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六章上课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6
农业⽓象学试题与复习内容概要:第⼀篇农业⽓象学期末考试真题p1第⼆篇农业⽓象学期末考试题库p8第三篇农业⽓象学期末考试重点汇总p19第⼀篇农业⽓象学期末考试真题四川农业⼤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2008学年第2学期考试科⽬:农业⽓象学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名词解释: (每⼩题 4 分,共 20 分)1.斯蒂芬-波⽿兹曼定律= бT4。
物体温度愈⾼,其⿊体的总放射能⼒与它本⾝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成正⽐。
即 ET放射能⼒愈强。
2.地理播种法在⽓候条件不同的地区的若⼲地点上,选择⼟壤或其他⾃然地理条件尽可能相同的地段,采取相同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法,在各地最适宜的时期播种同⼀品种作物,并按照统⼀⽅案进⾏平⾏(或称同步)观测,再对观测资料进⾏对⽐研究的⽅法。
3.季风盛⾏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主要是潮湿程度)和它们所带来的天⽓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称为季风。
4.⽓候带是根据⽓候要素或⽓候因⼦带状性的分布特征⽽划分的纬向地带,它是最⼤的⽓候区域单位,它⼤致与纬线平⾏,环绕地球呈带状分布。
5.降⽔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量即为降⽔强度。
通常取10min、1h或1d为时间单位。
⼆.填空题: (每⼩题 2 分,共 20 分)1.某⼀瞬间⼤⽓的状态和⼤⽓现象的综合称天⽓;2.辐射具有波粒⼆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表现为粒⼦性;3.在地⾯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为反射率 , r 为地⾯有效辐射 ;4.⼟壤温度⽇较差主要决定于地⾯的热收⽀和⼟壤的热特性, 同时还受地⾯和⼤⽓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5.在农历廿四个节⽓中,以⽴春、⽴夏、⽴秋、⽴冬四个节⽓作为四季的开始;6.⼤陆性⽓候的地区,降⽔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变率⽐其它地区为⼤;7.青藏⾼原把西风环流分为暖平流和冷平流两⽀,使其范围扩⼤;8.⼤陆度与⽓温年较差成正⽐,与地理纬度成反⽐;9.农业⽓候三要素是温度、湿度和光照;10.农⽥中的外活动⾯位于植物⾼度2/3处;三.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20 分)1.夜间地⾯温度低于空⽓温度时,辐射热通量⽅向由 ____ 指向 ____ ;BA.地⾯;空⽓B.空⽓;地⾯C.⼀侧空⽓;另⼀侧空⽓D.地⾯⼀侧;地⾯另⼀侧2.农业⽓象学中通常把⼤⽓辐射称为 _____ ;CA.短波辐射B.中波辐射C.长波辐射D.超长波辐射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年中⽩天最长的⼀天是 ____ ⽇;BA.春分B.夏⾄C.秋分D.冬⾄4.某年或某⽉的实际降⽔量与多年平均降⽔量的差值称为降⽔ ____ ;AA.距平B.平均变率C.极差D.相对变率5.地⾯覆盖后,除阴⾬天外,各深度的⽇平均⼟温⽐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下层____ ;DA.⾼;⼩B.低;⼩C.⾼;⼤D.低,⼤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风速,⼤致出现在林⾼ ____ 倍的地⽅;BA. 1B. 3C. 4D. 6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A.右前⽅;左前⽅B.右前⽅;左后⽅C.右后⽅;左前⽅D.右后⽅;左后⽅8.夏季⾼温与少⾬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候型属于 ____ ⽓候型;BA.草原B.地中海C.季风D.⾼⼭9.凹陷地形⽓温⽇较差⽐凸地为 ___ ,⼲燥⼟壤⽓温⽇较差⽐湿⼟为 ____ BA.⼤;⼤B.⼩;⼤C.⼤;⼩D.⼩;⼩10.下述的⼏种风哪⼀种不是地⽅性风 ____ ;CA.海陆风B.⼭⾕风C.季风D.焚风四.判断题: (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1.地球⼤⽓,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2.⽩天地⾯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温度⾼于贴地⽓层和下层⼟壤.(对)3.由于⽔汽压和绝对湿度其数值和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象上常⽤⽔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4.中国⽓候的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陆性很强,温度差异⼤,降⽔复杂化四个⽅⾯.( 错 )5.⼟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和导热率会增⼤,⽽镇压后的⼟地, 其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减⼩.( 对 )五.问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霜冻的类型及其特点.平流型:由于出现强冷平流天⽓引起剧烈降温⽽发⽣的霜冻。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1.天气:2.焚风:3. 光合有效辐射:4. 日平均温度:5. 逆温:6. 三基点温度:7.气团:8.寒潮:。
9.锋:10.海陆风:二、判断题:(1*20)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个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三个风带。
5.季风以为周期,海陆风以为周期。
6.作用于空气运动的力有,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其中在高层大气中,可以忽略。
农业气象学试题第一章大气一、名词解释题: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及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
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
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二、填空题: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x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x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x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农业气象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1、在综合考虑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长日照植物北种南引,生育期将________。
