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
- 格式:xlsx
- 大小:10.11 KB
- 文档页数:1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具有易于服用、服用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为确保颗粒剂的质量,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质量要求。
本文将就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展开阐述。
一、颗粒剂的外观要求颗粒剂的外观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颗粒剂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大小和形状,无明显的结块现象。
颗粒的颜色应一致,无杂质、异味等不良现象。
此外,颗粒剂的包装应完好无损,无漏气、漏光等情况。
二、颗粒剂的物理性质要求颗粒剂的物理性质是指其在质量、颗粒大小、湿度等方面的表现。
首先,颗粒剂的质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偏差范围。
其次,颗粒剂的颗粒大小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其在服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最后,颗粒剂的湿度要求适中,既不能过于湿润导致结块,也不能过于干燥导致颗粒破碎。
三、颗粒剂的药物含量要求颗粒剂作为一种药物剂型,其药物含量的准确性是保证其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颗粒剂中的药物含量应符合国家药典或相关标准规定,并在规定的范围内。
同时,颗粒剂的药物含量应具有一致性,不得存在批间或批内差异。
四、颗粒剂的溶出度要求颗粒剂的溶出度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溶解出的药物的百分比。
颗粒剂的溶出度应符合规定的标准,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效果。
溶出度的测定应按照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颗粒剂的稳定性要求颗粒剂的稳定性是指其在一定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
颗粒剂的稳定性要求在规定的保存条件下,不得发生质量变化、颗粒大小变化、药物降解等现象。
稳定性的评估应按照相关规定的方法进行,确保颗粒剂在有效期内能够保持稳定的质量。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要求、物理性质要求、药物含量要求、溶出度要求和稳定性要求等方面。
只有确保颗粒剂符合这些要求,才能保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有效性。
因此,生产企业在制造颗粒剂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生产,并加强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颗粒剂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目的建立杏苏止咳颗粒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有效。
范围适用于杏苏止咳颗粒生产全过程。
责任主管副总经理,技术开发部部长,生产部部长,车间主任,技术员。
标准依据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国典》2005年版一部工艺规程的编制及管理规程内容1 产品概述:1.1 品名:杏苏止咳颗粒汉语拼音:Xingsu Zhike Keli1.2 剂型:颗粒剂1.3 性状:本品为淡黄棕色的颗粒;气芳香,味甜、微苦。
1.4 功能主治: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
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1.5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g,一日3次,小儿酌减。
1.6 规格:每袋装12g。
1.7 贮藏:密封。
1.8 有效期:24个月。
1.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02352 处方和依据2.1 处方和批配方2.2 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部颁标准第十四册3.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第3页)杏苏止咳颗粒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30万级 温度18-26℃ 相对湿度45-65%4. 生产质量控制要点杏苏止咳颗粒生产质量控制要点5.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5.1 原材料的炮制:见“中药材前处理工艺规程”(SMP.JS-GG-12) 5.2 称量、配料:二人复核称量,按批配方量称取诸药材净料,苦杏仁11.3kg ,陈皮8.5kg ,紫苏叶11.3kg ,桔梗8.5kg ,前胡11.3kg ,甘草2.9kg ,蔗糖172.4kg ,挂上标志。
5.3 蒸馏法提取苦杏仁苷:苦杏仁粉碎成最粗粉,置3m3多能提取罐内,执行“TQ30型多能提取罐标准操作规程”(SOP.SC-SZ-35),加水10倍量,40-50℃密闭温浸24小时后,加热蒸馏,将蒸馏液导入盛有5000ml、90%乙醇的密闭容器内,待收集的蒸馏液至9000ml时,停止蒸馏,药液通过管道过滤器过滤,置于4000L提取液贮罐中,将收集的蒸馏液用乙醇回收塔进行重蒸馏,执行“JH300-CF乙醇回收塔操作规程”(SOP.SC-SZ-50),收集蒸馏液约3060ml时,停止蒸馏,取重蒸馏液,测定苦杏仁苷(C20H27NO11)含量(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苦杏仁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并用90%乙醇稀释至每1ml中含51mg的苦杏仁苷溶液,挂上标志,备用。
