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体制管理.doc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科技信息2013年第9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能及时、迅速地疏通城市的污水、雨水,避免河道、沿海等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是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优劣和人民生产生活能否正常有序进行的大事。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向前推进,这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带来严峻考验,同时也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
1城市排水管网面临着多方面挑战针对目前城市排水管网在建设和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弊端,根据调查了解,归纳为主要以下三个方面。
1.1排水管网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资欠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正在逐年增加。
城市交通、绿化、景观建设、环境建设的投资增加比例较大,但是由于城市排水管网工程是隐蔽的地下工程,投资力度低于城市的发展速度,造成很多城市的排水管网超期服役,很多大城市的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超过50年,不仅排水能力低下,而且渗水和漏水情况严重。
我国的很多城市在降雨期间严重积水,给城市的交通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部分城市的局部排水管网已经变为压力流,给日常养护工作造成困难。
现代化的城市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地面建筑,也应该有与之配套的地下基础设施,城市排水管网的改扩建工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1.2管网配套相对滞后,处理能力未能充分利用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各地正在建设或筹建污水处理厂。
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建设。
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
因此,排水管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
并且在城市排水方面的科学研究资金都集中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在城市排水管网方面的投入极少。
2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排水管网运行和管理中的各种弊端或问题,必须从排水管网的建设投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努力,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发展对污水排放能力的要求,保障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发展需要。
分流制排水体制
分流制排水体制是一种将生活污水与雨水分开处理的制度。
在传统的集中式排水系统中,生活污水和雨水会混合进入一个管道,然后一起被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而在分流制排水体制下,生活污水和雨水会分别进入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
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荷,提高处理效率。
由于雨水的处理要求相对较低,因此将生活污水与雨水分开处理可以减少对污水处理厂设施和资源的需求,节约成本。
此外,分流制排水体制还可以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由于生活污水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将其与雨水混合排放可能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通过分流制排水,生活污水可以得到更好的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分流制排水体制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分流制排水需要建设额外的管道系统,增加了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
其次,需要对市民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了解并正确使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总的来说,分流制排水体制是一种旨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制度。
虽然实施该体制面临一些挑战,但它有望在城市排水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南昌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正文:----------------------------------------------------------------------------------------------------------------------------------------------------南昌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办法(2021年11月17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70号发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第三章排水管理第四章污水处理第五章设施维护与保护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管理,保障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安全运行,防治城镇水污染和内涝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向本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的规划、设施建设、维护与保护,城镇内涝治理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镇,是指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区范围和各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县城城区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排水,是指利用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收集、输送、排放雨水和污水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污水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是指用于排水与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检查井、排水泵站、雨水井、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
第四条本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由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排水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是市人民政府排水主管部门,负责市城区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综合协调,统筹组织市本级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规划、运行和维护,并承担小区内部局部管网修补、错接漏接整治等管理性工作。
全市区排水管网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最新)为深入贯彻落实《x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x市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实施方案》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部署,巩固提升治水成果,进一步提高市区排水收集效率和污水处理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市区排水管网整治行动,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基本解决城区排水管网破损、淤积和雨污混接、错接等问题,理顺、完善“一城一网一主体”的运维体制,逐步达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破损全修复、污水全处理、处理全达标、维护全覆盖,形成“相互配套、协调高效”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问题导向。
