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据基于内容检索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20.66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综述随着互联网和数码媒体的快速发展,视频资源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视频数据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直接利用人力进行视频内容分析变得困难且低效。
因此,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其通过利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的方法与技术,实现对视频内容的自动分析与理解。
本文将对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其应用领域、关键技术以及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视频内容分析的应用领域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视频监控、视频搜索与检索、视频目标识别与跟踪、视频内容理解与解释等。
其中,视频监控是最早应用该技术的领域之一。
通过使用模式识别算法,可以实现对监控视频中的异常情况、目标物体和行为的检测与分析。
视频搜索与检索则是基于视频内容的相关性进行检索,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将视频内容与用户查询进行匹配,提供相关的搜索结果。
视频目标识别与跟踪则是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对视频中的目标物体进行检测、识别与跟踪,常用于智能交通、视频安防等领域。
此外,视频内容理解与解释是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旨在实现对视频内容的高层次理解与解释,如视频语义理解、情感分析等。
二、视频内容分析的关键技术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内容分析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1. 视频特征提取与表示视频特征提取是视频内容分析的首要任务,通过将视频的低层次视觉特征转换为高层次的语义特征,实现对视频内容的理解。
常用的视频特征包括颜色特征、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视频特征的表示方式有多种,如Bag of Visual Words模型、时空金字塔模型等。
2. 视频目标检测与识别视频目标检测与识别是视频内容分析的重要任务,其目标是检测和识别视频中的目标物体。
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如Faster R-CNN、SSD等。
我国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硏究成果综述**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新型智库建设分析”(项目编号:20YQN-08)研究成果之一。
基于CNKI 的计量分析柏艺莹(天津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91)[摘要]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图书馆长期发展的需求。
云计算新兴技术的 应用,是现代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以我国有关云计算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的研究成果 为对象,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文献总体特征、作者合著现象、高频关键词耦合现象3个方面 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揭示我国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领域应用研究成果的现状、焦点以及未来发展 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图书馆计量分析[分类号JG252.8大型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一次巨大变革 后,客户端-服务器服务形式也同时岀现,云计算 技术产生是对于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又一次重大的 创新。
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的应用激发出信息技 术的创新与革命,并对计算机、传媒、通信等现有 网络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图书馆作为满足公众知 识信息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实现图书馆数字化 信息管理以及完善图书馆服务功能,是云计算进 入图书馆领域的价值体现。
目前,学术界对云计 算并没有确切而完整的定义,结合云计算的功能特征,笔者在此处借鉴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 院(NIST )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 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资 源,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 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及服务),这些资源能 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 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叭云计算应用于图书 馆服务过程中,对图书馆服务模式产生较大影 响戮相关主题领域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并且有学 者开展持续性研究,而大数据环境驱动下,云计算 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 点之一。
因此,借助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其研 究现状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 值。
数据挖掘中的软计算方法及应用综述1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我们产生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已经迅速提高。
许多领域的大量数据集中或分布的存储在数据库中[1][2],这些领域包括商业、金融投资业、生产制造业、医疗卫生、科学研究,以及全球信息系统的万维网。
数据存储量的增长速度是惊人的。
大量的、未加工的数据很难直接产生效益。
这些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以供决策支持。
在许多领域,数据分析都采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
一些分析软件在统计技术的帮助下可将数据汇总,并生成报表。
随着数据量和多维数据的进一步增加,高达109的数据库和103的多维数据库已越来越普遍。
没有强有力的工具,理解它们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的能力。
所有这些显示我们需要智能的数据分析工具,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有用的知识。
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
数据挖掘就是指从数据库中发现知识的过程。
包括存储和处理数据,选择处理大量数据集的算法、解释结果、使结果可视化。
整个过程中支持人机交互的模式[3]。
数据挖掘从许多交叉学科中得到发展,并有很好的前景。
这些学科包括数据库技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统计学、模糊推理、专家系统、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分析和高性能计算等。
数据挖掘综合以上领域的理论、算法和方法,已成功应用在超市、金融、银行[4]、生产企业[5]和电信,并有很好的表现。
软计算是能够处理现实环境中一种或多种复杂信息的方法集合。
软计算的指导原则是开发利用那些不精确性、不确定性和部分真实数据的容忍技术,以获得易处理、鲁棒性好、低求解成本和更好地与实际融合的性能。
通常,软计算试图寻找对精确的或不精确表述问题的近似解[6]。
它是创建计算智能系统的有效工具。
软计算包括模糊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粗集理论。
2数据挖掘中的软计算方法目前,已有多种软计算方法被应用于数据挖掘系统中,来处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软计算方法主要包括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粗糙集等。
搜索引擎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综述(可编辑优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搜索引擎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最近10年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搜索引擎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搜索引擎的发展历史,采用的技术,发展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综述,让读者对搜索引擎有个宏观的了解。
[关键词]搜索引擎,汉语分词,调查报告[正文]一、搜索引擎概述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搜索引擎提供一个包含搜索框的页面,在搜索框输入词语,通过浏览器提交给搜索引擎后,搜索引擎就会返回跟用户输入的内容相关的信息列表。
