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14
酒泉市自然资源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酒泉市的自然资源
多种多样,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草原资源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酒泉市的自
然资源情况。
矿产资源是酒泉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酒泉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
煤炭、铁矿石、盐矿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酒泉市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水资源是支撑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酒泉市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和
河流水资源,为当地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了保障。
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酒泉
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草原资源是酒泉市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一。
广袤的草原孕育着丰富的草原资源,为
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同时,草原也是保护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酒泉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提供了坚
实基础。
未来,酒泉市将继续加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
的协调发展。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位于甘肃省肃北县大东沟地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铅锌多金
属矿床,被认为是中等规模含铅锌矿床。
本文主要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
大东沟地区属于邛崃山造山运动的前陆带,主要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岩石和构造单元组成。
该区域存在着多项地质构造,如: 板块构造、韧性构造、节理构造等。
其中,板块构
造是主导构造,其次是节理构造。
(二)岩石特征
在大东沟地区,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变质岩等。
铅锌矿床主要分布在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中。
这些岩石存在厚度变化,但总厚度较薄,垂直分布形态也相对复杂。
(三)矿体特征
该矿床铅锌矿体的产出主要位于脉带状矿体中,主要储集于岩脉和节理的交汇位置上,矿化程度和矿化面积随着岩脉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矿体成分主要为铅锌硫矿物和极少量为铜、银、金等伴生矿物。
二、成矿模式分析
大东沟铅锌矿的成矿模式主要是岩浆热液型成矿。
具体而言,它是在岩浆活动期间形
成的并受到升降、挤压等构造运动作用的岩浆热液矿床。
成矿物质主要由热液透过含铅锌
的岩层和节理等矿化物质富集而形成。
这些过程促使了岩石中的含铅锌矿物升华并与热液
形成了铅锌矿体,这些矿体靠岩浆热液流体在断层和岩石的孔隙内获得生长,形成了大东
沟矿床的铅锌矿体。
总之,大东沟铅锌矿是一个岩浆热液型矿床,铅锌矿体分布在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
岩中,主要分布在脉带状矿体中,成色主要为铅锌硫矿物,铜、银、金等伴生矿物较少。
张掖市自然资源
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这里山川秀美,气候宜人,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使得张掖市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在张
掖市的自然资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张掖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张掖市还拥有丰富
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矿产资源:
张掖市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等。
这些矿产资
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当地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也为矿业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张掖市在矿产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企业的关注
和参与。
水资源与土地资源:
除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张掖市还拥有优质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资源。
这些资源
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
态环境的改善。
张掖市的水资源丰富,为灌溉农田和供应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支持,而肥沃的土地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体来看,张掖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为张掖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城市向更
加繁荣和宜居的方向迈进。
2024年甘肃省能源市场分析现状概述本文旨在分析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并通过对市场情况的梳理和数据的分析,提供有关该省能源市场的相关信息和发展趋势的综合报道。
背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其能源市场在近年来经历了快速增长,并且对能源供应和需求的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
本文将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能源供需状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甘肃省,能源供需的格局逐渐明晰。
目前,该省的主要能源供应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来源。
同时,能源需求主要由工业、交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构成。
在煤炭方面,甘肃省煤炭资源丰富,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
能源需求中,工业部门对煤炭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居民生活领域。
在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甘肃省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地区的输送。
该省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市场对于这两种能源的需求较大。
可再生能源在甘肃省的发展也表现出良好的势头。
该省地处西风带,具备发展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自然条件。
在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甘肃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能源市场结构甘肃省的能源市场结构呈多元化格局。
市场中存在着大型能源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外资企业。
能源市场的竞争激烈,各个企业都在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机遇。
