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8.70 KB
- 文档页数:4
猪瘟实验室检测与预防免疫猪瘟,又称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传染性的猪病。
此病主要通过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通过受感染的猪粪便间接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并不会攻击人类,但是它对猪群的危害性非常大,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猪群中出现猪瘟,常常会造成大规模的猪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猪群不受猪瘟的侵害,猪场和养殖户需要密切关注猪瘟的实验室检测和预防免疫工作。
下面就来看一下关于猪瘟实验室检测与预防免疫的相关内容。
一、猪瘟实验室检测1. 症状观察猪瘟的感染期大约为5-15天。
感染后的猪只会出现食欲下降、发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发生呕吐和腹泻等临床症状。
疑似猪瘟感染的猪只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认是否为猪瘟感染。
2. 标本采集对于疑似感染猪只,需要采集相应的组织标本,常用的标本包括血液、淋巴结、脾脏等。
采集标本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室检测一旦采集到疑似感染的标本,需要立即送往专业的实验室进行猪瘟病毒的检测。
一般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技术、ELISA技术等,这些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瘟病毒的存在。
4. 结果分析实验室检测出的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确认猪只确实感染了猪瘟,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控制措施,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二、猪瘟预防免疫1. 定期疫苗接种猪瘟病毒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和免疫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养殖户需要根据兽医的指导,定期对猪只进行猪瘟疫苗接种。
猪瘟疫苗能够有效地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猪瘟的风险。
2. 维护猪场卫生猪场的卫生环境对于猪瘟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养殖户需要定期清理卫生,保持猪场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定期更换饲料盆、饮水器等饲养设备,避免病毒通过环境传播。
3. 远离野猪和动物粪便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复杂,野猪和感染猪只的粪便等都是传播病毒的重要因素。
摘 要: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成为防控非洲猪瘟的重要工作之一,实验室准确的诊断结果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避免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出现,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一定要符合农业部相关的规定,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生物安全手册的相关规定操作。
及时彻底的对实验室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是控制实验室污染的关键点。
关键词:非洲猪瘟;荧光定量PCR;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非洲猪瘟疫或疣猪病。
临床以高热、食物废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高死亡率为特征,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所以一旦发现必须扑杀并无害化处理。
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烈性外来疫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
非洲猪瘟缘起非洲,1921年,非洲东部的肯尼亚首次确认非洲猪瘟疫情之后,陆续蔓延至欧洲、南美洲、欧亚交界处的欧洲地区。
2018年8月3日,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中国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
不到一年时间,非洲猪瘟疫情已经覆盖了全中国,农业部也及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而实验室检测成为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无论是农业农村119公告强调生猪点对点调运的非洲猪瘟检测工作,还是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等等都强调了实验室非洲猪瘟病原PCR的检测对非洲猪瘟防控的重要性。
1 非洲猪瘟样品的采集和送检生猪点对点检测主要是采集生猪的抗凝血。
采用装有抗凝剂的负压管,前腔静脉采集5ml的血液,颠倒混匀。
如条件允许,最好每份血液样品采集2管,以便留存充足的备份样品。
猪肉产品的调运检测主要采集猪肉组织和猪内脏。
用采样杯采集不同部位的猪肉组织和猪脾脏、淋巴结等内脏组织。
所有送检的样品都必须用病原专用密闭容器密封、固定,置于装有冷却用品的容器中迅速送检。
2 实验室诊断非洲猪瘟是外来病,2018年8月第一次在中国确诊发生,而且疫情来势凶猛,传播速度惊人。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成评价专家,于2018年11月26日至12月19日开展了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评价工作。
