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二中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物理) doc
- 格式:doc
- 大小:903.50 KB
- 文档页数:14
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物理学中,实验与理论密不可分,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为理论提供依据和验证,而理论则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提炼出普适规律并对新的现象做出预测。
在对原子物理的不断探索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精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B. 德布罗意最早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并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实物粒子C. 康普顿在研究光的散射时,从动量的角度解释了光的量子化D. 卢瑟福利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一种穿透性极强的中性粒子流,为原子核模型理论提供重要的证据2.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 年4月25 日20时58分5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然后神舟十八号飞船与离地面高约390km的天宫实验室对接,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
经过一系列航天实验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神舟十八号飞行高度很高,在研究其对接时可以视作质点B. “2024 年4月25 日20时58分57 秒”是时间间隔C. 神舟十八号飞船飞行的路程约为390 kmD. 中国人登月后可以验证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3.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盖革、马斯登一起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下学期下学期5月月考物理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7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810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1.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有的静电现象可以加以利用,有的却要防止其危害。
下列做法中属于利用静电的是( )A .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安装避雷针B .用静电除尘器收集空气中的尘埃和烟雾C .在加油站给车加油前,要用手触摸一下静电释放器D .在充满易燃气体或粉尘的环境中不要穿、脱化纤衣服2.真空中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带电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带电量分别为-Q 和+3Q ,将它们放在相距为r 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若将它们接触一下,再放回原来的位置,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是( )A .B .C .D .19F 13F F 3F3.如图所示,将一金属空腔放在匀强电场中,稳定后,电场线如图分布。
A 为金属外一点,B 为金属空腔内一个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外表面的电场和金属外表面垂直B .导体内的感应电荷在B 点处产生的电场为零C .A 点电场强度等于B 点的电场强度D .正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等于在B 点的电势能4.带电球体的半径为R ,以球心为原点O 建立坐标轴x ,轴上各点电势随x 变化如图所示,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体带正电荷B .球心处电场强度最大C .A 、B 两点电场强度相同D .一带负电的试探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比在C 点电势能的大5.质量相同的小球A 、B 分别带有+3q 和 q 电量,两段等长绝缘细线悬挂在O 点如图所示,当系统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并静止时,可能出现的状态应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空间正四棱锥型的底面边长和侧棱长均为a ,水平底面的四个顶点处均固定着电量为+q 的小球,顶点P 处有一个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在库仑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武汉市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8分)1. (2分) (2018高二上·北京期中) 如图所示,甲、乙两人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沿水平方向推了乙一下,结果两人向相反方向滑去。
已知甲的质量为45kg,乙的质量为50k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之比为1:1B . 甲的加速度大小与乙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9:10C . 甲对乙的冲量大小与乙对甲的冲量大小之比为1:1D . 甲的动能与乙的动能之比为1: 12. (2分) (2017高二下·宁夏期末) 质量为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幸好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已知弹性安全带的缓冲时间是1.5s,安全带自然长度为5m,g取10m/s2 ,则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A . 500 NB . 1 100 NC . 600 ND . 1 000 N3. (2分) (2015高二下·深圳期中) 向空中发射一枚炮弹,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炮弹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炮弹炸裂成a、b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有()A . b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来速度方向相反B . 