在煤炭市场上,甘肃省有一些大型矿产资源企业,它们在煤炭生产和销售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也有一些小型企业和地方专业市场提供煤炭产品。
在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甘肃省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外部地区的输送。
该省是国内石油和天然气产品的重要消费地之一。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甘肃省的市场主要由风能和光能等领域构成。
一些能源公司积极投资并参与到可再生能源项目中,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发展。
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对甘肃省能源市场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发展趋势:1.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
甘肃镍矿资源-------金川硫化铜镍矿第一次作业:主要矿物、开采利用的矿物及尾矿中的矿物。
2016-04-04我省镍矿具有相对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查明资源主要分布在金昌市。
其中,金川硫化铜镍矿床储量丰富,在世界同类矿床中,可与加拿大萨德贝里相媲美,位居世界第二。
除丰富的铜、镍外,并伴生有铂、钴等20多种稀贵金属矿产。
截至2008年底,全省镍矿查明产地5处,2008年底保有资源储量434.89万吨,其中基础储量236.83万吨,资源量198.06万吨。
2008年镍矿消耗8.5万吨。
金川硫化铜镍矿地处白家咀一带。
含矿超基性岩体呈不规则岩墙状,不整合侵入于前长城系白家咀子组大理岩和混合岩之间。
走向北西50~60度,倾向南西,倾角在70度以上,局部50度左右。
岩体总长6500米,宽15~528米,延伸400~1200米尚未尖灭。
按自然形态和后期断层分割由西向东形成4个矿区。
Ⅰ矿区的岩体和矿体均出露地表,形成典型的硫化矿床氧化带。
岩体长1500米,宽170~320米,东部仅几十米,西部延伸700米尚未尖灭。
Ⅱ矿区岩体出露地表,而矿体则隐伏于地下200~400米。
岩体长3000米,中部宽500多米,向两端变窄,约200~300米。
西部延伸1200米尚未尖灭。
Ⅲ、Ⅳ矿区的岩体均覆盖于第四系之下,分别长500和1100米,宽100米和200~300米,向两端逐渐尖灭。
1、主要矿物:金川硫化铜镍矿主要矿物有磁黄铁矿(或黄铁矿)、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黄铜矿、磁铁矿。
次要矿物有墨铜矿、古巴矿(方黄铜矿)、马基诺矿;脉石主要矿物有蛇纹石(含叶蛇纹石,纤维蛇纹石和利蛇纹石)、橄榄石、辉石。
次要矿物有透闪石、阳起石、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
强蚀变矿石中脉石变成滑石一碳酸盐化,绿泥石等。
2、开采利用的矿物:金川硫化铜镍矿开采利用的矿物主要有紫硫镍铁矿,镍黄铁矿。
紫硫镍铁矿:化学成分:成分Fe2+Ni3+2S4,含Ni 38.94%百分比含量:4.45%物理性质:有铁磁性和延展性化学性质: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高热稳定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
甘肃地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吴跃亚(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20)摘 要:甘肃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富足地区,为了进一步对甘肃地区矿产资源进行开发,为此提出甘肃地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首先针对甘肃地区地形特征、矿体规模、地层特征以及矿体地质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找矿预测的规律与结果进行计算总结。
关键词:甘肃;矿体;地质;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1-0062-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forecast of ore bodies in gansu provinceWU Yue-ya(Second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ansu Geological and Mineral Bureau, Lanzhou 730020, China)Abstract: Gansu is a relatively rich area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develop mineral resources in Gansu,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odies and prospecting prediction in Gansu are put forward. Firstly, the top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re body scale, stratum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body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Gansu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On this basis, the rules and results of ore prospecting prediction are calculated and summarized.Keywords: Gansu; orebody; geology; prospecting甘肃地区作为我国矿产资源较多的一个地区,甘肃地区已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多达97种[1]。
7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分析闫志伟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九大队,甘肃 天水 741025摘 要:通过资料分析以及实际情况调查可知,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得到较为明确的成矿地质特征,没有确定出明显的找矿方向,针对此,本文深入分析研究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
一方面主要从地层、构造、矿床、岩浆岩等不同方面对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性进行分析总结,以其构造以及地层等控矿因素为依据来确定找矿方向,另一方面以九条沟金矿的矿体控制程度分析该矿的找矿潜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找矿提供参考和帮助,对于类似地区的找矿给予引导。
关键词:甘肃徽县九条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1-0079-3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Law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Jiutiaogou Gold Minein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YAN Zhi-weiGansu Provincial Nuclear Geology 219 Brigade,Tianshui 741025,ChinaAbstract: Through data analysis and actual investigation, it is known that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Jiutiaogou Gold Mine in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s of now, clear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not been obtained, and no clear direction for prospecting has been determined. In response to this, this article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s of the Jiutiaogou