二、搜索引擎的重要发展历程1. 1990年,Montreal的McGill University三名学生(Alan Emtage、Peter Deutsch、Bill Wheelan)发明Archie(Archie FAQ),成为所有搜索引擎的祖先。
2. 1993年,MIT Matthew Gray的World wide Web Wanderer,是世界上第一个Spider 程序。
3.1994年4月,杨致远和David Filo共同创办了Yahoo!。
4.1995年,一种新的搜索引擎形式出现了——元搜索引擎(Meta Search Engine),即Washington大学硕士生 Eric Selberg 和 Oren Etzioni 发明的 Metacrawler。
5.1996年8月,sohu公司成立。
6.1998年,Google成立。
7. 2000年1月,两位北大校友,超链分析专利发明人、前Infoseek资深工程师李彦宏与好友徐勇(加州伯克利分校博士后)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百度(Baidu)公司。
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研究综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文献综述目的与结构 (5)二、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方法 (7)1. 基于内容的检测方法 (9)1.1 文本特征提取 (10)1.2 模型构建与优化 (11)2. 基于社交网络结构的检测方法 (12)2.1 社交网络分析 (13)2.2 网络拓扑特征提取 (14)3. 基于机器学习的检测方法 (16)3.1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17)3.2 深度学习算法 (18)4. 综合多种方法的混合检测方法 (20)三、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技术进展 (21)1. 信息抽取与实体识别技术 (23)2. 情感分析与观点挖掘技术 (24)3. 图像识别与视频分析技术 (25)4. 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 (26)四、评估指标与评价方法 (28)1. 准确率 (29)2. 召回率 (30)五、案例分析 (31)1. 案例选择与数据来源 (32)2. 实验设计与方法 (33)3. 检测结果与分析 (34)4. 对比与讨论 (35)六、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36)1. 提高检测准确性 (38)2. 降低计算复杂度 (39)3. 跨语言与跨平台检测 (40)4. 隐私保护与伦理问题 (41)七、结论 (43)1. 研究成果总结 (44)2. 现有研究的不足 (45)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6)一、内容概述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其中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愈发严重。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研究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近年来社交媒体虚假信息检测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统计方法的虚假信息检测。
这类方法主要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模态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型训练,以实现虚假信息的自动识别。
基于词袋模型的文本分类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方法等。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相关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数字图片的增多,图像检索技术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基于文本的图片检索方法只能通过关键词进行搜索,而这种方法往往不能使用本体知识,从而导致了检索的不准确性。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方法则从图片自身的视觉特征入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因此,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通过研究不同的特征提取技术、相似度匹配算法等,探析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的优缺点,为实现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方案1.选题背景和意义分析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在信息检索、图像查询、智能监控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2.文献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分析,探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的种类、特点、实现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
3.算法研究研究不同的图像特征提取技术、相似度匹配算法等,考虑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算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4.系统实现与评估采用不同图轮特征提取技术和相似度匹配算法,开发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通过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果,总结研究成果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四、研究成果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的重点是算法研究和系统实现。
研究成果包括:不同的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和相似度匹配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验效果;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实现和评估。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不同的特征提取技术和相似度匹配算法,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实验验证。
同时,也可设计和实现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根据实验效果及用户反馈,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教学方法140学法教法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加深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学生解答相关的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所以,真正的数学能力是思考!也可以说:提高学习能力重在提高思考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把握和领悟知识本身的意义,并能把它们转化为自身的能量——智慧。在学习活动中从未知到已知到顿悟(豁然贯通)的飞跃,这就是智慧生成的过程,思考是人的智慧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促进思考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善于学习,能够智慧学习的人。让学生置身于学习的环境中,从问题入手,培养思考习惯,经常训练,会使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如让学生不用计算器自己试着计算出11111111×11111111的结果。谁知,出来的答案竟然不一样!遇到难题的孩子们很快就自己讨论开了:“八个一乘以八个一,这个题目很特殊,我想结果肯定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先算算一个一,两个一,三个一,这些简单的,看看规律在哪
里。”学生们在草稿纸上自己演算起来: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孩子们渐渐找到了规
律,课堂里有的孩子甚至喊出了答案,为自己解决了“难题”兴奋不已。五、促进学习力提升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力提升的课堂评价要在评价过程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要和价值,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考查之上。因此课堂评价既要引导评价主体积极参与,注重民主性评价,让学生也有评价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点拨、启迪,让学生从中受到鼓励,增强信心,明确方向,大胆参与,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调节,主动发展的目的。又要珍重学生的多元感悟,体现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亮点的闪现。还要关注学生发展,注重纵向评价,特别是激励性的纵向评价,注重学生个性自身的发展状况,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参考文献:[1].张扬.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J].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10).[2].陈天舒.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3).
