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12.50 KB
- 文档页数:7
※文献分析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黄蓉1王翔2肖红玲2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国数据库(CNKI)、维普、万方、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从建库至2019年4月有关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检索到380篇,最终纳入8篇文献,总计726例患奢。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耳穴埋豆治疗提高失眠患者的总有效率(OR=3.93,Z=4.32,95%CI[2.11,7.30])、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MD =-2.29,95%CI[-2.50,-2.09],P<0.00001)、降低焦虑量表评分(SAS)(MD=-&69,95%CI[-&90,-&49],P<0.00001)以及提高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MD=89.17,95%CI[87.95,90.39],P<0.00001)。
结论耳穴埋豆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其舒适度,但由于本次纳入研究的Meta分析样本量较少,尚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关键词:失眠;耳穴埋豆;系统性评价;随机对照失眠(Insomnia)是睡眠的始发环节或者(和)睡眠状态维持障碍,导致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并且影响患者白天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约有10%-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也,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地解决患者睡眠问题,但容易产生滥用、依赖等副作用。
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勺耳穴埋豆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减轻失眠严重程度,治疗失眠有一定疗效,此方法简单易行,无痛无创伤,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但研究质量和评价指标各不相一,相关系统性评价较少,通过Meta分析系统性评价耳穴埋豆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循证依据。
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分析失眠症是指在晚上无法入睡或者醒来后难以再次入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的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但是这些方法往往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长期使用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近年来,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备受关注。
这种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压力点,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本文将对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一、疗效机制: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是一种综合性的中医疗法,其疗效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整气血:根据中医理论,失眠症是由于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吴茱萸穴位贴敷能够刺激人体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改善失眠症的症状。
2. 舒缓神经:耳穴是人体神经反射区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在耳朵上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达到舒缓神经、放松身心的效果,有助于改善失眠症。
3. 改善情绪: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疗法还可以刺激人体内分泌系统的活动,促进身体内多种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利于改善情绪,缓解焦虑、紧张等与失眠相关的情绪问题。
二、临床疗效: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临床数据:1. 一项由某医院开展的临床观察研究显示,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睡眠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入睡时间缩短,夜间起夜次数减少,睡眠时间延长。
3. 一些长期跟踪观察发现,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患者,在治疗后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失眠症的复发率较低,睡眠质量得到了持续稳定的提高。
以上临床数据表明,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对改善失眠症的症状和促进睡眠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三、注意事项:尽管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的:1.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于疗效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治疗时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利用耳穴埋豆法改善高血压病人失眠的临床效果分析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病人出现失眠的问题。
而目前临床上,一些针灸方法被逐渐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
本文以耳穴埋豆法为例,探讨其在改善高血压病人失眠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
一、耳穴埋豆法的作用机制耳穴作为身体的微缩反射区,在针刺或按压时能够产生与身体相应的反应,进而影响脏器功能,调节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
因此,耳穴和身体各器官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射关系,针刺耳穴对身体各系统运作都会产生影响。
耳穴埋豆法虽然跟针刺刺激的原理类似,但主要是利用豆子的压力作用,通过耳穴反射区神经途径的影响来达到疗效。
通过在耳穴上埋置小豆子,刺激耳穴反射区使身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从而起到调节血压、舒缓神经、改善睡眠以及缓解反应过度的作用。
深度睡眠对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高血压患者常常面临着失眠的困扰。
此外,失眠往往会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人病情加重。
