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养鱼技术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2
小水沟养鱼的正确方法
在较小的水域养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清理水域:在养鱼之前,需要清理水域中的杂草、垃圾等,保持水域的清洁。
2. 设置网箱:为了防止鱼逃跑和天敌的侵害,需要在水域中设置网箱。
网箱应该设置在水流较缓的地方,并且要足够结实,能够承受洪水和风浪的冲击。
3. 合理投放鱼苗:根据水域的大小和养鱼的目的,合理投放适量的鱼苗。
可以选择当地的品种,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生长快的品种。
4. 饲料投喂:为了促进鱼的生长,需要定期投喂饲料。
饲料可以选择当地的资源,也可以购买专门的鱼饲料。
投喂量要根据鱼的数量和生长情况来确定,不能过多或过少。
5.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卫生是养鱼的关键。
需要定期更换水,清理水中的垃圾和杂物,并且要控制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6. 疫病防治:养鱼过程中,疫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同时,也要采取措施预防疫病的传播。
7. 捕捞销售:当鱼长大后,需要及时捕捞销售。
可以采用网捕或者人工捕捞的方式。
销售时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和需求情况来确定价格。
总之,在较小的水域养鱼需要注意细节和管理,只有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云南山区中、小型水库鲤鱼养殖五措施徐才;孟志荣;万虎【期刊名称】《科学养鱼》【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28)【作者】徐才;孟志荣;万虎【作者单位】云南弥渡县水产工作站 675600;大理州渔业工作站;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正文语种】中文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结构、气候条件和水质,在云南养殖出的鲤鱼味道非常鲜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南山区发展中、小型水库主养鲤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那如何搞好云南山区中、小型水库的鲤鱼养殖呢?现总结措施如下。
1.养殖密度适宜由于云南省地处山区高原,水库绝大多数又在高原的山区,水库所在的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气候稍有变化,气压就会很快下降,多数水库中的溶氧量会很快降至2毫克/升以下,容易造成缺氧泛池,云南省多数水库养殖往往不重视这一点,经常在这一个环节上出问题,由于缺氧泛池的水库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都有,所以云南水库养殖鲤鱼投放鱼种密度一定要比池塘少10%~20%。
2.投放规格5厘米以上养殖投放的鱼种规格最好要全长5厘米以上,如果水库投放的鱼种小于这一规格,一是体质弱小,抗病力弱,适应能力也弱;二是容易被水库里的敌害生物(水鸟、凶猛性鱼类)所捕获;三是会被大浪打到岸边致死。
水库养殖的鲤鱼成活率要高,鱼种规格必须要全长达到5厘米以上。
3.减少鱼种投放时温差过大引起的应激反应由于水库面积大,投放的鱼种多,绝大多数鱼种是用活鱼运输车运输,由于持续不断的充氧,运鱼车辆水箱里的水温要比水库里的低,多数在5℃以上,有的达到10℃,这一环节是最不被水库养殖户所重视。
多数养殖户把鱼种拉来经过杀菌消毒后就直接放入水库,这样往往造成鱼种的应激反应。
所以鱼种投放水库前一定要用水库里的水把箱里的水温慢慢调到和水库的水温相差在4℃以内。
4.投喂饲料的选择主养鲤鱼的水库投喂的是配合饲料。
首先要选择信誉好的品牌,第二要价格适宜,第三鱼种刚投放时投喂的饲料选择粗蛋白含量34%,当鱼长到100克/尾以上时改喂粗蛋白含量32%的饲料,超过这一含量,鲤鱼消化吸收不了的蛋白质就会排出体外,同时水库里养殖草鱼、鲫鱼吃了粗蛋白含量过高的饲料发病率、死亡率也非常高。
水库实行生态养殖每亩应下多少鱼苗?水库水体资源丰富,水域辽阔,阳光充足,水质良好,极适宜水产养殖,但要想产量高,效益好,必须坚持科学养殖,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合理放养鱼种。
在水库养殖中,要求投入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大而整齐的优质苗种。
一般鱼苗规格在15厘米以上,这种鱼苗生长速度快,回捕率高,经济效益好。
如果投放体弱规格小的苗种,不但成活率低,摄食能力差,生长速度慢,回捕率低,而且会被库中凶猛鱼类所吞食。
投放密度要合理,应根据水库条件及养殖管理水平灵活掌握,一般每667平方米投入大规格鱼苗150尾~200尾,小规格鱼苗350尾~500尾。
投放时间应实行隔冬放养,一般在每年1月份前后,这时运输成活率高,且鱼类可早入库早生长,增加生长时间。
放养苗种应选择天气晴好时,在水库上游向阳避风的浅水处。
二是科学投喂施肥。
