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对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的探讨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杨成玉综述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研究现状低渗透油藏化学驱研究现状—文献调研摘要:针对低渗透油藏可探明储量增加,开发难度大,压裂酸化、注水和注气等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低渗透油藏开发,化学驱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不断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发现状以及化学驱在其中的应用和渗流机理。
综合分析表明:由于缔合聚合物经过强烈剪切后恢复能力强,合理的聚合物分子质量在渗透率为(40×10-3μm2-50×10-3μm2)时能够有效的提高低渗透层的原油产出程度。
而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渗透油层的渗流启动压力梯度,很好地降低低渗透层界面张力和毛管自吸势能。
ASP驱结合了三者的优点,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低渗透层的产量。
化学驱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仍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化学驱渗流机理研究现状1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耗不断在增大,2007年我国进口原油1.59亿吨,预计2020年我国对原油的需求至少达到4-4.3亿吨,而我国的石油产量只能增至2亿吨左右[1],因此对于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的开采程度要求不断提高。
我国也加大了国内外的勘探力度,正在不断挤入世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
然而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提高采收率也势在必行,尤其是低渗透油藏开发。
因为低渗透油藏已成为我国近几年油藏开发的主战场。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截止2010年底我国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为312.8亿吨,其中低渗透油藏总量200多亿吨,可探明储量为140多亿吨,占总地质储量的50%多,新增油藏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70%以上。
由于低渗透油藏具有天然裂缝发育,基块渗透性差,非均质严重,孔喉细小、毛细管现象突出、油气流动阻力大,黏土矿物含量高等特点。
国外一般采用压裂酸化、注水和注气开采。
但水驱受到注入压力高,含水上升快,水驱动用程度较低,采收率低等因素的制约。
气驱受到气源和经济的限制。
而微生物采油受到温度、矿化度、PH、压力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使得开展困难。
克拉玛依油田走向数字化(记者吴穹)在哪儿打井、打多深、打几口井――新疆油田的这些业务基本上都是依据数据做决策的,可以说数据就是油田的生命。
新疆油田每年科研项目经费的10%都用于油田的信息化建设。
金秋的克拉玛依秋高气爽、瓜果飘香。
一望无际的油田里,一座座抽油机不知疲惫地工作着,当地人戏称它们为磕头机,更有人说它每磕头一次的产值高达1000元。
“我们每年要拿出科研项目经费总额的10%用于油田的信息化建设,此外还有其他信息化投资和成本。
”在惠普解决方案移动中心,这个亚洲第一辆高科技展车里,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数据中心总工程师李清辉如是说。
这是惠普高科技展车第一次来到美丽的石油城新疆克拉玛依,这也是“惠普科技加油中国――助力数字化油田之旅”主题巡展活动西部之行的最后一站。
ERP难在统一部署早在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就对行业内部的重点企业进行了一次信息化应用情况的调查,有66.7%的企业已实施ERP。
然而新疆油田却是例外,“事实上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新疆油田就曾经通过技术人员开发以及与外部进行合作的方式做过ERP项目。
不过,项目做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觉得ERP不是很适合油田,倒是比较适合原料生产加工的制造业; 石油行业是属于资源型的上游环节,两者还不太一样。
”李清辉说。
实际上,中石化炼化企业比较多,所以它们都大面积部署了ERP项目; 中石油也在做ERP,但主要是做下游炼厂这一部分。
那么石油行业中有没有一种通用型的软件适合上游勘探开发企业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呢?李清辉说: “虽说都是搞石油的,上游企业中有许多共性,但是企业之间的个性差异也非常明显,统一部署一套软件比较难。
”首先,面向勘探、开发的上游企业都面临不同的情况,比如各个油田的地质条件不一样。
拿一个在新疆油田工作了很多年的地质学家来说,如果他被调到大庆油田就不一定能适应,多年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各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习惯各不相同。
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石油集团下属的各个油田经过多年的发展,都形成了相对比较独立固定的管理、生产和科研模式,所以如果要从集团层面把这些企业完全集中统一起来,按照一种模式去运营也比较困难。
