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 格式:pdf
- 大小:176.69 KB
- 文档页数:2
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一、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1. 全球地热能资源分布全球范围内,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地热带、地热梯度带和地热异常带三类地区。
地热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包括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西部及东非地狱断裂带等地区。
地热梯度带主要分布在北美、南美、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
地热异常带则分布在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东非板块等地区。
总体上来看,全球地热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但利用程度不够高。
2. 地热能利用方式目前全球对地热能的利用主要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
直接利用是通过利用地热水和地热蒸汽来直接供暖、温泉浴、养鱼养殖等。
间接利用则是通过地热发电来产生电力,并将电力输送到各个领域进行利用。
地热发电是地热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为14000MW,主要集中在美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冰岛、新西兰等国家。
冰岛是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最高的国家,其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2000MW。
美国在地热发电方面也有较高的装机容量,占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的约30%。
二、地热能发展前景分析1. 地热能发展趋势虽然地热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开发利用面临着一些挑战。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受地埋深度、水资源补给、地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地热资源的勘探难度较大。
地热开发利用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地热能的利用还存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等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和监管。
未来地热能的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通过提高地热能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地热能的大规模利用;二是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应加大对地热能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对地热资源进行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投入地热能开发利用;三是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分享经验,推动全球地热能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用。
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地下的热能来进行能源开发和利用。
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能源战略,在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地球内部存在丰富的热能资源,主要表现为地热梯度和地温异常。
地热梯度是指地温随深度变化的速率,一般情况下,地热梯度约为2-4℃/100米。
地温异常是指地下特定区域出现高于或低于正常地温的现象。
地热能主要通过热储层传递和储存,地下的岩石层可以作为重要的热储层。
一般来说,地热能的地质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壳热流:地壳热流是指单位面积上地壳中的热能流出量,通常用热流密度表示。
地壳热流密度的分布与地壳结构、岩石热导率和地壳深度等因素有关。
2. 热储层:热储层是地下的岩石层,具有较高的温度和热导率,可以储存和传导地热能。
常见的热储层包括热水层、岩浆岩层和地热资源隐患等。
3. 热水系统:热水系统是由地下的热水体和渗透性岩石组成的。
热水体通常以水热喷泉、地下热水湖和地热水脉等形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地下热能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二、地热能的资源潜力地热能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根据不同类型的地热能利用方式,地热资源的潜力可以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类。
1. 直接利用潜力: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将地下的热能直接应用于供暖、温室种植、温泉疗养等领域。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靠的能源形式,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多种需求。
全球范围内,一些地区已经成功地利用地热能进行供热供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 地热发电潜力:地热发电是指将地下的热能通过地热发电站转化为电能。
地热发电具有稳定、可持续的优势,在能源转型和碳减排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地热发电技术主要有干蒸汽地热发电和二次回转地热发电两种形式,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地热发电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地热资源是可再生、环保的能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地热资源的研发,以减少对石油、煤炭等资源的依赖,并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方式加以利用。
开发地热资源,缓解气候变暖影响,改变能源消费模式,实现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是许多科技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本文研究了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利用情况。
关键词:地下热水资源;资源禀赋;地热资源开发引言:地热能是指从地壳中获得的能量,以及地球内部熔岩所使用的热能,它是一种广泛分布且蕴藏丰富的清洁能源。
今天,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也在增加,随着低碳绿色能源的使用加剧全球变暖,全球共识成为可能,本文对地热地质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一、地热资源特征分析在地质研究过程中,通过计算地表温度和梯度,可以测量地壳部分的热能,确定可在不同地壳深度保存的温度范围。
在地质理论中,在似乎充满活力的地区活动越密集或频繁,该地区的能源积累就越多,地壳内的地热资源也就越多。
在一些结构比较稳定、新地质变化不太明显的地区,地热资源相对较少。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地质特征差异较大,地热资源分布不均。
在西藏、台州西部、厦门等地的地热资源中,平均有100150种地热资源。
