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网高流量小区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1.02 KB
- 文档页数:3
高密度住宅区场景VoLTE无线优化方法1.高密度住宅区场景概述高密度住宅区指语音/数据业务密度高的居民住宅区域,一般包括多层、中高层、高层以及复合型小区。
与普通住宅区相比,具有容积率高、楼层较高、用户密度较大等特点,高密度住宅小区用户语音业务感知具有不可替代性,发生未接通、单通、甚至掉话等引起业务感知差的现象容易引起用户投诉,影响品牌形象,未雨绸缪,电信VoLTE业务作为2G时代语音业务的承载业务升级,理应成为该场景下重点维护优化保障的网络。
本次针对该场景开展VoLTE专项优化并总结探讨以期得出场景优化方法。
2.高密度住宅小区场景优化方法2.1高密度住宅小区场景特点高密度居民小区场景相比其他测试场景最大的特点是:1)用户群体相对集中,用户量极大;2)可能会同时具有室内和室外的场景;3)部分楼层较高,电梯和地下室为覆盖难点;4)居民区内楼层间距小阻挡严重;5)无室分覆盖的高层信号较杂;6)业务量比较集中。
因此高密度住宅区场景优化的除了一般的室内外覆盖优化、邻区优化、干扰优化,还需要考虑共站多个异频小区间的负荷均衡。
2.1.1网络结构高密度住宅小区LTE场景采用室外场景的方式进行站点部署,同时为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全线站点采用共建共享模式。
现网LTE网络站点结构如下:1) 1.8G+2.1G组网:采用1.8G覆盖大网,2.1G作为室内覆盖建设组网;2)站间距:全网平均站间距为500米左右;3)站高:全网天线平均高度为20~30米;4)频点使用:1.8G频段使用中心频点1825,2.1G频段使用中心频点100,2.6G频段使用中心频点41140,800M频段使用中心频点2452;5)覆盖:有室分的住宅小区内电梯、地下室主要由100频点覆盖,其余均由大网站点1825频点及800M站点覆盖。
2.1.2扩容方案网络初期,高密度住宅小区场景以1.8G频段进行覆盖,随着4G用户的不断增加,对居民区站点容量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1.8(15M)+2.1G(20M)组网进行扩容:1)扩容小区参数继承原小区参数;2) 1.8G/2.1G互配置邻区,频间频内切换,1.8G到2.1G切换采用A2+A3;2.1G到1.8G 切换采用A2+A4;3)开启负荷均衡。
45G网优重要专题处理思路1、如何处理高负荷问题,什么思路和步骤?1、检查基站状态,基站告警,以及周边站点是否异常;2、确定优化方案,根据不同原因应对不同的方案;①多用户(最大用户数大于200),对多用户小区优先进行参数均衡、扩容。
②高流量(满足感知高负荷大中小包各自标准的双倍流量),对高流量小区优先进行参数均衡、扩容。
③干扰(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的平均值大于-105),对干扰小区优先处理干扰。
④ MR弱覆盖(采样点大于-110dBm覆盖率比例小于90%):MR弱覆盖小区由于越区覆盖导致边缘用户多的进行天馈调整;由于深度覆盖不足的进行功率提升、新站建设。
3、整体均衡以及处理策略①多层网、多载波小区:优先对无特殊设置的多层网、多载波小区功率对齐,参数均衡;对多层网、多载波都高负荷小区进行扩容、改造(F+D扩D2、新增FDD、替换3DMIMO、lampsite改造等)。
②对单层网小区:优先进行往周边小区参数均衡,对均衡效果差小区进行扩容(F+D双层网建设、扩第二载波、新增FDD等)。
4、参数均衡策略①双载波功率对齐;②双载波间通过基于用户数的MLB均衡;③ F频段通过频率优先级往其他频段均衡;④频段间通过切换参数均衡。
5、扩容策略①小区分裂:对高负荷室分小区进行覆盖范围重新划分,分裂成多个小区进行负荷分担。
②扩容双载波:对于涉及工程等实施周期较长的方案,采用扩容双载波的方案引入D频段/E频段第二频点临时缓解负荷问题。
需要考虑双载波间业务均衡的实际效果;对于用户分散、无法通过室分建设进行业务下沉的区域,使用扩容双载波作为永久方案来增加容量。
③新增FDD:对高负荷小区跟NB、GSM1800共站址小区进行FDD反向升级,需考虑GSM1800光模块信息。
④ 3DMIMO、Lampsite改造:对业务量长期高场景进行3DMIMO、Lampsite改造,提高用户感知。
⑤室分整改/天馈调整:高负荷区域中,由于室分系统故障引起室分弱覆盖问题,导致室分吸收业务能力差,需要进行室分整改⑥室分建设:高负荷区域中,当业务全部为宏站吸收时,如果能精确定位高负荷的用户来源,可以针对性地开展新增室分规划建设。
CQI质差小区分析与优化流程吴坚(省网优)彭江怀刘映(长沙分公司)一、LTE CQI简介1、LTE CQI定义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是由UE周期测量下行RS SINR并根据内部算法(BLER不超过10%)反馈给eNodeB的下行信道质量(分为0~15级),eNodeB根据UE反馈的CQI等级等测量信息进行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调度PDSCH,以保证UE在不同的无线环境下都能获得恰当的下行性能。
UE所处位置的下行RS SINR与其反馈的CQI直接相关,对应关系如下表:CQI是基于全量用户周期(毫秒级)上报的反映各自所处位置LTE覆盖质量的统计结果,结合KPI关联分析,相较传统的DT/CQT测试更能综合全面的反映无线网络的真实覆盖质量。