浅析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质量风险及控制措施摘要:随着科技的创新发展,中药的用药形式在慢慢发生改变,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见证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中药配方颗粒能迅速地占据一定市场并保持乐观的发展前景,除了它与传统中医药理念结合并融入现代技术,使用便捷等优势刷新了大众对传统中药用药形式的认知,还因为国家明确的纳入医保导向、开放的企业行业准入条件等政策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质量风险引言中药配方颗粒既保留了中药汤剂和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又免去了传统煎煮的麻烦。
自投入临床使用以来,以其剂量准确、即冲即服、携带方便等优点,迅速得以推广。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医药学科的弘扬和发展,其推广使用具有历史性意义。
1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特点1.1品种众多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加热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它会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中医临床处方进行调配,供患者冲服使用。
相比传统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需要,同时又具有不需要煎煮、可直接冲服、安全卫生、携带保存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诸多优点。
目前,市场上已有1200多种中药材品种,且有超过一半的品种已经实现单方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1.2安全性高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中药饮片的抽检不合格率一直较高,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而中药配方颗粒在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方面都比较严格,其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微生物、特征图谱等指标检测非常严密,所以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相对中药饮片具有标准化的优势,安全性更高。
1.3监管配套技术体系仍需完善随着政策的放开,中药配方颗粒的监管将更加严格。
然而,当前仍存在加工炮制工艺不统一、单共煎问题、质量标准不全面等难点需要解决。
因此,要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其监管配套的技术支撑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应以最严谨的标准规范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健康发展。
颗粒剂质量监控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颗粒剂质量监控规程,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颗粒剂生产的监控。
3。
责任:车间QA监控员,岗位操作人员对此规程的实施负责。
4。
内容:4.1 监控依据: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
4.2环境监控:4。
2.1 沉降菌:4.2.1。
1 每月监控一次.4.2。
1.2 监控标准:4.2.2.1悬浮粒子每三个月监控一次。
4.2。
2。
2监控标准:4.2.3温湿度:4。
2.3。
1 QA监控员每天随机监控二次。
4.2.3。
2 监控标准:洁净室(区)的温度和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4.2.4压差:4.2.4.1QA监控员每天随机监控二次。
4.2.4.2监控标准:空气洁净度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10Pa,空气洁净度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度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呈相对正压,产尘间保持相对负压.4.2.5纯化水:4.2.5.1QA监控员随时对纯化水进水口、出水口、总回水口进行酸碱度、电导率、氨、氯化物项目的检查,应符合标准要求。
4.2.5.2监控标准4。
2.5.2。
1 酸碱度: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另取10ml,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5滴,不得显蓝色。
4.2.5.2.2氯化物:取本品50ml,加硝酸5滴与硝酸银试液1ml,不得发生混浊.4.2.5.2.3氨:取本品50ml,加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放置15分钟;如显色,与氯化铵溶液1.5ml,加无氨水48ml与碱性碘化汞钾试液2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含量≤0。
00003%).4。
2.5。
2.4 电导率:取本品适量,照“电导率检查标准操作规程"测定,应≤2。
0m/s。
4.3生产前监控:4。
3。
1.1 上批次或品种结束,是否进行清洁、清场。
是否有“清场合格证”。
4。
3。
1。
2 生产区设备是否有完好的状态标志及已清洁状态标志。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药颗粒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其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质量稳定等优点,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而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则是关系到中药颗粒药效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和方法,以期提高中药颗粒的质量和临床应用效果。