立足于解决河道污染、黑臭水体反弹、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不高等问题,全面开展管网排查整治,推进雨污分流,控制污染源头,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排水管网建设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二)坚持压实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及市区排水管网建设、管理的体制,严格落实辖区政府主体责任,重点推进三级管网建设、整治。
(三)坚持科学推进。
排水管网整治要与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片区整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工作相结合,科学安排项目实施,避免重复投资,确保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化。
(四)坚持长效管理。
强化已建污水设施的管理,对已完成整治提升的污水管网,应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落实日常维养措施。
加强排水、排污许可管理,确保设施发挥应有效益。
三、整治范围及内容整治范围为市区(不含洞头区)重点河道周边、敏感区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区域城镇排水管网。
整治内容包括:(一)组织管网全面排查。
建立健全已建管网质量问题清单。
重点列出沉降、破损、渗漏、错接、合流、淤积及山水、河水进入污水管网等问题。
建立已建成未移交的管网清单。
重点列出近年来因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未移交管理的污水管网项目。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绘制城区排水管网“一张图”,并实现动态更新,为排水管网的实时管理奠定基础。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3.06.18•【文号】建城[2013]98号•【施行日期】2013.06.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市政管委、建委、水务局(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文件要求,我部编制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现印发给你们。
请你们督促辖区内各城市结合当地实际、参照《大纲》要求抓紧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并及时掌握各城市的工作计划安排和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在2014年6月30日前,将辖区内各城市规划的近远期建设任务整理汇总,填报建设任务汇总表(见附件2-6);并将各城市的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一并报送我部城市建设司。
附件可在我部网站(http://)下载。
联系人: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陈玮曹燕进章林伟电话:************************(传真)E-mail:******************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王家卓谢映霞电话:************************(传真)附件: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2.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管渠改造与建设任务汇总表3.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泵站改造与建设任务汇总表4.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建设任务汇总表5.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河水系综合整治建设任务汇总表6.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低影响开发相关建设任务汇总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6月18日附件1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2.地形地貌3.地质水文4.经济社会概况5.上位规划概要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2.问题及成因分析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三、规划总论(一) 规划依据(二) 规划原则(三) 规划范围(四) 规划期限(五) 规划目标(六) 规划标准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七) 系统方案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 径流量控制(二) 径流污染控制(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 排水体制(二) 排水分区(三) 排水管渠(四) 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七、近期建设规划八、管理规划(一) 体制机制(二) 信息化建设(三) 应急管理九、保障措施(一)建设用地(二)资金筹措(三)其他十、附件(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二)规划附图要求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一) 规划背景1.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市政给排水工程主要作用和管理措施市政给排水工程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供水和排水服务的一系列工程项目。
市政给排水系统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设施之一。
本文将介绍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主要作用和管理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主要作用1.供水: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向居民家中送水。
这里的给水主要是指自来水。
自来水作为居民家中最基本的生活用水,也是饮用水、生产用水、火灾难以缺少的水源。
市政给排水系统通过水厂、水管网、水池等设施,将水源地的自然水源加工处理后,送到生活区域,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生产以及消防等方面的需要。
2.雨水处理:城市中下雨时由于硬质路面和建筑物制约,导致大量雨水无法下渗,而只能通过排水管道来处理。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排水系统就是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我们常见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了下水道、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利用系统等。
3.排污:城市中的居民和企业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液和废气,其中大部分需要通过排放的方式处理。
据统计,在城市里每天排放的污水和废气数量可以达到数十万吨,如果不加以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
市政给排水工程负责处理、分拣和转移废水、废液,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企业和居民提供了便利。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措施市政给排水工程不仅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一项涉及到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城市形象建设等众多社会公益问题的工程。
为此,市政道路局等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1.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理体制应该明确职责分工,上下级关系和管理层级,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专业化的管理。
2.保障市政给排水工程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建设和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
应建立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提升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工程服务质量。
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04•【字号】酒政发[2008]63号•【施行日期】2008.06.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酒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酒泉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酒政发〔2008〕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属驻酒各单位:《酒泉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3月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八年五月四日酒泉市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管理,保障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市政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及市政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