2、CQI优良比定义CQI优良比:CQI≥7上报数量/CQI上报总量,即调制方式为16QAM/64QAM的采样点/总采样点;CQI高阶占比:CQI≥10上报数量/CQI上报总量,即调制方式为64QAM的采样点/总采样点;当前用CQI优良比来评估全网的CQI质量水平,暂定目标值为≥91%。
3、CQI优良比网管提取和算法经核对,当前在数据采集完整的前提下,LTE综合网管提取的CQI相关指标与专业网管是一致的,通过性能查询提取CQI上报数量n(0-15),即可计算出CQI相关指标:平均CQI=([CQI为n的次数]*{n})/([ CQI为n的次数)例如:某小区CQI0上报数量为0,CQI1上报数量为1,CQI2上报数量为2……以此类推,则该小区平均CQI=(0*0+1*1+2*2+3*3+n*n……)/(0+1+2+3+n……)=10.33CQI优良比=([CQI7-15上报数量])/CQI上报总数量,或(1-([CQI0-6上报数量])/CQI 上报总数量例如:某小区CQI0上报数量为0,CQI1上报数量为1,CQI2上报数量为2……以此类推,则该小区CQI优良比=(7+8+9+10+11+12+13+14+15)/(0+1+2+3+n……)=0.83=83%目前月度CQI优良比指标暂以LTE综合网管提取全月全时段性能数据计算。
小区接入能力评估方案小区接入能力评估方案一、背景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生活的推进,小区的网络接入能力成为了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判断小区的网络接入能力优劣程度,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下面给出一套小区接入能力评估方案。
二、评估指标1. 带宽带宽是小区网络接入能力的基础指标,也是考核最直接的一个指标。
带宽的大小与小区的使用人数、设备数量、网络流量等相关。
评估时可以通过测速工具对小区网络的上行和下行带宽进行测试,得到具体数值以便判断。
2. 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指网络传输数据的速度,可以通过网络延迟测速工具进行测试。
较低的网络延迟可以提高网络使用的流畅性和效率。
在评估时,应保证网络延迟达到一定的标准。
3. 网络稳定性网络的稳定性评估主要针对断网、掉线和卡顿等问题。
可以通过每天记录小区网络发生问题的次数和时长,来评估小区的网络稳定性。
同时,可以询问居民对网络稳定性的满意程度,以了解实际情况。
4. 设备配备情况设备配备情况是评估小区网络接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包括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接入设备(如机顶盒、智能路由器等)的配备情况。
评估时需要查看设备的数量、型号以及设备工作状态等。
三、评估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收集小区网络使用数据,包括小区的使用人数、设备数量、网络流量等数据。
同时,收集小区居民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反馈。
2. 带宽测速使用网络测速工具,对小区网络的上行和下行带宽进行测试。
测试的时间段选择在小区高峰使用时段,以便更加真实地体现网络的负载情况。
3. 网络延迟测试使用网络延迟测速工具,对小区的网络延迟进行测试。
同样,测试的时间段选择在小区高峰使用时段,以便更加真实地了解网络延迟情况。
4. 网络稳定性评估记录小区网络发生问题的次数和时长,评估小区网络的稳定性。
同时,调查居民对网络稳定性的满意程度,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5. 设备配备情况调查查看小区的网络设备和接入设备的数量、型号以及工作状态等信息。
二○一一年十一月目录1概述 (1)1.1分析范围 (1)1.2数据业务忙时取定 (2)2数据业务热点分布情况分析 (3)2.1数据业务热点总体分布情况 (3)2.2数据业务热点分类统计 (4)2.2.1热点小区覆盖类型分布情况 (5)2.2.2不同覆盖类型小区热点集中情况 (6)3典型数据热点区域分析 (8)3.1典型区域热点分布特点 (8)3.2全天忙时分布 (10)3.3周末对全天忙时分布的影响 (11)4数据流量业务构成 (15)4.1忙时数据业务构成 (15)4.2各类业务忙时分布情况 (17)4.3典型区域的忙时数据业务构成特点 (19)5典型区域的平均业务模型 (21)5.1彩信接收业务模型 (21)5.2快讯业务模型 (21)5.3WAP上网业务模型 (22)1概述1.1分析范围本次数据业务热点分析主要针对GSM网络中划定的城市城区范围。
城市城区范围涵盖了合肥市蜀山区大蜀山以东、双凤工业区以南地区、庐阳区大房呈水库以东以南地区、瑶海区瑶海工业园以西以南地区和滨湖区以西以北地区。
城市城区边界如下图中黑线所示。
图1.1-1 城市城区覆盖范围示意图如图1.1-1所示,合肥城市城区总覆盖面积为390.8平方公里。
1.2数据业务忙时取定分析处理合肥市2010年4月份24小时的数据业务流量,根据各个时段数据流量取各小区月平均值,全网各时段月平均总流量折线图如下:图1.2-1 数据业务忙时取定由上图可确定发现合肥市市数据业务忙时在周末和非周末忙时分布曲线大致接近,但略有差别:●非周末日早忙时出现在早8点,周末日早忙时推迟了一个小时,至9点左右;●非周末日和周末日的晚忙时均出现在晚22点左右。