A 延长B 缩短C 不变D 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2、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要温暖,其原因是________。
A 大气吸收了可见光的缘故B 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缘故C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 地面辐射增强的缘故3、关于高压系统和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 高压系统就是指系统D 高压系统只出现在低纬度热带地区C 高压系统只出现在高纬度地区D 高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多为晴朗天气4、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预报,是指________的空气温度。
A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5米高处B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0米高处C 空旷祼地距地面1.5米高处D 空旷祼地距地面1.0米高处5、海陆的热力差异是产生季风的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形成是因为________。
A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海洋温度低,气压高B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高;海洋温度低,气压低C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高;海洋温度高,气压低D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低;海洋温度高,气压高6、当饱和水汽压为8hPa,相对湿度为80%,则水汽压为________。
A 6.4hPaB 4.6hPaC 8.0hPaD 4.0hPa7、我国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升高是________。
A 日较差,年较差均减小B 日较差、年较差均增大C 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D 日较差增大,年较差减小8、下列地球现象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
A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B 深秋及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有夜里——大气逆辐射减弱C 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太阳辐射减弱D 夜间多云,气温比晴天高——太阳辐射增强9、三圈环流假设地表均匀且存在地球自转,三圈环流部分证明是正确的,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等方面。
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 《农业气象学》课程考试试卷(A 卷)答案 专业: 农学、植保 年级:10级 考试方式:闭卷 学分:2.5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答案写在下面表中) 1、在综合考虑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短日照植物南种北引,生育期将________。
A 延长 B 缩短 C 不变 D 可能延长也可能缩短 2、有关气压带、风带的正确叙述是________。
A 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都是遇冷空气下沉堆积形成的 B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都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 C 高、中、低纬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都是一样的 D 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都较多,副热带高压带 和极地高压带控制地区晴朗少云天气较多 3、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________。
A 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 B 东北地区的雨季滞后 C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 D 南部沿海严重干旱 4、农民在秋季晴天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驴粪和草皮一起烧,产生滚滚 浓烟,这样做起的作用是________。
A 有利于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使白天气温不至于过高 B 有利于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起增温作用 C 浓烟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 D 浓烟起反光镜的作用,反射部分太阳辐射回宇宙空间 5、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
①离太阳近 ②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角小 ③云层厚而且夜晚长 ④地势高,空气稀薄 ⑤白天太阳辐射强 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⑤⑥ 6、重庆的雾是________雾。
A 辐射雾 B 平流雾 C 地行雾 D 其它雾 7、天气预报中的气温预报,是指________的空气温度。
A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5米高处 B 绿色矮小植物距地面1.0米高处 C 空旷祼地距地面1.5米高处 D 空旷祼地距地面1.0米高处8、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________。
农业气象学_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中国的东北地区主要们于温带季风区,其雨季出现在。
参考答案:盛夏2.由于青藏高原的太阳高度角大,所以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参考答案:错误3.某地的年降水量为900mm,气候类型为湿润气候,其干燥度为。
参考答案:<1.04.华北冬季易发生雾霾天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的工厂在冬季排放的污染物比夏季多。