广西畜牧兽医2021年V O37(2)93广西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设调查报告刘捷,杨荣,黄张玲,熊毅,覃芳芸,马琳(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0001)中图分类号%S851.34文献标识码:B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19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19〕7号)、《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监管的通知》(农牧发/2019〕34号)等对于屠宰场非洲猪瘟检测的要求,至2019年底,本文在全区经备案注册的184家屠宰企业中随机调查了128家(其中市级53家,县级75家),涵盖了全广西14个市及辖区,能客观反映全区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为规范屠宰场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提供思路和依据。
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通知》(桂农厅发/2019〕98号)文中对于屠宰场非洲猪瘟实验室的要求,需要专用实验室1间,面积不少于15m2;配备专职专业人员2人以上;配置满足实验所需的最低要求仪器,包括荧光PCR仪、电脑、打印机、微量移液器、冰箱或冰柜。
本次所调查的128家屠宰企业中,年设计产能5万头以下9家、5万头以上10万头以下的有30家、10万头以上的有45家;实际年屠宰量5万头以下的有48家、5万头以上10万头以下的有33家、10万头以上的有23家。
现将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现状1.1建筑要求在调查的128家屠宰场实验室中,能满足面积要求且相对独立的实验室有90家,占比70.3%,其余38家无法做到独立空间,与场内其他功能区有交叉。
符合实验室内墙壁、顶棚和地面满足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腐蚀要求的实验收稿日期%2020-09-03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科技项目(Z201983)*通讯作者。
E-mail:59253780@。
文章编号:1002-5235(2021)02-0093-02doi:10.3969/j.issn.1002-5235.2021.02.024室数量为97家,其余31家不能满足要求。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监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9.11.04•【文号】农牧发〔2019〕34号•【施行日期】2019.11.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屠宰监管的通知农牧发〔2019〕34号今年4月以来,各地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开展了落实生猪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制度百日行动,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能力逐步提升,官方兽医派驻制度全面落实,生猪屠宰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
但一些地方仍存在小型生猪屠宰场点过多、设施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肉品品质检验落实不到位、停产企业违规生产、私屠滥宰时有发生等问题。
为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维护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现就加强生猪屠宰监管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强化生猪屠宰企业监管(一)从严审批定点企业。
小型生猪屠宰场点,以县为单位计算,只减不增。
其余生猪屠宰企业设立,必须符合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规定的“设计年屠宰生猪能力不低于15万头”和省级人民政府设置规划要求。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要组织严格审查;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并及时将新建生猪屠宰企业名单报我部公布。
(二)开展重点地区企业资格复核。
各地要按照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12号公布的名单,重点组织对生猪屠宰企业数量超过10个的县(市、区)开展自查,坚决关停环保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屠宰设施设备陈旧、屠宰工艺落后等问题企业。
在各地自查基础上,我部将于11月中旬组织专家逐县开展复核,主要复核生猪屠宰企业资质情况、环保设施设备情况、屠宰设施设备与屠宰工艺匹配情况、动物防疫条件情况以及肉品品质检验实施情况等,对问题严重的企业,一律予以关停,并向全国通报。
(三)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各地要督促生猪屠宰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按要求配备肉品品质检验员,按规程实施肉品品质检验。
萧县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制度
一、规范样品采集
1、采样由经过培训、掌握采样技术的生猪屠宰厂(场)人员实施。
2、采样数量
所屠宰生猪应100%采集血液样品。
血样采集可在屠宰放血环节或待宰圈、生猪入场前进行,每批每头生猪釆集血液2ml。
可按不同来源地、屠宰批次等分批釆集,并填写“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检测采样记录表”。
3、用于检测的样品、备份留存的样品应统一用防水记号笔对应编号,清晰标记于釆样容器上,其编号要与生猪的检疫证明号码相对应。
4、釆集的样品应及时检测,备份留存样品应冷冻保存至少1个月以上。
5、釆样人员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二、严格样品检测
1、混样要求:釆用PCR方法检测的,同批每30-50头猪的血样混合。
混样后再从混样样品中抽取5ml作为备份留存,其余样品用于检测。
2、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第119号公告要求及相应配套试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检测,填写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自检报告。
3、做好检测过程的生物安全工作。