因此,针对高血压病人失眠的问题,通过耳穴埋豆法进行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1. 调节身体神经系统,缓解压力高血压病人易受压力影响,导致神经系统紊乱,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耳穴埋豆法能够通过反射区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缓解神经系统紊乱,缓解压力,从而改善高血压病人失眠的情况。
2. 降低血压,改善血流高血压病人血压升高常常伴随血流郁滞,耳穴埋豆法能够通过反射区对血流的影响,调节血压和血流,降低血压,改善血流,从而改善高血压病人失眠问题。
3. 调节情绪,促进睡眠耳穴埋豆法还能够促进大脑皮质的活跃,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失控而导致的失眠。
同时,通过刺激耳穴反射区神经途径,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促进睡眠。
三、耳穴埋豆注意事项虽然耳穴埋豆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但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耳穴选择耳穴是一个重要的能量点,所以需要选择安全的穴位。
治疗失眠可选择心、肺、脾、肝等穴位。
2. 豆子质量选择较为平整光滑的豆子,大小刚好能够覆盖耳穴反射区即可。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问题,许多人都面临着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传统中医理论中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耳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本研究旨在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替代治疗方法。
方法受试者本研究共招募了50名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失眠患者,包括男性和女性。
所有受试者都符合以下标准:1)已被医生诊断为失眠;2)未接受过其他治疗;3)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前后对照实验设计。
每个受试者在实验开始前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和评估,包括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等指标。
然后,每个受试者接受耳穴压豆治疗,每周三次,共持续4周。
每次治疗的压豆数量和压力强度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治疗结束后,受试者进行病史记录和评估,以评估耳穴压豆治疗的疗效。
还进行了与治疗前相同的睡眠指标评估,以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
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的睡眠指标变化。
显著性水平设定为0.05。
结果受试者基本信息本研究共有50名失眠患者参与,其中30名为男性,20名为女性。
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
睡眠指标变化经过4周的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患者的睡眠指标有所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睡眠质量评分显著提高(t = -4.62, p < 0.001),入睡时间显著减少(t = 3.87, p < 0.001),睡眠时间显著增加(t = -3.52, p = 0.001)。
讨论本研究观察到耳穴压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过刺激特定耳穴,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进而影响睡眠模式。
这一治疗方法无需药物,可以作为替代性治疗方法应用于失眠患者身上。
,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
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导致结果的偏差。
本研究仅观察了短期效果,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耳穴压豆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的M e t a分析邵帅1,谢薇2*,向毅明1,赵玲玲1,周艺涵1,罗丽媛1,陈丽1,刘兴11.贵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贵州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 a ra c u p o i n t p r e s s i n g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o r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s o m n i a:aM e t a-a n a l y s i sS H A OS h u a i,X I E W e i,X I A N GY i m i n g,Z H A OL i n g l i n g,Z H O UY i h a n,L U OL i y u a n,C H E NL i,L I UX i n g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G u i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G u i z h o u550002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I E W e i,E-m a i l:2817180455@q q.c o m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e v a l u a t et h et h e r a p e u t i ce f f e c to fe a ra c u p o i n t p r e s s i n g c o m b i n e d 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o n i n s o m n i a.M e t h o d s:T h e r e l a t e d s t u d i e so n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e f f e c t o f e a r p o i n t p r e s s i n g c o m b i n e dw i t h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o r a l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o ni n s o m n i a w e r er e t r i e v e df r o m C N K I,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V I P,M e d L i n e,P u b M e d,t h e C o c h r a n e L i b r a r y.T h e r e t r i e v a l t i m e w a sf r o m t h e i n c e p t i o nt o M a r c h2023.R e v M a n5.4s o f t w a r e w a su s e dt o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e v a l u a t et h e i n c l u d e d 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u l t s:T e n s t u d i e sw e r eu l t i m a t e l y i n c l u d e d,i n v o l v i n g a t o t a l o f797s t