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可行性分析

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教的行为,教师独霸讲台,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死气沉沉的听,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毫无效率可言。为了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满堂灌”模式,但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弊端,如学生轰轰烈烈的讨论往往是表面繁荣,讨论的问题常常是无关主题或者过于浅显;回答问题常常是小组内学习尖子表现活跃,其他学生成了置身室外的看客。

怎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学习新课程教育理论,把从2007年就开始探究的“学案导学式教学方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提出并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从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到课后巩固整个学习过程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倡导的是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最具建构空间、生成空间、发展空间的学习方式。学生热衷于参与合作型探究学习,为课题研究取得成功奠定了可能性。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少自我表现的空间,相比较而言,学生更愿意也善于在同龄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就为合作型学习小组的成长和课题研究的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求学生在和他人合作中共同健康成长,说明课题研究对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必要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成长,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和他人的合作中的共同成长。而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正有利于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善待自我和欣赏别

人。美国大实业家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与太阳底下所有的能力相比,我将更多关注的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但学生的合作技能不会在课堂自然而然地出现,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些社交技能。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过程及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种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因此,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和被灌输的对象。

2.自控理论。

人的行为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儿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爱的需要、归属

需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影响别人的需要、与别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正如波兰教育家雅•柯尔恰克所说:儿童是感情的王子,他们的感情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组学习同传统教学相比更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从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学生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

3.集体动力理论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同学问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Slavin l983,Blaneyt,1977),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中,成员间是互相依赖的,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的研究必须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自强意识和能力的增强

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互助的对话场,让每个合作个体(既包括学生也包括老师),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都能够有发言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让成功感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源动力。

2、本课题的研究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

让每个学生在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学习中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学会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这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

3、本课题的研究必须有助于学生增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担任各种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纪律检察员等),而且轮流担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学习经验、交往经验,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拓展自我的发展空间。

4、本课题的研究必须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进步为目标

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主要依据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搜集资料、语言表达、书面表达等能力是否都有所提高。

5、本课题的研究必须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合作型学习小组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及帮助。如何更好的帮助合作型学习小组的成长,必然需要老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

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这必然会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名称的界定

合作: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学习: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小组:为工作、学习上的方便而组成的小集体。

学习小组:为了方便获得知识和技能而组成的小集体。

思想品德课:学校进行的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品质道德为目的的教学科目。

成长:向成熟的阶段发展。

(二)合作型学习小组成长中的问题和经验的理性思考

在平时小组活动中时,师生共同认识到合作型学习小组对促进教师成长、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质量的重要意义。探究和分析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取得了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帮助小组今后的成长。

(三)合作型学习小组的创建要求

在组建合作型学习小组时,怎样保证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中有更多的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激发出更多的观点,怎样帮助小组成员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思想觉悟的提高都能有所成长。这些问题都是小组在创建之初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话题。可以让师生共同商量制定一定的规则,激发更多的学生创建小组的热情以及此后的合作学习的质量的提高。

(四)合作型学习小组成员在合作任务中的分工问题

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个人的学习。在群体活动中,如果成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就容易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的现象。如何鼓励每个组员参与活动,就必须通过制定一定小组活动规则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规则的制定是一(个必须深究的话题。

(五)合作型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的培养

导致合作学习小组解体或不能顺利进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导致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必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交技能。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对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在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在小组中与他人友好而有效地合作,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掌握许多社交技能。

(六)合作型学习小组成长过程中的评价方法

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由教师指出或让本小组成员自己发现或让别的小组指出某一小组在参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