水库养鱼一般以滤食性鲢、鳙鱼为主,应根据其主食浮游生物的特点,依气候变化,温度差别和水体营养状况等不同条件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确保合理平衡科学施肥,使水库水色呈油绿色或淡绿色。
一般大型水库水体透明度应在80厘米~100厘米,中型水库在60厘米~80厘米,小型水库在40厘米~60厘米,山平塘在30厘米~40厘米。
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或无机肥,也可根据条件施用生物肥。
施肥要掌握“施足基肥,追肥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在鱼类生长旺季应多施追肥。
如果水库中投放了吃食性鱼类,则应按照其投喂要求科学投喂饲料。
三是加强鱼病防治。
水库一旦发生鱼病,极有可能祸及全库,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水库养鱼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
在鱼种放养前要对水库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高温季节或水体水质变坏时,应采用措施调节水质,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
水库较常见的鱼病主要有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两大类,而以暴发性流行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和水霉病最多。
发生鱼病后应立即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治疗。
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技术
杨永斌
【期刊名称】《适用技术之窗》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汉中市从1989年开展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高产试验,先后进行了主养鲤成鱼和主养鲢鳙鱼养殖,取得主养鲤鱼亩产600公斤、400公斤和主养鲢鳙鱼亩产400公斤、200公斤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一、水库条件水质良好、无污染。
拦鱼设施及排水设施完整,库底平坦,光照条件较好,交通便利。
二、鱼种规格及投放鱼种前准备鲤鱼种10尾/公斤,鲢鳙鱼种8尾/公斤,草鱼种10尾/公斤,鲫、鲂等鱼种20尾/公斤。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杨永斌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水产工作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4.6
【相关文献】
1.小型水库养鱼技术 [J], 丁德明
2.提高小型水库养鱼产量的综合技术措施探讨 [J], 李海林
3.小型水库养鱼高产技术 [J], 杨水娥
4.北方地区小型水库成鱼半精养技术 [J], 陈信杰
5.中、小型水库养鱼精养技术 [J], 杨永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库放鱼苗的正确方法
一、准备要求:
1、准备好放鱼苗的活鱼苗,活鱼苗要求健康、幼小,如鳊鱼、鲤鱼、草鱼等;
2、准备好放鱼苗的饲料,活鱼苗的饲料要求新鲜、多样,如淡水虾、小虾、鱼丸等;
3、准备好足够的放鱼苗容器,便于调节水温和水量,以使活鱼苗能够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
4、准备好放鱼苗的工具,如捕鱼网、鱼袋等,以保证活鱼苗的捕获和放入水库时的正确操作;
5、准备好放鱼苗所需的药品,以预防疾病,保证活鱼苗的正常健康生长。
二、放鱼苗步骤:
1、活鱼苗的收购:在购买活鱼苗前,应先对活鱼苗的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活鱼苗的健康、幼小、数量足够等;
2、活鱼苗的投放:选择放鱼苗的地点,一般应为水深平缓、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的地方;
3、活鱼苗的观察:在活鱼苗投放后,要及时观察活鱼苗的反应,以判断水温、水质、饲料等是否符合活鱼苗的生长要求;
4、活鱼苗的管理:活鱼苗的数量应加以调节,以免水质受到污染,对活鱼苗的健康有影响;
5、活鱼苗的养殖:活鱼苗应定期进行投喂,规律施药,定期清
理池塘底泥,以确保活鱼苗的正常健康生长。
小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小池塘养鱼是一项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活动。
它不仅能带来观赏的乐趣,还可以提供新鲜的水产品。
然而,要想在小池塘里成功养鱼,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池塘的选址和设计至关重要。
选择一个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
池塘的大小要根据养殖规模和鱼的种类来确定,同时要考虑池塘的深度,以确保鱼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设计池塘时,要合理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以便于水的管理和调节。
