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第23卷第4期2008年12月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 nal of A dul t E d ucat i on School of H e bei U ni ver s i t y of T e chno l og yV01.23N o.4D ec.2()08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任福全1,李玲1,孟祥文2(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2.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050016l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保证。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受到多种价值观冲击的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所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革新教育观念,而且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方法,完善教育机制,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时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代表;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l X(2008)04—0050—04T he I nnovat i on of I deol ogi cal andPol i t i cal E duca t i onR en Fuquan-L i l i ng-M eng X i a ngw en(1.H eb ei U nive r s it y o f Technol ogy。
Ti anj i n300401,C hi na;2。
H ebe i N or m al U ni ver s i t y,S h.j i azh uang050016,C hi n a》A bs t r ac t:I de ol ogi c al and pol i t i cal e duc at i on is not onl y a n i m por t a nt appr o ach t o r eal i ze t he l e ader-s hi p of t he P a r t y but al so an i m por t a nt gu a r a nt e e t o r eal i ze t he l eaders hi p.A l ong w i t h t he hot l y co m—pet i t i on and r a pi d devel o pm ent of s ci ence and t ec hnol ogy,t he i dea s of peopl e ar e conf l i ct e d by m a ny out l ooks of val ue.So i d eol o gi ca l and pol i t i cal e duca t i on m ust r en o v at e t he i r c onc ept s,t he c o n t e n t s and appr o ach of e duc at i on O H ght t o be e nr i ched c onst ant l y,t he m ec hani sm of e duc at i on s houl d be m or e per f ee t.Then w e s t re ngt he n t he ac t ua l af f ect of t he edu cat i on.K ey w or ds:i de ol ogi c al and pol i t i cal e duc at i on;t he Three R epr es e nt s;i nnovat i on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194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新时期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信息开始全面发展,这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自然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传统化的教育模式正在进入转型阶段,并对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性阐述,而教师也要主动迎合当下的教学需求,将重点放在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善思政教育工作。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教师的工作也逐渐从单一转向多元化,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
对此,受互联网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微课、慕课等资源开始被教师广泛应用,而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现阶段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高校教师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并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欲望。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教学理念的创新。
思政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建设一些主题鲜明且内容丰富的教育平台,提高网络媒体的运用能力,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思政教育工作。
再者,教师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并与学生建议一种长期且有效的互动模式,纵向发展,向学生推动一些正能量的教育信息。
另一方面,及时面对学生群体,倾听和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解决现阶段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心理问题等。
主要注意的是,运用互联网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主动和学生交流与探讨,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此外,教师可以经常浏览学生比较喜欢的网站,及时掌握学生关心的话题,并利用互联网拉近师生的距离,因为在同个空间容易建立彼此的亲切感,使得这种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方式的创新。
高校思政教育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网络教育和课堂学习模式相互结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针对性引导。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 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黄彦菁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 200240)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大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高校应构建大思政视野,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大思政所谓大思政是指基于全局的视角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识,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社会主义发展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以及职业发展目标的“总的方法”[1]。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大思政的内涵进行了充分研究,主流观点认为大思政是将思政课程与日常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除了重视思政课教育外,也强调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育人目的。
那么,在新的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育人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能帮助大学生回归理性、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1 建立健全日常思政教育体系在大思政视域下除了思政课教育外,日常思政教育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逐步回归生活与学习,认识到生活生态与教学生态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日常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辅导员与高校后勤人员。
就辅导员来说,应将情感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作为抓手,积极把马克思主义方法、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进来,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关心学生,对学生做好学习、生活的指导,并适时开展思政教育。
同时,把思政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拓展以及综合考评中,督促大学生提高个人的思政素养,自觉从实践中去学习。
另外,要加强宿舍管理,思政教师应积极与宿管员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完善宿舍管理机制与教学内容。
要加强宿舍养成教育,以创建文明卫生寝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进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过40多年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已经从传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拓展到了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国情、国际情况等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形势、道德规范等知识,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注重实际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这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多元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也不断丰富多样,由传统的课堂教学逐渐拓展到了网络教育、实践教学、思政工作室等多种形式。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提升了教育效果。
引入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小班化讨论等先进的思政教育方法,使得思政教育更具趣味性、贴近性和实效性。
通过游戏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案例分析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班化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综合素质支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开展1. 引言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大学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塑造人格、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除了学术上的知识外,大学生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塑造学生良好品质、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开展。
1.2 意义的深远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深远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民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民主决策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推动学生思想的解放和创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和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上,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国家安全和国家尊严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以及创新发展的路径。