涉及市政雨水排放、农业生产排水、水利排灌等行为的,按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排水包括公共排水和自建设施排水。
城市排水设施是城市的产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大气降水径流和泉涌的接纳、输送、处理、利用及处置设施的总称。
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窨井,起调蓄功能的池、塘、浜、湖等,以及污水处理厂(站)、污泥最终处置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公共排水设施是指由城市排水或污水处理设施管理单位管理的市政排水设施。
自建排水设施是指社会单位、个人投资建设和管理的排水设施。
本办法所称排水户,是指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活动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
山西省城镇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12.04•【字号】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313号•【施行日期】2025.02.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城镇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2024年12月4日省政府令第313号公布)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排水管理,提高再生水利用水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是指对城镇污水和雨水的接纳、输送、排放,以及城镇污水的处理。
本办法所称再生水,是指城镇污水经适当再生工艺处理后,水质达到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满足相应使用功能的非饮用水。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的领导,将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资金投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资本依据有关规定参与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工作。
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城镇排水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再生水配置利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商务、审批服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科学技术研究,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促进源头减排、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城镇排水和再生水利用水平。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4〕1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建立健全城市排水防涝体系,提高我省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2014年上半年,各地级以上市采取应急措施有效解决隐患易涝点问题,完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工作,并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
新建城区排水管网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建设。
2017年底前,力争完成城市老旧管渠及易涝区域的排水系统和雨污分流改造,逐步消除城市内涝,基本建成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管控平台。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广州、深圳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级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县级市(县城)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
二、主要任务(一)开展现状普查。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2014年3月底前统一制订城市排水防涝普查的数据标准。
县级以上城市城区根据普查数据标准要求,对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受纳水体、泄洪河道、严重积水与内涝易发地点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2014年上半年编制完成普查报告。
各地级以上市使用城市排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城市排水和防涝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对城市内涝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各地级以上市、有条件的县(市)结合当地气象、水文、城市地表资料,修订或编制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进一步提高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增强城市排涝能力。
排水管网运营管理方案目录一、方案概述 (3)1.1 方案背景 (3)1.2 方案目标 (3)1.3 方案原则 (4)二、排水管网现状分析 (5)2.1 网络结构分析 (6)2.2 管网运行状况评估 (7)2.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8)三、排水管网运营管理策略 (9)3.1 运营管理组织架构 (10)3.2 运营管理制度建设 (11)3.3 运营管理技术支持 (13)四、排水管网维护保养计划 (13)4.1 维护保养周期 (14)4.2 维护保养内容 (15)4.3 维护保养方法 (17)五、排水管网应急预案 (18)5.1 应急预案编制 (19)5.2 应急响应流程 (20)5.3 应急物资储备 (21)六、排水管网运营成本控制 (22)6.1 成本核算方法 (24)6.2 成本控制措施 (24)6.3 成本效益分析 (25)七、排水管网信息化建设 (26)7.1 信息化系统规划 (27)7.2 数据管理与分析 (29)7.3 系统应用与推广 (30)八、排水管网运营绩效评估 (31)8.1 评估指标体系 (32)8.2 评估方法与流程 (32)8.3 评估结果与应用 (33)九、方案实施与推广 (35)9.1 实施步骤 (36)9.2 推广策略 (37)9.3 实施保障措施 (38)十、方案总结与展望 (39)10.1 方案总结 (40)10.2 未来展望 (41)一、方案概述本方案旨在全面梳理排水管网运营管理的现状,明确排水管网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排水管网的特点,提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排水管网运营管理方案。
该方案以保障城市排水安全、提高排水设施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创新、加强人员培训等方面,确保排水管网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本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排水管网运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的健全和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将供水和排水系统整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和运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体制机制的建立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整合供水和排水系统,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
例如,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进行供水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然水源的开采,从而保护水资源,减少浪费。
其次,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整合供水和排水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水排放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通过统一管理和运营,可以更好地协调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运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水灾和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再次,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通过整合供水和排水系统,可以统一规划和管理,减少重复建