参考答案:错误5.在大气热力学分层的五个层次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的是。
参考答案:对流层6.夏至日的太阳赤纬等于 °。
参考答案:23.57.地形狭窄而形成的风是导致中国河西走廊一带多风且多大风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峡谷##%_YZPRLFH_%##穿堂8.一天中,当土壤温度铅直分布呈现型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升高。
参考答案:辐射9.耕耙措施会使得地面温度的日较差变小。
参考答案:错误10.下列因素中,当增大时,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增大。
参考答案:太阳高度角_海拔高度_大气透明系数11.在空气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当时,蒸发面上空气的饱和水汽压增大。
参考答案:蒸发面由冰面变为水面_蒸发面由海水转为淡水_蒸发面由凹状变为凸状12.在农业界限温度中,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为热带作物开始生长期。
参考答案:2013.某地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00.0mm,某年的降水量为800.0mm,则该年的降水相对变率为 %。
参考答案:-20##%_YZPRLFH_%##-20.0##%_YZPRLFH_%##负20##%_YZPRLFH_%##负20.014.下列天气系统中,属于高空天气系统的有。
参考答案:阻塞高压_江淮切变线_西风带槽脊15.一天中,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量时。
参考答案:支出最少_收支平衡_积累最少16.时,水面上的蒸发速率减小。
参考答案:实际水汽压增大_气压升高_饱和水汽压减小_风速减小17.下列气旋中,属于活动在25-35°N区域的南方气旋的有。
农业气象学试题汇总(含答案)《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某一瞬间大气得状态与大气现象得综合称天气;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得导热率与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与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得影响;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得开始;6、大陆性气候得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与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9、农业气候三要素就是光、热、水;10、农田中得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____ 指向____ ;AA、地面;空气B、空气;地面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A、短波辐射B、中波辐射C、长波辐射D、超长波辐射3、在北半球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得一天就是____ 日;B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某年或某月得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得差值称为降水____ ;AA、距平B、平均变率C、极差D、相对变率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得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得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A、高;小B、低;小C、高;大D、低,大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得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____ 倍得地方;BA、 1B、 3C、 4D、 67、摩擦层中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____ ,低压在 ____ ;CA、右前方;左前方B、右前方;左后方C、右后方;左前方D、右后方;左后方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A、草原B、地中海C、季风D、高山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A、大;大B、小;大C、大;小D、小;小10、下述得几种风哪一种不就是地方性风 ____ ;CA、海陆风B、山谷风C、季风D、焚风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您认为对得,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得标"错")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得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2、白天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面温度高于贴地气层与下层土壤、(对)3、由于水汽压与绝对湿度其数值与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气象上常用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4、中国气候得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四个方面、( 对 )5、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与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得土地, 其导热率与热容量会减小、( 错 )简答题:1、农业气象学得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得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与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得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与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得反馈作用。
农业⽓象学复习题农业⽓象学复习题⼀、名词解释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式。
太阳常数:在⼤⽓上界,当⽇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单位⾯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平⾯的夹⾓。
太阳⽅位⾓:太阳光线在⽔平⾯上的投影与当地⼦午线的交⾓。
