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和政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4.78 KB
- 文档页数:2
厦门调研报告厦门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也是福建省的一个经济特区。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厦门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
因此,厦门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厦门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相关产业的状况,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1. 厦门的经济发展情况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厦门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城市建设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厦门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厦门的重点发展产业,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厦门的优势产业之一,厦门市生物医药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该产业在厦门的规模已连续五年保持增长。
现代物流产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产业,厦门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物流基础设施。
2. 厦门的企业环境在厦门的调研中,我了解到厦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视创新和创业的城市,政府也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
厦门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给予优惠税费待遇、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等。
此外,厦门在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人才引进等方面也有很多措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厦门的企业环境良好,吸引了许多企业前来投资。
3. 厦门的人文氛围和旅游资源除了经济发展,厦门还拥有丰富的人文氛围和旅游资源。
厦门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除此之外,厦门还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名胜区,如鼓浪屿、南普陀寺等。
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三、调研结论基于以上的调研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厦门的经济发展快速,拥有优势的产业,投资前景良好;2. 厦门的企业环境良好,政府给予了企业很大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3. 厦门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
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对于投资者给出以下建议:1. 对于想要投资的企业来说,可以考虑将目光放在厦门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现代物流等产业上;2. 在选择厦门作为投资地点时,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3. 对于旅游业来说,可以考虑投资厦门的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厦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氛围。
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23.11.27•【字号】厦教发〔2023〕91号•【施行日期】2023.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厦门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厦门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厦教发〔2023〕91号各区教育局,市教科院,各市直属中职学校、中小学: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推进我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现将《厦门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厦门市教育局2023年11月27日厦门市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全力推动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层次、各领域,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绿色低碳发展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遵循教育规律和生态学原理,构建特色鲜明、上下衔接、内容丰富的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思想和行动基础。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规范在全市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传播,绿色低碳理念进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体系;广大师生员工的生态文明素养、绿色低碳意识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习惯蔚然成风。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24•【字号】厦府〔2021〕105号•【施行日期】2021.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通知厦府〔2021〕10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现将《厦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厦门市人民政府2021年6月24日厦门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闽政〔2020〕12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覆盖全市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加快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环境支撑和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生态保护红线。
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范围303.69平方公里,包含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水土保持和珍稀海洋物种保护。
--环境质量底线。
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83.3%以上。
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4.03•【字号】厦民规〔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厦门市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厦民规〔2024〕1号各区民政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将《厦门市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厦门市民政局厦门市财政局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4月3日厦门市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为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全市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根据民政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民发〔2023〕58号)、《福建省民政厅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闽民养老〔2024〕8号)、《福建省民政厅等五部门关于长者食堂建设运营的指导意见》(闽民规〔2022〕5号)等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老年人就餐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按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原则,持续推动长者食堂建设,发展方便可及、经济实惠、营养健康、安全可靠的老年助餐服务,不断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基本原则1.兜牢底线、分类服务。
结合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突出对经济困难老年人用餐刚需的兜底保障,为高龄老年人用餐提供适度优惠,为所有老年人用餐提供便利服务。
在此基础上,向其他社区居民开放餐饮服务,实现资源统筹利用。
2.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2.24•【字号】厦府办〔2021〕14号•【施行日期】2021.02.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邮政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厦府办〔2021〕14号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各有关企业:《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切实推进我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2月24日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绿色创新的物流枢纽体系,推动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形成枢纽经济发展平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0年)》要求,统筹推进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整合存量物流资源,引导物流设施、物流企业等集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制造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培育枢纽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助力厦门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
二、发展目标推动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供应链物流通道、打造国际航运中心、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形成功能完备服务国际、国内的物流产业体系,将厦门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供应链体系重要物流枢纽节点;支撑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制造业、商贸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1.16•【字号】•【施行日期】2024.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组织实施、政策兑现,强化重点项目保障、重点企业服务,推动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
厦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月16日关于做好2024年一季度稳增长工作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我市2024年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开局,特制定本工作措施。
一、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1.落实税费减免政策。