Gold Mine in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On the one han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utiaogou gold deposit in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stratigraphy, structure, ore deposits, and magmatic rocks. Based on its structural and stratigraphic controlling factors, the direction of exploration is determin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Jiutiaogou gold deposit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degree of ore body control. I hope that the introduction in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assist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Jiutiaogou gold deposit in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nd guide the exploration of similar areas.Keywords: Jiutiaogou, Hui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Gold mine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ization; Searching for minerals收稿日期:2023-11作者简介:闫志伟,生于1990年,汉族,甘肃灵台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
9【矿产资源】甘肃石灰岩矿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赵文博,罗小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甘肃 天水 741000)【摘 要】甘肃石灰岩矿分布广泛,品位稳定,资源量丰富,主要用于水泥用、溶剂用、电石用和制灰等。
石灰岩矿在时间分布上以奥陶纪为主,其次为二叠纪、蓟县纪和石炭纪;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秦岭裂陷大陆边缘、中秦岭裂陷大陆边缘、中祁连岩浆弧、北祁连沟弧盆系等构造单元中。
本文通过对全省已发现的石灰岩矿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其区域成矿因素和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和成矿时代,预测出3个成矿远景区,对今后石灰岩的勘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石灰岩;分布规律;矿床类型;成矿远景;甘肃省【中图分类号】P619.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1)06-0009-04The Distribution of Limestone in Gansu Province and ItsResource Potential AnalysisZHAO Wen-bo, LUO Xiao-hong(Gansu Branch of China Nation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enter of Building Materials Industry , Tianshui 741000, China) Abstract: Limestone ores in Gansu province are widely distributed, stable in grade, rich in resources and widely used. They are mainly used for cement, solvent, calcium carbide and ash making.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limestone deposits is mainly Ordovician, followed by Permian, Jixian and Carboniferous. Spatially, they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tructural units such as the southern Qinling rift continental margin, the middle Qinling rift continental margin, the middle Qilian magmatic arc and the North Qiliangou arc basin system.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imestone mines found in the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regional metallogenic factors, tectonic location and metallogenic age, and predicts three metallogenic prospects,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imestone in the future.Key words: limestone; distribution; deposit genetically; metallogenic prospect; Gansu province【作者简介】赵文博(1989-),男,汉族,研究领域:地质及矿产勘查,E-mail:****************。
甘肃省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
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
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
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
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山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
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
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
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
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
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
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
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
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
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甘肃北山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特征及勘查开发布局研究魏万鸿(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传统勘查布局方案由于获得的分布特征不佳,导致布局方案达不到最优效果,因此为了更好规划勘查开发布局问题,提出了新的勘查与开发布局方案。
提取该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特征确定大致分布方向和地质条件;基于地质构造确定找矿标志;结合地层的分布情况分析矿藏分布,确定该地区勘查开发布局的新方案。
实验表明:对比传统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新型方案在开发布局上与理想方案更加契合,对该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研究提供了更先进的思路。