太阳⾚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可照时数: 指⽇出到⽇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光照时数:指⽇出和⽇没后的⼀段时间内地⾯得到的⾼层⼤⽓的散射光。
⽇照百分率:任⼀地点的⽇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
⼤⽓质量数:表⽰太阳辐射穿过⼤⽓的的厚度。
⼤⽓透明系数:指透过⼀个⼤⽓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值。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层中的各种⽓体分⼦、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向⽽投向四⾯⼋⽅的现象。
太阳直接辐射:指以平⾏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的太阳辐射。
散射辐射:直接辐射通过⼤⽓时被空⽓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约在0.15-4微⽶之间。
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的辐射能,单位W ·m-2。
对某⼀物体表⾯⽽⾔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 S′)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逆辐射:指⼤⽓辐射投向地⾯的部分(弱于地⾯辐射)。
地⾯有效辐射:指地⾯辐射 Ee与地⾯吸收的⼤⽓逆辐射δ· Ea之差。
净辐射:指地球表⾯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与总⽀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辐射差额)。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有效的光谱成分。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光能利⽤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地⾯热量收⽀差额(Qs):Qs=R(地⾯净辐射)-P(湍流热交换)-B’(下层⼟壤的热量收⽀)-LE(潜热热交换)潜热通量:容积热容量:指单位体积的⼟壤,温度变化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农业气象学习题库一、填空题:1. 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是(1) 、(2) 、(3) 。
2. 我国年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是自沿海向内陆(4) 。
3. 我国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5) 。
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6) 。
4. 我国降水变率自沿海向内陆(7) ;全国而言,降水变率冬季(8) 。
5. (9) 毫米年平均等雨量线将我国划分东南半壁湿润区和西北半壁干旱区。
6. 1月份平均温度的0℃、3℃和8℃等温线分别通过我国的(10) 、(11) 和(12) 等地区。
7. 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13) 和(14) 。
8. 农业气候资源中最主要的有(15) 、(16) 、(17) 。
9. 高山气候特点之一,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18) 。
10. 立夏和芒种之间是(19) ,日期是(20) 。
1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21) 、(22) 、氩和(23) 。
1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24) 。
1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25) 辐射。
1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26) ,夏天比冬天(27) 。
15. (2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16. 根据大气中(2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1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30) 。
1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3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32) 。
1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33) 千米。
20. 常用的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34) 。
21.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35) 。
22.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36) 。
23. 当绝对温度升高一倍时,绝对黑体的总辐射能力将增大(37) 倍。
24. 如果把太阳和地面都视为黑体,太阳表面绝对温度为6000K,地面温度为300K,则太阳表面的辐射通量密度是地表面的(38) 倍。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题(一)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某一瞬间大气的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天气;2.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_性,即既表现为波动性,又表现为粒子性;3.在地面辐射差额 R = (S'+ D)(1 - α) - r 公式中, α 为反射率 , r 为地面有效辐射 ;4.土壤温度日较差主要决定于土壤之间的导热率和土壤温度, 同时还受地面和大气间乱流热量交换等因素的影响;5.在农历廿四个节气中,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作为四季的开始;6.大陆性气候的地区,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节,降水变率比其它地区为大;7.青藏高原把西风环流分为南和北两支,使其范围扩大;8.大陆度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9.农业气候三要素是光、热、水;10.农田中的外活动面位于植物高度2/3处;三.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1.夜间地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辐射热通量方向由 ____ 指向 ____ ;AA.地面;空气B.空气;地面C.一侧空气;另一侧空气D.地面一侧;地面另一侧2.农业气象学中通常把大气辐射称为 _____ ;CA.