●上午和中午时段(早7点至下午16点),非周末日流量明显大于周末日;●傍晚和夜间时段(下午17点至次日6点),非周末日流量与周末日基本持平;●周末和非周末总数据流量的峰均比相同,都为1.48。
若取定22点作为系统忙时,此时整个合肥市区平均数据业务密度为226kbps/km2表1.2-1 城市城区范围统计值2数据业务热点分布情况分析2.1数据业务热点总体分布情况本次数据分析工作采用2010年4月份现网采集GPRS数据流量作为基础数据,提取各小区每天24小时各时段GPRS数据流量平均值,然后取定每天24小时GPRS数据流量最大值作为各个小区的忙时数据流量。
nr小区半径与ncs计算公式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NR(New Radio)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引入了新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来优化无线网络覆盖和性能。
其中两个核心概念是NR小区半径和NCS(Nr-Channel State)计算公式。
本篇长文将详细介绍NR小区半径与NCS计算公式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其的影响。
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我们将探讨调整策略,并总结主要观点和发现。
最后,我们还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建议。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下面将简要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理论背景: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NR小区半径和NCS计算公式的概念及作用。
- 影响因素分析:本节将探讨小区密度、地理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对NR小区半径和NCS计算公式的影响。
- 实际应用案例研究:此节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来分析NR小区半径与NCS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场景下的调整策略。
- 结论与展望:在本节中,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深入探讨NR小区半径和NCS计算公式,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关调整策略和优化方法方面的指导,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NR小区半径和NCS计算公式,并了解其对无线网络性能和覆盖范围的影响。
2. 理论背景:2.1 NR小区半径概念:NR(New Radio)是5G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一种主要标准,它引入了新的无线网络架构和通信方式。
NR小区半径是指NR网络中一个单独的无线覆盖区域的边界范围。
换句话说,它表示了一个NR小区的有效覆盖距离,即用户可以在该距离范围内体验到稳定和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NR小区半径的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如天线高度、功率级别、频率等。
一般而言,较高的天线高度和功率级别以及较低的频率将导致更大的NR小区半径。
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设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住宅小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趋势。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通信网络平台是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核心基础设施,它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可靠的安全保障。
本文将详细探讨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的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技术选择、系统架构、安全策略等方面。
一、需求分析智能化住宅小区的通信网络平台需要满足多种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高速宽带接入居民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日益增强,无论是在线娱乐、远程办公还是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都需要高速稳定的宽带接入。
2、多媒体通信包括语音通话、视频会议、高清电视等,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通信和娱乐需求。