关键词:甘肃北山;矿产资源;出矿质量;开发布局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3-0090-2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youtin Beishan area of Gansu ProvinceWEI Wan-hong(The fourth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Gansu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uquan 735000,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poo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exploration layout scheme, the layout scheme can not achieve the optimal effect.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pla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yout, a new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yout schem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area, a new schem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yout is determin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ayout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 new scheme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l scheme in the development layout, which provides a more advanced idea for the research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ayout in this area.Keywords: Beishan, Gansu Province; mineral resources; ore drawing quality; development layout甘肃北山地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的复杂情况,决定了其对于我国金属成矿开采分布的重要地位。
甘肃省矿产资源情况1、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处西北内陆,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总国土面积45.48万km2。
全省地质环境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相对丰富。
截止2004年底,省内已发现矿产156种(不含亚种),占全国发现矿种的91%,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92种。
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有830处。
其中大型73处,中型194处,小型563处。
在保有资源储量中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铂、钯、锇、铱、钌、铑、硒、铸型粘土等10种,居前五位的34种,前十位的60种,其中钒、钨矿分别居第七、八位。
见表1。
全省已查明地下水资源量153.9亿立方米/年。
可开采水资源量46.2亿立方米/年。
我省已知矿产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和分区集中的特点。
河西以黑色、有色金属及化工非金属为主;中部是有色金属及建材矿产的聚集区;陇东以赋存煤和石油为特征;陇南则是有色和金的聚集区。
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9种(含亚矿种,下同),其中,已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111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62%,未查明资源储量的68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8%。
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5种、矿产地1184处(含共伴生矿产,下同),其中固体燃料矿产地234处,黑色金属矿产地119处,有色金属矿产地253处,贵重金属矿产地273处,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矿产地34处,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地7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地42处,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地154处;勘查程度勘探阶段259个、详查阶段291个、普查阶段634个。
据《2010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矿产中,我省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有12种,居前5位的有29种,居前10位的有58种。
截至2010年底,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92种固体矿产中,与2009年比较,有49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资源储量增加的有23种,减少的有26种。
2、甘肃省矿产资源勘查概况2011年,全省开展矿产勘查项目389个,投入地勘资215148.8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0162.9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66304.15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38681.81万元。
勘查矿种主要为煤、铁、锰、铜、锌、铅、钨、钼、金等;其中,能源矿产勘查项目36个,黑色金属勘查41个、有色金属89个、贵金属187个、稀有矿产6个,化工建材矿产26个,水汽4个。
全年共完成钻探1014996米,槽探539311立方米,坑54117米,浅井632米。
新增煤炭资源量25.59亿吨,锌69.16万吨,金31吨,铁矿石1.12亿吨。
2011年全省在地质勘查方面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甘肃省崇信县赤城煤田南部煤炭资源普查。
通过2011年的勘查工作,该煤田新增煤炭资源量2.8亿吨。
甘肃省灵台县独店勘查区煤炭普查。
通过2011年的勘查工作,该煤田新增煤炭资源量17.3826亿吨。
甘肃省肃北县德勒诺尔铁矿普查。
共求得铁矿石资源量14072.20万吨,平均品位TFe26.26%。
甘肃省合作市早子沟金矿详查。
2011年早子沟金矿的勘查工作以深部找矿为主,初步估算新增金资源量15吨,取得了矿区找矿的重大进展。
早子沟金矿区累计提交金资源储量达到68吨,是西秦岭地区继大水、阳山、寨上之后又一处特大型金矿。
甘肃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甘肃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自2007年正式启动以来,首先对全省铁、铝、铜镍、铅锌、金、钨、锑、钾、稀土、磷12矿种(组)进行了资源潜力评价。
2009年12月完成了全省铁、铝2矿种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2010年1月提交了甘肃省铁、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
2011年4月提交了铜镍、铅锌、金、钨、锑、钾、稀土、磷12矿种(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并通过了全国项目办验收。
预测成果为:铁矿共圈出最小预测区148个,铝土矿圈出最小预测区5个,铁铜镍矿圈出最小预测区119个,金矿圈出最小预测区247个,钨矿圈定最小预测区33个,铅锌矿圈定最小预测区40个,锑矿圈定最小预测区23个,磷矿圈定最小预测区33个,钾盐矿圈定最小预测区27个,稀土矿圈出最小预测区5处。
完成的10份单矿种(组)潜力评价成果报告中,铁、铜镍、铅锌、金、钾盐5份报告国土部验收为优秀,其它矿种成果报告为良好。
2011年我省新启动了铬、锰、锡、钼、银、硼、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年底已完成了10矿种矿产预测工作。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