然而,在藏北的杨湖、长湖流域、北方的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都有大量的水体。
在我国沉积盆地,地壳内部的温度通常在1.54到3左右,地壳的温度取决于地核释放的能量和地壳的内部成分,地壳温度最高的地区集中在云南省的那贡地区、北湾地区和厦门地区,在那里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地质构造很容易保持地球的热能。
同时,这些地区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地壳内部结构的不稳定性,容易储存地质变化引起的温度。
这个地区的温度通常在3C到4C之间,地热高温带约占全国面积的十分之一。
其余沉积层温度在2至3度之间,或小于2度,主要是四川海盆和卡达姆海盆。
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1、浅层热能的开发和利用热泵机组是一种潜在的节能装置,能够将热量从底部转移到高度。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低碳、低排放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地热资源,我们提出以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一、勘探调查阶段:
1. 选择有潜力的地热区域进行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地温等方面的勘探,确保资源量和可开发性。
2.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地热勘探仪、地震仪等,对地下地热分布情况进行详细的探测和分析。
3. 对勘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热资源的规模、稳定性和分布情况。
二、开发利用阶段:
1. 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包括直接利用、发电利用等。
2. 根据地热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包括地热能钻探技术、热水井选址技术、地热能转换技术等。
3. 建设地热电站或者利用地热进行直接供热、供温等。
4. 加强地热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促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经过勘探调查和开发利用两个阶段,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式,并加强管理和保护,才能真正发挥地热资源的巨大潜力,为人类的清洁能源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1. 引言1.1 地热能介绍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是地球内部储存的热能在地壳表面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形式。
地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这些热量会通过地热系统的循环作用传导到地表,形成地热资源。
地热能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之一,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
利用地热能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的成本,同时也能避免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地热能具有稳定、持续、零排放等优势,不受地埋深度、季节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利用地热能可以产生电力、供暖、供热、供冷等多种形式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民用建筑、农业生产等领域。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升,地热资源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为地热能的更好利用和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1.2 地热能的优势1. 环保性: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极小,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环境。
2. 可再生性: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求,并且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稳定性:地热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受外界气候和季节变化的影响,能够稳定供应热能和电能,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4. 经济性: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地热能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为人们节约能源开支,降低能源消费成本。
地热能具有环保、可再生、稳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应用前景的能源形式。
在未来的能源转型过程中,地热能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 地热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地热资源的开发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调查研究143产 城地热资源的特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曾建东摘要: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能源消耗大幅增加,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重点关注内容。
文章在对地热资源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此类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热资源;特点;可持续开发;利用1 地热资源概述从定义上来说,地热资源主要是指岩石中的热能量和地热流体中的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针对地热资源得到的分类结果也有所不同 ; 按照不同的赋存状态,地热资源可以分为水热型、 干热岩型及地压型 ; 按照温度高低的不同,地热资源可以分为高温地热能 (温度高于150℃)、中温地热能 (温度在90~150℃之间) 、低温地热能 (温度低于90℃);按照地热区或地热田形成要素的不同,地热资源可以分为岩浆型、隆起断裂型、 沉降盆地型三类。
2 地热资源的特点地热资源与普通的化石类资源进行比较,具有很大的优势,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非常相符,作为可再生能源,应该被提倡使用。
2.1 无污染地热资源利用及开发过程的本身,通常是不会有污染产生的;无论是煤炭,还是天然气等其他石化能源,地热资源都可以进行大量地替代,对于现有能源结构的改善非常有利,使粉尘、废气及污染等最大限度地减少。
2.2 持续性因为化石燃料的再生周期比较长,通常被定性成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一旦全部消耗完,人类社会在持续运转上,就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地热资源通常是以地热水作为载体,在运移流转的过程中,可以将资源进行很好地补充,从而使资源的持续利用,得到有效地保障。
2.3 稳定性地球内部是地热资源热量的发源地,地热资源地进行使用及运移的过程中,自成体系,与外部的环境,联系也非常少,一般很少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相对的稳定性也非常好,对一些相关行业在稳定运行上,起着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
