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患者的麻醉
- 格式:pptx
- 大小:15.91 MB
- 文档页数:34
耳鼻喉常见手术麻醉(一)耳部手术麻醉多数耳部手术虽不涉及呼吸道,但术中头部被无菌巾覆盖,麻醉者远离头部,应重视气道及呼吸管理。
时间短暂、简单的耳部手术多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涉及前庭的某些手术,由于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患者术中可出现失平衡感,应防止发生意外。
中耳及内耳手术包括电子耳窝植入术,时间长,应在全身麻醉下施行。
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时,避免用N2O,N2O进入中耳,可引起中耳压力升高。
在咽鼓管不通的患者,吸入N2O会使鼓膜穿孔和出血。
儿童接受较长时间的手术时,应监测体温。
中耳、乳突和内耳手术病例术中要求行面神经诱发电位监测,避免发生医源性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诱发电位监测的患者,需应用短效肌松药如米库氯铵,维持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在一定水平。
肌肉松弛药的用量应控制在测定时T4/T1 > 20%。
一般情况下耳科手术出血量不多,但出血使显微手术野不清,可取头高位10°~15°,以利静脉回流。
术者常局部使用肾上腺素,注意其全身作用。
应用抗恶心呕吐药防治术后发生恶心呕吐。
(二)鼻腔及鼻窦手术的麻醉多数鼻腔及鼻窦手术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开展,鼻腔手术范围扩大。
全身麻醉下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
七氟烷或异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有降压作用,可控性好。
除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外,应在下咽部填塞纱布。
为减少术野渗血,可取头高位10°~15°。
术中常用肾上腺素棉片止血,应注意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术毕鼻腔填塞止血,应在完全吸尽残血,清醒后拔管,确保经口呼吸通畅。
鼻腔及鼻窦手术后,在术后2天将充塞的纱条自鼻腔及鼻窦中取出。
患者常疼痛难忍,可在镇静镇痛条件下进行鼻腔术后的换药。
(三)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的麻醉患者多为儿童,挤切法速度快,但疼痛刺激强,患者难免恐惧。
使用氯胺酮1~2mg/kg静脉注射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全身麻醉应选用气管插管。
选用钢丝加固气管导管,不易扭曲打折,且便于固定,注意开口器放置不当可压迫导管。
姓名:XXX科别:XXX病床:00病案号:000000ID号:0000000000入院记录姓名XXX工作单位XXXXXXXXXX性别X职别XXXXXXXXXX年龄XX岁入院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婚否X婚病史采取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籍贯XX省XXXXXX病史记录日期200X年XX月XX日XX时XX分民族X族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可靠)主诉:睡眠打鼾XX年加重伴阵发性睡眠呼吸暂停X年。
现病史:XX年前,患者无明诱因出现夜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醒后舌头麻木、僵硬,鼾声响亮影响同室人休息。
X年前据同室人反映,患者鼾声加重,夜间多次发生呼吸暂停,暂停时间约10秒以上,两次间隔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呼吸暂停后常有翻身侧睡,数秒后鼾声再起。
患者白天精神差,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遂于今日来我院求治,门诊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收入耳鼻咽喉科。
患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食欲佳,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过敏史,否认有输血及代血制品史,按计划预防接种。
各系统回顾无异常发现。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未到外地久居,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生活规律,无不良嗜好。
家族史:父母健在,否认有明确家庭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XX. X℃脉搏XX次/分呼吸 XX次/分 XXX/XX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癍,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压痛、包块及凹陷,眼睑无肿胀、无下垂、无倒睫,结膜无充血、水肿及出血,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圆大,约0.3厘米,对光反射正常。
耳、鼻、咽、喉情况见姓名:XXX科别:XXX 病床:00 病案号:000000 ID 号:0000000000专科检查。
口唇红润,舌苔正常,无偏斜,颈部无抵抗感,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无怒张,气管正中,肝颈静脉回流征(一),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正常,无桶状胸、漏斗胸,乳房正常对称,双侧呼吸运动正常,肋间隙无增宽、变窄,触诊双侧语颤一致,无胸膜磨擦感,无皮下捻发感,叩诊双侧为正常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无胸膜磨擦音。
耳鼻喉科手术特点和麻醉管理一、耳鼻喉科手术特点(一)手术部位特殊手术局限于头颈部,耳鼻喉各部分由黏膜组织覆盖,手术大小不一,部分小手术可采用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来完成。
但出血较多及声门上、下手术需全身麻醉。