该项目从2007年开展以来,截止2011年12月,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共落实项目经费385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1511万元、地方财政承担2340万元。
我省开展了煤、铁、锰、铬、铜、铅、锌、镍、钨、锡、钼、锑、金、银、菱镁矿、硫铁矿、磷、钾盐、重晶石、萤石等20个矿种的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在全国历时一年的验收中,我省参与的20个矿种中钨、锑、铜、锌、金、镍、、锰、煤、菱镁矿、硫铁矿、重晶石、萤石评审验收结果为优秀,磷的评审结果为良+,铁、铅、钼、银、铬、锡、钾盐评审结果为良好。
全国项目办已验收20个矿种形成单矿区报告463份,核查矿区报告17个,数据库成果500个;单矿种汇总报告20份,数据库20个,各类图件5893张,项目现进入汇总报告成果编制和两库衔接阶段。
2.1公益性地质勘查1999年以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下,重点开展了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远景评价,特别是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短缺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为矿产资源规划和政府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止2004年底,累计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85项。
(1)区域地质调查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7幅,调查面积97393Km2平方公里;1:25万区域遥感地质调查2幅,面积28649 Km2;1:5万区域地质调查3幅,调查面积1140 Km2;1:5万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是近期启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远景调查项目,分布于甘肃北山、西秦岭地区,涉及1:5万标准图幅15个,调查面积6613 Km2。
通过上述项目实施,将更新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对甘肃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化,加强了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的研究。
同时,对青藏高原隆升、陇中第四纪黄土与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专题调研。
(2)区域重力调查2000年以来共完成1:20万区域重力调查6幅,主要部署在祁连山西段和阿尔金山等地区,完成调查面积40000 Km2。
通过本区重力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区域重力基础资料,基本查明了该区布格重力异常特征,为本区地质构造研究提供了基础重力场资料。
(3)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我省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以填补空白区为主。
部分图幅跨甘肃和邻省(区)。
先后完成了甘肃静宁、定西、陇西、秦安等幅黄土半覆盖区以及民勤幅、红柳大泉、五道明、湖西新村、咸水幅及若尔盖等幅10个图幅的区域化探扫面,累计完成调查面积65206 Km2。
至此基本完成甘肃省可扫面积。
(4)矿产资源评价矿产资源评价项目包括矿产资源评价、1:5万矿产地球化学(不包括在矿产资源评价项目中实施的)和异常查证。
截至2004年共实施29个项目,主要部署在甘肃北山、北祁连山西段和西秦岭地区。
通过评价,进一步圈定了成矿远景区,提交了333+3341级资源量。
(5)地下水勘查项目区主要分布在甘肃河西走廊和陇东地区,其中河西走廊地下水勘查,系统地整理了河西走廊近50年来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查明了河西走廊地下水赋存运移特征,在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对指导缺水区的找水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未来10年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
全区共规划开采量16.611×108m3/a,可增加开采灌区34个,控制开采灌区10个,调减开采灌区31个,并规划集中供水水源地24处。
首次在河西走廊建立了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该成果报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基本上查明了甘肃省东部地区白垩系地下水的开采现状及地下水分布的构造条件。
查明了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埋藏规律、控制岩溶水分布埋藏的构造条件和岩溶水水化学条件。
(6)矿山环境调查根据国土资源大调查规划,开展了“西北地区不同类型矿山开发环境地质研究”项目,并建立了数据库,按资源毁损程度(包括矿产资源破坏、土地压占、水资源破坏、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等)、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尾矿坝溃坝、煤层自燃、瓦斯爆炸、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类型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中等程度,在我省圈定出镜铁山矿区、石居里(摆浪河流域)、金昌、窑街、白银、兰州、华亭、西成等地区存在不同级别环境地质问题,其中镜铁山矿区、西成矿区为极严重区。
(7)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2000年开始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县(市、区)有:天水市的秦城区、北道区、武山县;陇南地区的武都县、礼县、文县;庆阳地区的镇原县;白银市的会宁县;临夏州的永靖县。
该工作逐年展开,2000-2004年累计完成18个县,2005年又安排清水等4县的调查工作。
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对调查区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深受地方政府的好评。
目前,甘肃省环境监测院会同甘肃省气象台,加强对甘肃全省地质灾害的预报工作,为地方减灾、防灾提供了重要信息。
我省陇南、天水、陇东等地开展了地质灾害治理。
已完工的武都县甘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宕昌县大地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已发挥了很好的减灾效益。
(8)地质遗迹保护我省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质遗迹种类多,分布广,独具特色。
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岩溶地貌、雅丹地貌和冰川地貌以及重要矿山开采遗址等。
通过评价和申报,一批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和重要人文价值的地质遗迹区,被批准为国家或省级地质公园,其中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经野外地质勘察发现了国内罕见的恐龙足印化石群。
发现并命名了“兰州龙”,这对研究黄河流域甘肃境内的地质变化及环境演化都有巨大的意义。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建立地质公园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个。
见表2。
这标志着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甘肃境内的地质遗迹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9)矿产资源信息化全省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培养了一批GIS技术专门人才,基本完成对前人主要基础地质工作成果的数据库建设。
已建成了地质图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自然重砂数据库、大中型矿产地数据库等,完成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的建库工作,这些都为“数字甘肃”建设和甘肃经济发展提供了信息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