从炸裂到落地的这段时间内,a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的大C . a、b一定同时到达水平地面D . 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一定相同4. (2分) (2017高二上·永年开学考) 质量为m1=1kg和m2(未知)的两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其x﹣t图象如图所示,则()A . 此碰撞一定为弹性碰撞B . 被碰物体质量为2kgC . 碰后两物体速度相同D . 此过程有机械能损失5. (2分) (2017高二下·高青期中) 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B . 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 . 某金属在一束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光电效应,若改用一束强度更弱的紫外光照射,也一定会产生光电效应D .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若加大正向电压,则饱和光电流也增大6. (2分) (2017高三上·普宁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 .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C . 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D . 按照波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加7. (2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 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测出了电子的电量B . 玻尔理论可以解释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C . 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 . 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现象,有力的证明了光的粒子性8. (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原来静止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经过时间t、通过位移L后,动量变为P、动能变为EK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 在力F作用下,这个物体经过位移2L,其动量将等于2PB . 在力F作用下,这个物体经过位移2L,其动能将等于4EKC . 在力F作用下,这个物体经过时间2t,其动能将等于2EKD . 在力F作用下,这个物体经过时间2 t,其动能将等于4EK9. (3分) (2017高二下·巨鹿期中) 一静止的铝原子核 Al俘获一速度为1.0×107m/s的质子p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 S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核反应方程为P+ Al→ SiB . 核反应方程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 .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能量不守恒D .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E . 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10. (3分) (2017高二下·宜昌期中) 在人类认识原子与原子核结构的过程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A . 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卢瑟福关于中子的猜想是正确的B . 汤姆孙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C . 居里夫人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D . 卢瑟福通过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11. (3分)(2018·高州模拟)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常州市第一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命题:费宏考试时间90分钟本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1.下列公式中,既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静电场,也适用于匀强电场的有①场强E=F/q ②场强E=U/d ③场强E=kQ/r2 ④电场力做功W=Uq(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关于两等量异种点电荷在其连线中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场强为零,电势不为零(B)场强不为零,电势为零(C)场强不为零,电势也不为零 (D)场强为零,电势也为零3.如图所示为某一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B为电场线上的两点,一电子以某一速度沿电场线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增加,则可以判断(A)电场线方向由B指向A(B)场强大小E A>E B(C)若Q为负电荷,则Q在B点右侧(D)Q不可能为正电荷4.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电荷由静止开始运动的情况是(A)从电场线疏处向密处运动(B)从场强大处向小处运动(C)沿电场线运动(D)运动轨迹和电场线不一定重合5.把一条电阻为64Ω的均匀电阻丝截成等长的n段后,再并联起来,电阻变为1Ω,则n 等于(A)32 (B)24 (C)12 (D)86.如图所示,两个定值电阻R1、R2串联后,接在电压U稳定于12V的直流电源上,有人把一个内阻不是远大于R1、R2的电压表接在R1两端,电压表的示数为8V.如果他把电压表改接在R2两端,则电压表的示数将(A)小于4V (B)等于4V(C)大于4V小于8V (D)等于或大于8V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8分,每题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7.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可视为点电荷)所带电量之比为1:7,在真空中相距为r ,把它们接触后再放回原处,则它们间的静电力可能为原来的 (A)4/7 (B)3/7 (C)9/7 (D)16/78.如图所示,虚线a 、b 和c 是某静电场中的三个等势而,它们的电场电势分别为ϕa 、ϕb 和ϕc ,ϕa >ϕb >ϕc .