其次,池塘的水质管理也是关键。
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因此,要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要通过添加有益菌、定期换水等方式来调节水质,为鱼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选择鱼种时,要根据池塘的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
一般来说,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鱼种较为合适。
同时,要注意鱼的搭配,避免不同鱼种之间的争斗和相互影响。
饲料管理是养鱼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饲料,确保鱼获得充足的营养。
同时,要注意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此外,病虫害防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要定期检查鱼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治。
同时,要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最后,要合理安排捕捞和销售。
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捕捞时间,确保鱼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要关注市场价格信息,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总之,小池塘养鱼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合理的选址和设计、水质管理、鱼种选择、饲料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捕捞和销售等方面的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在小池塘里养鱼成功并获得丰收的喜悦。
The world will give way to those who have goals and vision.(页眉可删)水库养殖什么最挣钱水库养殖什么最挣钱?水库可以养鱼,一起看看下面吧!水库养殖什么最挣钱【1】:养殖野生甲鱼水库养殖野生甲鱼技术甲鱼也称为鳖、甲鱼、团鱼等,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能起到清热滋阴、补肾健骨等作用,是我们餐桌上保健美食,也是一种滋补药品。
随着人们对养生的注重,野生的甲鱼更获得人们的喜爱,价格也比人工甲鱼更高,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利用水库资源来养殖野生甲鱼的技术,如下:一、选好育好苗种,降低种苗成本甲鱼苗种上从外购进,所以无论养殖当年苗种或上年冬育苗种,都应选择________清楚,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种苗进行放养,并要立足于早投苗,尽量投放大规格苗,有条件的最好选养洞庭湖水系的中华鳖良种苗,做到同批苗专塘培育,提高苗种的育成率。
建议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逐步走人工培育亲鳖,自繁自养的道路,降低种苗成本。
二、科学用料,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是甲鱼养殖成本中最大的一项支出,约占60%左右,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是实行低成本养殖的重要关键。
作为养殖业者应该做到:1、科学选料若使用商品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户,最好选用知名度大的厂家生产的、质量稳定可靠的、饲料效果好的、新鲜的人工全价配合饲料。
若自配料的话,则要从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添加剂的种类、原料的新鲜度、粉料的细度、原料的预混合等情况去考虑,选购质优价廉的饲料,尽量满足甲鱼每一个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和营养需要。
2、科学用料不论使用全价商品料、自配料或商品料配合鲜活动植物饲料来投喂,都一定要将饲料充分搅拌,注意饲料团的粘合度,最好制成颗粒料,进行水上投喂。
宜多设固定食料台,投喂要求少量多次,保证甲鱼能吃饱不浪费,减少饲料在水中散失而污染水体。
总之,能把饲料系数降到1.7以下,饲料成本的'比例就会降下来。
水库养殖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渔业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库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水库养殖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还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更好地推动水库养殖事业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库养殖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水库养殖的基本情况水库养殖是指在水库中进行养殖业的一种方式。