3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易发生的问题3.1 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重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种植、温泉等方面的直接利用,但是此类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地热资源的价值。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分析发布时间:2021-06-04T15:49:17.79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3期作者:吴军[导读] 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随着我国化石能源的不断紧张吴军中石化新星河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7000摘要: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资源,随着我国化石能源的不断紧张,地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大。
我国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且每年的利用量也处于全球首位,可以看出我国地热资源相关的产业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在地热资源利用方面却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地热资源的使用效率。
因此,本文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促进我国地热资源的发展。
关键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能源技术0引言地热资源就是地热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将地球内部所具有的热量从地壳中抽取出来的一种能量。
在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范围十分广阔,具有庞大的储量,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如果对地热资源进行大力使用,将会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这将降低我国的碳排放量,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已经导致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使得我国长期处于能源的进口状态,这对于我国的能源安全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国近些年来特别重视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
但目前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地热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资源的使用成本较高。
1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1.1地热资源的利用方向地热资源的深度不同其资源的温度差异较大,不同温度的地热资源其使用方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50℃以下的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城市的供暖和制冷,在种植和养殖业也有一定的应用;50℃至150℃的地热资源主要应用于我国的食品与工业行业;150℃至200℃的地热资源就可以用来发电,同时还可以用于制冷和工业干燥等;200℃以上的地热资源可以用于直接发电,发电后的热水能进行逐级使用。
江苏地热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前景杜建国;姚文江;范迪富【摘要】按照发育深度将江苏地热资源分为地表出露的温泉、深度小于200 m的浅层地温能、深度为200~3000 m的中浅成地热水和3 500~5 000 m的深成千热岩四大类.江苏地热资源类型较多,成因复杂,各类型地热资源皆具有各自的分布规律与发育特点.其中,浅层地温能、中浅成地热水资源和深成千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2(036)001【总页数】6页(P86-91)【关键词】地热资源;类型;特征;开发利用;江苏【作者】杜建国;姚文江;范迪富【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9江苏处于中国东部沿海高热流地热异常带,这种特殊构造位置造就了江苏丰富的地热资源。
江苏地热资源类型较多,成因复杂。
笔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但尚未发现对江苏乃至全国地热资源的系统分类。
因此,通过研究江苏地热资源发育地热地质特征,按照地热资源的发育深度以及各深度地热资源的成因,对江苏地热资源进行了分类。
该项研究对江苏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地热资源按成因可分为对流型与传导型。
前者主要指温泉,其形成条件比较严格,分布较局限;后者主要有孔隙型、构造裂隙型及岩溶型3个亚类。
按照温度又可分为高温地热资源(>150℃)、中温地热资源(90~150℃)、低温地热资源(25~90℃)。
上述分类研究的重点是温度大于25℃及深度小于3 000 m的地热资源,也是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
随着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小于25℃的浅层地温能及深度大于3 000 m的深成干热岩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因此,笔者按照深度将地热资源分为地表出露的温泉、深度小于200 m的浅层地温能资源、深度200~3 000 m中浅成地热水资源和3 500~5 000 m深成干热岩地热资源四大类。
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潜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地热系统和地球热流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热资源的地质特征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是一个活跃的行星,地壳板块运动引起了地壳的断裂和变形,形成了各种地质构造,如地堑、断层、褶皱等。
这些地质构造的存在为地热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地热资源一般与活动的地热系统有关,例如火山、热液和岩浆等。
地区被断层和裂缝划分成许多热资源带,地热能从深处运输到浅层地下水域。
地热系统是地热资源的主要形成和分布载体。
地热系统通常由热储层、水体和热源组成。
热储层是指地下具有足够的能量储存和传导能力的地层。
其中,热水岩盐是一种常见的热储层。
热储层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有效储存地热能量。
热水体是指地热水域,它是热源和热利用之间的传导介质。
热水由于其高的热传导能力和流动性,被广泛应用于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
热源则是地热系统的能量供应者,通常与地球内部的岩浆热源有关。
地热系统的形成和持续性取决于地热能的供给和热传导。
地球热流是地热资源分布规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球热流是地球内部热量向地表的传递过程。
地球热流强度反映了地壳内部的热量分布情况。
地球热流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地壳厚度、岩石热导率和热源强度等。
一般来说,地球热流密度在板块边界和地壳构造活跃区域比较高,同时也与地壳上的火山、地热水域等活动相关。