一带正电的粒子射入中,其运动轨迹如实线KLMN 所示,由图可知 (A)粒子从K 到L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B)粒子从L 到M 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 (C)粒子从K 到L 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粒子从L 到M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9.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油滴,被置于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中,设油滴是从两板中间位置,静止释放进入电场的,可以判定 (A )油滴在电场中做抛物线运动(B )油滴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油滴打在极板上的运动时间只决定于电场强度和两板间距离(D )油滴打在极板上的运动时间不仅决定于电场强度和两板间距离,还决定油滴的电量和质量。
2020-2021学年湖北武汉第二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卷(解析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1. (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图象,摩擦力,对单物体(质点)的应用)(8分)如图(a)所示,质量为m=2kg的物块以初速度v0=20m/s从图中所示位置开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同时物块受到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在运动过程中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b)所示,g取10m/s2。
试求:=0.2s(1分)V1=gt1=2m/s(1分)底座静止后,环作匀加速运动,对此过程有:mg—f =ma2 (1分)得a2=5m/s2据L=V1 t2+ a2 t22/2(1分)解得t2=0.2s故环向下运动的总时间为:t= t1+ t2=0.4s(1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0分)如图所示,在水平转台的光滑水平横杆上穿有两个质量分别为2m和m的小球A和B,A、B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L,当转台以角速度ω绕竖直轴匀速转动时,如果A、B仍能相对横杆静止而不碰左右两壁,求:(1)A、B两球分别离开中心转轴的距离.评卷人得分(2)若转台的半径也为L,求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1)设A、B两球转动时的半径分别为rA,rB,弹簧伸长的长度为x对A球:(2分)对B球:(2分)又(1分)解得:(2分)(2)要使两球都不碰左右两壁则(2分)则(1分)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胡克定律(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AB的长度L=3.75m,皮带轮的半径R=0.1m。
现有一小物体(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0从A点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为μ=0.2,传送带上表面距地面的高度h=5m,g取10m/s2,试讨论下列问题:(1)若皮带静止,要使小物体滑到B端后做平抛运动.则小物体滑上A点的初速度v0至少为多少?(2)若皮带轮以角速度=40rad/s顺时针匀速转动,小物体滑上A点的初速度v0=3 m/s,求小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及落地点到B的水平位移s;(3)若皮带轮以角速度=40rad/s顺时针匀速转动,求v0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均落到地面上的同一点.【答案】(1)4m/s(2)1s ,4m(3)【解析】试题分析: (1)若皮带静止,小物体在皮带上滑动的加速度为a,则:要使小物块在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则小物体在B点开始时对皮带压力为0,即:又解得:(4分)(2)若皮带轮以角速度=40rad/s顺时针匀速转动,皮带的速度> v0小物体刚在皮带上滑动时加速,加速度为:加速时间t1=0.5s加速位移然后匀速,时间为t2小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t=1s(2分)平抛时解得:(2分)(3)v0最大时,小物块在皮带一直做匀减速运动,到B端时,物块速度刚好为v则解得(2分)v0最小时,小物块在皮带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B端时,物块速度刚好为v则解得(2分)即时,小物块均落到地面上的同一点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8分)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物体A 、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方向相反的水平拉力F a 、F b 分别作用于物体A 、B 上,使A 、B 一起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A 、B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且F b =2F a 。
以 f A 表示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以f B 表示B 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则A .f A =0, fB = F a B .f A =0 f B =2 F aC .f A =F a , f B = F aD .f A =F a f B =2 F a2.质量为0.3kg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的速度—时间图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一定是bB .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图像可能是aC .物体的摩擦力可能等于0.2ND .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N3.物体受到一组共点恒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当撤去其中某个恒力时,物体可能做( )A .匀加速直线运动B .匀减速直线运动C .匀变速曲线运动D .变加速曲线运动 4.两颗地球人造卫星A 、B ,A 的半径大于B 的半径,则( )A .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速度 B .A 的加速度小于B 的加速度C .A 的角速度大于B 的角速度D .A 受的引力大于B 受的引力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次用力拉物体,都是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移动同样的距离,第一次拉力F1的方向水平,第二次拉力F2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斜向上。
