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佑帝君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帝君是什么级别的神
帝君是上神,天地共主,很高级别的神。
帝君,中国民间信仰对神中位尊者的敬称,如:文昌帝君、东华帝君关圣帝君等。
帝君是一个尊称,也是一个古代权利地位的象征,帝君位于玉帝之下,古代帝君有多位,不同的帝君掌管不同的职能。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
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
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
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
《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
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
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
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
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
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
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
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1。
文昌帝君祝词
1.文昌帝君佑莘莘学子高考顺利,智慧大开、金榜题名。
2.文昌帝君佑你增慧开智,金榜高中,福荫门庭。
3.文昌帝君护佑学子们学习精进,考试顺利,并祈佑事业有成,升职顺利。
4.文昌帝君佑万千考生都能稳定发挥,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5.我今祷告拜文昌,恭请帝君降灵光
保佑学子莫心慌,考取功名永流芳
今朝神君出仙庭,天聋地哑左右从
手持金榜来提名,御笔亲封显真灵
6.帝君祝学子们考研、考博、考公、中考、高考的同学们考试顺利,并祈佑事业有成。
7.文昌帝君佑你事业者仕途平步青云。
8.文昌帝君佑你考试顺利、文运亨通。
9.帝君降神威,护佑考生考试顺利,学业有成。
i丑旦●罨驰明清以栗台湾移民中的关量帝君信仰张泽洪摘要:关圣帝君是道教尊奉的民间俗神,在台湾社会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
明清以来台湾移民关圣帝君信仰的形成。
既承袭大陆关圣帝君信仰传统又有台湾地域特色,台湾的关帝崇拜反映出儒释道三教的影响。
并与地方民俗信仰紧密结合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以中华传统的关圣帝君信仰为纽带。
有助于增强海峡两岸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
关键词:明清时期;台湾移民;关帝庙;关圣帝君信仰中图分类号:B98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3—0080-06由关羽崇拜升格形成的关圣帝君.是在中国社会中帝神像,是从福建漳州东山岛关帝庙分灵。
由明宁靖王影响广泛的民间俗神。
明清以来随着华人在海外的移民。
恭请关帝神像来台供奉。
关圣帝君信仰随之流播世界各地。
现在台湾民间流行的台南市香火旺盛的开基武庙,创建于明郑永历二十关帝信仰.是东南沿海移民进入台湾的历史过程中生成三年(1669年).由郑成功部下将领兴建。
此庙供奉的的。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宗教运动中.台湾的关两尊关帝神像,来自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涂门关帝庙。
奉帝信仰达到空前的高潮。
有关台湾关帝信仰的研究,台请的两尊关帝神像来台后.最初在承天府西定坊港口前湾学者曾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I)2002年7月22日至8搭寮安座奉祀.此_芙帝庙位居港口要津而焚香者众.后月7日,笔者应邀在台湾作宗教民俗田野考察.亲赴高来该港口俗称为关帝港。
由于关帝港是台江内海的重要雄、台南、台中、彰化、南投、屏东、新竹、桃园、台港口,云集于此的商人崇信武圣关公,因影响最著而名北、宜南等地数十座关帝庙实地观察.通过访谈收集关为开基武庙。
明郑时代台湾虽属开辟初期。
但台南府已圣帝君信仰的民俗资料。
因此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建有安平镇关帝庙,天兴县关帝庙,万年县则有五座关探讨明清以来台湾移民中的关圣帝君信仰。
帝庙.由此台南府共有九座关帝庙。