作者简介:张立立(1996-),女,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虚拟社区教育㊁创客教育㊂基于C N K I 的国内创客教育研究综述张立立(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日照276000)摘 要:探索当前创客教育研究领域热点,以中国知网(C N K I )收录的2014-2020年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 i t e S p a c e 和V O S v i e w e r 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㊂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创客教育的内涵研究㊁创客空间㊁创客课程㊁创客教育教学模式4个方面㊂ 创客运动 创客文化 和 S T E M 教育 等关键词保持一定的研究热度㊂未来的研究中可将理论更多地应用于实践,培养更多优秀的创客教师,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㊂关键词:创客教育;创客空间;创客课程;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 353.11;G 64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1031610 引言随着全球创客运动的兴起,我国紧随时代发展的要求,创客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呈现了遍地开花的状态㊂近年来,各国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创客教育以其 创新㊁实践㊁分享 的内涵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智力提升㊁认知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1]㊂本文基于C N K I 的相关文献,探究了创客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利用C i t e S p a c e 和V O S v i e w e r 可视化软件分析创客教育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热点,以便于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㊂1 研究设计1.1 数据来源为了更加准确地进行研究分析,在C N K I 数据库中将关键词与主题词设定为 创客教育 ,将检索方式设定为高级检索,文献分类目录选定为哲学与人文科学㊁社会科学Ⅰ辑㊁社会科学Ⅱ辑,发表时间为2014年1月1日 2020年12月31日,文献语言设定为中文㊂为了更加广泛地了解期刊发表的情况,对期刊不做筛选,检索得到相关文献2127篇㊂二次检索中去除会议㊁投稿通知以及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以得到的2008篇有效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和样本进行分析㊂其中,期刊论文1764篇,硕士论文239篇,学术辑刊3篇,博士论文2篇㊂从中国知网中将得到的文献以R e f w o r k s 格式导出,以便于进行后期的数据分析㊂1.2 分析方法本文C i t e S pa c e 和V O S v i e w e r 对国内创客教育的文献进行了定量分析㊂借助于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将复杂的创客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更加清楚地展示出来,便于进行相关知识的挖掘分析,明晰目前的发展现状㊂从年度变化㊁作者机构㊁核心期刊刊载情况和关键词共现图谱4个维度进行分析,并对引用频率高的文献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试图根据其聚类结果和高频突现词,对当前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与总结㊂2 研究结果分析2.1 文献年度变化对近几年的创客教育的年度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由于2014年及之前对创客教育的研究很少,相关文献颇少,创客教育刚刚处于起步阶段㊂吴俊杰在2013年的‘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一文中,首次提到 创客教育 [2]㊂自此之后, 创客教育 受到关注,与此相关的研究便不断丰富㊂2015-2017年开始增长,创客教育在国内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且在此阶段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说明创客教育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㊂2018-2019年,发文量趋于平缓,相关的热点问题仍然深受关注㊂2018年文献高达500篇,这也说明相关的研究受到重视,研究成果不断丰富㊂截至2020年12月,发文量呈下降趋势,但是研究的质量751和思考颇有高度㊂创客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更加深入研究㊂图1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年度分布2.2 作者及机构在V O S v i e w e r 中,对文献作者以及所属机构进行统计,以发现相关主题研究的主要力量㊂对文献作者进行共现分析,能够识别出核心作者以及作者群体的合作强度,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节点越大表示作者出现的频次越高㊂可以看出,王佑镁㊁郑燕林㊁陈珊㊁祝智庭㊁王晓庆㊁傅骞㊁张立国㊁王同聚㊁钟柏昌㊁申静洁等人的发文数量较多㊁节点较大㊂从吴俊杰㊁谢作茹等之后,国内很多高校和学者持续关注创客教育的研究㊂国内受到美国 创客运动 的影响,从分析美国创客教育的特征和实施路径,到国内创客教育如何实施落地的策略与实践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体系㊂对发文量较高作者的所在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多来自国内师范高校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见创客教育的研究需要以一定技术基础或者经济支撑,其落地实施在校园环境中或者其他教育场所,不仅仅需要理论研究的深入,实践的研究也应当并驾齐驱㊂在研究团队方面,主要以高校导师与学生间或同事间的合作为主㊂但从图谱上看,并没有太多显著合作的团队,说明国内的创客教育研究学者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㊂对文献作者机构进行分析,共有228个节点,58条连线㊂节点之间的连线不多(见图3),说明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㊂文献机构来源多数属于高校,且多为师范院校㊂其中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㊁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㊁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㊁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㊁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㊁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㊁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㊁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等发表的文献数量处于领先地位㊂在不同专业领域中,教育技术学㊁学科教学㊁高职教育等都对此比较关注,在图书馆领域也有相当多的研究,这说明创客教育受到了不同专业领域的关注㊂2.3 