在此过程中,两力的平均功率为P1和P2,则( ) A .21P P <B .21P P =C .21P P >D .无法判断6.如图,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 、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24度v a 和v b 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 a 和t b 后落到与两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 点。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4分×8=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D 2.B 3.C 4.B 5.D 6.C 7.A 8.C二、多项选择题(4分×4=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与不答得0分.9. AC 10.CD 11. AB 12. AD三、实验填空题(每空3分,共9分)13.(1)20 (2)0.75四、 计算题(9+10+12+12=43分)每题要写出公式,代入相应的数据,最后得出答案. 14.(9分)解:(1) v m =108km/h=30m/s (1分)F m =0.5mg ≥r v m m 2 (2分)解得弯道半径应为:r≥180m (1分)m r 180=最小 (1分)(2)由题意可知θ很小,θ≈θtan sin (1分)有 Rv m mg 2tan =θ (2分) 解得:s m gR v /253125.020010tan =⨯⨯=θ=(1分)15.(10分) 解:最短的卫星在很靠近月球表面的轨道上运行,轨道半径可看成月球的半径.设月球的半径为R 月、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 卫星的最短周期为T ,则对卫星分析: 月月月R Tm R m M G 22)2(π= (3分) 对月球表面物体:月月月mg R m M G =2 (3分) 将4地月R R =,g g 61=月代入可得 gR T 232地π= (3分) 代入数据解得卫星的最短周期约为151600=T (1分)16.(12分)解:设工件的加速度为a ,加速运动时间为t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a mg =μ (2分)得:a =2 m/s 2 (1分)t 1=v a=2 s (2分) 工件加速运动的位移421211==at x m (2分)工件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以后,工件就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位移为:()812=-=t t v x m (2分)故放手后工件在4s 内的位移是m x x x 1221=+= (1分)摩擦力对工件做功为:W =μmg·x 1=16 J (2分)17.(12分)解:(1)物块离开C 后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2212gt R = (2分)水平方向:t v R c =4 (2分)解得: gR v c 2= (1分)(2)物块在C 点做圆周运动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R v m mg F cN 2'=+ (2分)解得:mg F N 3'= (1分)由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 mg F F N N 3'==(1分) (3)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有:20221212mv mv R mg W c f -=⋅- (2分)mgR W f 21-= (1分)。
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物理试卷考试时间:2016年1月26日下午2:00~3:30 试卷满分:110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
第1-7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8-12题可能有2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4分。
共48分。
)1.如图所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的半径不一样,它们的边缘有三个点A 、B 、C 。
在自行车正常骑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B .B 、C 两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C .A 、B 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等于它们所在圆周的半径之比D .B 、C 两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等于它们所在圆周的半径之比 2.“套圈圈”是小孩和大人都喜爱的一种游戏。
某小孩和大人直立在界 外,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同高度分别水平抛出小圆环,并恰好套中前 方同一物体。
假设小圆环的运动可以视为平抛运动,则( ) A .大人抛出的圆环运动时间较短 B .大人应以较小的速度抛出圆环C .小孩抛出的圆环运动发生的位移较大D .小孩抛出的圆环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较小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甲和乙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果它们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 1和F 2的作用,而且F 1>F 2,则甲施于乙的作用力大小为 ( ) A .F 1 B .F 2C .221F F - D .221F F + 4.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图示的球架上。
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 ,每只篮球的质量为m 、直径为D ,不计球与球架之间摩擦,则每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 ) A .mg 21B .dmgDC .222dD mgD -D .Dd D mg 222-5. 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出发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AB|=2m ,|BC|=3m 。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A 之间的距离等于( ) A .98m B.89mC. 1mD. 43m6.如图所示,倾斜放置的圆盘绕着过盘心O 且垂直于盘面的轴匀速转动,圆盘的倾角为37°,在距转动中心r =0.1 m 处放一个小木块,小木块跟随圆盘一起转动,小木块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8,假设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与相同条件下的滑动摩擦力相同。