3、智能家居控制实现对家电、照明、安防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4、小区物业管理便于物业发布通知、处理报修、监控小区设施等。
5、安全监控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等,保障小区的安全。
6、移动性支持居民在小区内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
二、技术选择1、有线网络技术以太网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有线网络技术,具有高速、稳定、成本低等优点。
对于新建小区,可以考虑采用光纤到楼(FTTB)或光纤到户(FTTH)的接入方式,提供更高的带宽。
2、无线网络技术(1)WiFi在小区公共区域和居民家中提供无线覆盖,方便移动设备接入。
(2)蓝牙和 Zigbee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如智能家居传感器。
3、移动通信技术4G/5G 网络可以为居民提供移动宽带服务,特别是在室外和移动场景下。
三、系统架构智能化住宅小区通信网络平台的系统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接入层负责将用户设备接入网络,包括光纤接入设备、无线接入点、交换机等。
2、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数据汇聚和流量控制,通常使用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3、核心层承担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路由转发,是网络的核心枢纽,一般采用高速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
4、应用层运行各种应用系统,如物业管理系统、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安防监控系统等。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其财务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质量和社区的整体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某小区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为小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小区概况某小区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住宅楼30栋,居民户数约1000户。
小区配套设施完善,包括幼儿园、超市、健身房、游泳池等,是居民理想的居住地。
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分析截至2022年底,小区总资产为1.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0.8亿元,非流动资产为0.4亿元。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占比最大;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分析截至2022年底,小区总负债为0.5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0.3亿元,非流动负债为0.2亿元。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占比最大;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分析截至2022年底,小区所有者权益为0.7亿元,占比最大。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2. 利润表分析(1)收入分析2022年,小区总收入为0.6亿元,其中物业管理收入为0.3亿元,租赁收入为0.2亿元,其他收入为0.1亿元。
(2)成本费用分析2022年,小区总成本费用为0.4亿元,其中物业管理成本为0.2亿元,租赁成本为0.1亿元,其他成本为0.1亿元。
(3)利润分析2022年,小区实现净利润0.2亿元,净利润率为33.33%。
四、财务状况分析1. 资产结构分析从资产结构来看,小区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占比达66.67%,表明小区流动性较好。
但非流动资产占比相对较低,可能存在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2. 负债结构分析从负债结构来看,小区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占比达60%,表明小区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非流动负债占比相对较低,但长期偿债压力不容忽视。
【摘 要】目前,住宅小区深度覆盖问题成为G网投诉的热点,也是TD网络建设的重点。