4、检测要求
(1)检测方法:应当使用农业农村部批准或经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比对符合要求的检测方法开展检测。
(2)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检测试剂说明书进行。
(3)检测完毕,做好样品、废弃物、场地、个人防护用品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4)实验室应做好相关检测原始记录。
5、结果处理
及时将检测结果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一旦发现疑似阳性结果,应立即上报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并及时将阳性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检测,确诊为非洲猪瘟核酸阳性的,立即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处置和溯源追踪工作。
猪瘟检测规程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简称ASF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猪瘟的传播,各国纷纷建立了相关的检测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猪瘟检测的规程。
1. 检测目的猪瘟检测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确认感染了ASFV的生猪,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隔离和治理,以避免进一步传播。
2. 检测方法(1)临床观察法:通过观察生猪是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高体温、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感染了ASFV。
(2)实验室检测法:通过采集生猪血液、组织或排泄物样品,并利用PCR、ELISA等技术对样品中是否存在ASFV进行检测。
3. 检测标准(1)临床观察法: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对生猪是否出现典型临床症状进行判断,如体温超过40℃、食欲明显下降等。
(2)实验室检测法: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采用PCR或ELISA等技术检测样品中ASFV的存在与否,并按照相应标准进行结果判读。
4. 检测样品采集(1)血液样品:从生猪颈静脉或耳静脉采集3-5ml的血液样品,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2)组织样品:从死亡猪体内取得肝、脾、淋巴结等组织样品,并放入无菌容器中保存,以便后续实验室检测。
(3)排泄物样品:从生猪粪便或尿液中采集适量的样品,并将其保存在无菌容器中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5. 检测结果判读(1)临床观察法:根据生猪是否出现典型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可能感染了ASFV,但该方法并不能确定感染的确切程度。
(2)实验室检测法:根据PCR或ELISA等技术对样品中ASFV的存在与否进行检测,阳性结果表示样品中存在ASFV,阴性结果表示样品中不存在ASFV。
6. 检测报告和处理措施(1)检测报告:实验室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猪瘟检测报告,包括样品信息、检测方法、结果判读等内容。
(2)处理措施:一旦确认感染了ASFV,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感染猪只进行治理或扑杀,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以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中图分类号:S851.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8964(2019)08-0037-02收稿日期:2019-06-13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从事非洲猪瘟(ASF )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实验活动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1实验室消毒1.1消毒剂推荐用于ASF 实验活动的消毒剂包括75%乙醇、0.8%氢氧化钠、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盐、3%的邻苯基苯酚、3%的碘化合物。
75%乙醇处理5~10min ,其余都是处理30min 。
配制好的消毒剂,应保存在带盖的塑料容器中,并在使用后确保盖子拧紧。
1.2样品接收环节和消毒样品的接收应由专人负责,接到样品时,首先检查外包装有无损坏,并进行登记,如有破损应立即报告生物安全负责人。
不管外包装有无损坏,都要在外包装(采样箱)四周喷洒消毒剂(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盐)。
如果外包装是纸箱子,则打开纸箱子,露出泡沫箱,然后在纸箱子内侧和泡沫箱四周全部喷洒消毒剂,作用30min (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可再喷洒一次)。
除特殊情况外,送样单位一般应使用采样箱进行样品运输。
1.3样品开箱环节和消毒样品处理由专人负责,打开样品的人员应当了解样品对身体健康、实验室环境的潜在危害,接受如何采用常规预防措施的培训。
样品的处理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过程中尽可能防止气溶液产生。
在样品箱内侧充分喷洒消毒剂,翻动冰袋,再次喷洒,保证所有角落和内壁均被喷洒消毒剂,不留死角。
1.4生物安全柜内的消毒样品处理完毕,用新的干净密封袋盛装余样,做好标记和密封,外表面喷洒消毒剂,然后保存在-70℃非洲猪瘟样品保存专用冰箱,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样品,经121℃、15min 高压灭菌后集中放置于-20℃样品暂存冰箱,定期由有资质的无害化处理公司处理。
生物安全柜内的物品清理完毕后,对柜壁四周用消毒剂充分喷洒消毒,作用30min (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可再喷洒一次)。
污染的一次性材料和产生的废弃物用医疗垃圾黄色塑料袋装好,并撕一小片高压指标带(约5cm )稍微扎口(不能太紧),然后在袋子口部和外面喷洒消毒剂,待高压处理。
