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90.50 KB
  • 文档页数:3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

设计:

审核:

项目负责:

贞丰县正大煤矿

二〇一七年五月

目录

1、粉尘危害及防尘措施 (3)

1.1粉尘的种类 (3)

1.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3)

1.3煤尘的爆炸性 (4)

1.4粉(煤)尘的危害性 (4)

2、防尘措施的确定 (4)

2.1综合防尘措施 (4)

3、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 (11)

3.1水源、用水量、水质及水压 (11)

3.2井下消防、洒水管路 (14)

4、粉尘监测及个体防护设备 (15)

4.1粉尘检测 (15)

4.2个体防护设备 (17)

5、防爆措施 (17)

5.1防尘降尘措施 (17)

1、防尘降尘措施 (17)

3、撒布岩粉措施 (20)

4、防止火源引起煤尘爆炸的措施 (20)

5、隔爆水棚 (22)

6、隔爆岩粉棚 (29)

7、其它隔爆措施 (29)

6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 (30)

6.1、地面生产系统防尘 (30)

6.2、矸石防尘系统 (31)

6.3矿井粉尘检测类仪器、设备配置 (32)

1、粉尘危害及防尘措施

1.1粉尘的种类

(1)井下主要尘源及产尘机制

煤矿井下粉尘产生于采掘、运输等工艺及设备移动、运行的过程中,其中采掘工作面、工作面装载点、溜煤眼是井下粉尘的主要来源。采煤工作面主要产生煤尘,产尘工序主要有放炮落煤、风镐落煤、攉煤、装煤、运输转载、支柱及移架等,产尘原因一般分为摩擦和抛落两种,前者产生大颗粒粉尘较多,为主要方式,后者产生呼吸性粉尘较多;掘进工作面主要产生岩尘,产尘工序主要有凿岩打眼、爆破、装岩、煤矸运输转载及支护等;其它产尘工序主要有巷道维修、煤矸石装载及运输等,尤其是煤炭转运点的瞬时粉尘浓度每立方米高达数千毫克。

(2)地面主要尘源及产尘机制

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如原煤及矸石装、运、转载及其它工作场所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为岩尘和煤尘;地面锅炉房的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主要为烟尘。

1.2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该区可采煤层呈黑色、灰黑色,似金刚光泽,丝绢光泽,鳞片状及粉末状结构,层状、似层状构造,平坦状,参差状断口,裂隙发育,性脆易碎,莫氏硬度2~4,该煤层在开采的过程中较易产生粉尘。

矿井现有地质资料未提及井下巷道掘进时风流中游离SiO2的含量及浓度。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10)第七百四十条的规定,矿方应在扩建后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严格按照《煤矿井下粉尘防治技术规范》及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执行,详见表5-1-1。

表5-1-1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

最高允许浓度(mg/m3)

总粉尘呼吸性粉尘

<10 10 3.5 10≤~<50 2 1

50≤~<80 2 0.5

≥80 2 0.3

1.3煤尘的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14年1月提交的贞丰县正大煤矿K4、K3煤层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区K3、K4煤层的煤尘均有爆炸性。

1.4粉(煤)尘的危害性

粉尘在矿井广泛分布,长期接触有粉尘的工作环境,对工人健康危害很大。粉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刺激眼膜,引起角膜炎,造成视力下降;刺激呼吸系统,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污染作业环境,造成作业人员视线不清、感觉不适等,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并引发工伤事故;危及作业人员的健康、引发各种职业病,如煤肺病、硅肺病、皮肤病、肺结核等。因此应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2、防尘措施的确定

2.1综合防尘措施

该矿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主要是:

1)采掘工作面;

2)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

3)装载点及卸载点;

4)主平硐、副斜井、采区煤仓;

5)水平运输大巷、二采区运输下山;

6)地面;

要将空气中的矿尘浓度降到安全标准以下,矿井必须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以风、水为主,包括通风防尘、湿式作业、净化风流和个体防护等措施,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

2.1.1、综合防尘措施中各种方法的具体要求

(1)利用副斜井后面的山上现有的+1570 m标高处的250m³一座高位水池。敷设DN80二趟至井下,向井下供水,井下初期最高用水点标高+1297m,几何高差为273m,大于35m,因此,以静压供水方式向井下供水。

井下消防与防尘洒水管网以DN80焊接钢管从副斜井接入井下,井下支管为DN50焊接钢管;在井下机电硐室入口、掘进巷道入口、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口等处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消防与防尘洒水栓;在回采工作面运输巷每隔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消防与防尘洒水栓;采面回风巷、掘进工作面等其他巷道每10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消防与防尘洒水栓。

(2)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洗井壁巷帮、水炮泥、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在距掘进工作面迎头20m处,设置水幕以净化掘进头放炮后的空气,并且各掘进头配备湿式除尘风机。

(3)在采掘工作面、装载点、转载点、提升运输等井下作业地点,均设喷雾洒水装置,以控制各产尘点的粉尘。该方法简单方便、经济、有效,降尘率可达30~60%。

(4)风流净化:在各含尘量较大的进风巷中每50m设置水幕一道,降低粉尘浓度,避免进风流污染。在回风巷每隔100m设降尘水幕一道;距离

工作面50m内应设置一道自动控制风流净华水幕。在工作面运输巷每隔50m设DN50mm给水栓一个。含尘浓度较高的风流所通过的回风巷和掘进巷道,离工作面20~30m处设置水幕,净化风流。各转载、卸载点均设置防尘水幕。

采面回风巷应安设至少2道风流净化水幕。

(5)巷道中风速经验算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要经常检测、调整和控制各巷道风速,防止因风速过小而不能及时带出空气中的浮尘和风速过大重新扬起落尘。从防尘角度来讲,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1.5~2.0m/s。

(6)定期清扫和刷洗巷壁上的煤尘。

(7)粉尘检测及要求:必须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

1)总粉尘浓度,井工煤矿每月测定2次;露天煤矿每月测定1次。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1次。

2)呼吸性粉尘浓度每月测定1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1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必须测定1次。

(8)在综合防尘上,设计采用机械捕尘以及风流净化等方法解决防尘问题,进一步改善掘进、采煤工作面工作环境,缓解粉尘的危害。

2.1.2.转载及运输防尘主要措施

(1)各转载点均应设置喷雾系统,转载时实施自动控制喷雾。

(2)应设专人负责管理喷雾除尘设施。

(3)及时对井下的采面及其进回风巷、掘进工作面、轨道下山、主井等巷道进行清洗。冲洗巷道由顶棚、两帮、巷道底部顺次进行,两帮冲洗还包括背板等处落尘在内,耗水量按巷道表面积2L/m2计算。

(4)在回采工作面运输巷每隔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50消防与防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