Discovery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的应用孙晓岗;解宏伟;陈思璘;邹鲁新;管洪斌;韩铭毅;赵斌【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01(022)004【摘要】Discovery软件是由美国引进的,它是基于微机平台的地质、地震、测井一体化的油藏描述软件包.该软件具有进行地震精细解释、测井多井解释、储集层预测以及地质研究等综合功能,利用该软件对克拉玛依油田四2区克拉玛依组油藏进行精细描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为油田的滚动开发提供了依据.【总页数】2页(P338-339)【作者】孙晓岗;解宏伟;陈思璘;邹鲁新;管洪斌;韩铭毅;赵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相关文献】1.Discovery软件在轮南油田2,3井区的应用 [J], 柏涛2.Discovery软件在极复杂断块油田的应用 [J], 蔺建武;毛颖;孟翠萍3.FastTracker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J], 蔡圣权;张勇;韩铭毅;邹鲁新;赵斌;杨志冬;陈思;解宏伟4.Discovery软件在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J], 魏鸿英5.UTCHEM化学驱软件在克拉玛依油田小井距ASP先导试验区数模跟踪应用研究[J], 顾鸿群;陈建国;潘前樱;伍晓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砾岩油藏实施换向水驱提高采收率探讨——以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老注水井转采实施效果为例韩甲胜;马占山;胡晓云;冯宁【摘要】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两口老注水井转采后,获得了很高的累积产油量,其效果引发了油藏开发人员深入思考.本文对该两口井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认为断块油藏边部存在丰富的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为该两口井注转采效果较好的首要原因.其次,油藏内部流体不间断的动态变化,压力不间断的再平衡,尤其是物性好的油藏内部油气水运动更快,注水井转采后,其含水也下降较快,注转采效果更好.同时,砾岩油藏储层非均值性极强,油藏在毛管力作用下注水井周围油层中依然存在丰富的剩余油,储层也存在贾敏效应和油层中固体颗粒堵塞小孔道的现象等,注水井转采后能够有效克服这些现象,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因此,砾岩油藏换向水驱(注水井转采,采油井转注)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应引起各大油田密切关注和重视.【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16【总页数】3页(P18-19,37)【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注水井注采【作者】韩甲胜;马占山;胡晓云;冯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新疆克拉玛依834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51 油藏概况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克下组油藏为典型的中孔中渗砾岩油藏,克下组为一套洪积砂砾岩夹泥岩沉积。
油藏顶底均为南倾单斜,四周均受断层封隔。
主要油层为S72-2、S72-3、S73-1、S73-2、S73-3和S74-1六个厚约3~5m(有效厚度1.5~3m)的单砂层,隔层多数较薄(0.5~3m),砂层连片分布。
油层物性好,平均孔隙度18%,平均渗透率119×10-3μm2,是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中的一类储层。
稠油化学驱油原理与研究作者:张玉华杨梅牛丽萍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5期[摘要]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等)、稠油冷采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化学吞吐、化学降粘、微生物采油、溶剂萃取、电喷泵开采等技术)。
尤其是稠油热采技术已成功用于各大油田。
稠油在地质分布、规模以及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与常规石油资源有着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F41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54-01化学驱油是在注水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水驱替应用较早,通过向地层注水把石油驱替至采油井。
早期使用普通河水或海水,后来出现了在水驱油的过程中注入化学剂的方法。
根据油藏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地质条件,发展了相关的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聚合物驱以及其他的化学驱油工艺。
一、表面活性剂驱表面活性剂驱油是在注入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润湿性,以利于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的残余油膜的脱离,并使油珠或油滴能被注入水带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其采油机理为: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②润湿反转;③油的膨胀、增溶、乳化。
表面活性剂驱油按注入活性剂的浓度大小又可分为活性剂水驱,浓度一般在0.01%-0.1%。
由于浓度低,流度及吸附均难以控制,效果一般不显著。
另一种是胶束—聚合物驱,它又有活性剂为低浓度(在化学驱油中尤以微乳液驱油效率最高,它是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各向同性的透明和热力稳定的分散体系。
粒径约为10-100nm,液滴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醇)的混合膜所稳定。