广西畜牧兽医2021年Vol.37(2)95县级实验室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免提取检测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潘会贤】,王海强2,韦海霞2(1.武宣县武宣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武宣545900,2.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武宣545900)中图分类号:S851.347.1文献标识码:B武宣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从2020年2月至7月用免提取试剂盒检测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可疑样品1-36万份,结果阳性检出0份。
期间检出假阳性3次,阳性对照组不成立2次,后来经两名实验人员分别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复检结果均为阴性。
笔者认为县级兽医实验室技术人员在非洲猪瘟病毒荧光PCR免提取实验时,实验前准备、实验中操作、实验后处理应符合农业部相关规定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要求,规范操作,实验室环境和物品应严格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污染,是保证样品检验结果准确与可靠的前提。
1规范样品采集样品采集严格按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非洲猪瘟现场排查手册》操作程序进行,做好工作人员和养殖场所生物安全防护工作。
用5mL含有EDTA的无菌真空管采集猪全血,并颠倒混匀,所用的抗凝血管管盖为紫色(5mL, 0.5%EDTA抗凝,不能使用肝素钠作为抗凝剂);用不同的离心管采集猪肉组织和猪脾脏、淋巴结等内脏组织;环境样品用棉拭子进行采集,地面采集时,如地板较干燥,先用灭菌过的生理盐水湿润棉拭子后采集。
送检样品须用病原专用密闭容器密封、固定,置于装有冷却用品的容器中迅速送检。
2规范样品接收2.1提前配制含2.3%有效氯的次氯酸盐消毒剂,每周更新消毒液1次。
配制好的消毒剂,应保存在带盖的塑料容器中,并在使用后确保盖子拧紧。
2.2接收样品时,先在外包装四周喷洒消毒剂。
如外包装为纸箱子,则打开箱子,露出泡沫箱,在箱文章编号:1002-5235(2021)02-0095-02doi:10.3969/j.issn.1002-5235.2021.02.025子内侧和泡沫箱四周全部喷洒消毒剂,作用30min (为防止喷洒的消毒液干燥,中途再喷洒1次)(2.3打开样品箱,取出盛装样品的密封袋或者其他容器,把采样单和样品取走,通知检验室领取检验样品。
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随着现代饲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养猪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但由于养殖场规模不大、资金不充裕、技术水平较低等原因,传统的猪病诊断手段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建立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是当前养猪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下面将介绍中小规模养猪场猪病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及注意事项。
一、养猪场猪病实验室的建设内容建立养猪场猪病实验室可以进行猪病诊断、药物敏感试验、病理学检查等,从而不断提高猪病的识别和治疗水平。
根据实验室的规模和经济实力,按照现代生物实验室的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病原菌分离室:建立无菌室,配备消毒柜、过滤器、无菌操作台等设备,进行细菌、真菌等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2.免疫学实验室:进行免疫学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补体结合试验(CFT)、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等,用于检测养猪场猪的疾病和免疫水平。
3.生物安全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操作台等设备,用于进行高危性病原菌的繁殖、提取及病毒、病菌等的研究。
4.药物敏感试验室: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适合的药物和药物剂量,从而选用最佳治疗方案。
5.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病理检查,如组织切片、染色、病理诊断等,分析猪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6.实验室用品存储室:存储各种试剂、药品、耗材等实验室用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细菌培养:分离和培养不同类型的致病细菌,并进行荧光染色、革兰氏染色等特殊染色,以便更好地鉴定细菌种类。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猪的血清中是否含有某种病原体的抗体,如猪流感病毒、猪繁殖障碍病毒等,也可以用于检测猪的免疫水平。
3.补体结合试验(CFT):以某种抗原为被测物,能与其结合的相应血清为供试血清,通过加入相应补体实验,检测是否移动和凝集,从而判断血清中是否含有抗体。
4.组织切片及病理诊断:将猪的组织切片,通过病理学分析,确定猪的病变部位、类型、程度等,为制定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畜禽养殖18 2024年第02期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申报条件和创建要求(续第1期第22页)创建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是贯彻落实国家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部署要求,是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提升区域内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重要举措。