台湾的开发史是自台南向台北,因此关帝庙的修建也以台南最早。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有天神与人神两种不同的说法: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
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帝君。
有关文昌星的说法,《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
」《星经》中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士人学子的崇拜。
文昌帝君,一般认为他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
其受民间的奉祀,从周朝以来,历代都相沿制订礼法,列入祀典。
文昌,本是星宫名,包括闪颗星,即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
古代星相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
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文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
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
文昌星简称文星,或称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运者,如杜甫诗:「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
又《东观奏》:「初日官奏文昌星暗,科场当有事」。
由此观之,学子应与文星有关。
有关文昌星的说法,《星经》所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史记天官书》载:「斗魁戴匡六星,日文昌星,一日上将,二日次将,三日贵相,四日司命,五日司中,六日司禄。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庙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举行盛大的祭典。
清朝年间,更加崇奉此神,嘉庆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礼部,把此神编入祀典。
人神又分为两种指称,一是「文昌帝君」,一是「五文昌」,包括关圣帝君(文衡帝)、孚佑帝君(吕洞宾)、文魁夫子、朱熹(朱衣星君)、魁斗(魁星爷),合称为「五文昌」。
道教诸位神仙的生日?正月初一:元始天尊万寿(另有腊月之说法) 弥勒佛佛辰正月初四:孙天医真人千秋正月初六:清水祖师佛辰正月初八:五殿阎罗王圣诞正月初九:玉皇上帝万寿正月十三:关圣帝君飞升正月十五:门神护尉千秋上元天官圣诞临水夫人陈靖姑千秋正月廿四:雷都光耀大帝圣诞二月初一:一殿秦广王千秋二月初二:济公菩萨佛辰福德正神赵公明千秋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二月初八:三殿宋帝王千秋二月十五:九天玄女娘娘圣诞精忠岳王千秋三山国王千秋二月十六:开漳圣王千秋二月十七:新竹城隍爷千秋二月十八:四殿五官王千秋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佛辰二月廿一:普贤大帝佛辰三月初一:二殿楚江王千秋三月初三:玄天上帝万寿三月初八:六殿卡城王千秋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吴真人千秋中路财神赵元帅圣诞三月十六:准提菩萨佛诞三月十九:太阳星君圣诞三月二十:注生娘娘千秋三月廿三:鬼谷先师千秋三月廿七:七殿泰山王千秋三月廿八:东岳大帝圣诞四月初一:八殿都市王千秋四月初四:文殊菩萨佛辰四月初八:释伽佛祖万寿九殿平等王千秋四月十四:吕纯阳祖师圣诞四月十七:十殿转轮王千秋四月十八:北极紫微帝君千秋华陀神医千秋四月廿一:托塔李天王圣诞四月廿五:武安尊王千秋四月廿六:南鲲李大王爷千秋四月廿七:南鲲范五王爷千秋四月廿八:神农先帝万寿五月初一:南极长生帝君千秋五月初七:巧圣先师千秋五月十一:天下都城隍爷千秋五月十三:关平太子千秋五月十七:萧府五爷千秋五月十八:张府天师佛诞六月初三:韦驮佛佛辰六月十一:田都元帅千秋六月十五:王灵天君圣诞六月十九:南鲲池二王爷千秋六月廿四:关圣帝君圣诞南极大帝圣诞雷祖大帝圣诞七月初七:大成魁星圣诞七月十四:开基恩主千秋七月十五:中元地官圣诞七月十八:王母娘娘圣诞七月十九:伏羲氏八卦祖师千秋值年太岁星君千秋七月廿三:诸葛武候千秋法主圣君千秋七月廿四:郑延平郡王千秋七月廿六:新竹都城隍奶奶圣诞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佛辰八月初三:北斗星君圣诞九天司命灶君千秋八月初五:雷声普化天尊圣诞八月初八:瑶池大会八月十五:临水夫人林姑千秋太阴星君圣诞南鲲朱四王爷千秋八月十六:新竹都城隍爷千秋八月廿二:燃灯古佛万寿广泽尊王千秋八月廿三:邢天王爷千秋八月廿七:至圣孔子先师圣诞九月初一:南斗星君圣诞九月初九:临水夫人林姑千秋中坛元帅千秋斗母星君圣诞九皇大帝圣诞九月十三:孟婆尊神千秋九月十五:南鲲吴三王爷千秋九月十八:仓圣先师千秋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十月初五:达摩祖师佛辰十月初十:水仙尊王千秋十月十五:下元水官大帝圣诞十月廿二:青山灵安尊王千秋十月廿三:周仓将军爷千秋十月廿五:感天大帝许真人千秋十一月初四:安南尊王千秋十一月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诞十一月十九:九莲菩萨佛辰十一月廿三:张仙大帝圣诞十一月廿九:新竹都城隍公爷圣诞十二月十六:福德正神千秋十二月廿四:送神十二月廿五:天神下降十二月廿九:南斗北斗星君下降。