驱油用微乳液配方中,油可用石油馏分或轻质原油等;表面活性剂一般用石油磺酸盐;助表面活性剂一般用C3-C5的醇;水相常是NaCl水溶液。
岩心模型驱油实验表明,微乳液具有很高的驱油效率,而中相微乳液的驱油效率最好(最佳几乎可达100%)。
当前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展望当前,随着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石油等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
传统的轻质原油资源日益枯竭,而稠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稠油是指黏度较高、密度较大的原油,由于其黏度大、流动性差,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油田工作者的困扰。
稠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和利用稠油资源,还能够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本文将从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未来进行探讨。
一、稠油开采技术的现状1. 传统热采技术传统的稠油开采主要采用的是热采技术,即通过注汽、蒸汽驱等方式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从而改善流动性,便于开采。
热采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但是存在能源消耗大、环境影响大等问题。
2. 化学驱技术化学驱技术是指通过在稠油中添加化学剂,改变原油的性质,从而提高原油的流动性,便于开采。
常用的化学驱剂有碱性剂、表面活性剂等。
化学驱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是成本较高,且对注入水质量要求较高。
3. 物理采技术物理采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手段对稠油进行开采,如高压气体驱、超声波驱动等。
物理采技术操作简单,对环境影响小,但是需要设备投资大。
以上就是目前稠油开采技术的主要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稠油开采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 能源消耗大传统的热采技术需要大量的燃料,对能源资源的消耗较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可持续发展。
2. 成本高目前稠油开采技术成本较高,导致稠油开采的经济效益不尽如人意。
3. 环境影响目前的稠油开采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如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4. 技术不成熟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多种稠油开采技术,但是这些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亟待解决。
稠油开采技术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不同的稠油开采技术各自的局限性,传统技术在应对新的稠油开采难题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项目名称:化学驱和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2005.12至2010.11依托部门:一、研究内容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在基础理论重大发展的基础上,使复合化学驱具备工业化应用的条件,在实施地区提高采收率5~15%(如果全国已开发油田平均提高采收率1%,就可增加石油可采储量1.8亿吨,可增加产值2000亿元以上),同时探索微生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方法。
2、五年预期目标本项目将围绕一个目标、发展两个理论、合成两类驱油剂、建立和探索四个方法,为“十一五”后形成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围绕一个目标:提高石油采收率,在应用地区提高5~15%。
发展两个理论:发展定量化分子设计理论:通过化学剂结构与性能定量关系研究,发展定量化的化学驱油剂分子设计理论,为低/无储层伤害驱油剂合成提供理论指导。
发展物理化学渗流理论:通过化学驱油过程中物理化学非线性渗流和微观渗流特征研究及其数学描述,发展物理化学渗流理论,为正确描述化学驱复杂渗流机理和驱油过程及其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合成两类驱油剂:低/无储层伤害的表面活性剂:在分子设计理论指导下,合成出适合弱碱/无碱体系的低/无储层伤害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为化学驱矿场应用提供高效驱油表面活性剂。
适合中低渗储层和耐高温高盐的高效聚合物:在分子设计理论指导下,合成出适合中低渗透油藏的中分子量高效增粘聚合物及耐温(80-120℃)耐盐(30000-100000mg/l)聚合物,为化学驱矿场应用提供高效聚合物。
建立和探索四个方法:剩余油分布数字化定量描述方法:建立数字化油藏精细描述方法和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方法,为化学驱和微生物驱方法的应用提供地质基础。
化学驱精细模拟方法:建立考虑复杂物理化学渗流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为化学驱应用提供科学的模拟方法和手段。
复杂产出液高效分离方法:通过复杂产出液组成特征、界面膜强度及其破裂机理研究,合成出新型高效破乳剂,建立产出液高效分离方法;探索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方法:搞清微生物主要驱油机理,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培育有效菌种,探索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新方法。