水库养殖的水域面积大、水质好、水量充足,适合进行多种养殖业的发展。
目前,水库养殖主要以鱼类养殖为主,同时也可以进行虾、蟹等水产品的养殖。
水库养殖的特点是环境优越,水产资源丰富,适合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
三、水库养殖实施方案1. 选址:选择水域面积大、水质清澈、水温适宜的水库进行养殖,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2. 设备: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如养殖网箱、养殖笼、投饵器等,提高养殖效率和养殖质量。
3. 品种选择:根据水库水质和水温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水域养殖的鱼类、虾类或蟹类,确保养殖种类的适应性和市场需求。
4. 饲料投喂:科学投喂,合理搭配饲料,避免浪费,提高养殖效益。
5. 疾病防控:加强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养殖水域的健康和安全。
6. 环境保护:在养殖过程中,注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避免污染,确保水质清洁。
7. 市场销售: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养殖规模和养殖品种,确保养殖产品的销售。
四、水库养殖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水库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水库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域的压力。
因此,水库养殖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五、结语水库养殖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水库养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确保水库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促进水产业的繁荣。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水库养殖事业,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共同推动水库养殖事业的发展,为水产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库养殖方案简介水库养殖是指在水库中利用水域资源养殖水产品的一种经济活动。
由于水库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深度,水质相对较好,且水体自然循环系统较为稳定,适宜于养殖各类水产品。
本文将介绍水库养殖方案的基本要点和步骤。
选择适宜的水库选择适宜的水库是水库养殖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水质状况水质是影响养殖水产品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
水库的水质应该符合养殖物种的要求,如水温、PH值、氧气含量等。
此外,水库周围的环境因素也会对水质产生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养殖空间水库的规模和深度将直接影响养殖的容量和多样性。
要根据需求选择适当大小的水库,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养殖目标物种,并有利于充分利用水域资源。
周边环境水库周边的环境对养殖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
要考虑附近的工业污染、农药使用情况等,以确保水库周围环境对养殖物种的影响较小。
养殖物种选择养殖物种的选择对水库养殖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产品养殖物种:鱼类养殖鱼类养殖是水库养殖的常见选择。
常见养殖的鱼类有鲤鱼、鳜鱼、鲫鱼等。
选取适合当地水质和养殖条件的鱼类,进行规模化养殖。
虾蟹养殖虾和蟹类养殖是另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养殖方式。
常见的虾和蟹类有对虾、河蟹等。
虾和蟹类养殖需要建立适合其繁殖和生长的水域环境,同时控制养殖密度以及合理投喂。
藻类养殖藻类养殖是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
通过养殖藻类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体的氧气含量、维持水质平衡。
养殖藻类主要包括螺旋藻、硅藻等。
