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71.19 KB
- 文档页数:3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心力衰竭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方法,可以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1.评估
循证护理始于对患者进行评估。
评估不仅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还包括其社会和心理状况。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患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治疗和关注。
2.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是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和专家意见制定的治疗计划。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使用药物、提供心理支持、提供健康教育和饮食建议等。
3.药物管理
药物治疗是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核心。
循证护理可以为药物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
这包括确定最有效的药物、最佳用药方案、药物相互作用等。
4.教育
教育是循证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患者和家庭成员需要得到充分的健康教育。
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和家庭成员理解治疗的必要性,并掌握相关的自我管理技能,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再次发作。
5.预防复发
循证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再次发作。
预防复发包括控制一些心脏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以及食品控制、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等等。
总之,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它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增加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水平、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HR、LVEF、LVEDD、LVESD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数据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出现1例心律失常;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出现1例心脏破裂、2例心律失常和2例心源性休克,两组并发症发病率对比存在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
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为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促进机体快速康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应用效果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发展快、危险度高、致死率高的特点。
该病与冠脉血流受阻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冠脉血流受阻引发心肌局部坏死,长时间缺氧缺血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有64例。
实验组中有男性34例、女性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52±5.33)岁,平均心肌梗死时间为(4.26±1.25)h;对照组中有男性33例、女性3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1.43±5.25)岁,平均心肌梗死时间为(4.32±1.05)h。
纳入标准: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脏彩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确诊疾病;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积极参与本次试验。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护理满意度、并发症率。
结果:实验组心功能等级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影响心肌梗死并发心衰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通常患者会出现抽搐和昏迷,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是指急性冠脉阻塞引起的心肌坏死,导致心肌供血不足,患者常表现出严重而持久的胸痛,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期间,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前区疼痛、紧绷,并伴有一定的伸展,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此外,血压、心率等各方面都会有变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休克症状。
同时,也有可能并发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控制本病[1]。
在抢救期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完成治疗,治疗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加快康复速度,对疾病的恢复起到有益的作用。
文献表明,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2]。
本研究探析了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5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
每组例数25。
其中实验组年龄45-76岁,平均(56.21±2.88)岁,男14:女11。
对照组年龄43-75岁,平均(56.78±2.98)岁,男13:女12。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纳传统护理,观察组30例采纳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护理5d后SAS评分、遵医行为。
结果:观察组护理5d后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监测血糖及血糖(93.33%)、合理膳食(93.33%)、适量运动(96.67%)、遵医用药率(96.67%)明显比对照组(66.67%、63.33%、66.67%、70.00%)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焦虑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值得借鉴。
标签: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遵医行为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推进、人们饮食、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之下,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
据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的心肌梗死病例高达50万人[1]。
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时,24h内为病情不稳定期,患者极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
王彩霞[2]等学者认为,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抢救中效果显著,可有效调整患者心理状态,防止疾病加重。
鉴于此,本文纳入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现将研究做出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研究,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纳入该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以“入院顺序奇偶性”平均分为2组。
观察组(30例):女性、男性例数分别是12例、18例;年龄在42-76岁,年龄均值为(59.82±5.74)岁;梗死部位:下壁、前壁、其他例数分别是13例、10例、7例。
对照组(30例):女性、男性例数分别是11例、19例;年龄在43-77岁,年龄均值为(59.52±5.79)岁;梗死部位:下壁、前壁、其他例数分别是12例、9例、9例。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积极作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积极作用。
首先介绍循证护理的概念与原理,然后详细阐述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接着分析循证护理对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积极作用,并探讨循证护理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策略。
