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标试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教师业务理论培训复习题一、填空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指的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
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2.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的生存的关系,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打下基础。
3.愉快、积极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主调),它旨在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懂得和谐的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发展主体意识,形成开朗、进取的个性品质,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4.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其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5.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6.《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 教育 )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8.《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 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
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 情感 )得到熏陶,(品德 )得到发展,( 价值判断 )得到初步的培养。
小学品德与生活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生活中,我们应该(A)– A. 尊重他人– B. 欺负他人– C. 伤害他人– D. 忽视他人2.做错事后,我们应该(B)– A. 掩饰错误– B. 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 C. 无视错误– D. 小题大做3.学校里,我们应该遵守(C)– A. 自由主义– B. 教师的规定– C. 自己的意愿– D. 无所谓的规则4.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应该(A)– A. 尊重他人– B. 鄙视他人– C. 欺负他人– D. 忽视他人5.一个友善和睦的社会需要(D)– A. 互相欺骗– B. 冷漠无情– C. 自私自利– D. 彼此关爱和尊重6.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A. 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B. 围观他人犯错– C. 若即若离– D. 漠不关心7.小明上学途中遇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他应该(B)– A. 忽视小猫– B. 帮助小猫并送它去医院– C. 扔掉小猫– D. 惩罚小猫8.好朋友之间应该(C)– A. 没有秘密– B. 盲目同意对方的一切– C. 互相理解和尊重– D. 相互攀比9.我们应该珍惜(D)– A. 时间– B. 金钱– C. 物质– D. 一切资源10.以下哪种行为是错误的(B)– A. 不听老师的话– B. 抄袭他人作业– C. 尊重别人的意见– D. 故意捉弄同学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做家务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欺负弱者是一种勇敢的表现。
3.(√)善待动物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4.(×)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应该无情地嘲笑他们。
5.(√)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6.(×)挥霍金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
7.(√)尊重师长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8.(×)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9.(√)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品德。
10.(×)我们应该对别人的成绩表现嫉妒和羡慕。
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竞赛试题—、填空1、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o)2、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 )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
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 ),( ),( )..05、品德与社会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 ), ( ),( ),( ),( )等。
6、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 )。
7、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 ( )( )08、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为指导,以()目标,以()为基础,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9、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内容包括()( ) ( )( )( )( )10、学生的生活经验是()。
11、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教师应对()()( ) ()等教学活动方式加以重视。
12、木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主要包括()()()。
二、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合课程D.生活课程2、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
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3、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买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买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本课程()的基本特征。
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4、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
A.感受B.感情C.感悟D.感想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为指导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C.学生社会生活D.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三、判断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2、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简答题
1、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答: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
四)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
2、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情感目标有哪些?
1)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3)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
4)喜欢动手动脑,乐于想象与创造。
问答题
1、品德与生活教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举例。
1)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儿童及其家庭、社区的实际情况,重视做好课前的学情分析。
2)教学活动的目标力求全面、明确、具体,并能通过活动得以实现。
3)活动计划要注意个别差异,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考虑如何帮助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以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
4)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要根据活动内容,有相对的灵活性、开放性。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 )A.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B. 尊重老师和长辈C. 随地乱扔垃圾D. 不按时完成作业2. 下列哪种行为是爱护环境的表现?( )A. 随地乱扔垃圾B. 节约用水和用电C. 破坏公共设施D. 随意践踏花草3. 下列哪种行为是诚实守信的表现?( )A. 拿别人的东西不还B. 说谎话骗人C. 守信用,遵守承诺D. 偷偷抄袭同学的作业4. 下列哪种行为是团结合作的表现?( )A. 一个人完成所有任务B. 与同学互相帮助C. 争吵和打闹D. 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5. 下列哪种行为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A. 经常逃课和早退B. 认真听讲和完成作业C. 抄袭同学的作业D. 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二、判断题1.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和长辈。
( )2. 我们应该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 )3. 诚实守信是一种良好的品质。
( )4. 团结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 )5. 勤奋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 )三、填空题1.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和长辈,这是我们的______。
2. 爱护环境,节约资源,这是我们的______。
3. 诚实守信是一种______,我们应该时刻保持。
4. 团结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任务,这是一种______。
5. 勤奋学习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应该______。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尊重老师和长辈的重要性。
2. 请简述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义。
3. 请简述诚实守信的作用。
4. 请简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5. 请简述勤奋学习的好处。
五、应用题1. 请举例说明如何尊重老师和长辈。
2. 请举例说明如何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3. 请举例说明如何做到诚实守信。
4. 请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团结合作。
5. 请举例说明如何勤奋学习。