2、黄粱梦导游词(精选)黄粱梦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梦的故乡,梦城——邯郸。
(邯郸名字的由来:邯,取自邯山之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邯郸地形}欢迎大家随我一起入梦,说到梦大家会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他是由梦引发的爱情故事,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粱梦则是以梦寓意人生哲理的人文景观。
成语典故“黄粱美梦”和毛泽东诗词中的“一枕黄粱再现”均出于此。
明代大戏曲家汤显祖有《玉茗堂四梦》(也称《临川四梦》),他们是《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和《邯郸记》,其中《邯郸记》就指黄粱梦。
为什么又称吕仙祠呢?因为景区与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有着不解的仙缘。
黄粱梦为国家3A级景区,位于邯郸市北十公里处的黄粱梦镇,它是依据唐代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建造的。
始建于北宋时期。
历朝历代均有修缮,至今14000平方米。
居国内唯一以梦文化为主题的景区。
梦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性课题,黄粱梦为其提供了实物资料。
山门前为硬山建筑,门楣悬挂的“邯郸古观”匾额为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启功先生所出,一般寺庙道观大门多朝南,为何黄粱梦大门却向西开呢?关于这一点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粱梦吕仙祠西靠古御道,御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织,为便于人们朝拜进香,所以山门向西开;另一种说法是邯郸西部有座紫山,常年紫气萦绕。
山门向西有利于道家修炼聚纳紫气。
导游图前我们现在位于景区中轴线最南端。
黄粱梦吕仙祠沿袭了中国传统古建筑格局,纵横清晰,中轴突出,东西对称,以午朝门为界,划分为内外两重院落。
东西两侧建有慈禧行宫和光绪行宫,这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西逃西安,并次年回銮途经此地而修建的。
在景区东院还建有国内唯一的中国名梦馆,它汇聚了众多中国古代经典名梦,分专题以壁画的形式向游人展现。
景区布局大致如此,我们的参观路线是沿中轴线行进,经光绪行宫到中国名梦馆。
蓬莱仙境照壁大家请看镶嵌在照壁墙上的“蓬莱仙境”四个大字。
⊙不可诗:大家要守身,不可犯邪淫,犯淫受灾报,报应惨凄凄。
你若犯邪淫,易得黑死病,黑死病难救,得病哭啼啼。
你若犯邪淫,易染疮痘毒,梅毒疱疹毒,同样都难医。
你若犯邪淫,百毒万病侵,身体难清净,健康都远离。
你若犯邪淫,福寿皆削去,贫穷又夭折,生死两悲凄。
你若犯邪淫,读书没出路,苦读再十年,功名也难取。
你若犯邪淫,官运变霉运,地位将失去,名誉又扫地。
你若犯邪淫,事业不顺利,家庭易破散,害子又伤妻。
天道常祸淫,不加悔罪人,曾犯速改过,可使灾难离。
大家要记得,不可说淫话,不可看淫戏,不可入淫地。
要过平安日,淫念速灭息,一定要记得,不可犯邪淫。
阴间处罚邪淫的规定——冥罚淫律(白话版)有句古话叫万恶淫为首。
在阳间的法律对犯罪的人判的已经很重了,阴间的冥律比阳间的法律更严惩,为罚极多。
其中厉害关系,见到这篇冥间处罚犯淫罪的律条的,请各自警戒自勉。
(1)嫖淫一次娼妓:减寿半年,染上性病的,减寿一年,若能改悔,免去减寿,(2)女人找男人的同罪。
十六以下照处女论,十六以上,照室妇论;挟幼童者,照嫖娼同罪论。
即同性恋者.(3)制造淫书的:减寿二纪(一纪十二年),若有因阅读书造成淫害,罪坐已身,书不消灭,永不超生,拍摄淫戏春宫,与此同罪。
(4)宣扬一次色情事件的:减寿半纪,若有害人命,减寿一纪;女孩之间宣扬谈论房事的,与此同罪。
若能改悔,罪俱减等。
(5)犯乱伦罪的,将永远关在地狱里。
同时又害人性命的,将遭受天雷击死。
侮辱戏弄尸体的,与此同罪。
已经受到阳间法律处罚判刑的,可以不受雷劫。
如果有忠心报国孝顺长辈的,准充抵掉四分罪过。
行大善一千五百亦可抵四分罪。
(6)强奸寡妇的,没有后代,断子绝孙,受苦地狱,历五百劫,转为虫蚁,又五百劫,转为禽兽,又五百劫,再转投胎成一个做妓的身体。
已受到阳间法律处罚判刑的,免受一百劫。
有害人性命的,罪加五等。
有忠心报国孝顺长辈的,准抵一半,行大善五百,亦抵一半。
