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门阀政治

  • 格式:docx
  • 大小:69.2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士族门阀政治

一、东汉魏晋的士族发展

1、士族的概念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政治舞台上出现了士族门阀阶级,他们几百年既垄断政治权利又垄断文化,构成了此期历史的突出现象。本讲把士族门阀阶级的兴起、特征及没落作为主题,同时也要了解皇权、贵族、官僚之间的关系。

周代的政治形态是贵族政治,现代社会是一个流动化的社会,社会制度比传统社会自由传统得多,因此我们对贵族政治比较陌生。传统社会,身份和财富政治地位不一定有直接关系,但确实存在这样一种高贵的身份。周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生活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等级之间的凝滞性相当之强。周代各个阶级之间礼制和婚姻上的不平等。如婚姻上,勾践向吴求降: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比如饮食上,“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綌;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这种情况到了秦汉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秦汉社会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尽管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和贫富的差距依然非常悬殊,但是身份的流动性非常大。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进入士族门阀政治,官僚开始出现贵族化,我们固可以认为这是历史的倒转,或者说贵族政治的回潮,这是历史早期或者中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唐宋明清,官僚政治在此复兴。贵族政治世卿世禄,官僚政治是选贤任能的,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使得社会重新获得了流动性,给普通知识分子提供上升的渠道。科举制繁荣起来的时候,门阀政治衰落了。

清代郭某赠官僚蒋心余一副对联以阿谀拍马:一代翰林风月手,六朝兰锜谢王家。兰锜是兵器架,是高官才配享受的一种摆设。六朝有若干大士族,最著名的就是王谢,这两家不光世代冠冕而且文采风流几百年不衰,号称七代人人有集,直到六朝后,王谢这样的大家族仍然为后人所向往。学者毛汉光收集了中古士族称谓,他发现在这个时期,这些词大量出现在典籍之中:高门、门户、门地、门第、门望、膏腴、高粱、甲族、华侪、贵游、势族、势家、贵势、世家、世胄、门胄、世族、门阀、阀阅、名族、士流、冠冕、高门大族等。这样的词语被大量使用,恰好反映这是一个士族门阀的时代,士族门阀就是贵族化了的官僚。

2、东汉士族的发展

士族门阀是如何形成的呢?首先他们来自东汉士族的继续发展。中国士阶层经历了如下的发展,先秦表现为士人,两汉的主体为儒生,到了东汉末年出现名士,社会上出现了实力雄厚,人数众多,影响深远的名士阶层,魏晋以下这个阶层开始家族化,发展成为中古士族。其次,社会文教的破坏造成了学在家族。战乱使汉代遍及各方的私学毁于战火,只有少数家族才保存了文化。这样,王朝从这些少数保存文化的家族中来选官也是可以想象的。第三,政治动荡导致统治集团封闭化。政治险恶风雨飘摇的时候,他会尽量从心腹爪牙的家族中选官,这是政治动荡时的制度退行性现象。第四,汉魏政权交替出现禅让式的王朝更迭,促成了权势只在若干特定的家族中传承。

学界在如何解释魏晋南北朝历史有不同看法,研究魏晋南北朝的名家有四大名旦之说,就是何兹全先生、王仲荦先生、唐长孺先生和周一良先生。周先生没有参与历史分期的讨论,但何、王、唐三人都持魏晋封建论,他们认为汉代依然是奴隶社会,魏晋南北朝才进入封建社会。魏晋封建说就突出了魏晋时代的特殊性。王、唐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都从经济关系上来

解释,他们认为世家大族占有大量土地和不完全占有土地的耕作者依附农民——部曲佃客。国人熟悉的是战国封建论,学界不赞同者大有人在,郭沫若先生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来解释中国历史,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学派。在此之前,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对中国社会做出一个分期学说。内藤湖南和他的后继者所形成的京都学派以三段论给中国历史分期。一直到东汉以前,中国社会都属于古代社会,自从魏晋以下,中国社会进入六朝贵族制,这就是“六朝贵族论”。在唐宋之间,贵族衰落,君主独裁开始强化,中国开始走向近代,日语中称为近世,但是中国并没有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仍然停留在专制主义时代。由于内藤湖南在20实际初提出了此理论,这是最早用现代眼光来观察中国古代史的分期说。内藤湖南的分期说在国际学界影响非常之大。内藤湖南的《概括的唐宋时代观》阐释了三分法。古川道雄的《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古川道雄是京都学派至今在世的以为泰斗式的人物,他也采用内藤的三分法,他提出豪族共同体和非封建的中世,把这一时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

秦汉间中国历史发生巨大转型,是一个断裂时期,中国社会一度非常平民化,出现了布衣将相之局,但在此之后,新一轮世家因素的积累,在朝廷上社会上逐渐推进。秦汉虽然选贤任能,但也保障官僚特权,如二千石的官僚子弟有优先做郎官的特权,这样造成了官僚家族世代延绵的可能性。在乡里的豪强世家,他们拥有大田庄、大宗族和大量依附民,这样的豪强地主在东汉不断发展,其子弟也在本地任官。此外在文化界,先秦学术传承主要不以家族为单位,西汉亦如此,但东汉出现了经学世家的现象。东汉后期更出现了一些名士家族,比如荀淑有子八人,“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概括地说,士族门阀就是东汉的三种世家,即官僚家族、豪强家族和士人家族的三位一体。乡里豪族由于拥有经济实力,就可以让子弟读书,由于修习经书拥有了文化,就进入士林通过明经做官的道路成为官僚,政治权力又会加强他们在乡里的权势。这样的家族在东汉后期就非常明显,累世传经,累世三公,著名的有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弘农杨氏世传《欧阳尚书》,号称四世三公,杨氏家族在东汉后期声望非常之高。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四世六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袁绍就出自这个家族。

3、魏晋士族权势的确立

魏晋之间,由于统治集团的封闭化,魏晋两朝政治权势一脉相承,曹魏创业集团的骨干依然是司马氏的骨干,世家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官僚冠冕不绝,家世延绵的情况陡然格外突出。禅让形式的政权转移有利于世家的形成,有一篇专门论文收录于《乐师与史官》,文中指出魏晋易代用“禅让”,未经战火充分洗礼,未能彻底扫除前朝政府而另起炉灶。西晋统治集团成员依然是曹魏那批高官显贵机器子弟,他们所积累的腐化、老化、贵族化的因素,几乎原封不动带入了西晋朝廷。王朝对它们无法绳之以法,只能优容甚至纵容,以换取支持。西晋刘颂曾言:“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现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古人有言,膏粱之性难正,故曰时遇叔世。当次之秋,天地之位始定,四海洗心整纲之会也。然陛下犹以用才因宜,法宽有由,积之在素,异于汉魏之先;三祖崛起易朝之为,未可一旦直绳御下,诚时宜也。”在士族门阀世家化的进程中,皇权明显旁落,这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官僚发生贵族化,皇权明显的衰落,皇帝由此有意扶植自己的皇族子弟。秦尺土不封,汉初分封但武帝削藩,真正的专制帝王是用专制法制来统治帝国,而不是用皇族宗族来维系政权。而西晋时期出现了宗王政治,司马氏皇权大力扶植皇族子弟,这是一种退行性的政治现象。八王之乱既是其严重后果,魏削宗室而权臣篡,晋封同姓而骨肉残。唐长孺先生:在贵族政权之下,皇室作为第一家族凌驾于其他家族之上,皇帝作为第一家族的代表君临天下,其家族成员有资格也有必要取得更大权势以保持其优越地位。

二、东晋门阀政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