最后对循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估。
研究发现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循证护理的应用,为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策略。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并发症, 患者, 护理, 管理, 策略, 评估, 积极作用, 长期效果, 研究意义, 结论, 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局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会导致心肌功能损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心力衰竭作为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是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的病理状态。
心力衰竭会引起患者的呼吸困难、浮肿、疲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较高,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依据,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1.2 研究意义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而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更是增加了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的风险。
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带来更好的保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广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50例于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并以在本院建档单双日均分成AB两组。
予以A组常规护理,B组循证护理,并对比护理疗效。
结果在护理满意度对比上A组为76.00%,B组为96.00%;在住院时间对比上A组为(14.84±3.67)d,B组为(9.38±2.41)d;在生活质量角色、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对比上A组分别为(80.51±4.08)分、(82.78±3.01)分、(84.31±3.47)分、(70.37±2.97)分,B组分别为(87.44±4.49)分、(90.94±3.37)分、(91.22±4.14)分、(78.77±3.65)分;以上数据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到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护理中,可以加快康复并提升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生活质量[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eart failure admitte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were pided into two groups on a single or double day basis. Routine nursing was given to group A, evidence-based nursingwas given to group B, and the nursing efficacy was compared. Resultsin term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76.00% in group A and 96.00% ingroup B; In the comparison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group A was (14.84 ± 3.67) days, group B was (9.38 ± 2.41) days; In terms of quality of life role,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social function, group A was (80.51 ± 4.08), (82.78 ± 3.01), (84.31 ± 3.47), (70.37 ± 2.97)respectively, and group B was (87.44 ± 4.49), (90.94 ± 3.37), (91.22 ± 4.14) and (78.77 ± 3.65) respectively; The abov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an speed up the rehabilit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t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 recommending.[Key words] evidence based nursing; mi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心肌梗死属于内科急危重症,病发后患者往往伴有剧烈的疼痛,并且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还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1】。
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心功能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及心功能治疗分析。
方法在我院2021年9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心功能指标。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恢复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循证护理;心功能;并发症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剧减甚至中断,供血区持续性缺血导致大范围的心肌细胞坏死、心脏容积扩大、心室发生重构导致的[1]。
心肌梗死会导致很多种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具有很高的死亡率[2]。
临床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措施[3]。
此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5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
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39~75岁之间,平均年龄(53.21±6.38)岁;病程在1~17天,平均病程(6.84±3.91)天。
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38~79岁之间,平均年龄(55.45±3.74)岁;病程在1~19天,平均病程(6.19±3.66)天。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年第1期(中旬)筝论著/冠心病筝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影响陈美爱(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衰患者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
心肌梗死合并心衰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n=46)和参照组(n=46)两组。给予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经分别应用不同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心肌
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关键词】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循证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其病症的发生主要是因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所致,易引发患者出现血压下降、气喘和胸骨后疼痛等[1]。伴随近几年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递增,使得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不断提高,对伴有此病症患者,若临床只是采取硝酸酯类药物或休息进行干预,不仅无法使患者的疼痛情况得到改善,而且还易导致心衰、休克及心律不齐时常等情况发生。基于此,为改善患者疼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护理干预配合及早开展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心肌梗死合并心衰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病例时段取自2016年4月-2018年3月,选取心肌梗死合并心衰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在参照组46例患者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1-82岁(65.6±2.5)岁;病程1-19天(5.2±1.4)天。在研究组46例患者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42-83岁(66.4±2.6)岁;病程1-19天(5.3±1.3)天。把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P>0.05),数据间可比较。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2.1纳入标准经实验室检查,被选患者均已确诊为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无严重精神障碍病症者;被选对象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已自愿签署同意书。1.2.2排除标准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伴言语障碍、认知功能低下者;中断此次研究者。1.3方法给予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谨遵医嘱指导患者合理注射药物,以及正确用药,对临床医师的工作,护理人员要全面配合。另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或不稳定情况时,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师,对应对措施合理制定。对常规护理操作要严格执行,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