文章根据TD网络建设的经验,对居民小区分布系统建设方式和覆盖方式进行探索,提出针对复杂场景的标准化建设方案,并通过实际测试对方案进行测试验证。
【关键词】TD-SCDMA 深度覆盖 小区分布系统 测试方案数据热点TD-SCDMA覆盖方案及测试收稿日期:2010年1月28日孟繁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贺延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胡恒杰 朱 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已经完成了三期TD-SCDMA网络建设。
前期的TD-SCDMA网络用户很少,网络建设基本是基于覆盖的策略来进行的,随着用户的增长,TD-SCDMA网络在部分区域比如大型居民小区已经出现了资源瓶颈,高话务量和数据流量的大型居民小区等数据热点区域的网络解决方案即将成为我们面临的问题。
因此,对数据热点区域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并且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两种类型的大型居民小区作为典型的数据热点代表进行方案设计,并就覆盖方案进行测试分析。
1 数据业务热点典型场景本方案选取了某中原城市二期TD-SCDMA网络建设已完成的两个典型的大型居民小区,作为数据热点区域的研究对象。
两个物业点的具体情况分别如下:1.1 类型1——高层+小高层住宅小区:天下城天下城小区是城市中心区规模化的商住社区,小区住宅楼共11栋,层数从17层至31层不等,楼底层为商业裙楼。
单栋楼面宽约为50米,进深为20米,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为25米。
小区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总占地72000平方米,如图1所示:图1 天下城覆盖区域图天下城社区已经进行了G网覆盖,本次TD网络覆盖将采取与G网共用分布系统的建设方式,并要达到与G网同等水平的覆盖。
在社区周围,小区与最近的宏站相距约有100米。
宏站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表1 天下城小区周边TD宏基站分布情况1.2 类型2——多层住宅小区:裕华美林裕华美林小区是典型的多层住宅小区,社区较成熟,高峰期人流量可达1000多人。
4G常见异常小区类型及处理方法1.切换成功率LTE系统内切换包括三种类型:eNodeB内切换、X2接口切换、S1接口切换。
eNodeB内切换成功率= eNodeB内切换成功次数/eNodeB内切换请求次数。
X2接口切换成功率= X2接口切换成功次数/X2接口切换请求次数。
S1接口切换成功率= S1接口切换成功次数/S1接口切换请求次数。
切换失败问题通过对两两小区切换指标分析,确定切换失败目标小区,结合报表统计的失败原因,以及根据mapinfo对PCI复用距离进行核查,进一步查找问题所在。
LTE系统内切换失败主要原因:目标基站硬件故障/基站间X2故障,一般都会有告警/目标基站资源问题/邻区切换关系配置,X2需要配置基站之间邻区关系,此后切换带如有UE移动会自动完成配置小区间邻区关系/小区切换参数配置/小区其他参数配置,如Blacklist,最低接入电平等/无线干扰问题/其他无线环境问题,如未形成连续覆盖,切换区信号太差/UE问题。
切换异常处理方法:PCI混淆与冲突会导致周边小区切换失败多(需重新规划PCI,核查PCI 复用距离)、X2不通(确认X2邻区)、站号冲突(修改站号)、异频参数不合理(优化异频参数A1/A2等)、邻区漏配(添加邻区)、过远及背向邻区(优化删除不合理邻区)、GPS/驻波/闪断/传输/高误码等告警(及时处理相关故障)、乒乓切换(优化小区CIO/电子角/功率等参数)、高干扰(配合DT扫频查找并处理干扰源小区)。
基础优化完善的情况下,部分提升切换成功率的参数如下:2.RRC连接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定义:3.RRC重建触发RRC重建的原因通常为:无线链路失败/切换失败/完整性校验失败/RRC连接重配失败。
其中RRC重建原因为Other的,从现网数据分析,引起重建的主因包括以下几项:4.CQI占比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是无线信道的通信质量的测量标准。
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服务内容,公共服务设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1]。
“生活圈”紧扣“以人为本”的理念,其研究与实践的空间尺度涵盖了区域、城市到社区各个层面[2]。
“社区生活圈”理论重点强调的是社区范围内,在一定步行时间和距离范围内可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可达性是指从某个起点到某个终点的容易程度 [3]。
可达性越好在一定程度上越能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使得资源可以得到最高效的利用。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学者通过对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分析,评价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进而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建议。