地球热流的大小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直接的影响,高热流区域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地热能量。
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
在全球范围内,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火山活动区、板块边界和断裂带附近。
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热资源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地壳板块运动活跃,岩浆热源较为丰富,同时还存在大量的地热水域。
此外,一些岩浆岩和热液型矿床也是重要的地热资源库。
泰州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管理办法【发文字号】泰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发布部门】泰州市政府【公布日期】2017.01.16【实施日期】2017.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泰州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泰州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管理办法》于2017年1月6日经市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本办法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长:史立军2017年1月16日泰州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推进低碳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的勘查、开发利用、保护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地热资源是指能够经济地被人类所利用的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包括蒸气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岩浆岩型等类型。
其中,热水型地热资源是指流温在25℃以上的地热流体。
浅层地热能(又称浅层地温能,下同)是指地表以下200m以内,温度低于25℃,蕴藏在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的热能。
第四条勘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应当遵循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科学勘查、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的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编制全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级市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城乡规划部门依据全市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专项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勘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应当符合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专项规划。
地热能的地质条件与勘探方法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产生电力或供暖。
为了充分利用地热能资源,我们需要了解地热能的地质条件以及相应的勘探方法。
本文将介绍地热能的地质条件和勘探方法,并探讨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地热能的地质条件地热能的开发与利用是基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因此地质条件是决定地热能是否可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地热能的地质条件需要具备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存在于地下深层的岩石中,通常与火山活动、地热流体的循环和地壳变形等地质过程有关。
地热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地热带地区,如冰岛、新西兰等。
此外,地热资源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主要为干热岩地热资源,有些地区则主要为湿热地热资源。
因此,在勘探地热能地质条件时,需要根据地域特点和热资源类型进行判断。
其次,地热能的地质条件还需要具备热传导性能良好的地层。
热传导性是指岩石或土壤对热量传递的能力。
具有较高热传导性的地层可以更好地传递地下热能,并提供稳定的热源。
一般来说,岩石热传导性较好,而土壤的热传导性较差。
因此,在勘探地热能地质条件时,需要对地层的热传导性能进行评估,选择适合地热能利用的地层。
最后,地热能的地质条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
热能的传递通常依赖于地下的热水或蒸汽,因此需要地下水资源的有效供应。
此外,水文地质条件还关系到地热能的采集和循环利用。
水文地质条件差的地区,虽然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但由于水资源不足,导致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总之,地热能的地质条件需要具备热资源、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和水文地质条件。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地热能的勘探和利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地热能的勘探方法为了准确勘探和利用地热能资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地热能的勘探方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地表热流测量法地表热流测量法是常用的勘探地热能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表的热流密度,来推断地下热能的分布情况。
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地热资源,也就是温泉资源,是一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矿产
资源,其开发利用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和评估,
以确定资源的储量、温度、地下水流动情况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
助于确定最佳的开发方式和利用方案。
其次,在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
护因素。
温泉资源常常位于自然保护区或生态脆弱区域,因此在开
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避免对周边生态
系统和地下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经济效益也是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时需要考虑的
重要因素。
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开发投资和运营成本,并
与预期收益进行比较,以确保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
此外,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还需要考虑技术方面的问题。
包括地热资源的开采技术、温泉水的利用方式(比如温泉疗养、温室种植、发电等),以及相关设施建设等方面。
