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1)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的 B

A.辩证法思想

B.唯物主义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 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D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4. 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C )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C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C.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B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8、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B

A. 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 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 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D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相对性和实践决定性所预设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0、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 D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2、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C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13、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 A.

人可以改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C.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D.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14、生产同一种商品的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A )

A.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时而等于时而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D )

A. 因果联系

B. 必然联系

C. 主观联系

D. 本质联系

16、“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17、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D )

A.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时间决定的

B.再生产劳动力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C.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决定的 D.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8、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 D )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19、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得的利润是2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是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 D )

A.15%

B.75%

C.100%

D.125%

20、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C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21、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D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22、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二、多选题

1、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AC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2、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BD

A. 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人类解放包括( ACD )

A.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客观规律制约中解放出来

C.从旧社会关系压迫中解放出来

D.从旧的思想观念禁锢中解放出来

4、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