国外学者Schlipf 通过问卷调查,以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个人属性调查为主要内容,分析不同属性人群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与设施可达性之间的关系[4];Braun 通过提取城市的非机动车道路网系统,结合现状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步行可达性进行评价[5]。
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以两步移动搜索法、问卷调查法为主,利用百度热力数据、POI 数据等进行量化分析。
现阶段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研究多针对某一类设施,而对一定范围内全部设施的研究较少,且有些研究方法往往只考虑空间直线距离,不能反映实际情况。
因此,借助精细的城市路网,选择合适的分析工具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进行分析,能够真实地反映设施配置的合理性,以提高设施的公平与效率。
1研究方法与区域概况1.1测度方法与指标选取本文选取城市网络分析(UNA)工具来分析社区公共摘要 社区是城市行政管理的最小空间单元,社区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水平和效率,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设施的可达性是评价设施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文章以南京市建邺区融侨社区为例,应用城市网络分析工具(Urban Network Analysis Toolbox, UNA),从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出发,选取到达率指数、服务范围、最近设施、中间性四项指标,对该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步行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从配置体系、空间布局、路网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NCS分析越区覆盖小区在无线通信网络中,邻区协调与选择(Neighboring Cell Selection and Coordination,简称NCS)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优化无线网络的性能。
邻区是指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区域内,与当前小区相邻的其他小区。
在LTE网络中,邻区间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而NCS技术可以通过合理选择邻区来减小干扰,提高网络覆盖效果。
具体来说,NCS技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策略来优化邻区选择与协调。
首先,NCS技术通过信号强度测量和评估,选择最优的邻区进行切换。
当手机接收到不同小区的信号时,会对这些信号进行测量和评估,然后选择信号强度最好的邻区进行切换。
信号强度的评估可以通过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来进行。
这样可以保证手机始终与最优的邻区保持连接,从而保证通信质量和速度。
其次,NCS技术通过协调不同邻区之间的资源分配,减小邻区之间的干扰。
无线通信网络中,不同小区之间存在干扰问题,特别是当小区边缘存在重叠覆盖时,干扰会更加明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CS技术可以通过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来减小邻区之间的干扰。
具体的方法包括动态调整分配给每个小区的带宽资源和功率,使得整个网络的资源优化和干扰最小化。
与传统的NCS技术相比,越区覆盖小区(Inter-Cell Overload,简称ICO)相对较新。
ICO是让邻区的一个或多个小区增加覆盖范围,来分担周围小区的用户负载的方法。
ICO的引入可以改善覆盖范围内的用户体验和网络性能,特别是在高密度和高流量的区域。
ICO技术的实现涉及多个方面的优化。
首先,需要对覆盖范围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覆盖范围扩大后的小区与其他小区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其次,需要进行相应的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策略,以保证覆盖范围扩大后的小区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不会对周围小区造成过大的干扰。