最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还需要考虑政策和管理因素。
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政府支持政策的获取、以及项目管理和
监督等方面的考虑。
综上所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经济、技术、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以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性强的
方案,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与地质条件要求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无限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地质条件的要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地质条件的要求。
一、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储存的热能,其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1.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将地热能直接应用于供暖、温室农业、温泉浴场、游泳池加热等领域。
这种方式不需要转换能量形式,直接利用热能,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2. 间接利用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通过地热发电站,将地热能转换成电能进行利用。
这种方式需要将地热能转换为蒸汽或热水来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再通过变压器将电能输送到电网中。
二、地热能的地质条件要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对地质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具备了合适的地质条件,才能实现地热能的高效开发。
以下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地质条件要求:1. 地热资源储量丰富储量丰富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
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需要有足够的热能储备,以确保长期稳定供应。
富含热能的地热资源包括深层地热水、热岩和地热蒸汽等。
2. 地下热储层适宜地下热储层是地热能开发的关键,其包括温度适宜、热储层岩石孔隙度足够大、渗透性良好等因素。
只有具备这些条件的地下热储层,才能够保证地热能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 地热水的储层稳定性地热水的储层稳定性是指地下热水的渗透性、稳定性和供水能力等因素。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需要稳定的热水供给,因此地下热水储层的稳定性对于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4. 地质构造条件适宜地质构造条件的适宜程度也是影响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
具备适宜的地质构造条件可以提高地热储层的温度、压力和水体循环等特性,促进地热能的高效开发。
5. 环境条件符合要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也需要考虑周围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比如地热能发电站建设需要考虑周围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以及是否会对地下水资源、自然生态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能源短缺、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地热地质特征则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了解地热地质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对于促进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热地质特征1. 地热形成和分布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受到地球内部的热源——地热源的影响。
地热源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的高热流量物质,主要是地幔的部分熔融物质。
这些高温物质通过地壳的薄弱带或断裂带等地质结构传导至地表,形成了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分布在地热带、断裂地带、活火山地区等地质构造活跃区域。
根据地下热水温度和地下深度的不同,地热资源主要分为浅层地热资源和深层地热资源。
浅层地热资源多分布在热带地区和火山地区,地下深度一般在3000米以内;深层地热资源则分布在大陆裂谷、板块边缘等构造活跃地质区域,地下深度可以达到数千米。
地热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地热系统、地热水文地质特征、地热构造特征等。
地热系统是由地下热源、地下热水和地表热区三个组成要素组成的,是地热资源形成和存在的基本条件。
地热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包括地下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和地热水在地下水循环中的作用等,是地热系统中重要的成分之一。
地热构造特征是指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存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包括地热构造类型、地质构造作用和地热构造的演化等。
地热地质特征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了解地热地质特征,有利于对地热资源的勘探、评价和利用,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研究地热发电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地热发电,可以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目前,全球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万兆瓦,地热发电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
地热供暖是指利用地下热水为供热系统提供能量,为居民和工业提供供暖服务。
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王仁梅摘要:区域地质特征的论证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其中地层的发育情况决定地热开发的产能。
本文就某市地热资源进行简单论证,对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地热地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遏制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和谐、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在当今环境污染突显和化石能源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开发地热资源更具现实意义,地热资源也因此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1、地质背景某市地貌类型主要为渭河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