几种采油助剂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东区原油的影响及破乳剂筛选佚名【摘要】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六区稠油,在温度55℃,破乳剂加量70m g/L条件下考察了一些采油助剂对破乳脱水的影响。
在低pH值区(0~8),pH值越低破乳脱水越困难,酸化返排液携带的黏土颗粒和酸液添加剂也对破乳脱水有不利影响;降粘剂浓度越大,破乳剂脱水越困难。
研制出的KXDH破乳剂,应用于现场,解决了在油井大量施加采油助剂时,六东区原油脱水难,污水含油高的难题。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00)014【总页数】2页(P129-130)【关键词】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破乳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重油公司六区稠油已经开发25年,原油含水已经上升到91%左右,原油产量逐年递减,为此应用的各种增油和驱油措施也逐年增多。
大量的油田化学剂进入井筒、地层或原油集输系统,使得采出原油的物性越来越复杂。
原油乳状液的油水分离变得较为困难,表现为破乳剂脱水效率变弱,分离出的原油污水含油量增高。
,本文探讨了返排液中的油田化学剂、降粘剂对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六东区原油处理站的高效破乳剂,解决了现场破乳剂用量忽高忽低、脱水效果差、脱出水含油量高的问题。
1.1.1 pH值郭海军等认为,在低pH值区(0~8),pH值越低则油水界面张力越小,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越高,这是导致酸化期间原油脱水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表1为不同pH值下KXDS破乳剂的原油脱水情况(克拉玛依油田六区稠油、原油量50mL、原油含水52%、破乳剂用量70m g/l、脱水温度55℃)。
1.1.2 黏土矿物颗粒酸化工作液与地层矿物作用后产生的大量金属氢氧化物胶体可增强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酸化返排液携带的黏土颗粒,既能被水润湿也能被油润湿,润湿后的黏土颗粒可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稳定坚固的界面膜并产生一定的Zeta电位。
酸化返排液所含的表面活性物质可吸附在油水界面,改变油水界面性质,改变界面吸附层内吸附分子的分布排列;黏土颗粒也可吸附表面活性物质,降低界面张力,增加界面稳定性,这是导致乳化体系稳定性增加,破乳难度增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
克拉玛依油田油水井防垢和除垢问题的思考摘要:本文分析八区530井区、446井区及九区石炭系及九区杂探油井结垢原因,对现场采用的防垢措施机理及使用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油水井结垢防垢目前,克拉玛依油田的多数采油区进入开发后期阶段。
在油田开发中,油藏中的流体从油层中流出,经井筒、井口到地面集输系统,由于温度下降、压力下降、流速的变化,容易发生无机盐类在地层或管网设备上的沉积,即结垢。
克拉玛依油田长期采用注水采油,使油田注水井、油井井筒、地层、地面集输系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垢现象。
结垢造成油管表面粗糙,油管内部流通面积缩小,在地层的结垢还可能引起储层渗透率降低等问题,储层伤害直接影响着采油井的产能。
所以油水井的防垢和除垢问题是一个在油田管理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科学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以克拉玛依油田第五作业区的油水井为例进行剖析。
一、克拉玛依油田第五作业区的油水井基本概况分析我作业区管辖区域为八区530井区、446井区及九区石炭系及九区杂探,共21个层块。
截止2012年6月,作业区共有油水井897口。
其中自喷井62口,抽油井621口,注水井214口。
从2009年至2012年修井情况的统计结果看,五区队抽油井偏磨、结垢问题主要集中在446井区、八区530P2W1 、八区530八4+5,这三个区块比较严重,由于井杆偏磨、结垢致使油、水井、躺井影响了油水井的正常生产。
修井作业时,管、杆的全部更换,也大大增加了修井的成本。
注水井结垢较严重集中在八530及九246二个区块,油井结垢在九个区块都不同种度存在。
从2012年结垢井统计分类看,问题注水井有5口,占正常注水井总数的3%。
问题抽油井有50口,占作业区生产井数的13%。
而且作业区九个区块注水井全分析结果看,主要成分基本相同,水型有所不同的有二个区块。
八530J1B4+5水型为硫酸钠型、九246T2K为氯化钙型,其余区块水型都为重碳酸钠型。
为保持油田地层压力,油田注入水普遍采用油田污水进行沉降处理后回注到井内。
化学驱对克拉玛依油田开发的探讨研究
简要阐述克拉玛依油田的砾岩油藏特点,详细介绍化学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的实际采油过程中优势及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关的探讨研究对策并进行展望。
标签:化学驱;油田开发
克拉玛依油田经过多年的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的勘探开发阶段,现已处于高含水和高采出阶段,水驱开发稳产难度大,使得三次采油技术成为首选。
加上砾岩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各地下油层的动用状况的不稳定性和差异性增加,促使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也加大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勘探开发难度。
随着油藏含水率的逐渐升高,油层吸水厚度和产液厚度不断减小,致使实际采收率较低。
化学驱是向水中注入化学剂来改变驱替流体与原油间的界面性质从而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方法。
化学驱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各大油田,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主要包括碱水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泡沫驱、二元及三元复合驱等。