级下学期湖北省武汉一中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
以下每个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全部正确答案选出,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处;全部选正确者得4分,选不全者得2分,有不选或错选者不得分。
)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 、B ,质量都为m 。
现B 球静止,A 球向B 球运动,发生正碰。
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两球压缩最紧时势弹性势能为E p ,则碰前A 球的速度等于: ( )A 、pE m B 、2pE m C 、2pE m D 、22pE m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 0,动量大小为p 0的小钢球1与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1、p 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2、p 2,则必有: ( )A 、E 1<E 0B 、p 1<p 0C 、E 2>E 0D 、p 2>p 03.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2kg 的质点,质点a 在水平恒力F a =4N 作用下由静止出发运动4s ,质点b 在水平恒力F b =4N 作用下由静止出发运动4m ,比较这两质点所经历的过程,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质点a 的位移比质点b 的位移大;B .质点a 的末速度比质点b 的末速度小;C .力F a 做的功比力F b 做的功多;D .力F a 的冲量比力F b 的冲量小;4.一个钢球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I ,进入泥潭直到停住的过程称为Ⅱ,则: ( )A .过程I 中钢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B .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大小等于过程I 中重力冲量的大小;C .过程Ⅱ中钢球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I 与过程Ⅱ中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D .过程Ⅱ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I 中所增加的动能;5.M 置于光滑平面上,上表面粗糙且足够长,木块m 以初速度v 滑上车表面,则:( )A .m 的最终速度为mv /(M+m)B .因车表面粗糙,故系统动量不守恒C .车面越粗糙,小车M 获得动量越大D . m 速度最小时,M 速度最大6.如右图所示,A 、B 两物体用一根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已知m A =2m B ,A 物体靠在墙壁上,现用力向左推B 物体,压缩弹簧,外力做功为W ,突然撤去外力,B 物体将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以后将带动A 物体一起做复杂的运动,从A 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 ( )A 、WB 、23W AFC、13W D、无法确定7.卡车在公路上行驶,货物随车厢上、下作简谐运动而不脱离底板,设向上为正方向,其振动图线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货物对底板的压力小于货物的重力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8.一个单摆,如果摆球的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速度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单摆的:()A.频率不变,振幅不变 B.频率不变,振幅改变C.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D.频率改变,振幅改变9.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0的无下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为m(m0>m)的A、B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平衡后剪断A、B间的连线,A将做简谐运动,当A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A. m0gB. (m0 - m)gC. (m0 + m)gD. (m0 + 2m)g10.一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周期为T,则:()A.若t时刻和(t+△t)时刻振子运动位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t一定等于周期的正数倍。
湖北省武汉二中2008---200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考试时间:2009年7月1日 下午2:00—4:00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选项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 选不对得2分, 选错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物体同时参加一个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另一方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合运动一定为匀变速曲线运动B.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如果一个做正功另一个一定做负功, 且合功为零C. 同一样鸡蛋从同样高度掉在水泥地比掉在沙地上易碎, 原因是掉在水泥地上时鸡蛋受到地面平均作用力大一些D. 当一辆火车以某一固定频率鸣笛且从远方匀速向某位乘客靠拢时.若乘客不动, 他听到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2、如图所示, 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 距地面的高度2000H m =, 速度大小υ=200m/s, 想用两枚炸弹分别炸前方山脚和山顶的目标A 、B.