谨按:地狱历劫者,每一劫,即历一地狱受刑罚之苦一次。
祈福给予长寿的神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祈福是一种常见的宗教活动。
人们相信通过祈福,可以得到神仙的庇佑,获得好运和长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与祈福有关的神仙,并了解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神仙——东华帝君。
东华帝君是道教中的重要神祇,被尊奉为长寿的象征。
相传他修炼了三千年,成为了神仙。
他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身着华丽的仙袍,手持仙剑。
东华帝君被认为是长寿和健康的守护神,人们常常在寺庙中向他祈福,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庇佑,延年益寿。
除了东华帝君,还有其他一些神仙也与长寿和健康有关。
比如,蓬莱仙岛上的神仙。
蓬莱仙岛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个仙境,相传那里居住着许多长生不老的神仙。
这些神仙以其美丽和长寿而闻名于世。
人们相信,如果能够得到蓬莱仙岛的神仙保佑,就能够延年益寿,享受长寿的福报。
此外,还有一位与长寿有关的神仙是南海观音。
南海观音是佛教中的重要菩萨,被视为慈悲和智慧的象征。
她通常被描绘为一位慈眉善目的女神,手持莲花,坐在荷花座上。
南海观音被认为是救苦救难的神明,她的庇佑也包括了健康和长寿。
人们常常在寺庙中向南海观音祈福,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庇佑,保佑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长寿富贵。
祈福给予长寿的神仙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相信,通过虔诚地祈福,可以得到神仙的庇佑,获得健康和长寿的福报。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长寿不仅仅依赖于神仙的庇佑,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只有通过积极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长寿的目标。
总之,祈福给予长寿的神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东华帝君、蓬莱仙岛上的神仙以及南海观音都被人们尊奉为长寿的象征。
通过虔诚地祈福,人们希望能够得到这些神仙的庇佑,获得健康和长寿的福报。
然而,我们也应该明白,长寿不仅仅依赖于神仙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只有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长寿的愿望。
因此,我们应该在祈福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追求长寿的目标。
文昌帝君由来的故事历史真实文昌帝君由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文昌”。
想必很多人读书人都知道文昌,逢考见到文昌塔、文昌庙都要进去拜一拜。
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坐下两侍童天聋、地哑,一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寓意为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考试不泄密。
道教神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文昌帝君却尤为特殊。
公元374年,东晋时,蜀人张育自称蜀王,并起义军抗击前秦苻坚,而后战死,当地人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当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
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途经七曲山,将士水土不服,纷纷病倒,而后唐玄宗梦遇张亚子给他一副药方,治好士兵,玄宗于是追封其为左丞相。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乱入蜀,又经七曲山,他亲自祭祀梓潼神,并封张亚子为济顺王。
古时每逢科举考试,各地学子们纷纷祈祷神明护佑,考取功名。
北宋时,梓潼神成为保佑四川学子考试顺利的地方神,到了南宋,因梓潼神公认灵验,成了全国学子共同信仰。
元仁宗时期,统治者不在以暴制暴,缓和社会阶层矛盾,恢复停止了40年的科举,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
即“文昌帝君”。