短波辐射B.中波辐射C.长波辐射D.超长波辐射3.在北半球 0 - 66.5° N 纬度间,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是 ____ 日;B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4.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 ____ ;AA.距平B.平均变率C.极差D.相对变率5.地面覆盖后,除阴雨天外,各深度的日平均土温比未覆盖的 ___ ,增降温效应表层比下层 ____ ;AA.高;小B.低;小C.高;大D.低,大6.疏透结构林带其背风侧的最小风速,大致出现在林高 ____ 倍的地方;BA. 1B. 3C. 4D. 67.摩擦层中的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____ ,低压在 ____ ;CA.右前方;左前方B.右前方;左后方C.右后方;左前方D.右后方;左后方8.夏季高温与少雨相结合,冬季寒冷与潮湿相结合,这种气候型属于 ____ 气候型;BA.草原B.地中海C.季风D.高山9.凹陷地形气温日较差比凸地为 ___ ,干燥土壤气温日较差比湿土为 ____ AA.大;大B.小;大C.大;小D.小;小10.下述的几种风哪一种不是地方性风 ____ ;CA.海陆风B.山谷风C.季风D.焚风四.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你认为对的,在题后括号内标"对",不对的标"错")1.地球大气,按其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错)2.白天地面辐射差额为正值, 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地面温度高于贴地气层和下层土壤.(对)3.由于水汽压和绝对湿度其数值和单位都基本相同, 所以气象上常用水汽压来代替绝对湿度.(错)4.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共有:季风性明显,大陆性很强,温度差异大,降水复杂化四个方面.( 对 )5.土壤经耕翻后,其热容量和导热率会增大,而镇压后的土地, 其导热率和热容量会减小.( 错 )简答题: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农业⽓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农业⽓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积上蒸发的⽔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绝热变化——⼀块空⽓在没有热量收⽀时,由于环境⽓压的变化,引起⽓块体积改变⽽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绝热变化。
5、⽔汽压——空⽓中由⽔汽所产⽣的分压强。
6、降⽔——从云中降落到地⾯的⽔汽凝结物。
7、天⽓——⼀定地区短时间内⼤⽓状况(风、云、⾬、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候——任何⼀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性质的不同,从⽽在⼩范围内形成的与⼤⽓候不同特点的⽓候称为⼩⽓候。
9、⽔平地转偏向⼒——因地球⾃转使空⽓质点运动⽅向发⽣改变的⼒称为⽔平地转偏向⼒。
10、⽣物学零度——维持⽣物⽣长发育的⽣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差异,产⽣的以年为周期在⼤陆与海洋之间⼤范围地区盛⾏的随季节⽽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温室效应——⼤⽓中CO2等温室⽓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样,阻挡了地⾯向外的辐射,增强了⼤⽓逆辐射,对地⾯有保温和增温作⽤。
13、太阳光能利⽤率——单位⾯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
14、⼲绝热变化——⼲空⽓或未饱和的湿空⽓,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中实际⽔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汽压的⽐值。
16、⽓旋——是中⼼⽓压⽐四周低的⽔平旋涡。
17、雾——当近地⽓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中的⽔汽凝结成⼩⽔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由⼤⽓中⽓压梯度⼒、地转偏向⼒和惯性离⼼⼒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候系统——指包括⼤⽓圈、⽔圈、陆地表⾯、冰雪圈和⽣物圈在内的,能决定⽓候形成、⽓候分布和⽓候变化的统⼀的物理系统。
2020年春季学期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第六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关于北方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黑土流失B.华北平原遭受旱、涝、盐碱和风沙的威胁C.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D.华北平原灌溉水源充足2. “玉米黄,高粱红,大地笼罩青纱帐”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观()A.青藏高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3. 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别称,这里的“关”是指()A. 山海关B. 太行山C. 大连D. 大兴安岭4.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由于气候寒冷,其植被类型主要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D. 热带季雨林5. 以下城市不位于东北三省的是()A. 哈尔滨B. 满洲里C. 沈阳D. 乌鲁木齐6.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主要包括黑、吉、辽三省B. 东北被称为“白山黑水”C. 中俄两国界河鸭绿江位于这一地区D. 新中国第一个重工业基地7. 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墙体厚、屋顶坡度大,由此可以判定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A. 寒冷干燥B. 炎热多雨C. 寒冷湿润D. 炎热干燥8. 人们根据土壤颜色常把东北平原称为()A. 紫土地B. 黄土地C. 黑土地D. 红土地9. 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包括黑、吉、辽三省B. 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8.2%C. 南北大约跨10度D. 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10. 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A.