养殖设施建设养殖设施的建设是水库养殖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建设养殖设施的主要步骤:水域划分根据养殖物种和规模,将水库划分成合理的养殖区域。
养殖区域应考虑物种的繁殖和生长需求,同时保证容易管理。
安装围网根据养殖区域的划分,安装围网以划分养殖区域和防止养殖物种的逃逸。
围网应选择耐用、安全的材料,并能够抵御外界的风浪和水流。
建设养殖控制系统建设养殖控制系统是水库养殖的一项重要工作。
养殖控制系统包括水质监测、水温调控、养殖密度控制等。
水库高产养鱼如何巧用氨基酸原粉摘要:水库养鱼是发挥水库蓄水灌溉以外的重要功能,化肥养鱼是一项不投饵(青、精饵料)、不施药(鱼药、农药)、无病害、生长快、操作易、见效快、效益高的无污染、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氨基酸原粉代替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等氮肥,是化肥养鱼技术新的突破。
氨基酸原水库养鱼是发挥水库蓄水灌溉以外的重要功能,化肥养鱼是一项不投饵(青、精饵料)、不施药(鱼药、农药)、无病害、生长快、操作易、见效快、效益高的无污染、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氨基酸原粉代替尿素、氯化铵、碳酸氢铵等氮肥,是化肥养鱼技术新的突破。
氨基酸原粉是从动物副产物中提取的纯生物产品,无化学合成,鱼虾和浮游生物(鱼虾饵料)可直接吸收利用,转化彻底无残留,不污染水质,具有肥水养鱼双重功效。
且含量高用量少,节省运费劳力成本。
一、水库条件:以水面开阔的中、小型水库为宜,水深最好在20米以内、溢洪量不大,一般库水年交换次数在3次以下。
二、鱼种放养:1、投放品种:施放化肥的目的是肥水,繁育浮游生物,所以水库应以投放白鲢(鲢)、花鲢(鳙)等肥水性为主,适当搭配草、鳊、鲤、青鱼。
2、投放比例肥水性鱼占80~90%(白鲢占40~45%、花鲢占50~55%),其他鱼占10~20%。
许多水库习惯鲢鳙比1∶0.3,但从水体中鱼种搭配均衡和经济效益考虑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形成原因一是老养殖户的习惯,二是鱼种投放密度不合理,三是施肥数量不足和氮磷比例不合理,因此建议链鳙至少比例1∶0.6~0.8。
3、投种时间与规格①数量:亩放养量按计划产量、水深和常年排水后最低水面积确定,一般亩放各类鱼种100~300尾。
②规格:最好采用隔年鱼种。
一般要求鳙苗5寸以上、鲢苗4寸以上,以0.05~0.10公斤/尾为宜。
③投放时间:秋冬春季分批投库。
若投夏花鱼种最好6.60厘米以上,以5月下旬至7月初投库为宜,分2~3批投库。
三、科学施肥:1、施化肥时间:水温达到18℃即可施放化肥。
小型水体投肥养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年来,施肥养鱼已被广大养殖户所应用,池塘、水库、湖泊等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施肥养鱼是通过向养殖水体补充营养成分(N、P 等),培育鱼类的饵料生物,以提高渔业生产力,实际上是进行间接投饵,扩大养殖对象的食物资源,提高水产养殖产量。
目前,50-300 亩小型水体投肥精养花白鲢已取得较大突破,有的产量已达到250-350 公斤/亩。
但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效益越来越差,水质难以控制,各种疾病发生机率增大,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本。
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让这些小型水体既能产量高,又能降低养殖成本,减少各种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呢?以下是小型水体投肥养殖应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是广大养殖户获得稳产、高效的保证。
1、合理放养,轮捕轮放。
很多养殖户盲目追求高产,习惯放过多的水花、寸片,导致密度过大,放养规格混乱,尾数不确定。
而水体所能承受的滤食性花白鲢有限,一旦达到一定产量(一般200-250 公斤/亩),鱼类生长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应选择性放养适当花白鲢鱼种,时刻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密度。
一般0.05-0.25 公斤/尾不能超过200尾/亩,0.4-0.75 公斤/尾不能超过80 尾,1 公斤/尾以上不能超过40 尾/亩。
6-9 月及时捕捞,基本上每月一次,根据捕捞情况及时补充合理数量的鱼种。
2、合理投肥,控制水质。
投肥应根据全年鱼产量确定用量,分配到应投肥的月份。
一般11 月-3 月以农家粪肥为主(保肥),4、10 月以无机化肥为主(低温季节,迅速肥水),5-9 月以高含量生物渔肥(如亿龙大水面肥、亿龙Ⅱ型肥、亿龙鱼丰)为主(肥水,调节水质)。
投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化肥用量一般10-15 公斤/亩,生物渔肥用量3-5 公斤/亩,切忌一次性投肥过多,以防水质过肥老化。
一般投肥5-8 次/月为宜,施肥间隔时间一般是5-6 天,长期阴雨天时不能过长时间停止投肥,应少量投或补充饲料喂养。
