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1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XX班号院系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同组姓名无指导教导☆☆

一、课题名称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探讨

二、课题内容

任何建筑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要想使建筑与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就必须从各个方面来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同时在建造建筑的时候必须明白建造它的目标和价值,更要关注人们从思想和文化上对它的认识,并应尽快地将认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条件来美化环境。

本文针对周围环境对建筑和人的心理等方面的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建筑与环境融合的实例,就如何使建筑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创造环境优美的文教建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三、课题任务要求

1.观点正确,论证充分。

2.结构合理,逻辑严密。

3.满足一定的阅读量。

四、同组设计者

五、主要参考文献

王湘鹃.建筑与环境.《建设科技与管理》2009年地2期;

郭明卓. 建筑环境——广州体育馆设计的启示. 《建筑学报》2009年3月;

《设计作品》专栏. 《建筑学报》第52期;

邓其生. 番禹余荫山房布局特色.《中国园林9卷》2010年1月;

朱清贵. 浅谈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山西建筑》2010年3月第31卷第6期; 杨洪勋.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北京出版社/文津出版社.2009年4月

(日)日本建筑学会. 《资源、能源与建筑》.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年1 月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5)

引言 (6)

一、建筑与环境的构成 (7)

1.建筑与环境概述 (7)

2.建筑与环境的构成要素 (7)

2.1 色彩及外形设计 (7)

2.2 地面高差的处理 (7)

2.3 建筑小品 (7)

2.4 水体 (8)

2.5 绿化 (8)

2.6 雕塑 (8)

二、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8)

1.建筑与环境的联系 (8)

1.1 建筑地段的选择 (9)

1.2 建筑的平面布局 (9)

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9)

2.1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两种观点 (9)

2.2 两种观点的对立统一 (10)

三、建筑与环境完美融合的实例 (11)

1.基本概况 (11)

2.图书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11)

2.1 图书馆建筑与公园山水的融合 (11)

2.2 图书馆建筑与公园内涵的融合 (11)

2.3 图书馆建筑色彩与公园景色的融合 (12)

2.4 图书馆建布局与公园地形的融合 (12)

2.5 图书馆建筑的出入口与公园连接的融合 (12)

四、使文教建筑与环境完美结合的对策与建议 (13)

1.基地选择 (13)

2.设计思路 (13)

3.设计形式 (14)

4.总体布局 (14)

5.建筑造型 (15)

6.空间组织 (15)

7.表现手法 (15)

结束语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摘要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任何建筑物必然要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保持着某种联系,环境的好坏对于建筑的影响甚大。

建筑构成环境,注意环境分析是革新建筑设计观念并使之走向本世纪的重要环节。建筑与自然环境均是共生、共荣、共乐、共雅,建筑环境自然化,自然环境人为化,是建筑创造的永恒主题。因此在建筑创造的时候,必须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针对目前国内建筑中存在忽视建筑地域特色等问题 ,从土地、人性等方面加以分析,使建筑与所处环境在互相融合基础上对环境起到提升作用 ,以刺激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现代文教建筑更应该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兼顾建筑与环境的共融共生,以达到肃然雅静,溢满浓厚的书香气息和淡淡墨香的效果。

关键词:建筑;环境;融合;

引言

建筑离不开其所处的环境,环境是建筑所依存的条件,概括地说,这种思想是以人为主体的思想,从关心人类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出发,从关注人类适应、调节、改造环境的建筑经验出发,以建筑的环境以及建筑所处的特定位置和氛围作为建筑形式的外在作用要素,创造建筑的形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古代文人寄情山水的审美理想和艺术哲学。而有山有水:山清水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正是文教建筑内涵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书院、学府是大儒或名流学者们修身养性、讲经论道之所,是广大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在今人的印象中,其建筑风格形象是层层递进,对称整齐,山清水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肃然雅静,溢满浓厚的书香气息和淡淡的墨香。而现代意义上的高校建筑,既是学子们重要的学习场所,也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场所。

那么我们如何将文教建筑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呢,本文针对周围环境对文教建筑和人的心理等方面的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影响,结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与环境的融合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使文教建筑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创造环境优美的文教建筑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建筑与环境的构成

1.建筑与环境概述

一栋建筑物的存在,自然把空间划分为两部分:建筑内部使用空间与外部环境空间,两种空间存在这互补关系。特别是文教建筑要求体现出肃然雅静,溢满浓厚的书香气息和淡淡的墨香的环境特色,对人的情操陶冶、修身养性以及城市形象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文教建筑环境设计的尺度、色彩与质感等都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建筑的感觉,环境对建筑物骑着装饰、点缀及烘托的作用。优秀的建筑环境设计可以使一栋毫无个性的建筑物重现生机,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需要不同气氛的的环境空间与之相依托。建筑物与环境对人产生直接的视觉影响和感受,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绪,对人们的行为起引导作用。因此建筑与环境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有机整体。

2.建筑与环境的构成要素

2.1色彩及外形设计

地面以色彩为主,确定了整个环境的基调,它可以与建筑物的色彩构成对比或统一。同时色彩应充分考虑所处的环境,整个地面在小环境中仅起到背景作用。在同一环境氛围下,亦可通过局部不同色彩的处理,去区分不同功能的局部空间,对人们的行为起限制或引导作用。

2.2 地面高差的处理

利用对地面高度变化的处理,对人的行为空间的划分更加准确,界面更加清晰。当高差不大时,内外空间比较宽敞:高差较大则低处可形成封闭的空间,高处可以俯视,保证良好的视野。

2.3 建筑小品

建筑小品处于从属地位,有些在环境中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使用要求,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