1.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压制法:将中药配方通过研磨、筛选、混合等工艺处理后,直接压成颗粒。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基础药物成分含量较高的情况。
(2)湿法制粒法:将中药配方与辅料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制成糊状物后,通过喷雾、凝结、干燥等多个工序制成颗粒。
该方法操作稍复杂,但可以提高药物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3)干法制粒法:将中药配方和辅料混合,通过冲击、压力、切割等方式将其制成颗粒。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降低药效。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还需要对颗粒的制备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性状、生物药效、质量稳定性等方面。
以下是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1)外观检查: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形状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应保持一定的色泽、气味和形状规整,同时不允许有异物和杂质的存在。
(2)物理性质检查:主要包括颗粒粒度、密度、比表面积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应保持一定的粒度、密度和比表面积,以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制剂的充填性。
(3)微生物学检查: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霉菌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以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4)生物药效检查:主要包括药效、毒性、副作用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物药效检查是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需要在实验动物上进行严格的毒性、副作用等方面的检查。
3. 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制定和合规性评估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制定可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
目的建立通脉颗粒制剂工艺规程,使产品生产规范化,标准化,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和有效。
范围适用于通脉颗粒制剂生产全过程。
责任主管总经理、质量管理部部长、生产技术部部长、固体制剂车间主任、技术员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工艺规程的编制及管理规程(SMP.QA-GJ-01)内容1 产品概述1.1 品名:通脉颗粒汉语拼音:Tongmai Keli1.2 剂型:颗粒剂1.3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味甜、微苦。
1.4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脉。
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1.5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g,一日2~3次。
1.6 规格:每袋装10g。
1.7 贮藏:密封。
1.8 有效期:三年1.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1.10 包装规格:10g×8袋×108盒2.1 处方2.2 处方依据: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824-913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第3页通脉颗粒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4 通脉颗粒生产质量控制要点5 制剂过程及工艺条件5.1 蔗糖粉碎将检验合格的蔗糖,投入涡轮自冷式粉碎机中,粉碎,过80目筛,执行“TF-160B型涡轮自冷式粉粹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5),装入不锈钢桶中。
送入存料间,称重,挂上标志。
5.2 制粒:按每批2万袋从提取中间站领料,二人复核,准确称量1/4配方量的清膏,糖粉投入槽型混合机中,执行“CH200A槽型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38),混合,待色泽达到均匀一致,将软材投入整粒机中,执行“KZ-180快速粉碎整粒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65),制得大小均匀颗粒。
5.3 干燥:将湿颗粒投入高效沸腾干燥机的沸腾器中,执行“GFG-120高效沸腾干燥机标准操作规程”(SOP.SJ-SZ-40),温度60℃,干燥30分钟,下料。
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工艺与质量标中药配方颗粒是一种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后进行浸出、固化、干燥等工序,制成成砂状或颗粒状的中药剂型。
它具有方便携带、服用简单、不易变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制剂和临床应用中。
以下是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
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1.药材研磨:选择优质药材,经过清洗、晾干、破碎等工序后,进行研磨,得到研磨细粉。