u d y s u b j e c t sw i t h399i n s o m n i a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t r i a l g r o u p a n d398i n s o m n i a p a t i e n t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C o m p a r e dw i t h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o f t r i a l g r o u p i n t r e a t i n g i n s o m n i aw a s b e t t e r(O R=4.36,95%C I2.84-6.71,P<0.00001),t r i a l g r o u p h a d l o w e r P S Q I s c o r e[M D=-2.02,95%C I-2.39--1.65, P<0.00001].C o n c l u s i o n:C u r r e n t e v i d e n c e s h o w s t h a t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e a r a c u p o i n t p r e s s i n g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h a s a c l e a r t h e r a p e u t i ce f f e c to ni n s o m n i a,w i t hah i g h e re f f e c t i v er a t ea n das i g n i f i c a n td e c r e a s e i nP S Q Is c o r ec o m p a r e dt o w e s t e r n m 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 e n t.K e y w o r d s i n s o m n i a;e a r a c u p o i n t p r e s s u r e a p p l i c a t i o n;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M e t a-a n a l y s i s;e v i d e n c e-b a s e d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对失眠的治疗效果㊂方法:检索中国知网㊁万方数据库㊁维普数据库㊁M e d L i n e㊁P u b M e d㊁t h e 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等有关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内服对失眠治疗效果的研究㊂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㊂使用R e v M a n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㊂结果:最终纳入10项研究,共涉及797例研究对象,观察组(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失眠病人399例,对照组(西医药物或安慰剂)398例㊂观察组治疗失眠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 R=4.36,95%C I(2.84,6.71),P<0.00001];观察组P S Q I评分低于对照组[M D=-2.02,95%C I(-2.39,-1.65),P<0.00001]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的疗效明确,相较于西医药物治疗有效率更高且P S Q I评分降低明显㊂关键词失眠;耳穴贴压;中药;M e t a分析;循证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3.23.004失眠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其主要特征为难以入睡与维持睡眠困难,其发病原因复杂[1]㊂据报道,全球有27%~30%的人群遭受失眠的困扰,且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2],因此,治疗失眠以及改善睡眠质量已经成为人们需要重视的问题[3]㊂目前西医治疗失眠症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临床最常见的治疗失作者简介邵帅,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谢薇,E-m a i l:2817180455@q q.c o m引用信息邵帅,谢薇,向毅明,等.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的M e t a分析[J].循证护理,2023,9(23):4198-4203.眠的药物有阿普唑仑㊁艾司唑仑等,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及次日头晕目眩㊁疲倦乏力㊁精神不振等副作用[4]㊂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失眠逐渐成为热点,其中耳穴贴压外治法联合中药内服临床应用广泛,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失眠具有临床疗效明显㊁安全性高㊁无副作用且深受病人喜爱等优势[5]㊂随着中药治疗失眠机制的深入研究,现中药内服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明显,且与西医药物治疗比较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6]㊂目前国内外虽有很多关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疗效的临床研究报道,但多是单个研究,且没有相关M e t a分析类的文献总结㊂因此,本研究旨在综合多个临床研究进行系统文献回顾,明确耳穴㊃891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D e c e m b e r,2023V o l.9N o.23贴压联合中药与西医药物疗法相比治疗失眠的疗效,从而为治疗失眠提供指导㊂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 N K I)㊁万方数据库(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㊁维普数据库(V I P)㊁M e d L i n e㊁P u b M e d㊁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关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R C 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并根据各数据库调整检索策略㊂采用自由词㊁主题词与全文检索相结合的方式,中文关键词为:耳穴/耳穴贴压/耳穴压豆/耳针/失眠/不寐/入睡困难/中药/方剂/汤药/R C T/随机/随机对照㊂英文关键词为:e a r a c u p u n c t u r e p o i n t/e a r a c u p r e s s u r e/e a r a c u p r e s s u r e b e a n/e a r a c u p u n c t u r e/i n s o m n i a/d i f f i c u l t y s l e e p i n g/h e r b a l m e d i c i n e/f o r m u l a s/t a l k s/R C T/r a n d o m i z e d/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㊂以C N K I为例,检索式为:(((((((主题%= 耳穴 O R题名%= 耳穴 )O R(主题%= 耳针 O R题名%= 耳针 ))O R(主题%= 耳穴贴压 O R题名%= 耳穴贴压 ))O R(主题%= 耳穴压豆 O R题名%= 耳穴压豆 ))A N D(((主题%= 失眠 O R题名%= 失眠 )O R(主题%= 不寐 O R题名%= 不寐 ))O R(主题%= 入睡困难 O R题名%= 入睡困难 )))A N D((全文= R C T )O R(全文= 随机对照 ))O R(全文= 随机 )))A N D(((全文= 中药 )O R(全文= 方剂 ))O R(全文= 汤药 )))㊂1.2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1)文献为关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相关的R C T㊂2)文献的发表时间㊁语种㊁地区不作限定㊂3)研究对象为各类失眠病人,且要求文献有明确报告的诊断标准㊂4)观察组的干预措施为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对照组为单一西医药物治疗或安慰剂治疗㊂5)结局指标为治疗有效率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 S Q I)总分㊂1.2.2排除标准1)不可获取全文的文献,重复发表的文献,综述类㊁个案报道或经验总结类文献㊂2)研究中缺乏对照组,非R C T㊂3)没有准确提出失眠诊断的文献㊂4)耳穴压豆联合中药不是主要干预措施的文献㊂5)对照组干预措施不是单一的西药治疗㊂1.