河漫滩与一级阶地,一级阶地与二级阶地多以可沿河流方向追踪的小坎相接。
其间高差0.5-1.5m不等。
此区域位于渭河北岸二级阶地内。
渭河北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河谷呈阶梯状倾斜,阶面较平坦。
二级阶地阶面略倾向东南,高程384-399m,由上更新世风积物组成。
渭河盆地在构造成因上,是喜山期构造运动裂陷、伸展形成发展而来的新生代断陷-断坳盆地,具有凹陷深、地层新、形成晚的特点。
沉积盖层在南部最厚约7000m,呈南深北浅、南陡北缓的不对称箕状断陷。
渭河盆地构造单元按照地热盆地成因可划分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十四个三级构造单元。
盆地内次级构造单元主体是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而凹陷南北的斜坡带是凹陷的两翼,北部是缓斜坡带、南部是陡斜坡带。
2、地层发育特征根据盆地区域沉积特征综合研究成果和已成地热井成井资料,在论证区地层和沉积相特征研究基础上,该区域地层埋深及岩、电性特征自上而下依次综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中上更新统秦川群(Q2-4qc)埋深0~600m,地层厚度600m。
①岩性特征: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粘土与中、细、粗砂、砂砾卵石等不等厚互层。
粘土性软、吸水易造浆;砂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沙量暗色矿物,砾径一般1-3mm,最大10mm,分选较差,呈次棱角—次圆状,松散、未胶结。
江苏地热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前景
江苏地热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前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地热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江苏地区地热资源主要分为深层高温地热、浅层中低温地热和地热水等类型。
今天,我们将对江苏地区地热资源类型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
一、深层高温地热
江苏地区深层高温地热主要分布在宿迁市和泰州市之间的地区,属于半裂隙型热储层。
该地区的地热水温度通常在100℃以上,是发电、供暖和生产化工等领域的优良热源。
近年来,该地区已经开发出了“热岛”地热能利用示范项目,其发电量已达到
60兆瓦,并为周边企业提供了热水供暖。
二、浅层中低温地热
江苏地区浅层中低温地热主要分布在苏南平原、大殷地区和南京市等地。
其能源利用形式主要涵盖了农业林业温室、旅游休闲和建筑供热等领域。
以南京市为例,其地热水温度在45℃
左右,可以用于城市供热、游泳池加热和酒店供暖等领域。
而在南通市,利用地热资源建设的温室花卉基地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知名景点。
三、地热水
江苏地区的地热水主要分布在淮安市、宿迁市、南通市和徐州市等地。
它们的温度一般在30℃~50℃之间,适合用于农业灌溉、鱼种养殖和温泉浴。
在宿迁市,已有18个温泉旅游区开发了地热资源,其中以猪湖温泉最为著名,其温泉水量达到80多吨/小时。
总的来说,江苏地区的地热资源种类繁多,利用前景广阔。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建设更多的地热能利用项目,推动地热能成为江苏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第6期
能源技术与管理
泰州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魏长青,高雨根
(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江苏常州213017)
[摘要]泰州地热属断陷沉积型中低温构造裂隙地热资源,具备了盖层、热储、热源以及传热通道等地热系统的重要条件。
经勘探证实,该区地下热水中有益微量元素锶、锂、
偏硅酸等含量指标均达到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的相关指标和医疗热水水质标准,
且水资源丰富,埋藏浅,有利于开发利用。
[关键词]地热;地热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P31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943(2006)06!0036!02
0引言
地热是目前最为现实的绿色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因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特性,开发前景十分可观。
与其它新能源相比,地热具有持续稳定、占地少,可直接利用,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
地热广泛应用在发电、供暖、绿色农产品种植、水产养殖、地热空调、理疗保健等诸多方面。
充分应用地热资源,对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泰州市姜堰为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于2003年在泰州市姜堰溱湖风景区西南角成功施工了一口探采结合地热井——
—溱湖地热1井,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奠定了基础。
1泰州地热地质条件概况
泰州市属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
区内构造发育,在区域构造上,泰州位于苏中坳陷泰州低凸起上,两侧分别为溱潼凹陷和海安凹陷。
喜山期以来,本区断块活动频繁,主要有华夏式北东向溱潼断裂,泰州断裂、吴家舍断裂。
施工的探采结合井位于泰州低凸起上,构造位置简图如图1所示。
本区钻遇地层由新至老有:①第四系东台组(Qd):岩性上部为土黄色粘土层、粘土质粉砂层夹浅黄色含砾砂层,下部为块状黄灰色含砾粉砂层,砂砾层夹粉细砂层,与下伏盐城组假整合接触。
②上第三系盐城组上段(Ny2):岩性上部为土黄色泥岩、浅黄棕色粉砂质泥岩,中部绿灰色粉砂岩、浅灰黄色含砾砂岩,下部为块状灰白色、杂色砾砂岩、细 ̄中砾岩,间夹薄层土黄色、浅灰绿色泥岩。
③上第三系盐城组下段(Ny1):岩性上部为浅红棕色粉砂质泥岩夹浅棕色粉细砂岩、含砾砂岩。
地热形成的四个要素是“源、通、储、盖”,控制地热水富集主要因素有地质构造、岩性组合、地貌条件及古岩溶发育等。
泰州地热地质条件分析:①泰州地热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源”、“通”要素分析):在区域构造上,泰州市位于苏中坳陷泰州低凸起上,两侧分别为溱潼凹陷和海安凹陷。
喜山期以来,本区断块活动频繁,主要有华夏式北东向溱潼断裂、泰州断裂、吴家舍断裂。
其中,溱潼断裂为同沉积断裂,受之影响,北侧陷落,接受第三系巨厚沉积,构成溱潼凹陷,南侧相对抬升,形成泰州低凸起。
断层两侧前新生代地层埋深明显差异,表明断裂切割古生界基底;同时,断裂带两侧下第三系断距明显大于上第三系断距,且近代又出现三次微弱地震活动,可见该断裂属于活动性断裂。
这些断裂构造起了沟通地壳深部热源的作用,为深部热源上传提供了通道。
②泰州地热的“储”、
“盖”条件分析:地热形成的“源、通、储、盖”四个要素中,“源”是根本,“通”是关键,“储、盖”是必备条
图1构造位置简图
36
2006年第6期
(上接第35页)煤层甲烷含量影响,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认识:
(1)对顶板砂岩的岩性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认定顶板砂岩都有利于下伏煤层甲烷的散失。
潘一井田煤系砂岩胶结致密,处于成岩作用晚期,孔隙度小,透气性低。
这样的岩性不利于下伏煤层甲烷的散失。
(2)顶板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层甲烷含量的关键地质元素。
上述分析表明,潘一井田Ⅳ类型顶板下伏煤层甲烷含量低于该点的趋势值,原因在于厚层砂岩裂隙较为发育。
(3)不宜采用煤层之上一定范围内砂岩厚度所占比例作为评估顶板对甲烷含量影响的指标。
如果直接顶(砂质)泥岩已是良好的盖层,其上砂岩对煤层瓦斯不会产生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1]秦云虎.徐州煤田瓦斯赋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江苏煤炭,1998,(1):16-18.