期刊刊载情况研究对刊载量前10的期刊进行排序,从数量上图2创客教育作者合作网络图3 创客教育机构合作网络图谱来说,‘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收录的与创客教育相关的期刊相对较多,高达81篇,其文献内容多关注于当前创客教育的实施㊁教学模式与策略等㊂‘中国教育信息化“发表的文献62篇,聚焦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创客教育的落地实施等研究问题㊂‘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是被C S S C I 收录的期刊,发表文献共计133篇,其内容涵盖了理论探析㊁学科融合㊁课程设计㊁能力培养等方面㊂总体来看,普刊的刊载量高于核心期刊,这说明需增加研究内容的深度㊂图4 创客教育期刊刊载量前10期刊2.4 研究热点的可视化通过对检索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节点类型为主题词和关键词,网络共节点405个,连接线1226条,可以看出关键词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㊂最后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㊂从图谱上可以看出节点比较高851的关键词有 创客空间 创新创业 教学模式 S T E M 教育 人工智能 信息技术 等,说明创客教育作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话题,与时代背景紧紧结合,与其他的相关研究也有很多融合点㊂创客教育的研究热度与当前的创新文化氛围是紧密相关的,也从一定角度反映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㊂图5 创客教育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其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介中心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研究的趋势和热度㊂因此,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频次进行降序排列,取前二十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㊂其中 创客教育 的出现频次最高,高达1142次,其次是 创客 创客空间 ,这些是与创客教育具有高度联系的词,也说明了检索数据的准确性,但是无法看出具体的热点研究领域㊂S T E AM 教育㊁ S T E M 教育 与 S T E M为同一类,在我国的研究比创客教育更早受到关注,但是因两种教育在很多方面有契合点,故也是相关热点话题之一㊂ 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与 课程设计 领域作为任何一种教育实施落地必然需要研究的话题,目前有关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或教学设计文献数量很多,也是作为实践研究的热点话题㊂创客教育的育人目标在于实现全人的发展,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因此, 创新创业 创新能力 创新 与 创新创业教育 亦是相关研究的热点㊂在 高校 高职院校 和 中小学 都有相关的研究,这一结果符合期刊刊载分析的结果,说明在我国的高校㊁高职或者中小学等教育机构都在进行研究㊂除此外,在 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下, 信息技术 作为创客教育实施必备的技术基础,开设的创客课程包括3D 打印㊁机器人教育㊁图形化编程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㊂ 核心素养 由于与创客教育的育人目标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关联度㊂表1 研究频次前20的关键词关键词频次中介中心度关键词频次中介中心度创客教育11420.44信息技术370.14创客1940.23教学设计360.06创客空间1230.19互联网+350.08S T E AM 教育530.17创新340.09教学模式570.06核心素养340.03创新创业450.10中小学340.10高校430.00创新创业教育330.07创新能力420.11创客课程330.03S T E M 教育420.19创客运动320.04高职院校380.06人才培养250.05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创客教育研究领域,在以上知识图谱的基础上利用聚类视图和时序视图功能生成创客教育研究的聚类图谱㊂聚类网络密度为0.0155,M o d u l a r i t y Q (聚类模块值)值为0.6162,M e a n S i l h o u e t t e (聚类平均轮廓值)值为0.5418,说明聚类结构合理,效果较好㊂共词图谱共得到10个聚类(如图6),分别是教学模式㊁创新创业㊁创客空间㊁s t e a m教育㊁创客㊁设计思维㊁智慧教育㊁高职和美国㊂从时序图来进行分析,2020年的关键词有 智慧教育 人工智能教育 市场营销 等,这些新近出现的词与创客教育的联系度也很高,说明近几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智慧教育 与 人工智能 在不断进入校园,这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势必会结合高新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㊂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原动力,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是需要拓宽途径,巧妙利用技术赋能㊂结合分析图谱,具体的聚类结果分析如下:教学模式 聚类包括创客教育㊁初中信息技术㊁创客项目㊁自动测评㊁设计型学习㊁s t e m+㊁人机协同㊁创客教学设计㊁图形化编程㊁a r d u i n o 平台㊁开源硬件㊁s c r a t c h㊁项目式学习㊁机器人教育等㊂从初期关注与学科的结合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并且融合了项目式学习㊁设计型学习等思维,进行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索,不同的学者亦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流程,这也为创客教育实施提供了借鉴㊂创新创业 聚类包括创新创业㊁创业能力㊁人才培951养㊁教学改革㊁创新教育㊁创新思维㊁创新人才㊁课程体系㊁创新课程㊁创客思维㊁创新意识等㊂从开始关注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引入创客教育中来,作为其发展理论支撑,相关的创新意识与思维㊁能力与态度的培养也成为了研究的话题,与此紧扣的核心素养响应时代的要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重视㊂可见,聚类中包含着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关键词,即说明创新的培养也是通过课程来实现,从而达到育人目的㊂创客空间 聚类包含的关键词有创客空间㊁信息技术㊁高职院校㊁创新创业教育㊁创客运动㊁创客教师㊁创客文化㊁创客活动㊁众创空间㊁创客学习㊁创客素养㊁众创文化等㊂从开始关注创客空间的物理构建,提供可以实践和交流的平台,是创客运动的开展的主要阵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创客活动,形成创客文化㊂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从物理空间的研究不断深入到混合空间,并结合数字孪生融入到创客空间的构建中,以实现更多的功能㊂s t e a m 教育 聚类包括s t e a m 教育㊁教师胜任力㊁3D 打印㊁校本课程㊁教育资源㊁智创空间㊁可视化分析㊁互动媒体作品㊁深度学习等㊂作为创新教育的不同方式,创客教育和s t e m 