1.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新时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2.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信仰,明确人生目标,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品质,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提高教育实效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提高实效性,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认识。
1. 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面的素质。
2. 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倡开放式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3. 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勇于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能够有更大的竞争力。
4. 强化实践教育的力度。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实践教育的力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与创新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学生人格和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和创新教育环境,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建设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高校应构建一套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包括教学、管理和服务三大环节。
在教学环节,应注重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涵盖国家政治、时事热点、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管理环节,应优化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思政课教学能力,规范思政课教学管理和考核评价。
在服务环节,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成长疑惑,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
二、推进创新思政课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许多新课程和新材料已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力支撑。
高校应该围绕国家政治、社会变革、科技进步等重要议题,开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课程。
同时,提倡多元文化和多元观念,开设涵盖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的课程,使学生在广泛的课程选择中体验多元化的思想生态,培养包容和尊重不同观点的意识。
三、发挥思政课程化进社区作用高校应发动思政课程面向社会,扩大影响。
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三全育人”国家战略中,发挥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将思政课程进社区,公益服务,协助地方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和提高大众的思想素质。
该举措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深化,而且有利于高校的社会责任和地方校企合作。
四、运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在当今社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高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新媒体平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高校应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如网络课程、微课堂、视频直播等,在线服务和学生互动等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知识普及和教育宣传。
该举措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推广,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综上所述,高校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内容。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摘要:全球化作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换句话说就是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理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都加强创新,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新对策;创新意义“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但是西方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不断进入我国,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生碰撞,影响着我国国民尤其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给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这必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一、全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代西方经济文化思潮中反映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东西,我们必须“把它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
”[2]而对一些西方国家所极力宣扬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以及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等观点,需要高度警惕。
虽然我们暂且不能把近些年西方流行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在国内兴起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全球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全球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大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
据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崇尚美国的生活方式,并且把追求高消费,“不要活得太累’、“享乐就是我们的目的”等作为了人生道路上追求的目标,并且成为了唯一的价值取向,这些现象都是因为西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
政治认知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心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单个个体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运行状况的认识。
非常明显,在当今渐趋频繁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西方国家的政治观点和态度对发展中国家的民众的政治认知能力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212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创新方法近些年,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思政教育工作,而且还对辅导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同时还要肩负起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以便能够获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但是,传统思政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合当下教育工作的开展,辅导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促使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更高的质量,学生也更加愿意参与其中。
下面笔者就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构成部分,通过思政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对于其未来的成长也指明了方向。
自从进入新时代以后,互联网高速发展使得学生面临着很大的互联网冲击,每天所接受到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因为学生在大学时期处于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如果接受到不良信息所产生的影响,那么将会时期思想发展遭受严重破坏。
想要确保学生自身的人格健康,就应当使其拥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思政教育上也要做出多次改进,以便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
在大学中,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员,辅导员工的日常工作也涉及到了学生的各个方面,如生活、学习等等。
辅导员除了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还要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促使在大学中能够得以良好发展,所以辅导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直接影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提升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素养,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入新时代以后,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挑战变得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2.1 教育层次多元化在当下时代中,辅导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加多元化的思想教育工作,以便让高校辅导员能够利用课堂和学生展开沟通教育,并利用各种平台和学生进行互动,以便能够提升思政教育效率。
也为高校辅导员在工作技能上提出多方面的要求,当高校辅导员只有充分掌握了相关方法和技术以后,便可以做到与时俱进,从而展开多方面的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的根本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一项根本工作,是高校育人的生命线工程。
它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动力与保障,也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大事。
长期以来,我党一直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4年,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十六号文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大学生群体呈现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和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况,在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1.高等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实施者、传播者,也是创造者。
我国未来先进生产力、思想、精神、文化的创造群体将是今天的青年大学生。
因此,高校必须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教育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去。
我们应审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扩招、异地办学、贷款征地等问题所引发的矛盾也初显出来,大学生就业、特困生、学生心理、教学质量等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10作者简介:刘彦岐(1992— ),男,汉族,河南南阳人。
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新闻学。
在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特殊历史时期,思政教育工作者更应全面梳理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培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生活实践。