1 / 12 小型水库养鱼技术要点 一、基本条件 (一)清基: 小型水库多是建在丘陵地区,淹没多条山沟及山坡上的农田耕地。为便宜养殖管理和捕捞作业,新建时要清除掉库底的树桩和障碍物;建成未进行清基的水库,为更好的发展高产养鱼,可以在天旱或涸水季节采取挖心子等办法清整除。
(二)消毒和除害: 一般水库都没有进行消毒工作。但是长期养鱼,有机质淤积和肥泥增厚,都会影响养鱼效益。为此,在适当的时候投入一定量生石灰进行带水消毒,杀灭寄生虫或鱼类敌害,同时,对改变水库水质有积极作用。小型水库中存在一定量的凶猛鱼类,为不影响鱼种成活率,在有凶猛鱼类的水库投放鱼种规格要越大越好。
(三)建设鱼苗种培育xx 水库在新建时应规划出鱼苗种培育池建设用地,一般100亩水库养鱼水面应配套5—7亩鱼池,水深1.5—2米,面积1—2亩为宜,也可在浅水区或库湾围拦培育鱼种,也可用网箱培育鱼种,以便适应水库多品种养殖的需求。
(四)防逃设施建设 建设水库防逃设施与水库鱼产量高低有密切关系,防逃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渔获物的安全与否。防逃设施建设分为网栏、栅栏两种,多数水库采用网栏且安全系数大,对于过洪量极小或一般都不过洪水库就不必要搞防逃设备。网栏则选用乙纶线编制网片网目为2公分的栏网,在离溢洪道一定距离(一般控制最大流速在每秒0.7米处)的两岸,将上纲栓紧固定,系在离水面0.5米的纲绳上或系上浮子浮在水面(将上纲拼缝一条盖网,使盖网浮于水面的上游方)下纲用铁锚、水泥或石头固定于水底。两岸边打水泥桩固定网绳,栅栏常用竹、木、钢筋作材料。水浅流缓的水库,可以直接在溢洪道口设置;溢洪量大,水流较急的水库,应离开溢洪道口,成弧形设置。 2 / 12
二、鱼种投放及比例 鱼种投放是水库养鱼获得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水库养鱼技术关键。
(一)投放品种比例 根据水库水体饵料生物组成及饲养管理方法来确定投放品种比例。 1、肥水水库型: 指自然水体肥、人工投粪肥和化肥,在水库中套养鲤鱼网箱等放养品种比例主要为滤食性鱼类,其次是吃食性鱼类。鲢鳙鱼占90%左右,草、鲤鱼占10%左右,若水质特别肥,水色为绿豆色,鲢可占总放量的60—80%,镛可占20—30%。草鱼、鲤鱼等可占10%左右;若水色为深茶褐色,鳙可占25—35%,鲢占45—55%,吃食性草鱼等占15—20%,纯施化肥水库,应以鲢主主体,鲢可占75—85%,鳙可占10—15%,草鱼等占5—10%,施有机肥为主或进行网箱养殖的水库,应适当加大鳙比例。
2、瘦水水库型: 指无肥投入,草料便宜,社会环境xx的小 (二)型水库,可以采用主养草鱼或套养鲤鱼网箱。主养草鱼时,草鱼比例占40%—50%,鲢鳙鱼占25—35%,,鲤鲫鱼占15—20%,采用网箱养鲤时,可按100亩水面放15—20只箱(5*5)水库水体主放鲢鳙鱼,其次是草鲤鱼,鲢可占45—55%,鳙可少占25—35%,草鲤鱼等占15—20%。
(二)鱼种投放规格和密度 鱼种投放规格原则是能防御凶猛鱼类追食,并能适应鱼类生长和饵料生物基础;鱼种投入密度则要考虑饲养管理水平,鱼种规格及出售商品鱼规格。
鱼种规格一般要在10厘米以上,鲤草鱼最好在50g/尾左右,花白鲢35g/尾以上个体最好,这就要看鱼种来源及生产成本而定,总的来说鱼种宜大不宜小。 3 / 12
鱼种放养密度亩放量在250—500尾,起水商品个体要在0.5kg以上。根据水库水体大小、饵料生物基础、凶猛鱼类多少、鱼种规格大小和饲养管理水平(含水库水体肥瘦)来决定放养密度。
三、饲养与管理 饲养与管理工作是取得小型水库养鱼高产稳产的关键,饲养与管理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水库鱼产量和养殖经济效益。
(一)鱼类饵料来源 养鱼饵料和营养物质的来源大致可分两大类,第一是天然饵料,借库周农作物施肥,水库自身农作物(含集雨区内作物)有机质,人类(含动物)活动遗留的有机质等进入水库水体转化成营养物质。第二是人工有意向水库投放肥粪,饵料等有机物。天然饵料来源有限,人工饵料可以人为科学合理投入,从而不断提高水库水体鱼产力,实现物质有机良性循环。
1、有机肥 有机肥的特点,有机肥是人、畜、禽的粪便以及绿肥等的通称。其营养成分较全面,肥效较缓且持久。但是分解粪肥耗氧量大,与鱼争氧容易发生死鱼事故,因此施有机肥应少施勤施。
〔1〕施肥时间及用量: 用发酵人、畜、禽粪便装入船全库泼洒均匀,5—9月可以大量施肥,7—9月为高峰施肥,每隔10—15天施1次,亩施300-500公斤,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为宜,用量要根据鱼的生长、水色、天气而灵活掌握。
2、综合种养殖解决绿肥来源 (1)鱼鸭套养: 利用水库水面养鸭,鸭粪肥水养鱼。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只鸭一年排粪9公斤,即能增产鲜鱼1kg。
(2)鱼畜禽配养: 4 / 12
利用粪便肥水养鱼,解决肥料来源,减少了环境污染,行成养鱼、养猪、养鸡、养兔立体化生产。
(3)引入场镇污水,沼气水和农副产品加工付产物等肥水养鱼,促进渔业生产发展。
(4)网箱养鲤套养,利用网箱养鲤的粪便和残饵肥水养鱼。 (5)在水库周围空地种草,种农作物,利用绿肥养鱼。 3、投喂人工饵料: 包括颗粒和粉残饵料。颗粒饵料养鱼是当今发展趋势,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高度集约养殖渔业,颗粒饵料养鱼产量效益都会成倍增长。
4、投饵与施肥结合 这是根据当地资源情况,投饵与施肥并举,饵料来源方便,投资者效益好,适宜吃食性和滤食性鱼类各自比例都较大的放养水体采用的饲养方式。
(二)防治鱼病 水库养鱼鱼病发生率低,若搞有网箱等集约化养殖的水库鱼病发生多,这就要加强预防和治疗,原则是防重于治。