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B.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电子、汽车等工业部门C. 全面进行综合整治、合理规划D. 继续发展能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工业部门11. 关于东北地区地表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山环水绕B. 千沟万壑C. 崎岖不平D. 湖泊众多12. 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A. 大连B. 天津C. 沈阳D. 鞍山13. 东北三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 山地、丘陵B. 平原、山地C. 山地、高原D. 高原、盆地14. “玉米黄、高粱红”这是下列哪个地区的风光()A. 长江中下游地区B. 东北平原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15.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形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 东北平原B. 华北平原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16. 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冬季寒冷短促,夏季漫长,但气温不高B. 降雨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C. 蒸发较旺盛,气候湿润D. 纬度位置高,紧邻夏季风源地17. 关于我国盛产如图作物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A. 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B.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C.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低,农业经营规模大,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D. 在种植农业方面优势不明显,应该发展石油工业18. 下列关于东北平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我国第二大平原B. 地势坦荡开阔C. 黑土面积广大D. 沼泽湿地较多19. 黄土高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A.杂交玉米、杂交高粱和高产马铃薯B.水稻、油菜、小麦C.甜菜、大豆、高粱D.棉花、花生、玉米20. 下列省级行政区在黄土高原的一组是()A. 山西四川B. 陕西贵州C. 陕西山西D. 河北河南二、综合题21. 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来形容东北地区.“白山”是指_______________ ,“黑水”是指_____________ .22. 北方地区农田多以___________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南方地区农田多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粮食作物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作物熟制是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号,并密切监视其动向。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共10分,每小题1分,请把正确的答案A. B. C 或D填在下表中)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中,占总能量比例最大的部分是:A、红外线.B、可见光.C、紫外线.D、长波辐射.2、对植物光周期起作用的光谱,主要是:A、黄绿光B、红橙光C、蓝光D、紫光3、北半球的夏季(δ>0°),各地的日照时间随纬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4、土壤内部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A、辐射B、分子热传导C、土壤的流动D、潜热释放5、晴朗的白天,土壤温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A、增加B、减少C、变化不大D、不变6、当冷暖气团相遇且势力相当是,形成的锋面称为A、冷锋B、暖锋C、静止锋D、锢囚锋7、常带来晴好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切变线B、低压C、高压D、锋面8、冬季危害广东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A、寒潮B、寒露风C、晴暖天气D、台风天气9、表征一个地方的水分资源多少,常用A、地下水量B、水库水量C、降水变率D、年降水量10、广东的气候属于A、亚热带海洋气候B、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共5分,每小题1分)1、太阳直射地球上的位置的地理纬度称为太阳赤纬,其变化范围是±66°27'。
石河子大学至学年第学期9.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A、小于B、大于10. 是土壤内部上下层间热量传输的主要形式。
A、分子热传导B、辐射热交换C潜热热交换11.湿绝热直减率γm 干绝热直减率γd。
A小于B、大于12.干燥和潮湿土壤,当获得或失去相同热量时,它们升温和降温的幅度是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不同。
A、土壤的热特性不同B、风速和湿度不同13.干洁大气中的氮,氧和氩,占整个大气容积的以上,其余气体所占总容积不到0.1%。
A、90%B、99%C、0.1%D、99.9%14.大气中CO2的含量不大,只占整个大气容积的万分之三,多集中在km以下。
A、10B、20C、60D、1515.根据Wuebbles1981年提出的经验公式,1975年以后,大气中CO2年增长率约为。
A、0.56B、0.56%C、0.65D、0.65%16.臭氧密度约在km高度上达到最大,约为4.8 x1018/m3。
A、20B、22C、25D、3017.对我国气候和天气过程影响最大的气团是。
A、西伯利亚气团和太平洋气团B、极地海洋气团C、热带大陆气团D、变性的赤道气团18.地面气压的日变化有单峰、双峰和三峰等型式,其中最常见的是。
A、单峰型B、双峰型C、三峰型19.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以作为其分界线。
A、4μmB、10μmC、0.475μm20.在一定温度T下,物体对某波长λ的吸收率aλT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ελT,这就是定律。
A、.基尔霍夫B、维恩C、普朗克D、斯蒂芬─波尔兹曼21.日出前,地面上获得的总辐射不多,只有。
A、直接辐射B、散射辐射22.当太阳高度角达到50°左右,只占总辐射的10—20%。
A、散射辐射B、直接辐射23.对确定的地区来说,其某一天的太阳高度角是由确定的。
A、地理纬度B、太阳赤纬C、时角24.下列植物中属于中日性植物的是。