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检索并进行交叉审核,运用N o t e E x p r e s s3.5软件筛选排除重复文献,阅读标题及摘要对文献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不符合要求文献㊂提取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将相关资料录入E x c e l内㊂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第一作者㊁发表年份㊁分组方式㊁样本量㊁干预措施㊁疗程)㊁观察指标(总有效率及P S Q I评分)㊁其他资料(有无不良反应㊁病例收集来源)㊂1.4结局指标1)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无效例数指在接受治疗1个疗程后,失眠没有好转的病人,即睡眠总时长低于6h,睡眠质量低㊂2)P S Q I[7]:用来评定病人的睡眠质量㊂量表内容分为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得分越低,表明睡眠问题越少㊂1.5质量评价根据C o c h r a n eH a n d b o o k5.1.0[8]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㊂评价内容共包含7个条目㊂每个条目以 低风险 不清楚 高风险 进行评价㊂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每篇文献每个条目进行评价,如果评价结果出现分歧,则与第3人商议解决㊂1.6统计学方法采用R e v M a n5.4进行统计分析㊂通过χ2检验和I2统计量判断异质性,如纳入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I2<50%,P>0.1),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如纳入研究间异质性较大(I2ȡ50%,P<0.1),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以确认异质性来源,计算各组㊁各亚组的合并效应量和95%置信区间(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C I)㊂使用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情况[9]㊂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初步检索获得相关文献2646篇,经剔重㊁阅读标题与摘要初筛㊁阅读全文复筛,排除失眠诊断不明确㊁观察组与对照组不符合标准㊁评价指标不符合标准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10-19],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㊂㊃9914㊃循证护理2023年12月第9卷第23期(总第115期)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病例来源包括医院门诊或住院部,共涉及797例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99例,对照组398例;纳入研究的疗程为20~30d ㊂观察组采用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或安慰剂疗法,其中使用阿普唑仑5篇[10,12-13,18-19],艾司唑仑2篇[11,14],安慰剂㊁必要时用阿普唑仑2篇[16-17],地西泮1篇[15]㊂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与P S Q I 评分㊂10项研究中失眠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㊂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㊂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纳入研究分组方法样本量(例)观察组对照组干预措施观察组对照组疗程 结局指标岳珊等[10]2020随机数字表法303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自拟健脾安神茶)阿普唑仑片30d 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刘美华等[11]2020随机数字表法3232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艾司唑仑片28d 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陈瑜[12]2020随机数字表4848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阿普唑仑片28d 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阮晓东等[13]2019随机分组303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六君子汤)阿普唑仑片28d 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张丽娜[14]2016随机分组303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加味温胆汤)艾司唑仑片20d 治疗后有效率彭艳芳[15]2015随机分组606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桂枝龙骨牡蛎汤)地西泮片28d 治疗后有效率贾杰等[16]2015随机分组606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归脾汤加减)安慰剂,必要时予阿普唑仑片30d 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秦艳等[17]2013随机分组505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安神解郁汤加减)安慰剂,必要时予阿普唑仑片28d 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郑俊莹[18]2012随机分组2828耳穴贴压联合中药(自拟舒眠宁心汤)阿普唑仑片30d 治疗后有效率洪敏等[19]2012随机分组3130耳穴贴压联合中药(中药汤剂)阿普唑仑片28d治疗后有效率/P S Q I 评分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的10项研究中有7项研究[13-19]使用了随机分组,3项研究[10-12]使用了随机数字表法分组㊂有4项研究[10-13]设置了分配隐藏,评价为低风险,其余文献均未报道㊂有3项研究[10-12]对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进行盲法,评价为不清楚,其余评价为高风险㊂对结果选择性盲法的评价中均为不清楚;文献中结果部分报道的结局指标与文献方法部分拟定的结局指标完全一致,评价为低风险的8项研究,仅有2项研究[14-15]文献方法部分未明确报道结果部分结局指标的计算方法,㊃002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 -B A S E D N U R S I N GD e c e m b e r ,2023V o l .9N o .23评价为不清楚,选择性报道偏倚与其他偏倚评价为低风险㊂统计共纳入10项研究,总评价60个条目,评价为低风险总计35个,不清楚28个,高风险7个㊂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偏倚风险图见图2㊂图2风险偏倚汇总2.4 M e t a分析结果2.4.1治疗失眠有效率10项研究[10-19]报道了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㊂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0.36,I2=9%),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失眠有效率更高[O R=4.36,95%C I(2.84,6.71),P<0.00001]㊂见图3㊂图3两组治疗失眠有效率比较的M e t a分析森林图2.4.2 P S Q I评分7项研究[10-13,16-17,19]报道了P S Q I评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0.30,I2= 18%),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㊂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P S Q I评分低于对照组[M D=-2.02, 95%C I(-2.39,-1.65),P<0.00001],提示观察组治疗失眠的效果更好,见图4㊂对P S Q I评分进行亚组分型,依据对照组使用药物不同分为安慰剂组与西医药物组进行比较㊂安慰剂组P S Q I评分高于西医药物组,表明可能安慰剂组治疗失眠的疗效不如西医药物组[M D=-2.09,95%C I(-3.31,-0.87),P=0.0008],见图5㊂图4两组P S Q I评分比较的M e t a分析森林图㊃1024㊃循证护理2023年12月第9卷第23期(总第115期)图5两组P S Q I评分比较的M e t a分析森林图(亚组分析)2.5发表偏倚分析本研究纳入研究中全部采用了治疗失眠有效率结局的指标,故用该指标绘制漏斗图,结果显示所纳入的文献总体在漏斗图内,有1篇在漏斗图线上,经检查,风险偏倚为陈瑜[12]的研究㊂文献总体分布在对称线两侧较为对称,文献总体集中于漏斗图上方,提示与文献内样本量大有关㊂总体考虑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发表性偏倚较小[21],见图6㊂图6失眠有效率漏斗图3讨论西医药物治疗失眠虽然有疗效但是副作用大㊁长期服用依从性差㊁不易被病人和医生接受,与之相比传统中医耳穴贴压外治法联合中药内服法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明显,且无毒副作用[22]㊂但研究者大多局限于单个临床研究,因此,本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多个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合汇总基于系统的文献回顾㊂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治疗失眠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观察组P S Q I评分低于对照组;3)在P S Q I评分的亚组M e t a分析中,安慰剂组P S Q I评分高于耳穴贴压联合中药内服组,但此结果可能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㊂3.1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本研究共纳入10项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797例(观察组399例,对照组398例),发表年限为2012 2020年,3项研究[10-1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7项研究[13-19]采用随机分组㊂根据C o c h r a n e H a n d b o o k5.1.0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统计总评价60个条目,评价为低风险条目35个,不清楚28个,高风险7个,表明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希望研究人员对病例分组情况描述更加详细㊁明确㊂3.2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效果分析图3表明观察组治疗失眠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 R= 4.36,95%C I(2.84,6.71)]㊂P S Q I评分越低,表明失眠病人症状越轻;图4表明观察组治疗失眠P S Q I评分低于对照组[M D=-2.02,95%C I(-2.39,-1.65)]㊂综上所述,M e t a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失眠效果优于对照组,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是由于思虑劳倦㊁阳不交阴导致的,因此,要调和阴阳,缓解疲劳来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23]㊂耳穴贴压对失眠病人进行治疗,是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病人耳部穴位上,达到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起到疏通经络㊁调节脏腑功能㊁运行气血㊁缓解疲劳㊁调节阴阳的作用[24]㊂服用中药作为治疗手段,对提高睡眠质量疗效明显,较西药具有安全㊁毒副作用小㊁疗效理想㊁治标同治本的优势[25]㊂故结㊃2024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D e c e m b e r,2023V o l.9N o.23合耳穴贴压外治法及中药内服法治疗失眠为中医学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㊂4小结本研究结果显示,与西医药物治疗失眠相比,耳穴贴压联合中药治疗失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失眠有效率高㊁P S Q I评分降低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但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上述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因此,本研究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证据作为支撑㊂后期建议开展大样本㊁多中心㊁高质量的耳穴贴压联合中药的R C T来验证有效性㊂参考文献:[1] G E L,G U Y A T T G,T I A N J H.I n s o m n i aa n dr i s ko fm o r t a l i t yf r o m a l l-c a u s e,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a n d c a n c e r: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s t u d i e s[J].S l e e pM e d i c i n eR e v i e w s,2020,50:101257.[2]王俊秀.中国睡眠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1.[3]任秀亚,谢薇,罗茵,等.老年睡眠障碍患者阻碍因素与策略的质性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12):1257-1260.[4]A E R N O U T E,B E N R A D I A I,H A Z O J B,e ta l.