在实践中,ICO技术可以与传统的NCS技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优化无线网络的性能。
利用M a p i n f o展示小区级M R或话务数据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利用MapInfo展示小区级MR或话务数据摘要:以前,利用MapInfo展示话务数据时,主要是通过对基站级数据创建专题地图进行展示。
现在,为了精确定位和分析,需要图形化展示小区级语音、数据或者MR数据。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MapInfo展示小区级数据的过程及用途,以指导大家在进行无线规划或者网络问题分析定位时应用。
关键字:MapInfo、经纬度偏移、小区级、Voronoi(泰森多边形)、专题地图、缓冲区正文:1.概述图形化展示小区级业务数据或网络质量数据(比如小区数据流量、话务量、拥塞次数、MR等数据),可以地理化定位高话务区域、弱覆盖区域或网络拥塞区域,进而指导网络建设或维护升级。
MapInfo和GoogleErath是移动通信规划设计人员常用的数据地理化展示软件。
本文以展示某城市小区级MR数据为例,详细介绍利用MapInfo展示小区级数据的过程。
2.概念定义(1)Voronoi 图本文提及的Voronoi图,即泰森多边形,将经纬度偏移后的小区点两两相连并作连线的中垂线,中垂线相交形成若干个多边形,从而将大区域分割成若干个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即该小区覆盖区域。
(说明:此方法生成的小区覆盖区域图,不考虑地形、地貌、地物等无线环境及设备参数等的影响,是一种理想状态。
)(2)MR弱覆盖小区MR,即信号电平测量报告,是指用户在业务接通情况下,定期(比如每8秒一次)上报用户的接收电平强度。
文中,WCDMA网MR弱覆盖小区是指某统计时段内该小区的的接收电平值小于-95dBm的采样值占比大于30%;MR值指某统计时段内该小区的的接收电平值小于-95dBm的采样值占比。
3.操作步骤(1)准备基础数据从网管或其他系统管理平台上提取以下数据。
(2)经纬度偏移处理为生成基站三个小区的覆盖图,需要将小区的经纬度在基站经纬度的基础上沿着天线方向角偏移一定距离,这样,同一基站的三个扇区就形成了3个点。
LTE低效小区问题分析及优化提升发布时间:2022-03-09T05:55:58.609Z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11月中32期作者:魏笑[导读] 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LTE小区高负荷会影响网络的各项指标,包括无线接通率、掉线率、上传和下载速率等,从而导致小区资源拥塞,用户体验效果下降。
而LTE低效小区往往是各项网络指标都正常,用户体验良好。
这在一定程度上却导致了网络资源的不协调造成浪费。
就好比是一条八车道的道路,每天却只有几辆车通过。
因此,处理好LTE低效小区问题,合理调配和利用现网的软硬件资源,优先提供给高负荷的小区,对于无线网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南京欣网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魏笑江苏南京 210032摘要:在我们以往的经验中,LTE小区高负荷会影响网络的各项指标,包括无线接通率、掉线率、上传和下载速率等,从而导致小区资源拥塞,用户体验效果下降。
而LTE低效小区往往是各项网络指标都正常,用户体验良好。
这在一定程度上却导致了网络资源的不协调造成浪费。
就好比是一条八车道的道路,每天却只有几辆车通过。
因此,处理好LTE低效小区问题,合理调配和利用现网的软硬件资源,优先提供给高负荷的小区,对于无线网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LTE低效小区;网络资源利用一、低效小区低效小区定义:多层网(两个及以上同覆盖频点)小区中,上/下行利用率七天均值都小于10%,则该小区为低效小区。
导致小区低效的主要原因有:(1)小区长期有影响业务的告警,如射频单元驻波告警、射频单元维护链路异常告警等;(2)小区用户虽然较多,但是用户大多触发小包业务,占用的RB资源较少,导致PRB利用率低;(3)小区的参考信号功率设置过低,导致无法有效吸收用户,造成覆盖区域内用户迁移至周边站点;(4)小区带宽较大,覆盖范围广,用户数极少(农村、农场情况居多)。
但是用户确实比较少,进行的业务也有限;(5)室分小区的设备器件使用年限较久,设备老化,出现器件高发热等问题,导致输出信号覆盖范围减小,无法形成有效覆盖。
居民小区智能局域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居民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成为了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小区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其中,智能局域网络的规划与设计更是关键环节,它如同小区的神经系统,连接着各种智能设备和服务,为居民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居民小区智能局域网络的需求分析 要规划和设计一个有效的智能局域网络,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居民小区的需求。不同规模、类型和定位的小区,其需求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 居民在家中进行在线学习、办公、娱乐等活动时,需要快速且稳定的网络支持,以避免出现卡顿、掉线等情况。