[2]鲁玉芬,陈萍,唐修义.淮南煤田潘一井田13-1煤层瓦斯含量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34(2):29-
32.
[作者简介]
鲁玉芬(1977-),女,安徽桐城人,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现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瓦斯地质和工程地质方面研究。
[收稿日期:2006-10-09]
件。
就“储、盖”条件来看,泰州低凸起上,中深部盐城组下段及三垛组上段不乏有砂岩、含砾砂岩,为含丰富孔隙承压水的含水层,是地热的良好储层,其上为上第三系盐城组上段及第四系东台组,厚达500 ̄600m的松散沉积物,热导率低,成为下部热储层的盖层。
因此本区具备了盖层、热储、热源以及传热通道等地热系统的重要条件。
主要地热水含水层(井温大于35℃)有三层:①第一层段:深度689.50~759.90m,厚70.40m,主要为细粒砂岩夹泥岩薄层,砂岩层厚56.90m,地层时代为盐城组二段。
②第二层段:深度803.10~924.10m,厚度121.00m,主要为粉砂岩、细粒砂岩夹泥岩薄层,砂岩层厚109.40m,地层时代为盐城组一段。
③第三层段:深度937.50~963.95m,厚度26.45m,主要为粉砂岩夹泥岩薄层,砂岩层厚18.95m,地层时代为盐城组一段。
2地热特征
2.1地温梯度
根据井温测量资料,全井地温梯度变化区间为2.00~3.30℃/hm,地温梯度随深度加深有增大的趋势,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井温测量资料
2.2地下热水水化学特征
根据地热探采结合井钻探、测井、抽水等资料,热储层主要为盐城组一段的粉砂岩、细粒砂岩,井口水温为40℃,涌水量25m3/h,为中低温
构造裂隙地下热水。
根据探采结合井的水质分析资料,其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水,矿化度含量1.674g/l,总硬度1.8mg/l,PH值7.97;微量元素锶含量2.05mg/l(大于标准0.20mg/l),锂含量0.37mg/l(大于标准0.20mg/l),偏硅酸含量43mg/l(大于指标25mg/l),超过国家天然饮用矿泉水指标,也可作为天然矿泉水(适当处理),根据医疗热水水质标准,也可以命名为含锂锶偏硅酸矿水,是复合型医疗矿水。
毒理性指标:根据检测结果,水中铅、镉、锰、铬、砷、汞、HN-均含量甚微,均未超标,对人体无害。
3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泰州地热水,虽然温度不高,但地质条件较好,埋藏较浅、涌水量较大、水质优良,易于开发等特点,因此利用好该资源,将对本地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泰州地热水可作为天然矿泉水,可以直接开发利用;据医疗热水水质标准为含锂锶偏硅酸矿水,可作为地热洗浴(水中所含锶、锂、溴、硅、铁、偏硅酸等均为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用于洗浴可治疗多种疾病)。
开发地热不仅节约了能源,又可极大的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因此开发泰州地热正当逢时。
[作者简介]
魏长青(1974-),男,陕西商洛人,工程师,199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主要从事煤田地质、环境地质、地热、盐井等方面工作。
[收稿日期:2006-10-16]
魏长青等泰州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
孔深/m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
温度/℃12.223.425.527.529.331.433.435.437.439.743.0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