已知 山高720h m =, 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为1000s m =, 若不计空气阻力, g 取210m/s , 则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 ) A .4 sB .5 sC .9 sD .16 s3、一根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 另一端连在光滑水平轴上, 轻杆可绕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运动(不计空气阻力), P 点为圆周轨道的最高点.当小球在最低点时给它一个水平初速度v 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球不能到达最高P 点B. 小球到达最高P 点的速度小于gLC. 小球到达最高P 点时, 受到轻杆向上的弹力D. 小球到达最高P 点时, 受到轻杆向下的弹力4、我国探月的“嫦娥工程”已启动, 在不久的将来, 我国宇航员将登上月球.假如宇航员在月球上测得摆长为l的单摆做小振幅振动的周期为T, 将月球视为密度均匀、半径为r的球体, 则月球的密度为( )A.23lGrTπB.23lGrTπC.2163lGrTπD.2316lGrTπ5、如图所示, 一质量为m的汽车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A点匀加速下滑, 其运动的加速度为g/4, 如果汽车在斜面上下降的最大高度为h, 则在下降过程中汽车( )A、重力势能减小了mgh41B、机械能损失了mgh21C、动能增加了mgh21D、重力势能减小了mgh6、如图所示, 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的小滑块P和Q都可视作质点, 质量相等, Q与轻质弹簧相连.设Q静止, P以某一初速度v向Q运动并与弹簧发生碰撞.在整个碰撞过程中( )A.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等于小滑块P初动能的一半B. 小滑块P与弹簧分开时的速度为零C. 弹簧压缩到最短时Q滑块速度为vD. 滑块Q获得最大动能等于小滑块P的初动能7、如图所示, a、b、c三个相同小球, a从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 同时b、c从同一高度分别开始自由下落和平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等B. 重力对它们的冲量相同C. 它们的动能变化相同D. 它们动量变化的大小相同8、一列简谐横波, 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甲所示, 从该时刻开始计时, 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5m/sB. 这列波沿x轴正向传播C. 质点P将比质点Q先回到平衡位置D. 经过0.4st =, A质点通过的路程是4m9、如图所示, 在一直立的光滑管内放置一轻质弹簧, 上端O点与管口A的距离为2x0,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管口由静止下落, 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B, 压缩量为x0, 不计空气阻力, 则( )A. 小球运动的最大速度大于B. 小球运动中最大加速度为g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mg x0D. 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4mg x010、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滑槽内有半径为R的半圆轨道, 将滑槽放在水平面上, 左端紧靠墙壁.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半圆轨道的顶端a点无初速释放, b点为半圆轨道的最低点, c点为半圆轨道另一侧与a等高的点.不计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 m与M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水平动量守恒B. m从a点释放后运动的全过程中, m的机械能守恒C. m释放后能够到达c点D. 当m首次从右向左到达最低点b时, M的速度达到最大11、单摆的摆角小于100的条件下, 为了增加其振动周期( )A. 增大摆球的质量B. 增大振动的幅度C. 增大单摆的摆长D. 把单摆移到高山上12、如图所示, 两个3/4圆弧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 半径R相同.A轨道由金属凹槽制成, B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 均可视为光滑轨道.在两轨道右侧的正上方分别将质量都为m的金属小球A和B由静止释放, 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用h A和h B表示, 对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若h A=h B=3R/2, 由于机械能守恒, 两个小球在轨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R/2B. 若两小球沿轨道运动并且刚好到达最高点, A小球在最低点对轨道压力大小为6mg, B小球在最低点对轨道压力大小为5mg.C. 适当调整h A和h B,均可使两小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 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D. 若小球B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 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h B=9R/4答 题 卡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2分)二、填空题(13题4分, 14题4分, 15题6分.共14分) 13、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平抛实验和验证动量守恒实验都要求斜槽末端切线水平B. 在做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开始计时时, 秒表按下时刻滞后了, 会造成测得的g 值偏小C. 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时, 应该先闭合电源开关、再释放重物D. 在平抛、验证动量守恒、验证机械能守恒和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四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天平14、(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 1, 被撞小球的质量m 2, 测量OM=l 1、OP=l 2、ON=l 3.