设和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统一管理和运营,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供水和排水的需求。
综上所述,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供排水一体化体制机制的研究和推广,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促进供排水系统的整合和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对供水和排水的需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问题与效果浅析摘要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目的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效果,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近年来,城市雨水利用备受关注,虽然雨水利用方式和效果多种多样,但都需要将雨水单独收集后进行利用。
通过对雨水利用工程与城市排水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提倡重视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建立雨污水分流制度,促进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
基于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分析了老城区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困难和弊端,并参考国内外城市排水管网雨污排放方面的研究。
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对策和具体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城市污水厂的设施效率,减少污染物进入城市水环境的量,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雨水资源化利用,雨污分流,合流管网AbstractThe purpose of urban rain sewage diversion project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improve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urban rainwater to use, although rainwater utilization way and the results varied, but after all need to be separately collected rainwater utilization. The rainwater utilization engineering and urban drainage system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im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build system of rain sewage diversio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drainage pipe network in our country, analyses the old confluence network rain sewage diversion difficulti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refer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urban drainage pipe network rain pollution emissions. From set out actually put forward to solve our country urban confluence network rain sewage diversion reform countermeasures and concrete measures, better abl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ity sewage plant facilitie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pollutants into the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improving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Keywords: city, water, rain water recycle, rain sewage diversion, confluence pipe network目录引言 (1)一、各种排水体制及其优缺点 (1)二、雨污分流的特点和设计建设要点 (2)(一)城市雨水利用的概念 (2)(二)雨污分流的特点 (2)(三)城市雨污分流设计建设要点 (3)三、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现状与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问题 (4)(一)我国城市排水管网现状 (4)(二)扬州市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 (4)1、技术措施 (4)2、资金方面 (5)3、施工管理措施 (6)4、环境管理措施 (6)5、制度保障体系 (7)(三)我国城市合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面临的问题 (8)四、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建议和对策 (9)(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前提条件 (9)(二)实现雨污分流的基本过程 (9)(三)雨污分流改造的技术路线 (9)1、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9)2、街区内的雨污分流工程 (10)五、总结与展望 (11)(一)全文总结 (11)(二)展望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问题与效果浅析引言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范围扩大,人口激增,同时带来了水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往忽视的一些可利用资源又逐步受到重视。
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
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地区,较难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
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管内仅有污水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但管中的沉淀物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能被雨水水流冲走。
平时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低,但由于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时应根据就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当地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要求设计,兼顾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
排水体制的选择(1)从城市规划方面看:合流制仅有一条管渠系统,对地下建筑相互间的矛盾较小,占地少,施工方便。
分流制管线多,对地下建筑的竖向规划矛盾较大。
2)从环境保护方面看直排式合流制不符合卫生要求,新建的城镇和小区已不再采用;完全合流制排水系统卫生条件较好,但工程量大,初期投资大,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不便,特别是在经济实力还不雄厚的地区,较难采用在老城市的改造中,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与直排式相比,减小了对环境的危害,但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过溢流井直接排入水体。
分流制排水系统的管线多,但卫生条件好,有利于环境保护,虽然初降雨水对水体有污染,但它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又能符合城镇卫生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得到推荐应用,而且也是城镇排水系统体制发展的方向;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初期投资少,有利于城镇建设的分期发展,在新建城镇和小区可考虑采用这种体制;半分流制卫生情况比较好,但管渠数量多,建造费用高,一般仅在地面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如某些工厂区等)采用。
(3)从投资方面看: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合流制只敷设一条管渠,其管渠断面尺寸与分流制的雨水管渠相差不大,管道总投资较分流制低20%~40%,但合流制的泵站和污水厂却比分流制的造价要高。
由于管道工程的投资占给排水工程总投资的70%~80%,所以总的投资分流制比合流制高。