根据《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评估管理办法》《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五版)》规定,拟建设非洲猪瘟无疫小区的企业和县市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一、基本条件无疫小区是指处于同一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下的养殖场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发生一种或几种规定动物疫病的若干动物养殖和其他辅助生产单元所构成的特定小型区域。
1.企业资质 企业应当是独立的法人实体或企业集团,所有生产单元分布应当相对集中,原则上处于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即使有个别单元不在同一个县内,也要求在同一个市毗邻县内,且距离200千米以内。
猪场要求是种猪场、种猪场+配套商品猪场或自繁自养场,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资质条件。
2.规范生产管理 猪场带猪生产运行时间至少1年,具有完整的生猪生产数据和销售数据,包括生猪存栏、出栏、引种、无害化处理等相关数据。
严格引种管理,在无疫小区建设期间,如需要进行大批量、多批次引种,需要说明原因,并提供原有种猪的去向或处理说明。
饲料要经过有效的高温处理后再饲喂。
3.非洲猪瘟监测结果 通过企业检测数据、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数据和官方兽医机构监测数据,证明在过去12个月内未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感染。
二、硬件设施1.隔离分区 猪场应建设绕场实体围墙,与外界形成有效隔离,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
各生产单元内部,生产区与生活区、污区与净区应规划合理,必要时进行物理隔离。
2.洗消设施 合理布局清洗消毒中心,配置消毒、烘干或熏蒸设备,对生产、生活、运输、无害化处理等环节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
3.设置人员、物资隔离间 设置独立的人员中转、隔离区域,合理规划隔离间、洗澡间、更衣室等区域,制定科学的隔离程序。
特别策划
06中国动物保健 | 2019.07
为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工作的通知》等规定,现将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从事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具备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从事非洲猪瘟病毒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等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从事动物接种(感染)试验等实验活动的,应当在具备中型及以上实验动物条件的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 二、开展非洲猪瘟病毒实验活动应当获得相应行政许可。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非洲猪瘟病毒分离和鉴定、活病毒培养、动物接种(感染)试验等实验活动的,应对具备下列条件:一是实验室具备五年以上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研究工作基础,且无生物安全事故记录,有与非洲猪瘟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团队、技术储备和专项经费保障。二是实验室通过ISO17025认可、资质认定(CMA)和生物安全三级及以上实验室开展非洲猪瘟相关实验活动扩项认可。三是实验室地理分布符合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管理要求,满足区域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四是实验室实验活动管理无不良记录。五是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业农村部其他规定条件。 具备上述条件的实验活动应当经所在地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农业农村部审核批准。实验室申报或者接受与非洲猪瘟病毒有关的科研项目,应当符合科研需要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经农业农村部审查同意。 三、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应当实行全程监管。一是加强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审批。对未经批准从事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的,要依法严肃查处,对由此产生的任何科研成果均不予认可。二是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承诺制度和报告制度。各实验室在开展相关实验活动期间,应当每季度将实验活动情况向农业农村部报告。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将实验结果及工作总结报农业农村部。相关科研成果发表需要接受生物安全审查。三是加强实验活动监督检查。各级兽医主管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实验活动监督检查,督促各有关实验室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并严格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安全防护、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 四、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从事非洲猪瘟检测的实验室全面开展生物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包括:一是开展检测活动的实验室是否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具备相应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系健全,近三年内未发生任何生物安全事故,具有生物安全二级或以上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是实验室活动是否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是否按要求做好样品检测前的处理和灭活,检测结束后废弃物的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相关物品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以及剩余样品的销毁等无害化处理。