2.药材浸出:将研磨细粉加入适量的水或醇溶剂中进行浸出,提取有关成分。
3.过滤:将浸出液通过滤纸或其他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不溶物质。
4.浓缩:将过滤后的浸出液进行蒸发或其他方式进行浓缩,使其浓度达到一定比例。
5.固化:将浓缩后的药液加入适量的固化剂,如淀粉粉末、蔗糖等,搅拌均匀使其固化成砂状或颗粒状。
6.干燥:将固化后的药砂或颗粒放入干燥设备,进行烘干,使其含水量降低,达到标准要求。
7.包装:将干燥后的中药配方颗粒按照一定的规格填充到包装袋中,密封包装,以保证其质量。
二、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1.外观:中药配方颗粒应为均匀的颗粒状,无结块、无杂质、无霉变,并且颜色一致。
2.含量测定:根据国家药典的规定,对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配方中的含量比进行比较,以确定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微生物指标:中药配方颗粒应符合国家药典中对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指标的要求,保证其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
4.残留溶剂:浸出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如有机溶剂、水等,在制备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残留量,确保其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
5.含水量:中药配方颗粒的含水量应符合国家药典的规定,一般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其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变质。
在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优质的药材,合理掌握浸出液的浓度和固化剂的用量,严格控制每个工序的操作条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同时,生产过程中还需加强对清洁和卫生的管理,保证生产环境的洁净,避免交叉污染。
总之,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重要依据,只有通过严格遵循工艺要求,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符合规范的中药配方颗粒,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2.3 容重不同的物料具有不同的容重。
一般说来,容重小的物料,纤维素含量较高,所以不利于制粒,产量较小,能耗较大。
容重大的物料能更好的吸收水分,调质效果较好,有利于制粒,且成品质量好。
2.4 含杂金属杂质及砂石等各种坚硬的杂物和绳索等,都会严重地磨损或堵塞模辊,故而要求含杂越少越好。
3 饲料配方组成的影响生产颗粒饲料时,要依据配方来变化制粒条件。
配方指原料及其成分,而不同的饲料种类对制粒条件的要求也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六类。
3.1 高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在加热时,会呈现良好的热塑性和黏结性,能增大颗粒的硬度和提高产量。
但它不象高淀粉饲料那样需要大量的水分,水分过多会因胶质化而容易堵塞模孔。
水分越少越有利于冷却及脱水,一般水分的添加量为1-2%,而且是靠蒸汽供给,因此蒸汽应满足水分和温度两方面的条件。
3.2 热敏性饲料这类饲料的组成中,多半含有较多的乳粉、白糖、葡萄糖及乳糖,在温度达到60℃时会就发生焦化。
用厚压模而不加水时,仅摩擦热即可达上述温度而焦化,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下列方法:①.选用薄压模或者降低压模的转速;②.使用高压蒸汽,并保证料温控制在60℃以下。
3.3 低蛋白与高纤维饲料蛋白质含量在12-16%且富含纤维素的这类饲料,其中谷类原料所占的比例小,蛋白质含量也低。
所以,这类饲料单凭热力作用难以呈现糊化及粘性,再加上纤维素含量高,其持水性能不佳,因而水分含量也不宜过多。
一般说来压制这类饲料,水分含量控制在12-13%,料温维持在55-60℃左右,这样的条件较为适宜。
如水分含量过大,或者料温过高,这时压制出料后会因迅速膨胀而产生裂缝。
3.4 尿素饲料饲料中尿素含量在6%以上时,就几乎不能加蒸汽,同时尿素极易吸水溶解而呈稀糊状。
尿素含水量如果达到20-30%,这就成了制粒的难题。
此外,尿素遇热易分解,因而制粒过程也不能过热。
当水分及热量过高时,颗粒就难于通过压模孔,即使通过了,在冷却过程中也会发生粘凝。
颗粒剂相关问题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颗粒剂是指将药材提取物与适当的赋形剂或一些药材微粉混合制成的干燥颗粒剂。
颗粒的一般制备过程分为:提取浓缩、精制、制粒、干燥、整粒、包装等步骤。
1处方设计中药颗粒剂常采用以水做溶媒提取、浓缩、干燥而制成的浸膏为原料,其具有吸湿性强的特点,富含粘液质及多糖类物质,因此在浸膏原料中宜加入适量的辅料以改善吸湿性、成形性、崩解度与溶出度等性质。
在设计制剂处方时,一般的步骤是:首先,全面掌握提取物有效成分及有效成分性质,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及提取物的日服用剂量,再用制剂学参数考察选用单一的或多种辅料。
其次,用粒径、比表面积、休止角、溶化性、堆积度、crh(临界相对湿度)等参数指导处方设计,并运用其中的参数为指标,选择辅料的用量及加入方法。
最后,经小试并用中试验证,以确定颗粒剂的制剂处方。
颗粒剂配方形成后,应根据中药处方(煎剂处方)的每日原料药用量和提取物的回收率确定颗粒剂的每日剂量,颗粒的日剂量应根据每日给药次数确定。
2萃取浓缩工艺的优化为保证颗粒剂的处方功能主治不变,其提取工艺设计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2.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颗粒剂的复合作用,颗粒剂的处方多以汤剂改变而来,而中医处方结构严谨,在设计提取工艺路线时应充分考虑处方的组成,运用方剂的组法、方药的理论必须强调颗粒剂药味的复合作用不能将处方各药一味一味地单煎,否则势必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由于药品标准的升高,为了使某种有效成分定性或定量指标能达到要求,药厂生产往往较多的采用单提某种药材的方法来处理此问题。