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u d y o f 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a n df a c t o r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i n s o m n i a i nt h e g e n e r a l p o p u l a t i o n[J].S l e e p M e d i c i n e,2021,82:186-192.[5]黄丽春.耳穴治疗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6]李珊珊,赵敏,孙江燕,等.中医药治疗失眠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1):1887-1890. [7]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8] H I G G I N SJ,G R E E NS.C o c h r a n e h a n d b o o k f o r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s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M].[s.l.]:J o h n W i l e y&S o n s,L t d,2019:1.[9]胡雁,郝玉芳.循证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10]岳珊,张璐,范丹,等.自拟健脾安神茶结合耳穴埋豆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4):75-77.[11]刘美华,李双.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症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3):146-149.[12]陈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联合耳穴治疗围绝经期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20,29(6):39-41. [13]阮晓东,钟云,郁阿翠,等.六君子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老年脾胃气虚型患者失眠的疗效观察[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3): 290-292.[14]张丽娜.加味温胆汤配合耳穴贴敷治疗脑梗塞后痰热内扰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9):1241-1242.[15]彭艳芳.耳穴埋豆联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60例[J].河南中医,2015,35(12):3028-3030.[16]贾杰,厉秀云,高巾矞.归脾汤加减联合耳穴贴压治疗亚健康失眠60例[J].四川中医,2015,33(6):109-111.[17]秦艳,张蕾.耳穴贴压加中药内服治疗肝郁化火型亚健康失眠5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3,45(8):155-157.[18]郑俊莹.耳穴压贴联合自拟舒眠宁心汤治疗失眠对照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4):75.[19]洪敏,姜薇,王秀昆,等.中药并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1):3-5.[20]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63-367.[21]郑明华.M e t a分析软件应用与实例解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2]叶钰娟,李昕蓉,曹梦琪,等.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178-181.[23]刘静,季燕,丁静,等.中医护理治疗失眠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2):175-178.[24]肖娜,田京立,张靖煜,等.耳穴压豆在临床治疗失眠中的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30):195-197.[25]陈德瑶,何思陈,周道友.中药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105-110.(收稿日期:2023-04-17;修回日期:2023-11-13)(本文编辑薛佳)㊃3024㊃循证护理2023年12月第9卷第23期(总第115期)。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耳穴压豆法在失眠治疗中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挑选出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随机的分成对照和研究两组,对照组借助阿普唑仑片(0.8mg)进行治疗,而研究组则通过耳穴压豆这一治疗方法来进行相关治疗,对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与讨论,并对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综合焦虑/抑郁情绪(HAD)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等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在经过耳穴压豆这一治疗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失眠情况有所好转,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而言有很大改善。
结论:通过耳穴压豆这一治疗方法对失眠症进行治疗在临床阶段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关键词:治疗失眠;耳穴压豆;疗效;分析失眠症已经出现了许多年,其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为“不寐”,顾名思义,其指的是人睡眠时长出现经常化减少亦或者自身的睡眠质量呈现出显著降低的一类症状。
对于失眠症来说,其病情通常不会过于统一,有些患者病情较轻,仅仅是很难完全进入到睡眠状态中去,或者是在睡眠期间极易醒来,亦或者在某次醒来之后便很难再进入睡眠状态,而严重者则是整夜难以入睡,通常会做多个梦以及噩梦等,进而出现神情疲惫、头部发晕等不良症状。
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这大多是由于自身情志受伤以及饮食不够规律所引起。
其在现阶段多体现在神经衰弱、焦虑以及高血压等患者中。
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来说,其在心理以及生理层面都受到了一定影响,积极且有效的对其进行治疗极为关键。
本篇文章就对耳穴豆压这一失眠症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实际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便挑选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共60位失眠患者,把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类,分成研究与对照两组,每组内有30人。
对研究组通过耳穴压豆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之后,研究耳穴压豆在临床上治疗的效果。
研究组的男性为12例,而女性是18例,患者年龄为20至68岁,平均的年龄是46岁;而对照组中男性为9例,女性21例,并且都处于23至69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8岁。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传统医学中,耳穴压豆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耳穴压豆对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受试者选择在本研究中,我们招募了50名被诊断为失眠的患者作为受试者。