A、菠菜B、棉花C、黄瓜25由于大气的蒸发力很强,使植物蒸腾耗水过多,根系吸收水分不足以补偿蒸腾支出,致使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恶化,这种干旱称为。
农业气象学测试题第
六章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六章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一、名词解释:
气团、暖锋、冷锋、准静止锋、锢囚锋、气旋、反气旋、寒潮、干旱、冷害、延迟型冷
害 障碍型冷害 、冻害 、霜冻 、台风、天气系统、 干旱、大气干旱、土壤干旱、生理
干旱、黑灾、白灾 ;
二、填空题:
1、根据热力分类法可将气团分为( )和( );
2、气团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一、( )二、( );
3、根据锋的移动情况,可将锋分为( )、( )、( )和( );
4、按气旋内部热力结构可分为( )气旋和( )气旋;
5、根据冷害的危害特点和受害症状分为:( )、( )、( );
6、根据霜冻发生的天气条件可以分为( )( )和( );
7、根据气团形成的源地可把气团分成四类:即冰洋气团、( )( )( ) 。
8、根据干旱发生的原因,干旱可分为( )( )( )。
9、春天出现的霜冻称为( ),秋天第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 )。
10、秋天出现的霜冻称为( ),春天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 )。
11、温带地区最常见的天气系统是( ),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是( )。
12、
三、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要选择两项)
1、根据干旱发生的原因,干旱可分为 ( )( )( )( )
A、大气干旱;b、、土壤干旱;c、生理干旱;d、环境干旱。
2、冰雹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为( )( )( )( )。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充足的水汽供应;b、十分强烈的空气对流;c、气温急剧下降;d、均匀的下垫面。
3、寒潮( )( )( )( )。
A是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b、48小时内降温超过10℃;
c、并伴有5级以上的大风;d、会产生各种灾害性天气。
4、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有( )( )( )( )。
A、变性极地大陆气团(变性西伯利亚气团);b、热带海洋气团;
c、热带大陆气团;d、赤道气团。
7、下列属于由水分异常引起的灾害是()
A、白灾;B、冻害;C、冰雹;D、 霜冻;
8、寒潮发生后:( )
A、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48小时降温超过10℃;B、气压很快升高;D、常有偏北大
风; 大范围的连阴雨;产生霜冻、冷害、风害、风沙等灾害;
9、暖锋是指( )( )( )( )。
A、暖气团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b、c、降雨持续时间长;d、锋线过境后,气温
降低,气压也升高。
10、冷锋是指( )( )( )( )。
A、冷气团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b、降水区域出现在锋线后部;
;
c、为连续性降水;d、锋线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1、锋面气旋( )( )( )( )。
A、是温带地区最常见的气旋;b、处在盛行西风带内,自西向东移动;
c、气旋前部有暖锋;d、气旋后部有冷锋。
12、锋面气旋( )( )( )( )。
A、是温带地区最常见的气旋;b、处在盛行西风带内,自西向东移动;
C、气旋前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增高,温度降低;
d、气旋后部经过时,多刮较大的偏北风。
四、改错(请将下列错误改正确)
1、台风是产生在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反气旋 。
2、气旋的前部吹偏北风,后部吹偏南风;所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3、反气旋的前部吹偏南风,后部吹偏北风,所控制的地区多云雨天气。
4、吉林省位于副热带气候带内,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伏旱、梅雨、夏涝等。
5、长江中下游位于暖温带气候带内,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春旱、冷害、大风等。
6、短时天气预报,时效为3~10d。
7、中期天气预报,时效为3~13d。
8、冷害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引起气温下降的天气过程。
9、初霜冻至终霜冻之间日期成为无霜期。
10、终霜冻至初霜冻之间日期成为霜期。
5、准静止锋的锋面很少移动或来回摆动,地面雨区范围广。多为长时间的暴雨天气。
2、锋面气旋的前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升高,温度下降,有阵雨或暴雨,多刮偏南风。
3、 锋面气旋的后部经过时,常出现气压下降,温度升高,多云、阴天或下雨,下雪,
多
4、刮偏北风。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3、热带气旋是形成于洋面上强烈的气旋性渦旋。
五、判断题:(正确 √,错误×)
1、霜冻是夏季经常发生的低温危害,可使作物生育期延长。
2、平流霜冻又称为风霜。
3、暖锋在我国出现比较少,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
河流域。
4冷锋是影响我国天气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天气系统之一。
5、热带气旋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系统。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气团?其形成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气团是如何变性的?
3、急行冷锋控制下的地区,在冬、夏半年各有何种天气特点?
4、什么是雹灾?它是如何形成的?怎样防御补救?
5、何谓冷害?根据受害症状及危害特点分哪几种?怎样防御?
6、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阶段
8、霜冻概念、分类、防御
9、简述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影响。
七、问答题:
1、什么是气团?气团地理分类的名称和主要天气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如何?
2、什么是寒潮?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怎样?
3、什么是季风环流?亚洲南部和东部的季风是怎样形成的?我国的季风气候特征如何?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