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㊂研究从关注两者的关系,到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㊂从课程㊁资源㊁教师㊁空间㊁思维培养等维度不断深入,两者的融合研究也是一种趋势㊂创客 聚类包括创客教育㊁创新2.0㊁终身教育㊁全人教育㊁众创时代㊁数字媒体㊁课程开发㊁创客教学模式等㊂研究创客教育首先需要研究 创客 的由来和本质,这也正是 创客 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创客教育的本质㊂创客教育迎合了创新2.0时代的用户中心㊁协同创新㊁开放创新等特点,从具体教学模式到培养人的方式,以及高校图书馆的创客空间研究,关于其本质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㊂设计思维 聚类包括设计思维㊁小学㊁机器人教学㊁创造力㊁教学活动设计㊁教学模型㊁计算思维㊁3D 打印项目㊁6E 模式等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设计思维如何在中小学中指导创客教育开展,创客教学活动中的设计流程以及教学实践,不断具体细化到设计思维的课程教学模型等㊂智慧教育 聚类包括互联网+㊁教育信息化㊁翻转课堂㊁智慧教育㊁大数据㊁智慧校园㊁教育改革㊁艺工融合㊁深度融合㊁学习环境㊁核心素养等㊂研究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教育教育是利用网络智慧与现实智慧培养具有智慧的人,从其概念内涵到智慧教育的创新应用研究,再到课程设计以及创客人才的培养,研究立足微观层次不断深化,但整体相关领域研究不够深入,内容比较分散㊂高职 聚类包括高职㊁创客教育㊁s t e m ㊁教师培训㊁创客理念㊁实践教学体系㊁艺术设计㊁策略研究㊁通识教育等㊂ 美国 聚类包括美国㊁基础教育㊁基于创造的创新㊁中小学㊁K-12学校㊁发展途径㊁创客空间㊁外部支持㊁高等教育㊁社区教育等㊂这两部分聚类内容主要从学校和国家的层次,文献很多是借鉴国外,尤其美国的创客教育发展经验,通过具体的项目案例介绍美国的开展情况,以相关的概念解释等㊂结合我国的实情将其本土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期提供更多的参考㊂图6 关键词聚类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突现可以反映出相关的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按照关键词突现强度进行排序(如表2),突现强度越高,说明越是研究的热点㊂由表2可看出,创客㊁创客运动㊁创客文化㊁创客项目等与创客相关的居于前列,其相关度符合研究趋势㊂而机器人教育㊁游戏化学习也会受到关注,近几年编程教育不断进入校园,加之课程改革中有很多省市纳入考试,使得创客教育在未来还会受到关注㊂表2 突现强度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序号关键词突现强度序号关键词突现强度1创客13.09316机器人教育1.82022创客运动4.44507游戏化学习1.70843高等教育2.39388课程改革1.70844创客文化2.20819创客项目1.60295创业教育2.111610美国1.54673 研究内容分析通过以上高频关键词分析和内容分析法,结合文献内容进行了概括㊂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创客教育的研究可以分为4个方面:创客教育的内涵;创客空间的构建;创客课程的设计;创客教育的教学模式㊂0613.1 创客教育创客教育首先需要定义的就是其内涵,关于其定义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看法㊂其中,祝智庭[3]认为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㊂郑燕林[4]通过对美国中小学的总结,提倡 基于创造的学习 ,强调学习者自主创造㊁全身心投入的生成创意作品㊂杨现民[5]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了信息技术,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㊂吴焕庆[6]立足于创客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角度,认为创客式教育是创客教育的全面升级和发展,以全人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新形态㊂综合不同学者的定义和分类,创客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始终是学术界在关注的话题,其 创意㊁整合㊁实践㊁分享 的创客理念,也使得具有积极丰富的教育意义㊂3.2 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源于德国著名的黑客空间,是众创空间的一种运营模式,主要指创客用于实践操作,完成作品的物理空间㊂早期的创客空间以设计和制作电子产品为主,后期研究者不断丰富其要素,从空间设计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项目的设计运行,使其更加合适地为创客教育服务[7]㊂刘志迎[8]等最早提出众创概念,认为众创是人们通过自组织在虚拟的者或实体的空间里,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共同创意㊁研发㊁制作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自组织创新创业活动㊂在校园里,创客空间一般是开放的,通过固定的场所㊁一系列专门的课程以及教师陪着学生去实现造物的过程[9]㊂徐思彦[10]提出,创客空间一般是采用社区自治的方式,通过将系统的知识和技术模块化,以提升创新能力㊂创客空间也在逐渐演变,从类型㊁功能和规模等方面都趋于大型化㊁复杂化和多样化[11]㊂明亮[12]从创客空间设计的角度给出了策略和建议,从功能㊁技术㊁美观的角度综合考虑,营造一个美观舒适而功能综合的创客空间㊂也有学者就图书馆的创客空间建设的布局㊁要素㊁原则㊁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㊂不同的学者从实际教育案例中汲取经验,从不同角度着手,各抒己见㊂整体而言,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颇多,创客空间的建设也在积极探索各种途径㊂3.3 创客课程创客课程是推动创客教育落地的重要方式,国内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㊂杨现民[13]认为 创课 特指服务于创客教育的创客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具有整合性㊁研创性㊁协同性等核心特征㊂马丽琴[14]从高中创客课程的现状出发,提出了课程设计的模型㊂杨绪辉[15]从课程论的视角下对创客课程的目标设定㊁内容组织方式㊁实施㊁评价4个层间进行了详细研究㊂闫寒冰[16]通过分析美国的教材,从目标㊁内容㊁活动和方法4个角度进行剖析,对于我国的创客教材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㊂方琼[17]以小学开源机器人为例,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都有提高㊂中小学创客课程中,设计内容包括3D 打印㊁机器人编程等开源硬件的学习;智能电子基础课程主要是A r d u i n 等学习;图形化编程的学习如s c r a t c h ㊁基础c ++㊁p yt h o n 等都是创客课程设计的内容之一[18]㊂戴玉梅[19]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将机器人创客课程融合到学科课程中,并分为 E S C 阶段 ,即探究㊁分享和创造三阶段进行授课㊂关于创客课程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角度都进行了讨论㊂整体而言,创客课程如何就学校实情有效地指导中小学开展创客课程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㊂3.4 教学模式创客教育与S T E M 教育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在教学理念㊁目标㊁策略㊁评价上均有相似之处,因此王旭卿基于此提出构建面向S T E M 的创客教学模式[20]㊂赵呈领[21]也提出构建创客 S T E M 