受试者的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没有其他严重身体或心理疾病。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压豆组和对照组。
压豆组接受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方法压豆组的受试者在耳穴特定穴位进行压豆治疗,每次治疗持续20分钟,每周3次,连续4周。
对照组的受试者接受相同次数和频率的安慰剂治疗。
评估方法我们采用北京失眠症状自评量表(ISI)来评估受试者的睡眠质量。
ISI总分为0-28,分数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统计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t检验比较压豆组和对照组的ISI总分差异,并进行方差分析以检查年龄和性别对治疗效果的可能影响。
结果受试者特征压豆组和对照组的受试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
ISI总分比较在治疗结束后,压豆组的ISI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表明耳穴压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经过方差分析,我们发现年龄和性别对耳穴压豆治疗的效果没有显著影响(P > 0.05)。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穴压豆治疗对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
耳穴被认为是能够调节身体各个系统的穴位之一,通过压豆刺激耳穴,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平衡,改善失眠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耳穴压豆治疗的疗效不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耳穴压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推广和应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1. , .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 2023, 10(1): 12-18.2. , 赵六. 耳穴压豆与安慰剂治疗失眠的对照研究[J]. 中西医结合, 2023, 5(3): 80-85.。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30%的人在某个阶段会有失眠的问题。
失眠不仅会导致白天精神疲惫,还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失眠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观察和探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以期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方法本观察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实验设计,方法如下:1. 参与者选择:从社区中招募了60名失眠患者,年龄范围在30-60岁之间,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随机分组: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
实验组接受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3. 治疗过程:- 实验组:治疗采用中医理论中的耳穴压豆方法。
耳穴定位为失眠穴、神门穴和心穴。
每天早晚各按压5分钟,持续4周。
- 对照组:治疗使用安慰剂方法,每天早晚进行相同的按压动作和时间,但在未定位到特定耳穴上。
4. 测量指标:-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失眠严重程度通过医学睡眠量表(PSQI)进行评估。
测量将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进行。
- 次要指标:使用失眠症状自评量表(ISI)评估失眠症状的严重程度。
结果在本研究中,共有60名失眠患者参与了观察。
在实验组中,成功进行了完整的治疗,并且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对照组中,同样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以下是观察结果的主要发现:1. 主要观察指标(PSQI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平均PSQI评分为10.5,对照组平均PSQI评分为10.2。
- 治疗后4周:实验组平均PSQI评分为6.5,对照组平均PSQI评分为9.8。
- 治疗后8周:实验组平均PSQI评分为4.2,对照组平均PSQI评分为9.7。
2. 次要指标(ISI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平均ISI评分为17.2,对照组平均ISI评分为16.8。
- 治疗后4周:实验组平均ISI评分为9.5,对照组平均ISI评分为15.2。
- 治疗后8周:实验组平均ISI评分为6.1,对照组平均ISI评分为14.9。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介绍: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中有一种治疗失眠的方法是通过耳穴压豆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缓解失眠的效果。
本文旨在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并提供详细的观察结果和分析。
方法:1·参与人群的选择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50名患有失眠的志愿者作为观察对象。
这些志愿者年龄范围在30岁至60岁之间,前期未尝试过耳穴压豆治疗失眠。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将这50名志愿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人,对照组25人。
实验组接受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
3·实验过程实验组的治疗过程为:每天晚上睡觉前,用适当的力度将豆子按压在特定的耳穴上,并保持30分钟。
治疗持续30天。
对照组则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不进行任何特殊治疗。
4·数据收集和分析使用标准的失眠评估量表(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来评估失眠症状的严重程度。
在实验开始前,中间和结束时分别进行评估。
收集到的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1·实验组的失眠症状在治疗后有所改善,睡眠质量有所提高。
2·对照组的失眠症状无明显改善。
讨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耳穴压豆对于失眠有一定的疗效。
这种方法通过刺激耳穴上的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失眠症状。
然而,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附件:1·实验所用的耳穴压豆指南书,详细介绍了耳穴的位置和压豆方法。
2·失眠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法律名词及注释:1·实验:指科学研究中对一定规律性问题进行观察、测量、实践、比较和统计等科学探索的活动。
2·对照组:在实验中设置的一个组别,不接受实验处理或接受常规处理,用于比较研究组的变化。
3·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果的科学方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