(三)防逃防盗 在洪期安好拦鱼设施,特别是6—9月份,需加强防逃设施的管理和看守。防止翻网逃鱼,要设看守管理点,加强夜间巡查防上偷盗。同时要加强与库区群众的关系,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创造良好的渔业环境。
四、捕捞 小型水库一般采取季节捕捞与年终集中捕捞结合,3—8月少量捕捞。8—10月增大捕捞,11月至次年1月集中捕捞。
巧用食盐解救浮头增进食欲去霉除毒 5 / 12
①解救浮头: 每亩水面水深1m,用食盐5-10Kg拌黄泥土全池泼洒,可抢救鱼类浮头。 ②增进食欲: 食盐含的钠、氯是营养元素,可增进食欲,因此每50Kg饲料加入10-15g食盐投喂,对生长有利。
③去霉除毒: 饲料久置极易引起霉变,可用食盐去除;用15%盐水浸泡霉变饲料5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即可投喂
烂鳃病 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 其病原体是指环虫或车轮虫,它们交互感染,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困难,严重时,鳃丝局部溃烂,以至鳃软骨外露,鱼体呼吸困难,最终死亡。防治方法:
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也可选用晶体敌百虫0.2克、硫酸铜0.2克、亚硫酸铁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15分钟。或选用晶体敌百虫0.2--0.3克溶于水中,泼洒在1吨饲水中,每周用药1-2次,可有效杀死水中的寄生虫。
(2)细菌性烂鳃: 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 6 / 12
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 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
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 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见效。
(4)粘液球菌性烂鳃: 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
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水库渔业养殖经营技巧 我国大、中、小型水库星罗棋布,宜渔水面十分丰富,但由于大多水库以发电、航运、灌溉等为主,导致水库养鱼产量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极低。其实,水库养鱼具有成本低,收益高等诸多优点,水库鱼的品质因其绿色环保优势,在市场上需求大,价格高,并且水库内可开展多种经营,多途径增收。
科学养殖提高效益 水库水体资源丰富,水域辽阔,阳光充足,水质良好,极适宜水产养殖,但要想产量高,效益好,必须坚持科学养殖,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7 / 12
一是合理放养鱼种。在水库养殖中,要求投入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大而整齐的优质苗种。一般鱼苗规格在15厘米以上,这种鱼苗生长速度快,回捕率高,经济效益好。如果投放体弱规格小的苗种,不但成活率低,摄食能力差,生长速度慢,回捕率低,而且会被库中凶猛鱼类所吞食。投放密度要合理,应根据水库条件及养殖管理水平灵活掌握,一般每667平方米投入大规格鱼苗150尾~200尾,小规格鱼苗350尾~500尾。投放时间应实行隔冬放养,一般在每年1月份前后,这时运输成活率高,且鱼类可早入库早生长,增加生长时间。放养苗种应选择天气晴好时,在水库上游向阳避风的浅水处。二是科学投喂施肥。水库养鱼一般以滤食性鲢、鳙鱼为主,应根据其主食浮游生物的特点,依气候变化,温度差别和水体营养状况等不同条件确定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确保合理平衡科学施肥,使水库水色呈油绿色或淡绿色。一般大型水库水体透明度应在80厘米~100厘米,中型水库在60厘米~80厘米,小型水库在40厘米~60厘米,山平塘在30厘米~40厘米。施肥一般采用有机肥或无机肥,也可根据条件施用生物肥。施肥要掌握“施足基肥,追肥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在鱼类生长旺季应多施追肥。如果水库中投放了吃食性鱼类,则应按照其投喂要求科学投喂饲料。
三是加强鱼病防治。水库一旦发生鱼病,极有可能祸及全库,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水库养鱼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在鱼种放养前要对水库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高温季节或水体水质变坏时,应采用措施调节水质,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水库较常见的鱼病主要有病毒性鱼病和细菌性鱼病两大类,而以暴发性流行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打印病和水霉病最多。发生鱼病后应立即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