如果是初建的城镇和小区,初期投资受到限制时,可以考虑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先建污水管道而后建雨水管道系统,以节省初期投资,有利于城镇发展,且工期短,见效快,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逐步建设雨水排水系统4)从排水系统的管理上看:合流制管道系统在晴天时管内仅有污水流,流速较低,容易产生沉淀,但管中的沉淀物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能被雨水水流冲走。
平时合流制管道系统的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低,但由于流入污水厂的水量变化较大,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
分流制管道系统可以保证管内的流速,不致发生沉淀,同时,污水厂的运行管理也易于控制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时应根据就考虑的几方面因素当地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排放标准、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等条件,在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全面规划,按近期要求设计,兼顾远期发展,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而定。
排水系统的体制及其选择浅析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各自的特点及其应用,并根据目前城市的不同发展情况分析了在选择排水体制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最后简单介绍了目前对城市排水体制改造的一些主要观点。
关键词排水系统;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7-0017-02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中通常存在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这些污水是采用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或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
污水的这种不同排水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系统的体制(简称排水体制),一般将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1 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个管道内排除的系统。
最早出现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收集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但由于污水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往往是接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现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这种系统是在河岸边建造一条截留干管,同时在合流干管与截留干管相交前或相交处设置溢流井,并在截留干管下流设置污水厂。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较前一种方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有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成为水体的污染源而使水体遭受污染。
国内外在改造老城市的合流制排水系统时,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2 分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由于雨水的排除方式不同,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两种形式,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具有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而不完全分流制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水渠等原有渠道系统排泄,或者为了补充原有渠道系统的不足而修建部分雨水道,等城市进一步发展后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转变成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在工业企业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
然而,往往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和性质很复杂。
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存在问题近年来,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区不透水地面增多,排水量大大增加,原有的区域局部规划不能满足现代化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成为目前城市环境,城市安全建设的紧迫课题之一。
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的许多问题。
例如:(1)现状管线常有雨污混接现象,降雨时污水量增加,造成污水溢流,环境污染。
同时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费用。
(2)部分现状管线管径不合理,大多是根据经验估算所得。
雨水管径普遍偏小,过水能力不足,导致汛期常常出现溢水现象;污水支管管径偏大,主干管管径偏小,难以充分发挥管渠系统的工程效益。
(3)部分管线覆土厚度偏小,导致两侧街坊管难以接入;另外现状管渠普遍淤积严重,管渠过水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4)雨水污水排水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各区域排水系统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大范围的雨污水排水系统,国内没有很好的水力计算软件,难以做到整个系统的优化设计。
事实上,设计院目前大都是采用经验估算方式进行设计,造成水力流态不好,管道淤积严重,建设泵站过多。
这都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行管理费用。
(6)雨污排水系统、灌溉渠、城市防洪系统、水景湖面各自独立,没有协调规划,系统间不但不能相互补充利用,反而存在矛盾。
2.目前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内没有专业的排水系统设计软件,对于大规模的有几千乃至上万条管段的排水系统,由于雨水管渠、污水管道和给水、煤气、供暖等管道以及河流的交叉处理,雨水管渠与河道的衔接,需要进行大量的高程优化调整,排水系统是重力流,每一点的高程调整,都会影响其下游管渠的高程,实际上人工计算操作是很困难的,国内有的排水绘图设计辅助软件,虽然有简单的计算功能,但对十几条以上的排水管道难以自动计算,往往靠人工设定高程经验估算,结果造成埋深及上下游坡降安排不合理,泵站设置过多,增加了建设费用和日后的运行管理费用。
3.解决方案本公司与日本CSD公司合作,开发了先进的雨水污水管道设计软件PipeRapid,能对大范围的排水系统,按照①埋深最低;②不同管径的标准坡度;③指定最小流速;④上下游管底的落差最小等不同条件,进行灵活设定优化设计。
城市排水体制管理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
处理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
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从全局出发,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水系雨水径流
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
关键字:城市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复合制;截流倍数
一、城市排水体制的分类
城市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
(一)合流制排水系统
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人
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
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
和全处理式合流制。
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
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国内外老城区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均属于
此类。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必
须对污水进行适当的处理才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和雨水径流对水环境
造成的污染,为此产生了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是在直排式合
流制的基础上,修建沿河截流干管,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溢流井,在