(二)气道管理难度较大1.手术部位血供丰富,且不易止血,不利于维持气道通畅;2.麻醉医师相对离手术野较远,鼻咽喉手术又直接在上呼吸道操作;3.喉癌、会厌肿瘤的成年患者,围术期已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4.复发需再次行激光喉部肿瘤切除术,而又未做气管造口者;儿童喉乳头状瘤拟行激光切除者已有部分呼吸道梗阻,因顾虑气管狭窄不宜气管造口,气管插管和气道管理难度均较大;5.气管异物取出术和气管镜检查麻醉与手术共用气道,有时反复多次将气管镜插入左右总支气管,甚至达叶、段支气管,影响通气功能。
(三)部分手术出血多如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和上颌骨摘除术等可能大量出血,止血困难,需行控制性降压术。
(四)控制中耳及鼻窦压力改变中耳的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大气连通,鼻窦开口于鼻腔。
当这些腔隙的开口阻塞时,其压力便不能与外界大气平衡。
此时若吸入氧化亚氮,由于氧化亚氮的血/气分配系数是氮气的34倍,氧化亚氮便大量进入该腔隙,使腔隙内压急剧升高,甚至使鼓膜穿破。
而当术毕停用氧化亚氮时,腔隙内的氧化亚氮又很快进入血液内,使中耳腔内压力下降。
这种压力改变将影响中耳成形手术的效果,甚至使手术失败。
故禁用氧化亚氮。
(五)加强全麻苏醒期管理术后苏醒期分泌物和血液可能引起气道阻塞,呼吸并发症发生率高,需预防和及时处理。
二、麻醉要求、术前准备和麻醉选择(一)麻醉要求根据上述手术特点对麻醉有以下要求:①麻醉前准确估计病情,尤其是呼吸道管理;②局部麻醉力求阻滞完善,消除患者疼痛、不适;③全身麻醉要求深度恰当,气道管理良好。
(二)术前准备1.病情估计老年患者常并存呼吸、循环及内分泌系统病变,应了解病变的进展情况,尽量改善全身情况。
鼾症、肿瘤、再次手术者、发育畸形者等应进行气道困难程度评估,做好技术和设备上的准备。
名称:成人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诉:夜间打鼾,睡眠中憋醒5年,加重半年现病史:据其家属反映:患者5年前无明确诱因夜间睡眠打鼾(鼾声响亮),伴有呼吸暂停,暂停间隔时间数秒至数十秒不等,两次间隔时间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呼吸暂停常翻身侧身后改善,饮酒劳累后明显。
睡眠打鼾,影响他人睡眠,自诉睡眠中偶有憋醒,醒后心悸,偶有多汗,呓语,平均每日睡眠时间8小时,晨起偶有头晕,无头痛,日间困倦乏力明显。
近半年上述症状加重,为求进一步来院就诊,门诊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收入我科,病程中偶有打嗝、烧心、咽痛症状,无发热、无吞咽困难,无遗尿,无反应迟钝、性情暴躁等表现,饮食、大小便无异常。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否认先天性疾病病史,无肝炎,无结核,无伤寒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无输血史、无外伤、无中毒及无手术史。
个人史:于原籍,未去过外地,无放射性工作环境接触史。
家族史:否认有明确家族性传染病及遗传病史.神经系统: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专科检查:耳部检查:双耳对称,耳郭及外耳道无异常,无牵拉痛。
外耳道通畅未见新生物及分泌物。
鼓膜无充血、肿胀、膨出、内陷、疤痕及钙质沉着等。
乳突部无红肿、压痛、瘘管及疤痕。
粗听力正常。
鼻部检查:外鼻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双侧上颌窦、筛窦区、额窦底壁无红肿及压痛。
鼻前庭无红肿,鼻毛无脱落。
鼻腔未见新生物及粘脓性分泌物,下鼻甲肥大,鼻中隔轻度不规则偏曲。
咽喉部检查:口咽部软腭低垂、悬雍垂稍增大,咽侧索肥厚,咽侠上下径及左右径变窄,咽反映灵敏。
咽部粘膜稍红;扁桃体Ⅱ°突出,表面无分泌物。
咽后壁粘膜稍充血,有少许淋巴滤泡增生。
间接喉镜检查:见舌根淋巴组织增生,会厌、杓状隆突及杓间区无红肿,梨状窝无积液,两室带无肥厚。
两声带表面光滑、无充血,运动好。
颈部检查:颈软无压痛,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PSG检查示:重度呼吸暂停伴中度低血氧症。
鼾症手术后护理方法医学研究证实,打呼噜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及舌根三处发生狭窄、阻塞,再加上睡眠时咽部软自制松弛、舌根后坠等导致气流不能自由通过咽部的气道,振动咽部软组织就会发出一种巨大的鼾声--打呼噜。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鼾症手术后护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1)体位:术后可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全麻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2)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嘱患者安静卧床,少语,勿用力咳嗽,吐痰,以防出血.次日可动员患者多讲话,常伸舌,以防粘连而影响咽部运动,10天内禁止剧烈活动.(3)饮食护理:术后当日饮冷流质,次日进半流质,3天后进软食,2周后可正常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4)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很明显,尤其是成年人较敏感,有的甚至不敢张口讲话和进食,可根据情况给予颈部冷敷,但要防止受凉,或给予止痛剂,但禁用水杨酸类止痛剂,以防术后出血.(5)术后次日起经常漱口,一般用浓甲硝唑稀释后漱口,以清洁口腔,防止感染.(6)术后1~2天内发热属正常术后反应,按医嘱给予抗生素,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鼾症的护理要点后防止切口出血,预防呼吸道梗阻引起窒息,积极预防术后的切口感染;做好舒适、鼻返流、语声改变的护理,提供术后康复指导。
“鼾症”全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因患者多以“打鼾”而就诊,故俗称鼾症。
是指成人7小时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发作时口鼻气流停止流通至少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1。
其病因是由于肥胖、扁桃体肥大,腭垂过长、鼻咽腔狭窄等而使气道阻塞,导致病人睡眠中打鼾、憋气进而影响呼吸功能,造成病人长期睡眠低氧血症,而并发身体多个系统的器官功能损害:轻则出现白天困倦、头痛、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夜间多尿;重者则并发高血压、心率失常、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甚至发生夜间睡眠中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