落实个体工商户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落实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六税两费”政策和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政策。
(责任单位:市税务局)2.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
自202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用人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规定的7.5%调整为6.5%。
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率降低一个百分点,由规定的9.5%调整为8.5%。
调整后参保人员待遇不变。
(责任单位:市医保局、财政局、税务局)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鼓励民营企业在厦设立总部,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
优化提升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招投标、融资服务等“玻璃门”“隐形门”“旋转门”,加快创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用好“慧企云”等政企协同服务平台,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商联(民营办)、商务局、工信局)4.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厦门市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作者:詹锦华翁曼萍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04期摘要:厦门作为一个老龄化城市,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发展老年人终身教育和智能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手段。
文章介绍了厦门老年人终身教育和智能养老服务的现状,梳理了二者面临的优势。
文章还分析了厦门在老年人终身教育和智能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厦门老年人终身教育、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引进高级人才和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等对策。
关键词:厦门;终身教育;智能养老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中国于1999年就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至关重要,关系着中国国计民生等问题。
而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当前复杂的养老问题,只有依靠智能养老,才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201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一句话,“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而老年人的幸福也包括了对学习和精神文化的需求,终身教育可以让老年人更快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这意味着发展老年人教育意义重大。
因此解决好老年人终身教育和智能养老问题不仅关系老年人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信心。
而作为特区的厦门,从1994年起就属于老龄化城市。
截至2020年年底,户籍人口274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8.54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5.3万人,老龄化水平14%。
因此,如何解决厦门的养老问题,让老年人生活更有质量,是厦门市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加强终身教育和智能养老是很好的选择。
智能养老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
2019年工信部正式批复厦门“中国软件特色名城”称号,因此研究厦门的终身教育和智慧养老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和代表性,可为解决厦门和其他城市的老年人终身教育和智慧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厦门市多元化水资源供给体系战略保障研究王吉苹;薛雄志【摘要】根据厦门市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约束力的存在,确定了测量水资源约束力指标的方法,提出了建设异地大型储备水库、多水源供水互补格局、北水南调、中水回用、海水淡化、雨水资源再生利用、水务一体化管理、构建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等途径保障厦门的远景规划供水安全.【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54)020【总页数】5页(P5015-5019)【关键词】水资源;供水;城镇化;水资源约束力;保障【作者】王吉苹;薛雄志【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005;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厦门361024;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24厦门市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区,拥有发达的工业,是整个福建省经济的龙头,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进出口额都位居福建前列。
据《2011福建统计年鉴》[1]统计,厦门市 2011年户籍人口185.26万人,常住人口361万人。
以常住人口记,城镇化水平高达88.5%。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 535.80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70 244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8∶47.26∶51.56。
据《2011 福建省水资源公报》[2],2011年厦门全市水资源总量9.64亿m3,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267.04 m3,水资源实际利用量为7.08亿m3,水资源利用率73.4%,按国际通用标准,厦门市属于绝对贫水区(人均水资源量<500 m3)。
而对于厦门岛而言,户籍城镇人口88.41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为100%,地表水资源量0.48亿m3,人均水资源量54.52 m3,远远低于绝对贫水区的界限。
因此,长期以来,厦门极度依赖客水,即厦门80%的城市供水来自九龙江流域的北溪引水工程,取水渠道单一。
2009年1月,九龙江北溪甲藻水华事件发生后,厦门市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启动应急方案,研究开发“第二水源”工程建设工作,实施“以蓄补引”策略,建设以库群联网的供水体系。
厦门市银担合作问题及难点摘要:一、引言二、厦门市银担合作的背景与意义三、厦门市银担合作的主要问题1.银担双方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2.银担双方信息不对称3.担保机构业务能力不足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四、厦门市银担合作的难点1.风险控制与监管难题2.业务流程与合作模式的创新3.人才队伍与技术支持的需求五、解决厦门市银担合作问题的对策建议1.完善风险分担机制2.提高信息共享与透明度3.提升担保机构业务能力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5.强化风险控制与监管6.创新业务流程与合作模式7.培养专业人才与提升技术支持六、结论正文:【引言】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担合作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模式,逐渐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手段。
厦门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银担合作在此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厦门市银担合作在实践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难点,亟待研究和解决。
【厦门市银担合作的背景与意义】厦门市银担合作是在国家大力推动金融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银担合作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厦门市银担合作的主要问题】1.银担双方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在厦门市银担合作中,银行和担保机构在风险分担上存在权责不清、分担不均的问题,导致合作过程中出现风险问题时,双方易产生纠纷。
2.银担双方信息不对称:银行和担保机构在信息获取上存在不对称性,导致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
3.担保机构业务能力不足:厦门市部分担保机构业务能力有限,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能力不足,影响了银担合作的顺利推进。
4.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尽管国家政策对银担合作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在厦门市的具体实践中,政策落地效果尚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强。
【厦门市银担合作的难点】1.风险控制与监管难题:在银担合作过程中,如何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监管,是摆在各合作方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2.业务流程与合作模式的创新:如何在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厦门市银担合作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23•【字号】厦府办规〔2022〕6号•【施行日期】2022.08.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厦府办规〔2022〕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厦门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已经第2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8月23日附件厦门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为进一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103号)和《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若干意见的通知》(闽发改社会〔2022〕114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供给(一)落细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强化主体责任担当,加快实施厦门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保服务标准落细落实,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结合本市城市更新工作,以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为依据,科学规划,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以本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中九大领域各牵头负责单位为主导,分领域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短板状况第三方监测评价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资源规划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局、市退役军人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人民政府)(二)有效增加普惠性生活服务供给加强普惠性生活服务机构(网点)建设,纳入新建、改建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规划予以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