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专题讲座专题讲座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

周措语文教研组组长一、说明文教学概说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老师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的科目,而“语言”有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公文语言、日常语言等分类,因此,语文学习的疆域中,必须有科学语言的一席之地。 (一)什么是说明文,

目前,一些论者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是否存在,产生了质疑。好多人认为,“说明文”的文体概念,混淆了实用类文体(说明书等)和科学作品的界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辨认,从而对实用类文体和科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把科学作品限定在“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在阅读板块独列说明文,而是谓为“科技作品”。阅读板块第 9 条说:“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但是在写作板块的第 5 条,又提

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这里,我们不去思辨“说明文”是否存在,单就文章内容来看,我们暂且把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视为“说明文”。广义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请大家参考阅读北大学者孔庆东的文章《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大都有主

观成分,所以社科题材的文章多视为议论文;而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说明文多为科技类文章。鉴于“说明文”的内涵模糊,也有人用“科学文本”的概念取代之。那么,“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又是什么呢, 南开大学的徐江教授指出:说明就是介绍。说明文的作者是一位“二传手”,他的任务是普及科学知识。旧体系写作原理对“说明”的解释,没有抓住“介绍”知识这一本质,所以关于说明的说明,总是说不明白。

人们很少以“说明”来发表、公布自己的科研成果或对事物的思索,而是以“论”来阐明自己的“科学见解”。复杂的社会问题且不论,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的反映,人们撰写实验报告,这本来看似具有强烈的“说明性”,因为它像是“介绍”实验的基本情况,不是靠逻辑推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证明”,是对相关科学研究结果的特殊形式的阐述证明。它的宗旨是让人们相信这有关科学研究的结论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所以,人们习惯上也把科学实验报告,视之为科学研究论文,而不视之为说明文。比如,《关于 xx 地区地方病成因调查报告》,这就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成果,属于科学论文范畴的。撰写这种报告的写作行为就属于“论说”,因为这种报告是在论证那种地方病的成果的确凿性,让人们相信,认识。凡是作者的某种“发见”,都面临着“证明” ,“说明”所传授的知识虽然也是“科学”的,但不是首次发表的,不是作者直接研究所得的。它不需要证实,而是已被证实的。这是“说明”在内容上的一个根本

特征,也是“介绍性”、“讲解性”、“解释性”的根本。这样我们可以给“说明”下定义了 :所谓“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

说明文的分类:

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类的内在差异。

余彤辉教授建议,把科学文本分为纯科学文本、准科学文本和泛科学文本(余彤辉:《也谈“创造性阅读”》,《中学语文教学》 2005 年第 5 期)。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科学文本大都是后两类。比如,《说“屏”》应该归入社会科学类的泛科学文本,因为它不是在说明“屏”这种事物,而是在谈“屏”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美感。作者要向我们读者讲述的是他发现的一个关于屏风的美学观点。再如《桥之美》,我们也可以作为美学随笔(偏重议论的散文)来阅读。董水龙教授提出,科技作品的文体大致有科学观察记录、科学实验报告、科技论文、科普作品和科技产品说明书(包括操作手册之类) 所谓的事物性说明文就是科学记录或科学报告,所谓的事理性说明文就是论说文中一个种类或者说是广义上的科学论文。

参考以上意见,并考虑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识基础和操作习惯,我们把“说明文”视同“科学文本”,它包括原创性的科学论文和实验报告、科普作品、说明书三类。中学教材中的科学文本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学论证的、只是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的文章。

(二)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教育价值

说明文,要教些什么,如何确定它的教学内容,对此,老师们最熟悉的、固有的说明文知识就是:

1 (抓特征

2 、讲方法

3 、理顺序

4 、语言准

最新的意见指出:在这些关于阅读说明文的陈述性知识中,“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说法,只是对“记叙文”知识的借用,而逻辑顺序则是一个等于什么都没有说的知识。什么是逻辑呢,《现代汉语词典》

说:“逻辑:思维的规律。”可见,逻辑顺序是按照思维规律来安排文章的一种写作顺序。逻辑顺序包括“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征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具体到抽

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等等,这些所谓的说明顺序,只是对议论文的论证过程的借鉴。而说明方法中的种种,不

过是对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的移植。如打比方就是比喻修辞,引言论就

是引用修辞;举例子则是举例论证的翻版,列图表无非就是论证过程中

的分析演绎或归纳,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至于“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其实就是由科学报告的思维缜密性和科学论文的思维逻辑性决定的。而科普类科学作品由于是对原创性科学作品的嫁接和移植,是为

了向大众传达科学知识和科学资讯,所以在表述时也必须遵循科学思维

的用语规范。

我们认为,说明文的阅读目的,主要就是获取信息,说明方法是次要的。知道了说明方法,并不代表读懂了文章,准确获取了信息。例

如:读药品说明书中的“一日三次,一次三片”,不在于知道“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是弄清楚“一日”是 12 小时还是 24 小时,“三次”是饭前还是饭后。教《统筹方法》,让学生明确了“下定义”、“举例子”、“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但“统筹方法”究竟是什么东西,多少人都理解错了

啊~

说明文的教学要点和教育价值: 1 、说明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其教育价值在于: 训练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加工的能力(说明文最适合做快速阅读训练)。

学生在说明文阅读中的突出问题: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事物的特征或原理)。我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位初中生默读《奇妙的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