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导㊂而陈鹏[22]提出了基于创客项目的学习(M P B L )模式,并分成了8个步骤3个阶段,分别是选题阶段㊁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并且进行学习案例的分析㊂申静洁[23]构建了创客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型,将教学系统分解为目标㊁环境㊁活动㊁评价4个要素进行重构,研究数据表明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基础素养均有所提升,而在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升㊂万晓辉[24]立足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角度,经过三轮行动研究迭代,从信息识别㊁信息获取㊁信息加工与应用和信息评价4个过程进行了教学模型的验证㊂结合以上研究,教学模式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将会持续地完善和发展㊂4 研究展望本文通过将中国知网检索出来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可视化分析和内容分析,对我国2014-2020年的创客教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以下创客教育的思考㊂第一,研究团队需要加强合作㊂创客教育的研究发文数量不断上升,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深入㊂通过作者与机构分析,发现国内研究力量分散,高校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这也将有助于使创客教育的研究更加161深入和细化㊂第二,研究热点集中在创客空间㊁S T E M 教育㊁教学模式㊁创新创业等方面㊂目前理论研究很多是关于创客教育内涵及其本质,研究前沿主要结合时代和政策的引领㊂结合机器人教育㊁3D 打印㊁图形化编程等,以项目式的方式开展教学,指导实践㊂但是在能力的培养方面,还需更深入的探讨㊂第三,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培养㊂目前师资的缺乏也是面临的问题之一,创客教师是创客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25-26]㊂基础教育中创客教育的师资不够专业化,创客团队组成缺乏一定的体系㊂教师培养的路径,教师的认同感和效能感也是未来需要继续进行探讨的㊂第四,制度体系与资金的支撑㊂创客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制度的支持,国家也需要继续引导,完善管理体系㊂加强对创客教育制度体系和政策引领的研究,保证其发展的资金支持,有助于推动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㊂参考文献:[1] 黄荣怀.创客成功需符合学生认知特征[N ].中国教育报,2016-4-16(3).[2] 吴俊杰,周群,秦建军,等.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42-43+52.[3]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4] 郑燕林,李卢一.技术支持的基于创造的学习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内涵㊁特征与实施路径[J ].开放教育研究,2014(6):42-49.[5] 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6] 吴焕庆,武传震.创客式教育:创客教育从边缘走向融合之路[J ].现代教育技术,2020(1):121-126.[7] A D AM K E M.创客空间搭建指南工具设备与制作实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8] 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9] 吴俊杰.关于 创客 ,我们误解太多[J ].上海教育,2015(17):38-41.[10] 徐思彦,李正风.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 ].科学研究,2014(12):1789-1796.[11] 许琪.基于互动理念的创客空间设计研究[D ].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20.[12] 明亮.创客空间设计研究策略[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13] 杨现民.建设创客课程: 创课 的内涵㊁特征及设计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6(5):3-14.[14] 马丽琴.高中创客课程设计与实践[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15] 杨绪辉.课程视角下的创客教育探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16] 闫寒冰,单俊豪.美国创客教育教材分析 以 D e s i gn a n d D i s c o v e r y 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6(5):40-46.[17] 方琼.小学开源机器人创客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D ].日照:曲阜师范大学,2020.[18] 谭姣连,罗茜.我国中小学创客课程开发现状㊁问题与建议 基于文本的分析[J ].学术研究,2020(10):141-143.[19] 戴玉梅,王健潼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机器人创客课程实践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1):5-11.[20] 王旭卿.面向S T E M 教育的创客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5(8):36-41.[21] 赵呈领,申静洁,蒋志辉.一种整合创客和S T E M 的教学模型建构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8(9):81-87.[22] 陈鹏.基于创客项目的学习模式探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6(11):13-19.[23] 申静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创客课程教学模型设计与实践[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24] 万晓辉.基于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创客教学模式研究[D ].烟台:鲁东大学,2019.[25] 王佳玉,钟柏昌.中小学创客教育研究综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2):20-26.[26] 苏鑫,胡卫星.我国创客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基于B i c o m b 的可视化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3):21-25.(责任编辑:吴 汉)261。
大数据文献综述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数据文献综述)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数据文献综述的全部内容。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班级:2015级信本1班姓名:学号:1506101015任课教师:2017年6月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