2.2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尽量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等杂质。
在设计提取工艺路线时,以有效成分为指标,选择并比较提取方法,确定工艺路线。
2.3特殊药材和特殊有效成分的特殊处理,如“双提取”提取挥发油;用沸水代替冷水喂养黄芩。
2.4应考虑颗粒剂的成型需要,浸膏量太多或太粘,需要进一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精制或除去杂质。
口服固体制剂制造风险管控关键技术要点口服固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
在制造口服固体制剂的过程中,需要对风险进行管控,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下面是口服固体制剂制造风险管控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原辅料选择和接收1. 合格供货商选择:确保选用的原辅料供应商具有良好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遵循GMP要求。
2. 原辅料接收检验:对进货的原辅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包括外观、理化性质、微生物等指标,对不合格的原辅料及时处理。
3. 原辅料储存:不同类型的原辅料应有相应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受污染或化学变化,确保原辅料质量稳定。
二、工艺制造1. 工艺流程设计: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确保生产过程中不会发生交叉污染、不良反应或质量变化。
2. 混合与制粒:控制制粒工艺参数,确保颗粒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避免因制粒不均匀导致的剂量偏差。
3. 压片与成型:严格控制压片工艺条件,包括压片速度、压力等参数,以确保片剂的坚固度和溶解度。
4. 包装过程:包装材料应符合药品包装要求,包装工艺应符合GMP要求,避免包装不良导致的产品损坏或质量变化。
三、设备维护与清洁1. 设备管理: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
2. 设备清洁:严格按照清洁程序要求对设备进行清洁,避免残留物污染产品。
3. 设备验证:对新引进的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生产要求,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四、质量控制与检测1. 在线监测: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整生产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2. 产品质量检测:对成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溶出度等,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3. 过程验证:重点关注关键工艺参数,进行过程验证,确保产品每一批次的质量稳定性。
五、人员培训与管理1. GMP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GMP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其了解GMP要求和操作规程,并将其落实到生产操作中。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及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颗粒剂系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剂型。
颗粒剂的一般制备工艺过程分为:提取浓缩、精制、制粒、干燥、整粒、包装等步骤。
1 处方设计中药颗粒剂常采用以水做溶媒提取、浓缩、干燥而制成的浸膏为原料,其具有吸湿性强的特点,富含粘液质及多糖类物质,因此在浸膏原料中宜加入适量的辅料以改善吸湿性、成形性、崩解度与溶出度等性质。
在设计制剂处方时,一般的步骤是:首先,全面掌握提取物有效成分及有效成分性质,提取物的理化特性,及提取物的日服用剂量,再用制剂学参数考察选用单一的或多种辅料。
其次,用粒径、比表面积、休止角、溶化性、堆积度、CRH(临界相对湿度)等参数指导处方设计,并运用其中的参数为指标,选择辅料的用量及加入方法。
最后,经小试并用中试验证,以确定颗粒剂的制剂处方。
形成颗粒剂的制剂处方后,根据中药材处方(汤剂处方)的日服生药量及提取物的回收率,确定颗粒剂的每日剂量,有日服次数确定颗粒剂的每次服用剂量。
2 提取浓缩工艺优选为保证颗粒剂的处方功能主治不变,其提取工艺设计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2.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颗粒剂的复合作用,颗粒剂的处方多以汤剂改变而来,而中医处方结构严谨,在设计提取工艺路线时应充分考虑处方的组成,运用方剂的组法、方药的理论必须强调颗粒剂药味的复合作用不能将处方各药一味一味地单煎,否则势必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由于药品标准的升高,为了使某种有效成分定性或定量指标能达到要求,药厂生产往往较多的采用单提某种药材的方法来处理此问题。
2.2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尽量保留有效成分,除去无效成分等杂质,在设计提取工艺路线时,应以有效成分为指标,选择和比较提取方法再确定工艺路线。
2.3对特殊药材、特殊有效成分作特殊处理,如:用“双提法”提取挥发油;黄芩选用沸水投料,而不用冷水投料等等。
2.4 应考虑颗粒剂的成型需要,浸膏量太多或太粘,需要进一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精制或除去杂质。
摘要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作用。