六、分析题1. 分析尊重老师和长辈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2. 分析爱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品德与生活》课标知识点答案1,良好品德2,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3,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4,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5,儿童的生活6,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7,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8,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9,活动10,养成自尊,自立,自强的品质11,课程的目标12,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13,了解儿童14,多元,开放,整体15,质性评价,量化评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1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17,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活动性原则18,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19,知识学习,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生活,教学,发展20,在教学中深刻理解课程的本质21,行为与习惯22,源于儿童生活,符合国情和地区实际,从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正确理解和应用教科书23,每个儿童的发展,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提升24,关注过程,追求多元《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知识点答案25,学生生活,良好品德形成,学生社会性发展26,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27,参与社会,学会做人28,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29,提高德育的实效性30,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逐步发展的生活领域3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32,学生个体的独立探究与思考,学生与同伴开展的学习和探究33,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小组学习34,认知和操行,综合性和简约性,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多元35,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36,多主体,开放性,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37,真实,可信,公正,客观,知行38,良好品德,社会性发展,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3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复习题一、填空题: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2.(乞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是课程的基本特征。
3.(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冃标,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良好的品德培的培养要从儿童的(生活中)培养。
6•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7.课程必须根植于儿童的(生活)才会对儿童有意义,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
8•教学活动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9•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通过(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来实现。
10.《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冃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的提升。
11.在本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12•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能力与智慧)的增长是在其生活中综合地实现的,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13•本课程的教科书是教师引导儿童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也可视为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本课程教学特点的(案例)。
14•活动过程是儿童的(情感).(态度).(认识能力)•(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习方式与特点等比较充分地展现与逐步形成的过程。
15•课程内容有(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16.本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特征和基本理念的部分,集中体现了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是课程的灵魂所在。
17•在教学中深刻地理解课程的本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也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德与生活(社会)课标测验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C)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A 品德良好、乐于研究、热爱生活B 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活动C 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D 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主线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其中三条主线是:( D )A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学校B 儿童与国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健康C 儿童与健康、儿童与快乐、儿童与自然D 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3.《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发展与(C)。
A 生活质量提高B 生活能力提升C 生活品质提升D 生活条件改善4、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D)课程。
A 活动型B生活型C 实践型D活动型综合5、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指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C)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A主题活动B游戏C主题活动或游戏D活动综合6、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D)的题材;A有意义B有兴趣C有价值D有意义、有兴趣7、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放性,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C)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A、学生活动B、学生的发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8、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指的是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A),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A、儿童活动B、儿童的发展C、儿童的体验D、儿童的实践9、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A)。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合课程D.生活课程10、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品德与生活(社会)
一、 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 、 、 、 的基
本特征。
2. 品德与生活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 、 、 、
四个方面的目标。
3.品德与生活课程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 、
、 、 。
4.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 、促进学生的
发展,为学生 、 、 ,成为具有 、 、 和
的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生活课程内容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包括 、 、
三方面的九项内容。
6.教材是一个综合的资源体系,包括 、 、 、 、
和 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材料。
7.课程的资源是 、 的,包括各种 和
的资源。
8.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是 、 、 、 。
二、选择题(共10分)
1.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
A.开放性 B综合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2. 品德与社会教学时空不局限于( )
A.课堂和学校 B课堂和生活 C学校和生活 D学校和社会
3下列哪些都属于探究学习的内容( )
A. 搜集信息 B处理数据 C 发现问题 D调查实践
4. 教材的呈现方式应适合学生的( )能力。
A思维水平 B 阅读 C审美习惯 D接受能力
5.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 )为核心的综合课程。
A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B学生能力培养
C学生全面发展 D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三、判断并改正。(每题3分,共15分)
1.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
良好、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 )
2.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与探究,也包括与同伴
合作开展的学习与探究。( )
3.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
课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 )
4.小组有多种组合方式,可根据任务、座位、兴趣相同的学生
组成小组。( )
5.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
与的体验、探究、调查实践等教学活动。 ( )
四、简答题(共20分)
1.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 品德与生活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有哪些建议
4. 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15分)
请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品德与社会课程如何有效组织适宜
的教学活动
参考答案
一、
1.生活性 活动性 综合性 开放性
2.情感与态度 行为与习惯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3.观察 访谈 问卷 成长资料袋评价 儿童作品分析
4.良好品德 社会性 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 适应社
会 爱心 责任心 良好行为习惯 个性品质
5.愉快、开朗 积极向上 有应对挑战的信心与勇气
6.教科书 学习资料包 成长档案袋 活动材料 多媒
体辅助材料 教师指导用书
7.多样的 开放的 有形 无形
8.一条主线 点面结合 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
二、
三、1.错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握目标,把培养品德良
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对
3.对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不宜在一节课
内展现多种教学多种活动方式。
4.对
5. 错
品德与社会课标中所列教学活动建议侧重于有学生主体参与
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
四、1.(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
的核心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三)道
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四)让教与学植
根于儿童的生活
2.(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是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3.(一)充分利用教科书 (二)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 (三)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
4.
(一)观察记录 (二)描述性评语(三)达成水平评价(四)
作品评价 (五)学生自评与互评
五、1.体验学习 2.探究学习 3.问题解决学习 4.小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