“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
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
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目录大数据概念 (1)大数据定义 (1)大数据来源 (2)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2)大数据技术 (2)大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3)大数据隐私与安全 (3)大数据在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4)大数据在宏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4)大数据在中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4)大数据在微观信息管理层面的应用 (5)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5)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
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与分类
李恒峰;李国辉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0(036)007
【摘要】音频信息检索技术是多媒体检索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在分析国内外现行的音频信息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的一般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内容的音频信息检索与分类方法,并通过已研制的ARS音频检索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可适用于不同的系统和应用.
【总页数】4页(P54-56,134)
【作者】李恒峰;李国辉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数学系,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内容音频检索综述 [J], 张建华;汪鑫
2.基于内容的音频检索关键技术分析 [J], 李爽;刘盈
3.基于内容的数字音频快速检索技术综述 [J], 糜增元
4.基于内容的海量音频检索技术在广告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李爽;山艳
5.基于内容和旋律的音频片段识别与检索 [J], 吴海霞;李艳玲;刘潞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
第4期(总第76期) №1(Serial№76)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 Research 2000年1 2月
Dec.2000
多媒体数据基于内容检索综述 黄 蕾 (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图书馆学系 天津300071) 摘要试对多媒体数据基于内容检索的概念、特点、类型、系统结构、检索过程、实际应用 厦有待研 究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和字符型为主。而在多媒体数据库中集成图像、视频、 音频等非格式化信息,它们具有数据量太、信息不定 长、结构复杂等特点 每一种媒体数据都有一些难“用 字符和数字符号描述的内容线索.如图像中某一对象 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视频中的运动,声音的音调等。当 用户要利用这些线索对数据进行检索时,首先要将其 人工转化为文本或关键词形式 这种转换带有一定的 主观性,且极其费时 因而仅仅基于关键诃的检索已不 能满足用户的检索要求。数据库及其它信息系统不仅 要艟对图像、视频和声音等媒体进行存储以及基于关 键字的检索,而且要耐多媒体数据内容进行自动语义 分析、表达和检索。基于内容的检索正是这样一种应运 而生的多媒体数据库检索方法= 1暮于内窖检索的概念 基于内容的检索(CBR,即Content Based Re trievaD是多媒体数据库信息检索中的一门新兴的技 术。它是指从多媒体数据中直接提取出对象的语义、特 征(如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视频中的镜头、场景、镜 头的运动,声音的音色、音调、响度等),然后根据这些 线索从大量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媒体进行查找,检索出 具有相似特性的媒体数据来 CBR能从大型分布数据 库(索)中、以用户可以接受的响应时间,查询到所要求 的信息。它不需要理解或识别媒体中的对象,所关注的 是基于内容.并快速地发现信息。 2基于内窖检索的特点 (1) 综合性学科为基础:基于内容检索属于多媒 体韵综合集成技术:它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 机视觉、图像理解等学科中的 些方法作为部分基础 技术,从认知科学、用户模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知 识库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管理系统.“及信息 检索等领域中获得启发,引人新的媒体数据表示和数 据模型.产生出有效、可靠的查询处理算法和可砚化查 询接口,以及与领域无关的检索技术和系统结构 (2)客观性:从媒体内容中提取信息线索 基于内 容的检索突破了传统的基于表达式检索的局限.它直 接对图像、视频、音频内容进行分析,抽取媒体语义和 视觉、听觉等特征,利用这些内容特征建立索目f,并进 行检索。由于突破了传统的基于文字表达符的局限.避 免了用字符标识图像的转化过程,从而太大提高了检 索过程的效率和适应性。 (3)相似性比较:基于内容的检索是一种近似匹 配 由于对内容的表示不是一种精确描述+因此,CBR 采用相似性匹配的方法逐步求精.以获得查询结果,即 不断减小查询结果的范围,直到定位于要求的目标,这 是一个迭代过程。这一点与常规数据库检索中的精确 匹配方法不同。 (4)交互性查拽:CBR系统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 各自的长处,利用人对于物体的内容特征比较敏感、而 计算机善于从大量数据中标识对象和从事重复性的工 作,把交互操作引人到查询过程中。 ( )直观的查询方式= (6)大型数据库(集)的快速检索。 3基于内容检索的系统结构 完整的CBR系统一般由两个子系统掏成,即数据 库生成子系统和查询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由相应的功 能模块和部件组成 (1)对象标识:为用户提供种工具,以皇自动或 半自动(需用户部分干预)的方式对静志图像 视频镜 头的代表帧等媒体中用户感兴趣的区域(静态对象)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总第76期) 黄蕾:多媒体数据基于内容检索综述 45 视频序列中的动态对象进行标识,“便针对对象进行 特征提取、描述和查询。如果进行整体内容的检索,则 可利用全局特征,而不用对象标识功能。对象标识是可 选的。 (2)特征提取:对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自动或 半自动地提取用户感兴趣的、适台检索要求的特征。特 征提取可以是全局性的.如针对整幅图像和视频镜头, 也可以是针对某十对象的,如图像中的子区域、视频中 的运动对象等。 (3)数据库:数据库由媒体库 特征库和知识库组 成。媒体库包含多媒体数据,如图像、视频、音频、文本 等:特征库包含用户输^的客观特征和预处理自动提 取的内容特征{知识库包含领域知识和通用知识,其中 的知识表达可以更换.“适应不同领域的应用要求 (4)用户查询和浏览接口:主要以示例查询(QBE) 和模糊描述等可视查询形式向用户提供查询接口。查 询允许针对对象、整件图像、视频镜头 及任意特征的 组台形式来进行。由于多媒体数据的视觉和听觉特性, 不仅查询时需要通过浏览确定查询要求,而且查询后 返回的结果也需要浏览.尤其是视频浏览。 (5)检索(匹配)目i擎 检索是利用特征之问的距离 函数来进行相似性匹配.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近似得 到数据库的认知排序.对于不同媒体的数据类型,具有 各自不同的相似性测度算法.在检索(匹配)引擎中包 括一个较为有效、可靠的相似性测度函数集; (6)索目i/过滤器:检索 【擎通过索引/过滤机制来 达到快速搜索的目的,从而可以应用于大型多嫫体数 据集中 过滤器作用于全部数据,过穗出的数据集台再 用高维特征匹配来检索。索引用于低维特征.可以利用 R树. 加快检索。 4基于内客的查询和检索过程 基于内容的查询和授索是一十逐步求精的过程. 检索经历了一十特征调整、重新匹配的循环过程。 (1)初始查询说明:用户查找一十对象时,最初可 以用QBE或查询语言来形成一十查询 系统提取该示 例的特征或把查询描述映射为具体的特征矢量 (2)相似性匹配:将查询特征与特征库中的特征按 照一定的匹配算法进行相似匹配。 (3)相似度排列:满足一定相似性条件的一组候选 结果,按相似度大小排列后返回绐用户。 (4)特征调整 对系统返回的查询结果,用户可以 通过浏览米挑选.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或者从候选结 果中选择一1、示例.经过特征橱整后,形成一个新的查 询。 5基于内客检索的类型 (1)图像查询:主要依据图像的颜色、纹理、形状特 征, 及图像中子图像(目标,又嚣对象)的特征进行检 索。其中有: a颜色查询。 b.纹理查询 c.形状查询:利用形状特征(区域、主轴方向、矩、 偏心率、圆形率、正切角等)或匹配主要边界进行检索。 d.图像对象查询:对图像中所包含的静态子对泉 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可以综台利用颜色、纹理,形状特 征、逻辑特征和客观属性等 (2)视频浏览和检索:视频数据巨大的数据量和丰 富的表现内容不是几十关键诃所能包含的。视频检索 就是在大量的视频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视频片断。基 于内容的视频检索是指,用户可 指出其所想要的镜 头的一些特点.如该镜头的颜色主色调、运动特点等, 根据这些要求由计算机查找出相应的视频镜头,并反 馈给用户做进一步的选择。其用途非常广泛.如各类体 育节目的检索、卫星云图变化情况的检索等。 视频可用场景、镜头、帧来描述 基于关键帧的检 索对代表视频镜头的关键帧进行检索。关键帧是一幅 幅图像,可以采用与图像检索相似的方法。一旦检索到 目标关键帧,用户就可以利用播放来观看它所代表的 视频片断。 (3)声音查询 利用声学的和主观的特性进行查 询。声音的一些感知特性.如音调、哺度、音色等,它们 与音频信号的测量属性非常接近,因此,可在音频数据 库中记录这些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示例和指定 特征值查询。 (4)图形查询:基于空间的结束关系进行查询。包 括: a点查询查:找某坐标处的目标 b.线查询查 找线状目标两侧的目标 例如查找 公路两侧的建筑。 c.区域查询:查找某区域内的图形目标 d.关联查询:利用两十或多十图形对泉之间的空 间和拓扑关系来查询。空间约束关系可以为方向、部 接、包含等。 (5)文本查询:心往文本资料的检索是利用关键词 标引,采用传统的数据库技术米实现管理和检索。然 而,由于关键词标引工作量大,而且标 I同用户的检索 概念可能不一致,导致查准率和查全率低。因此,需采 用直接对文本进行任意词和字的检索 根据实现方法 的不同,其检索拄术丹为串搜索、串匹配和全文检索, 以字和词“及它们的逻辑组合为条件进行查询。 以上查询类型并不一定同时用于某一应用。对于 个具体应用来说,可能只需要其中的几种查询,或利 用以上查询类型作为基本操作来构造复合的查询。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情报探索 2000阜】2月 6基于内容检索的应用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是一项实用的高技 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 面 将基于内容检索引擎嵌^到常规效据库管理系统 中,以实现多媒体数据的检索;在信息检索系统中 对 专用领域的视频、图像和文档库进行检索;对[nternet 上包含在Web信息网中HTML页面上的多媒体数据 进行基于内容检索等 早期的全文信息捡索、罪犯头像的识别和管理 指 纹的识别和管理都是基于内容检索的一些尝试 现在 这种技术将扩展到任何媒体和更广泛的领域 例如,艺 术画廊和博物馆管理、建筑与工程设计、地理资源遥感 与管理、地理信息系统 商标及版权数据库管理、数字 视频图书馆、Www信息蒯览、多媒体CAI应用、多媒 体出版、电子会议、远程教学 远程医疗、天气预报、服 装设计、军事指挥系统等方面 目前,国际上对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进行了根多 实际性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一些原型系统已发布 在Internet网上。例如,IBM公司的QBIC(Query By ImageContent)系统、Visua[SEEk系统等 7有待研究的关键技术 对于多媒体基于内容的检索研究虽已取得许多成 果 推出了一些原型系统,某些技术已用于商用数据库 及信息检索系统中。然而,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 深^研究。 (1)数据模型:数据摸型是CBR系统的核心.模型 决定CBR支持的查询类型和检索能力 建立的数据摸 型要能够充分反映媒体对象的内容,反映与领域无关 的和能够有效存储的物理特征及逻辑特征。 (2)特征提取和语义获取:需要易用的能对原始特 征进行抽取的自动工具和获取逻辑特征的半自动工 具t用于开发大型、实用的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 另外. 还需要新的特征表示方法,如基于分形或小渡的特征 数学表示。 (3)基于内容的编码:现在我们使用的媒体.其格 式和编码投有考虑到内容,只是针对颜色、象素、样值 来编码一因此,从这些数据中抽取内容特征非常困难。 如果我们在对媒体数据编码表示时就考虑剐媒体的内 容.即媒体包古其表示内容的信息.那,厶 对这些数据 的内容进行检索就台更有效与准确。目前这方面的工 作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例如即将成为国际标准的基 于内容的编码标准MPEG一4和多媒体数据内容表示 国际标准MPEG一7。 (4)查询说明模式 对于特定类型的查询,该领域 专家可能宁愿需要一种功能丰富的复杂的图形接El, 以支持多种形式的查询类型=而非正式和普通用户可 能宁愿用自然语言来i兑明查询 从映射自然语言查询 到通用查询类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5)索引和性能:研究适台于大型多媒体库检索的 索引结构和过滤器,靖短系统的响应时问,提高查询效 率。 (6)集成查询:用基于内容的查询补充和扩展已存 在的数据库查询及信息存取方法=应用系统应能把日 期、价格等客观属性与内容特征 姐颜色、纹理和形状 等结台在一起集成查询。 (7)扩展性和灵活性 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支持更 新与扩充新的特征表示和新的匹配/相似性度量算法, 以使系统查询及检索的性能和功能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梁永垒,邓隆兴,多媒体数据存储 计算机世界, 1998(37) 2李国辉,王辰,薛峰.几种典型的基于内容检索系 统.计算机世界.1998(20) 3李国辉.胡晓峰.基于内容的检索.计算机世界. 1998(2O) 4曹莉华,胡跷峰,李目辉基于视频内容的检索. 计算机世界.1998(2∞ 5熊华.李国辉MPEG一4对基于内容应用的支持. 计算机世界.1998(20) 6胡晓峰一李国辉.多媒体系统 北京:人民邮电出 版杜,1997 7顾君忠.多媒体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沈阳:辽宁科 学技术出版社.1997 8杨学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北京:电子 工业出版社 t996 9郑庆华.李人厚,胡峻.多媒体数据库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与实现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