此外还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益母草颗粒功效主要为对子宫的作用,抗血小板凝集,对心脑血管,呼吸中枢的作用,胃肠平滑肌,肾脏的调节。
通过人们对益母草的研究,制得了益母草颗粒。
本设计为年产一千万袋益母草颗粒的生产工艺设计,首先介绍了益母草的作用功效,性状,临床用途,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
掌握了制备益母草颗粒的工艺过程,设备选型,并根据设备型号进行物料衡算和热料衡算。
完成了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车间布置图,厂区布置图,主要设备图。
并且根据设备的型号进行车间设备的布置,最后介绍了安全生产、环保与三废处理。
关键词:益母草颗粒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物料衡算ABSTRACTMotherwort has the blood to regulate menstruation, swelling of the diuretic effect. In addition, for irregular menstruation, dysmenorrhea, amenorrhea, lochia, edema, oliguria; acute nephritis edema. Motherwort particle effect mainly on the role of the uterus,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on the cardiovascular, respiratory central role of gastrointestinal smooth muscle, kidney regulation. Motherwort research by people, the system got Motherwort particles.This is designed to produce ten million bags of grain production process design Motherwort, Leonurus first introduced the role of efficacy, trait, clinical uses, dosage and adverse reactions. Motherwort particles prepared by master process,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epending on the device model for the mass balance and thermal material accountancy. Completed the process with a control point map, workshop layout, plant layout, the main equipment diagram. Depending on the model and the plant equipment layout, and finally introduced the production safe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aste treatment.Keywords:Motherwort Granule;Process;Equipment Selection;Material balance第一章绪论1.1引言益母草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的作用。
中药颗粒剂常见质量问题探析中药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形式,具有方便服用、易于保存等优点,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采用不合规的生产方式,导致中药颗粒剂出现一些常见的质量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颗粒大小不一中药颗粒剂的颗粒大小对于药效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颗粒大小不一,就会导致药效不稳定,甚至影响疗效。
造成颗粒大小不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生产设备不合格,二是生产工艺不规范。
因此,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范进行生产。
二、颗粒含量不足颗粒含量不足是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将颗粒中的中药成分降低,从而导致颗粒含量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于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
三、颗粒含量过高颗粒含量过高也是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将颗粒中的中药成分增加,从而导致颗粒含量过高。
这不仅会影响药效,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对于违规企业进行严厉的处罚。
四、颗粒外观不佳颗粒外观不佳是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导致颗粒外观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企业应该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
五、颗粒气味异味颗粒气味异味是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原料或添加剂,导致颗粒气味异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原料和添加剂的质量控制,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综上所述,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颗粒大小不一、颗粒含量不足、颗粒含量过高、颗粒外观不佳和颗粒气味异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规范进行生产,加强原料和添加剂的质量控制,确保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