2、 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保障居民的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支付安全,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3、 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 实现智能家居设备、智能安防设备、智能物业管理系统等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协同工作。 4、 全覆盖的网络信号 无论是住宅内部、小区公共区域还是地下停车场等,都要确保网络信号的良好覆盖。
5、 可扩展性 考虑到未来可能新增的智能设备和服务,网络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升级和扩充。
二、智能局域网络的技术选型 1、 有线网络技术 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有线网络技术,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的优点。在居民小区中,可以将以太网用于小区的骨干网络,连接各个楼栋和重要的设备设施。
2、 无线网络技术 (1)WiFi 6 WiFi 6 相比之前的版本,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好的并发性能,能够满足居民对高速无线网络的需求。
(2)蓝牙 蓝牙技术适用于短距离的设备连接,如智能家居设备之间的连接。 (3)Zigbee Zigbee 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常用于传感器网络和控制网络。
3、 网络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 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向各个终端节点辐射连接。这种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
邵阳高流量小区分析
一、数据网现状
数据网优化工作是提高用户感知度、提高上网速率,依据客户的要求及我们结合数据网优化规范流程,制定优化方案,保障网络通信正常。
其中居民小区、商场、超市等热点区域小区所带来的巨大网络压力做好预测,保障该区域的网络通信,对覆盖高校小区的日常运行、告警处理、统计分析及小区容量等问题的分析调整。
提高区域用户对网络的感知度,协助语音时隙合理分配和降低高校区域的投诉。
二、数据网高流量小区简析
统计2012年1月底的流量与2012年2月底的流量进行对比,发现流量呈现几何倍数增长。
用户突发性的增多,根据以往的小区时隙配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数据网用户的需求,势必造成大量数据网投诉,直接降低影响着用户的感知度。
本章将对此进行简述故对邵阳全网流量进行统计,取TOP30进行分析。
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数据网忙时高流量小区集中在高校及热点区域。
对此优化组对区域进行分类:PDCH 复用度大于4的小区共22个,市区占21个、县城占1个;每线话务量大于0.5共14个,市区占12个、县城占2个。
如下表:
510152025
市区县城
22
1
复用度分布情况
复用度大于4的小区个数
51015市区
县城
12
2
每线话务量
每线话务量大于0.5
总结:由于市区人流量大,流量上涨迅速,造成部分高校及热点覆盖小区时隙资源不足,导致上网速度缓慢甚至不能上网,出现投诉,下阶段将重点对这些高流量小区进行优化,对拥塞严重的小区,建议根据语音话务量情况适当进行PDCH资源扩容。
三、下一步解决措施
经过长期有效的优化,目前整个邵阳市的大部分问题通过优化都已得到有效的处理解决,但高校及热点区域仍会出现的一些投诉,处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集中在网络繁忙或者资源不足方面,针对这些临时突发情况,一味的增加时隙会加大整体网络的负荷。
我们将采取相应的优化手段和措施来解决问题:
4.1、热点网络繁忙:
一些高校和大型商业区由于用户过多,基站负荷过大,基站配置已达到满配情况下,仍存在很大程度的拥塞。
针对此类问题,暂时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微调小区和邻小区参数来进行话务分担,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需要新建基站分担负荷。
对于高校地区,建议市场部门通过推广3G和CMCC等业务来分担G网负荷。
4.2、临时突发高流量小区:
由于活动、聚会、会议等特殊情况下,出现的GPRS流量剧增,导致数据网流量剧增的情况,建议可根据以往及现网的流量进行对比,可适当的进行扩容动态时隙及打开支持用户占用非本类优先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