遵循三个维度。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命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赞许和重视。
他说所谓文化自觉,“其意义在于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
简单说,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的“自知之明”,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组织或个体对其民族的、国家的、大众的文化有觉醒,对这一文化的来历、发展、特点、地位、趋势等有正确的认识。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没有文化自觉,遑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地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建党九十五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以贯之地坚守文化自信,正是长期追求文化自觉并善于和敢于在文化自觉上发展创新的结果。
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表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
九年级文化自信的知识点文化自信是指一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认同和自豪感,以及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素养,尤其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文化自信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文化交流等方面,探讨九年级文化自信的知识点。
一、历史文化知识点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文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夏、商、周等朝代的特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历史名人与经典著作: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孔子、孟子、老子等,以及他们的思想和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等。
3. 世界文明与中国: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掌握中国古代与世界文明的交流渠道和内容。
4. 国粹与传统艺术:了解中国的国粹,如京剧、昆曲、杂技、京胡等传统艺术形式,以及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表现形式。
二、传统文化知识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九年级学生应该对其中的知识点有所了解:1. 传统节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包括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2. 传统婚嫁礼仪:了解中国传统的婚嫁礼仪,如婚姻的由来、婚礼的仪式和习俗等。
3. 传统建筑与园林: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古代宫殿、园林、寺庙等。
4. 传统乐器与音乐: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种类和演奏特点,如古琴、二胡、笛子等,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三、现代文化知识点现代文化是指当代社会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其中的知识点:1. 电影与电视剧:了解中国现代电影和电视剧的分类、特点和代表作品。
2. 流行音乐与明星:了解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主流歌手、乐队的代表作品。
3. 网络文化:了解中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包括网络用语、网络游戏、网红文化等。
4. 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品:了解中国的文化产业,如电影、音乐、游戏、动漫等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代表作品。
文化自信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了解本国的历史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了解本国的历史有助于建立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需要了解本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比如,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儒家思想等,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渊源,增强文化自信心。
二、懂得本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了解本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心至关重要。
比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儒学、道家、佛家思想,了解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都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心。
三、熟悉本国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宝库,通过阅读本国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本国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文学作品,都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了解中国的古典诗词、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心。
四、掌握本国的艺术形式艺术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表现形式之一,掌握本国的艺术形式对于树立文化自信心也非常重要。
比如,了解中国的传统绘画、陶瓷艺术、雕塑艺术、戏曲表演等,都有助于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五、了解本国的风土人情风土人情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了解本国的风土人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本国的文化氛围。
比如,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民间传统艺术等,可以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六、熟悉本国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了解本国的价值观念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心也非常重要。
比如,了解中国的孝道、礼仪、忠诚、传统美德等,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心。
七、了解本国的现代文化成就现代文化成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体现,了解本国的现代文化成就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心。
比如,了解中国的科技创新、文化产业、国际影响等,可以让我们更加自豪和自信。
总之,树立文化自信心需要全面了解和把握本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成就,需要对本国的历史、传统文化、文学作品、艺术形式、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有着基本的了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作者:苗利明 来源:《党的生活·青海》2016年第08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是第一次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提。“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文化自信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既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更趋成熟,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路上的文化自强。
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旦失去文化自信,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这个民族也就无异于失去精神之钙,失去坚挺的脊梁,迷失正确的前进方向。
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鲜明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首先,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价值理念。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与这六个方面的价值观念相辅而行的,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政以德、和而不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义以为上、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的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曾经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天仍然具有治国安邦、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价值。
文化自信文章唤起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文章唤起民族自信心民族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条件。
唤起民族自信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国现代文化的自信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三个方面入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灵魂。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自信心,并将其发扬光大。
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文化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感受和参与其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中国现代文化的自信中国现代文化是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
我们要坚定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自信,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新型文化业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同时,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让中国现代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在全球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坚决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坚定自己的社会主义信仰。
同时,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让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走得更加自信、更加稳步。
让我们唤起民族自信心,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
文化自信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优秀传统,是那种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民族灵魂和基因的传统。
“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毛泽东就是从中华文明和文化传统开始论述中国革命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
第二个来源,是中国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救亡图存的艰难奋斗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优良传统。
这是中华文化中极为丰厚的新篇章、新传统。
第三个来源,是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后,经历前后两个三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包括艰难曲折的探索、挫折、失误中形成的,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谈到文化自信,我们首先会想到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以为,后两个来源也十分重要,对当代中国人来讲,甚至更加重要,是我们之所以自信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