则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用题干给的已知物理量表示)(2)、 如果斜槽轨道是光滑的, 则可以利用一个小球验证小球在斜槽上下滑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这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球释放初位置到斜槽轨道末端的高度差为h 1;小球从斜槽轨道末端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s, 竖直高度为h 2.则所需验证的表达式为. 15、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如图甲所示), 将单摆悬于深度为h (由于环境限制无法直接测量)且开口向下的不透明固定小筒上顶部, 摆线的下部分露出筒外.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后由静止释放, 摆动过程悬线未碰到筒壁.实验所用的刻度尺只能测量小筒下端口到摆球球心之间的距离l , 并通过改变l 而测出对应的摆动周期T .若以T 2为纵轴、l 为横轴, 作出T 2-l 图像, 则可以由此图像得出小筒的深度h 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①如果实验中得到的T 2-l 图像如图乙所示, 那么对应的图线应是a 、b 、c 中的_______.②由图像可求得小筒的深度h =_____m ;当地重力加速度g =______m/s 2.(求g 保留两位有效位数)甲/cm乙三、计算题(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16、17题各8分, 18、19、20题各10分, 21题12分.共58分)16、如图所示, 一个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 从斜面顶端以不同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物体, 得到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t与初速度v0的关系如下表, g取10m/s2试求:⑴v0=2m/s时平抛水平位移s;⑵斜面的高度h;⑶斜面的倾角θ.17、我国在2010年实现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同学们也对月球有了更多的关注.⑴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T, 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圆周运动, 试求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⑵若宇航员随登月飞船登陆月球后, 在月球表面某处以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 经过时间t, 小球落回抛出点.已知月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试求出月球的质量M月.18.如图所示, 半径R=2.5m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在B点与水平面平滑连接, 一个质量m=0.5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A点.一瞬时冲量使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运动, 经B点进入圆轨道, 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 并从C点水平飞出, 落在水平面上的D点.经测量, D、B间的距离s1=10m, A、B间的距离s2=14m, 滑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µ=0.20,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⑴滑块刚进入圆轨道时, 在B点轨道对滑块的弹力;(2)滑块在A点受到的瞬时冲量大小.19、如图所示, 质量M=0.40㎏的靶盒A位于光滑水平导轨上, 开始时静止在O点, 在O点右侧有范围很广的“相互作用区域”, 如图中的虚线区域.当靶盒A进入相互作用区域时便有向左的水平恒力F=20N作用.在P处有一固定的发射器B, 它可根据需要瞄准靶盒每次发射一颗水平速度V0=50m/s、质量m=0.10㎏的子弹, 当子弹打入靶盒A后, 便留在盒内, 碰撞时间极短.若每当靶盒A停在或到达O点时, 就有一颗子弹进入靶盒A内, 求:(1)当第一颗子弹进入靶盒A后, 靶盒A离开O点的最大距离.(2)当第三颗子弹进入靶盒A后, 靶盒A从离开O点到又回到O点所经历的时间(3)当第100颗子弹进入靶盒时, 靶盒已经在相互作用区中运动的时间总和.20、如图所示, 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 自然长度l 0=0.50m, 下端固定在地面上, 上端连接质量m 1=1.0kg 的物体A , 静止时A 距地面的高度h 1=0.40m,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0.50J.在距A 正上方高为h 2=0.45m 处有一个质量m 2=1.0kg 的物体B , 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与A 碰撞并立即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两物体未粘连).取g =10m/s 2.求:⑴碰撞后瞬间两物体的共同速度大小v ;(2)两物体第一次分离后物体B 能上升的最大距离(离分开处).21、如图所示, 质量为m 3=3kg 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滑道的AB 部分是半径为R =0.15m 的四分之一圆弧, 圆弧底部与滑道水平部分相切, 滑到水平部分右端固定一个轻弹簧.滑道除CD 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为m 2=2kg 的物体2(可视为质点)放在滑道的B 点, 现让质量为m 1=1kg 的物体1(可视为质点)自A 点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在滑道上的C 点相碰后粘为一体(g =10m/s 2). (1)求物体1从释放到与物体2相碰的过程中, 滑道向左运动的距离;(2)若CD =0.1m, 两物体与滑道的CD 部分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0.1, 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3)物体1、2最终停在何处.武汉二中08-09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 每小题4分, 共48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有的选项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选对得4分, 选不对得2分, 选错得0分)二、填空题(13题4分, 14题4分, 15题6分.共14分)13、AC ………………………………………………………………………………………4分 14、(1)、m 1l 2=m 1l 1+m 2l 3…………………………………………………………………2分(2)、h 1=224S h …………………………………………………………………………2分15、①a ;②0.30;9.9…………………………………………………………每空2分共6分三、计算题(解答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16、17题各8分, 18、19、20题各10分, 21题12分.