当前,我国正处在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社会文化背景当中,导致我国思想领域的不确定因素较之以往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往往会入侵我国的教育领域。
因此,必须要使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和信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桥梁作用,使现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多元化文化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因此,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新媒体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现代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能迅速直达个体,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和语音等能及时传递,瞬间获得,不断扩散。
人们能够借助新媒体,能在最大程度上及时掌握全世界各地的信息。
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天下事尽在掌心之中,真正实现了所谓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同时,用户通过网络,还能满足各种个性化的需求。
网络就好似一个信息资源的超级市场,而新媒体用户不仅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而且以分享、创作各类知识信息,使得新媒体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且十分便捷的传播手段。
(二)宽松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新媒体教学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影响。
手机作为一种媒介,在新媒体时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下手机是每个高校学生的生活必备品,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几乎都是手机不离手。
如果没有手机,学生的生活学习都会受到影像。
这样的现实情况就为高校通过新媒体,尤其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手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减少时间、空间带来的局限,尽可能地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新媒体优势发挥到极限。
1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摘要] 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健全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
的育人合力。本文拟通过方式的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造做
出初步的探讨,从而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方式 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政治优势。长期以来,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但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合理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思想
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研究,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内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政治教
育也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在继承和发扬优秀
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对青年大学
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
内容所采用的方式或手段,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青年大学生之间双
向交流的渠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传统的灌输
方法。虽然也会运用新的方法,但是仍不能在新的思路指导下给人以亲切、生
动的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往往过于形式化,难以深入。没有充分发
挥实践教育的作用,过多的理论教育和文件学习,偶尔的实践活动也是按着固
定的要求和计划在教育者的指导下进行,这让受教育者难免产生厌倦情绪。
2、隐性课程不够完善。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显性课程为主,大部分的
教育信息都是通过理论灌输传递给受教育者,隐性课程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和改进,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有利于教育实施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
得隐性课程变的形式化,没有实际的内容,自然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3、教育者自身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接受过专门的课
程学习,取得了相应的学历和学位,但缺乏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素质,有
些人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不高,且缺乏人格影响力。个别教育者
自身不能端正态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不能正确认
识,这样就很难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达到预期的教育
目的。
4、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
姿态认定自己所灌输的观点和道理正确无疑, 并以他人需要自己所授的道德为
前提, 以自己能够完成道德灌输为己任, 这显然是一种虚妄的假设。灌输教育
忽视甚至是蔑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 试图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输作为促进
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动因, 而不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道德需要。灌输教育为了
完成道德灌输的任务, 又只有采取机械重复的简单化方式来进行。这就必然导
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5、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增多。近些年高校对学生管理的方式
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淡化班级管理,推行学分制、导师制、选课制等,原有的
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管理制度正初步实施或在磨合之中,
因而容易造成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盲点。因此,如何尽快解决这些“盲区”
和“空白点 ”的问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3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的对策:
一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灵活地利用多种方
法,充分用好三大课堂,即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校园活动(第二课堂)和
社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将这三大课堂内在优化、相互补充,增强思想政
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践性。
二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和谐浓厚氛围。一是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
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和谐关系。二是构建人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关系。良好校风
和学风,不仅能给学生教育和熏陶,也能促使整个学校师生员工保持积极进取
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三是
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即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关系。
三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1、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科学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师一方面要精通自己的专业,形
成广博的知识结构,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拓
宽教学的新视野,开辟教学的新思路,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把思
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要改进
教学方法,把过去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
倡导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
四要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高校要积极利用网络这一渠道, 切实开
拓信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把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首
先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 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
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实现网络的内容与学生需求相统一,以提高其生命力和
教育力。其次,把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结合,推
动网络进思想政治教育,用网络这一手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再次, 加
强网络监管, 引导学生文明用网。
五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合力。要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
制,做到规范化、程序化,做到有管理、有制度、有考评、有激励、有监督,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强
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感染力和示范性,
以人文精神和价值关怀为铺垫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能力。
4
六要重视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塑造人
类灵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协同进行,使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结合起来,而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这种结合的最好形式。大学生通过与
社会接触,在实践过程中去看、去问、去思考、去探索人生的真谛,知晓乡情、
民情、世情、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自
觉拥护党的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自
然提高了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兴趣。高校还需着力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
效机制,保障大学生实践教学工作持久健康开展。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教学工
作管理运行机制,把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晓民.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的源泉[J].教育与职业,2005.
[2] 蔡亮,周丽娟.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
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