三是实验室检测结果是否按规定及时上报。对于发现的疑似阳性结果,是否立即报告所在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反馈送样单位。 我部此前印发的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相关实验活动生物安全管理有关要求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DB41/T 2064—2020 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生物安全技术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养猪场防疫设施设备、投入品管理、日常管理、卫生消毒、饲养管理及无害化处理等防控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养猪场生物安全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防疫设施设备4.1入场车辆消毒站距离场区3 km~5 km地方设置独立的出入场车辆清洗消毒站。
在消毒站对出入猪场的运输车辆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
4.2车辆消毒设施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可覆盖全车的车辆消毒设施;根据所用消毒剂有效期和消毒液污染程度更换消毒液。
4.3喷雾消毒通道场区入口设人员喷雾消毒通道,地板铺设消毒垫,消毒效果应保证体表全覆盖。
物品消毒间4.4设置在生产区门口,采用紫外线、臭氧、熏蒸、擦拭等方法对进入生产区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
消毒时应保证物品相互之间独立。
4.5淋浴更衣室应配备仅供场内使用清洁消毒后的工作服、鞋和帽子等。
4.6消毒车及高压水枪DB41/T 2064—2020猪舍应配备消毒车和高压水枪,各功能区专用。
4.7淋浴、隔离、消毒池(盆、垫)场区入口配备完善的淋浴设施及隔离房间,每栋猪舍门口配备脚踏消毒池(盆、垫)。
5 投入品管理5.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5.1.1 对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查验并记录。
5.1.2 严禁购买和使用以猪源性蛋白和禁止使用的猪血为原料生产的猪用饲料;严禁泔水饲喂生猪。
5.2饮水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相关文件要求且水源充足。
6 日常管理人员管理6.16.1.1 外来人员制定外来人员进入场区的管理制度和隔离、消毒、洗浴、更衣程序。
严控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
1
非洲猪瘟自检实验室建设规范
当前,我国部分养殖和屠宰企业自建的检测实验室存
在选址布局不合理、检测操作不规范、交叉污染重、检出
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为规范养殖和屠宰企业检测实验室建
设运行,提升非洲猪瘟检测能力,及时有效管控非洲猪瘟
发生传播风险,特制定本规范。
1. 选址布局
1.1 养殖场的检测实验室应建在场区之外,屠宰企业的
应建在生产区之外。
1.2 宜为独立建筑物。与其他区域共用建筑物的,应自
成一区,设在建筑物一端或一侧。
1.3 与建筑物其他部分相通时,应设可自动关闭的门。
1.4 排污排水便利,便于集中收集和处理。
1.5 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确定实验室布局。如需提
取核酸,至少将其隔成3间,包括样品处理室(含核酸提
取)、试剂准备室(含体系配制)和扩增室。如不需提取核
酸,至少将其隔成2间,包括试剂准备室(含体系配制)
和扩增室。
1.6 实验室入口处应有明显的生物安全标识。
2. 室内建设
2
2.1 室内高度
净高一般不应低于2.6米。
2.2 设施与环境要求
2.2.1 实验室门口处设挂衣装置,个人服装与实验室工
作服应分开放置。
2.2.2 样品处理室、扩增室应设洗手池,在靠近出口
处,宜安装感应水龙头和干手器。
2.2.3 地面应采用无缝的防滑、耐腐蚀材料铺设,易于
清洁消毒。
2.2.4 踢脚板应与墙面齐平,并与地面为一整体。
2.2.5墙面、顶棚的材料应光滑防水,易于清洗消毒、
耐消毒剂的侵蚀、耐擦洗、不起尘、不开裂。
2.2.6 排出的下水应收集处理。
2.2.7 围护结构表面的所有缝隙应密封。
2.2.8 如果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可防蚊虫的纱窗。
2.2.9 实验台应牢固,高低大小适合工作需要且便于操
作和清洁。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2.2.10 实验室应安装空调设备,能够控制温湿度。
2.2.11 实验室内应保证适当亮度的工作照明,避免反
光和强光。
3. 仪器设备
3.1 病原学检测
3
微量移液器、冰箱、离心机(适合2mL离心管,转速
可达12000rpm)、微型离心机(用于PCR管离心)、水浴
锅、组织匀浆机、荧光PCR仪、生物安全柜、核酸提取仪
(选配)、高压灭菌器、旋涡振荡器等。
3.2 血清学检测
单道微量移液器、多道微量移液器、冰箱、温箱、离
心机(可使用2mL离心管,转速可达3000rpm)、酶标仪、
洗板机、高压灭菌器、微量振荡器等。
4. 人员管理
4.1 应设专职人员负责生物安全、消毒等日常监督管理
工作。
4.2 应有专职的检测技术人员。检测人员具有兽医、生
物或者相关专业的学习背景。
4.3 检测人员应接受过检测工作培训和生物安全培训,
且考核合格后上岗。
4.4 实验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责任意识和生
物安全防范意识,能够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4.5 企业应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的相关
技术培训。
5. 制度建设
实验室应建立实验室人员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仪器
设备管理、试剂管理、档案管理、样品采集及保存、检测
4
操作规程、检测记录、卫生清洁、防核酸污染、废弃物及
污染物处理等制度。
6. 安全防护
6.1 实验室应设有危险品存放,以及防火、防盗、防雷
击和废物废水处理等设施。
6.2 实验室应配备口罩、手套、工作服、帽子、鞋套等
人员防护用品。
6.3 实验室应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