截流主干管(渠)的末端修建污水处理厂。该系统可以保证晴天的污水
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雨季时,通过截流设施,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
统可以汇集部分雨水(尤其是污染重的初期雨水径流)至污水处理厂。
但另一方面雨量过大,混合污水量超过了截流管的设计流量,超出部
分将溢流到城市河道,不可避免会对水体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并且,
进入处理厂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
势必对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产生冲击,这就对污水厂处理工艺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在雨量较小且对水体水质要求较高的地区,可以采用完全合流
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径流全部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
放。这种方式对环境水质的污染最小,但对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要
求高,并且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运行费用。
(二)分流制排水系统
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
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
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
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
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
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
入水体。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后,将对水体造成污染。
近年来,对雨水径流的水质调查发现,雨水径流特别是初降雨水
径流对水体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提出对雨水径流也要严格控制的截
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统。截流式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
水系统,与完全分流制的不同之处是它具有把初期雨水引入污水管道
的特殊设施,称雨水截流井。小雨时,雨水经初期雨水截流干管与污
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大雨时,雨水跳跃截流干管经雨水管排
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的关键是初期雨水截流井,它要保证初期雨水
能进入截流管,而中期以后的雨水能直接排入水体,同时截流井中的
污水不能溢出泄入水体。截流式分流制可以较好地保护水体不受污
染。由于仅接纳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管的断面小于截流式合流制,
进人截流管内的流量和水质相对稳定,亦减少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
的运行管理费用。
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
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
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城市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
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
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目前还有很多城市在使用,不过因
为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
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
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
全分流制。
分流制的优点是它可以分期建设和实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
造城市污水下水道,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
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
在一个城市中,有时采用的是复合制排水系统,即既有分流制也
有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复合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在由合流制的城市需要
扩建排水系统时出现的。在大城市中,因各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修建
情况可能相差较大,因地制宜地在各区域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也是合
理的。
二、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
为了进一步改善受纳水体的水质,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
改为完全分流制系统,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改变观念,允许部分地
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合流制截流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污
水处理率上,这才是保护水体的根本方法。在对老城市合流制排水系
统改造时要结合实际制定可行方案,在各地新建开发区规划排水系统
时也有必要充分分析当地条件、资金的合理运作,同时还要从管理水
平、动态发展角度进行研究,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条款。在已有二级
污水处理厂的合流制排水管网中,适当的地点建造新型的调节、处理
设施(滞留池、沉淀渗滤池、塘和湿地等)是进一步减轻城市水体污染
的关键性补充措施。它能拦截暴雨初期“第一次冲刷”起的污染物送
往污水厂处理,减少混合污水溢流的次数、水量和改善溢流的水质,
以及均衡进入污水厂混合污水的水量和水质,它也能对污染物含量较
多的雨水作初步处理。
三、排水系统体制选择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排水管网的建设
不少城市和地区,往往只把污水处理厂作为重点工程对待,而放
松与之相配套的污水管网的建设。常常是污水处理厂按计划建成投
产,而污水管网却只建了部分污水干管。造成一方面污水处理厂处理
量不足,一方面污水仍直接排入河体污染环境的情况。因此,排水管
网的建设应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同步实施。
(二)截流倍数
无论是合流制还是分流制(雨水道),其排水干管或干渠,都应采
用截留式排水系统,在其末端加设溢流井,其顶端设置溢流堰,排水
干管采用适宜的截留倍数;其大小直接影响受纳水体的洁净与否,过
小会导致受纳水体遭受严重污染;过大则会造成浪费。故合理选取截
流倍数是关键,其取值应综合考虑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受纳水体的
自净能力、城镇的文明程度(或级别)、人口密度、降雨量、投资等各
种因素。
(三)雨水径流污染物含量及控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对污水收集系统
容量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不仅由于不断扩大的城市产生了越来越多
的污水,而且由于不透水排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暴雨径流量的增
加。最终导致了在大的居民区内,更多的是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周边,
水文环境和城市水源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因此,无论合流制或分
流制排水系统,都应对截留雨水径流进行处理。
(四)排水管网的管理
加强管理,对于建成后排水管网的成效至关重要。如果一个排水
系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而管理措施跟不上,沿街居民私自乱接
出户管,或图方便省钱,将生活污水管就近接人雨水管道,就会造成
花大量资金建成的雨污分流系统失去作用,污水由雨水管直接排入水
体造成河流污染。因此,城市排水系统能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环境效
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排水管网的管理,
从源头上做好雨、污分流。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
要的作用。排水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及工业企业的规划、环境保护
的要求、污水利用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质、水量、地形、气候和
水体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
加强对城市水系雨水径流管理和污染控制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