共58分)16、⑴s =v 0t=0.80m …………………………………………………………………………2分 ⑵初速度达到9m/s 以后运动时间保持1s 不变, 故小物体落地点在水平面5212==gt h m ………………………………………………………………………2分 ⑶小物体初速度2m/s, 运动时间0.400s 时落在斜面212y gt =……………………1分 x =v t …………………………………………………………………………………1分tan θ=vgt vt gt 2212==1………………………………………………………………1分 所以 θ=45°…………………………………………………………………………1分17、⑴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 G r TM r MM 22)2(π月月= (1)………………………………………………………1分 mg = G 2Mm R(2)………………………………………………………1分 解(1)(2)得:r =32224πT gR (3)………………………………………………2分⑵设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月, 根据题意:V 0=g 月t/2 (4)……………………………………………………1分g 月 = G M 月/r 2 (5)…………………………………………………1分解(4)(5)得:M 月 =2v 0r 2/Gt (6)…………………………………………2分18.(1)设滑块从C 点飞出时的速度为v c , 从C 点运动到D 点时间为t滑块从C 点飞出后, 做平抛运动, 竖直方向:2R =21gt 2…………………………1分 水平方向:s 1=v C t ………………………………………………………………………1分解得:v C =10m/s ………………………………………………………………………1分设滑块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1mv 2B =21mv 2C +2mgR ……………………………………………………………………1分 解得: v B =102 m/s ……………………………………………………………………1分设在B 点滑块受轨道的支持力为N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 -mg =m Rv B 2……………………………………………………………………………1分解得:N = 45N ………………………………………………………………………………1分(2)滑块从A 点运动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2221122B A umgs mv mv -=-………………………………………………………………1分A I mv =…………………………………………………………………………………1分解得:8I N S =⋅………………………………………………………………………1分19、(1)设第一颗子弹进入靶盒A 后, 子弹与靶盒的共内速度为1v .根据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有:10)(v M m mv +=……………………………1分设A 离开O 点的最大距离为1s , 由动能定理有:211)(210v M m Fs +-=-1分 解得:m s 25.11=……………………………………………………………………1分(2)根据题意, A 在的恒力F 的作用返回O 点时第二颗子弹正好打入, 由于A 的动量与第二颗子弹动量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 故第二颗子弹打入后, A 将静止在O 点.设第三颗子弹打入A 后, 它们的共同速度为3v ,由系统动量守恒得: 03(3)mv m M v =+………………………………………………1分设A 从离开O 点到又回到O 点所经历的时间为t, 取碰后A 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得:3)3(02v M m t F +-=-………………………………………………1分 解得:s t 5.0=…………………………………………………………………………1分 (3)从第(2)问的计算可以看出, 第1、3、5、……(2n+1)颗子弹打入A 后, A 运动时间均为s t 5.0=………………………………………………………………………2分故总时间s t t 2550==总……………………………………………………………2分20、⑴自由下落过程2022V gh =……………………………………………………………2分物体B 与物体A 碰撞, 系统动量守恒2012()m v m m v =+……………………………2分解得v=1.5m/s ………………………………………………………………………1分(2)物体B 与物体A 碰撞后, 一起向下减速到零再反向加速到弹簧原长处A 、B 分开, 设分开时B 的速度v 1, 为此过程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221212011211()()()()2P 1E m m v m m g l h m m v 2++=+-++……………………………3分 解得 v 12 =0.75分开后, 物体B 竖直上升,设上升最大高度为hh=v 12 /2g=0.0375m ……………………………………………………………………2分21、解:(1)1m 从释放到与2m 相碰撞过程中, 1m 、3m 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设1m 水平位移大小1s , 3m 水平位移大小3s , 有:33110s m s m -=……………………………………………………………………1分R s =1………………………………………………………………………………1分 可以求得m m s m s 05.03113==………………………………………………………1分 (2)设1m 、2m 刚要相碰时物体1的速度1v , 滑道的速度为3v ,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3321112121v m v m gR m +=………………………………………………………1分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33110v m v m -=……………………………………………………1分物体1和物体2相碰后的共同速度设为2v ,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22111)(v m m v m +=………………………………………………………………1分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体1、2和滑道速度为零, 此时弹性势能最大, 设为Pm E .从物体1、2碰撞后到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的过程中, 由能量守恒有Pm E CD g m m v m v m m =+-++)(21)(21212332221μ…………………………2分 联立以上方程, 代入数据可以求得, J E Pm 45.0=…………………………………1分⑶ 分析可知物体1、2和滑道最终将静止, 设物体1、2相对滑道CD 部分运动的路程为s, 由能量守恒有gs m m v m v m m )(21)(21212332221+=++μ……………………………………2分 带入数据可得 10 1.258s m m == 所以1m 、2m 最终停在CD 的中点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