1 化学驱的驱油机理及实际效果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油藏特性,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urfactant-Polymer,SP)和三元复合驱(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lkaline- Surfactant-Polymer,ASP)等三种方法已被用于实际采油生产,以提高采收率并改善勘探开发效果。
聚合物驱通过提高注入水粘度、降低油水流度比和水相渗透率来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的主要注聚流程为:聚合物(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先熟化溶解与过滤后得到聚合物母液,进入静混器与水混合成所要求的聚合物浓度,再经过地面管线、井口直至注入油层。
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界面的粘度和粘弹性,从而获得较高的驱油效率。
SP二元复合驱是向聚合物溶液中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发挥了聚合物的增粘和表面活性剂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双重协同作用。
同时,减少了聚合物用量,避免了地层损害问题。
ASP三元复合驱充分利用了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化学剂的特性,产生较好的三重协同效应,获得了超低的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将弱碱引入ASP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原油中有机酸反应生成天然的表面活性剂,既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又降低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耗。
就聚驱能力而言,ASP三元复合驱>SP二元复合驱>聚合物驱。
对于化学剂成本而言,SP二元复合驱>ASP三元复合驱>聚合物驱。
2 存在问题及探讨研究对策
尽管化学驱提高了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①聚合物驱仅能以增加溶液浓度的方式保持所需高粘度,聚合物消耗量
大、机械剪切稳定性差、易降解,驱油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出现严重的粘度损失和盐敏效应且易吸附在地层岩石表面;②与ASP三元复合驱相比,SP二元复合驱体系驱油性能研究薄弱,对应评价方法不健全,缺少高效稳定的工业化表面活性剂,且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大,易与油层中某些成分产生盐析效应,成本过高;③ASP三元复合驱中,弱碱使地层粘土发生分散与运移,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采出液破乳脱水困难,降低了聚合物粘度和产液能力。
也会使设备校检周期缩短,生产维护工作量大。
从实际现场的驱油效果分析,三种化学驱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①所用聚合物的抗盐性、抗温性和抗剪切性能差,而且聚合物溶液的注聚经历管线、井口、井筒、射孔炮眼直到油层一系列过程,使得油层中聚合物溶液真正产生驱替作用的有效粘度大大降低。
②含聚采出液原油乳化严重,油水分离困难且粘度大,油水重力沉降分离速度减缓,增加了原油脱水和含油污水处理难度,影响原油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生产运行,进一步缩短了原油及污水处理设备的生命周期;③采出液污水中因聚合物存在而出现乳化现象,导致污水的含油量和含固体悬浮物量超标。
针对上述化学驱存在的实际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①用具有高粘度、抗盐、抗温和抗剪切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或多元接枝聚表剂替代正在使用的聚合物。
通过优化地面流程和井网分布、强化注聚前油藏准备工作、改善注聚合物配比、提高注入质量、加强聚合物驱油动态监测、选择合理的注入速度,尽量减少聚合物的粘度损失;②原油处理前,添加化学复合破乳剂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破乳能力和沉降分离速度,延长原油脱水设备的使用周期;③在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加入中和型净水剂和成核净化剂,有效降低原油污水中的含油量和悬浮物量;④可将成本低、环境友好和具有良好表面活性的纳米材料(如纳米SiO2微粒)引入到SP和ASP复合驱体系,改善驱油效率,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
3 展望
基于克拉玛依油田的砾岩油藏特性,水驱采收率偏低,给化学驱采油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经济成本允许的前提下,需要采用化学驱技术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获得较高原油采收率。
而化学驱在克拉玛依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高效廉价抗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开发研制,复合驱现场工艺设计优化与注入液的动态实时监测,深入研究污水循环配注聚合物技术。
同时,积极探索泡沫驱、微生物驱和纳米技术等多种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周成裕.国内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J].日用化学工业,2011,41(2):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