境,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干净整洁,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情况发生。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1)循证护理支持。通过与患者的实际情况
相结合,临床可对护理问题合理提出,查找科学研究理论与相关文献,经翻阅相关文献书籍,找出系统、科学临床评价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标准。相关护理人员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翻阅开展系统、科学评估,评估在临床实际中该资料文献是否合理。对心肌梗
死合并心衰护理相关理论支持进行查找翻阅,依照临床护理经验与文献资料,对护理方案合理制定。在
文献收集中,护理人员要保证所有其支持的护理操作实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2)护理工作的开展。心电监测患者,对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保持静注速度适中,不宜过快,防止患者心脏负担增加。
同时对患者的呼吸、面色等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汗液较多,且面色苍白者,护理人员应马上告知主治医师,对应对措施合理制定。另外,因该病症的患病
人群多以中老年群体居多,患者缺乏对病症的认知,易出现负性心态,如紧张、焦虑等。对此,护理人员可
38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年第1期(中旬)通过对话交流,全面评估其心态方法,对心理疏导方案合理制定,并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让患者知晓病症治疗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在饮食方面,叮嘱患者多食用低热量、低盐和低脂食物,少食多餐,保持膳食均衡。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对预防措施合理制定,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4评价标准[2]评定干预后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患者心衰、心肌梗死情况改善显著,且患者能下床轻微活动表示显效;患者心衰、心肌梗死情况有所缓解,患者可偶尔下床活动表示有效;患者心衰、心肌梗死情况未发生任何变化,患者无法下床活动表示无效。此次研究所选用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为我院自制,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指量表评分>85
分,基本满意指量表评分60-85分,不满意指量表评分<60分。
1.5统计学分析在此次报道中,计数资料实施百分比,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对比,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
对比差异用P<0.05表示。
2结果2.1对比护理效果干预后,78.26%为参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5.65%(P<0.05)。表1示。
2.2对比护理满意度干预后,76.09%为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3.48%(P<0.05)。表2示。
组别参照组(n=46)研究组(n=46)χ2值P值显效23(50.00)28(60.87)有效13(28.26)16(34.78)无效10(21.74)2(4.35)总有效率36(78.26)
44(95.65)6.1330.013
表1对比护理效果[n(%)]
组别参照组(n=46)研究组(n=46)χ2值P值非常满意20(43.48)26(56.52)基本满意15(32.61)17(36.96)不满意11(23.91)3(6.52)护理满意度35(76.09)
43(93.48)5.3920.020
表2对比护理满意度[n(%)]
3讨论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由于血流中断或冠状动脉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产生持续性严重缺血而导致的局部坏死情况,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在心肌梗死中,心衰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二者可协同发作,有较大的治疗难度。针对此类患者,若临床无法
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易降低患者血压指标,休克发生率提高[3]。然而,部分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
认知,加之受病症疼痛影响,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对此,为避免上
述情况的发生,及早开展护理干预配合非常重要。常规护理是临床常见护理模式,由于其具有机械性、被动性等特点,使得在开展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只是遵照医嘱予以患者用药指导,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从而能严重影响护理效果[4]。另外,因常规护理对人
性化措施的不重视,一旦在护理期间护患间出现冲突,则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影响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对医院的形象带来损害。而循证护理的开展,则
是通过与患者的病情变化相结合,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顾虑、需求进行考虑,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5-6]。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心肌梗死合并心衰
9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即参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与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循证护理模式)。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循证护
理干预的实施,能使临床治疗有效率提升,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循证护理的实施,其要点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保证护
理研究依据的合理化;②确保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
经验与护理技巧;③对患者需求尽量满足,并且护理
工作开展需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面对问题时,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翻阅查找,对问题途径寻找并解
39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年第1期(中旬)决,对护理方案合理制定,对前任研究成果深度应用,既能使护理效果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总之,给予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1]杨建美.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37-239.
[2]曾柏华.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2):206-207.[3]曾艳芳,麦少君.循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112-112.[4]唐思思.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5(14):4-4.[5]庞瑞雪.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循证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96-97.[6]邢艳.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88-18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