文昌即文昌星,是古代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一共六颗,形似半月。
《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星,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的星君,是读书文人求功名所尊奉的文圣星。
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二神逐渐合而为一神,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日。
了解文昌帝君之外,还流传一篇重要的经文,《文昌帝君陰骘文》是道教重要典籍,作者不详,相传为南宋道士以文昌帝君名义传播的传善文,教人断恶修善,规范自己。
引迷入悟 本堂主席五圣恩主 关降 己卯年十一月初二日 谕示诸生 诸生安也!此期本堂奉旨开着之修道指南一书,历经数月之后,蒙众门生辛勤努力以及真诚付出之下,今已圆满告竣。而后续之订正、打字、编排、印刷、出版等事宜,则务须积极进行,勿可怠忽,始能如期缴旨覆命,知否? 诸生啊!今又完着了一书,各位心中有何感想?修持进步否?心性提升否?殊不知,人生在世乃戴罪而行,诚如玉诏所曰:天灾警尤,盼能醒悟而修。此时天灾历历浮现眼前,期能好好彻悟那生死大事,进而戴罪立功,然绝非为立功而下凡尘之。 再之,诸鸾生拜吾堂下,算来已有数年了,苟不彻生死之关,明因缘果报,甚而心中起疑,犹似自识大道明路一般,诸此者反为修道之一大阻碍。 苍生啊!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受限五行,及周遭环境影响......,必有七情六欲等繁杂之事。是故识大道者尽收眼而迎之,逆来顺受,以大道之心领纳,则可自厄矣。 为师今夜所示,盼徘徊于十字路口之生,能明此方针而归心。 话 下期备请着疏文,本堂再次承蒙上天之垂爱,将再接再励,请着金科,挥毫宝箴,为普化生民,早证菩提觉路而努力,诸生同意否?(答:同意。愿与恩师同心努力,再造佳绩。)很好,能替 母分忧识大体,为师非常高兴。今宵至此,各位辛苦了。
格言: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本堂孚佑帝君 降
己卯年十一月十六日 诗 黄梁梦觉忘却不平事 神踪存缈古词云间现 玉清炼丹神剑除邪纷 驰奔凡境显圣宣正道 苦口婆心不胜枚举矣 话 今宵乃本堂请旨呈疏之日,现刻鸾务院马天君莅临本堂监焚疏文,诸生接驾。由堂主宣读疏文,诸生一同下跪以示虔诚...............读单即在堂前焚化,片刻后主席将与马天君一同上玉阙启奏。 疏文已呈,诸生又肩负此一天职矣!诚如文曰:克尽己责,以普苍黎达彼岸为己任。在往后数月里,诸生务须以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付出无为之精神,为此次接旨再上更高之一层,知否? 示 修心、行善、立德,乃人之本责矣!亦是改变命运之不二法门。然而无妙智慧又岂能知生死?辨是非?再言之“正信之道”:非以观神圣扶乩、显圣、现神通......等方式,此等相偕,短暂非永真,故佛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殊不知“正信之道”,须付以至诚无为之心,方能以心印心,而达神人合一,如此必能共成圣事。今宵至此,各位辛苦了。
离永乐宫不远,在中龙泉村北的高阜之上,坐落着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它与永乐宫、古魏城、五龙泉、万仙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文物群。
庙后条山葱翠,古堞峥嵘。
庙前泉涌成溪,林木苍郁,这便是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的庙宇——广仁王庙。
又因五龙泉水从庙基前涌出的缘故,当地群众也俗称其为“五龙庙”。
五龙庙由正殿、戏台、厢房组成,四周有围墙。
正殿坐北向南,为唐大和五年(831)建造,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各种斗欹部的幽度极深,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只有五台山南禅寺可相比拟。
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
虽然经过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和不断修葺,正殿仍不失唐代风貌。
与正殿相对的是坐南向北的清代戏楼,构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
吕祖庙,在永乐宫旁,原是吕洞宾出生及成长的宅院。
吕仙去世后,改为祠堂,金末被野火焚,嘉庆年间重修,1959年搬迁于此。
吕洞宾是唐代人,六十四岁中进士,未及调官,于暮春出游至沣水上,遇隐士钟离权,经钟引渡,放弃人间富贵修仙学道。
吕洞宾是全真派创始人,也是医学家,养生学家,丹经诗仙。
玄帝庙。
面阔三间,檐柱有侧角,但生起不明显。
明间隔扇,次间槛窗,砖砌台基。
明间置两朵补间斗栱,次间一朵。
民间建构有些并不墨守成规,不拘泥章法,也颇有趣。
孚佑帝君吕纯阳之墓。
纯阳祖师也称孚佑帝君,姓吕讳岩,号纯阳子,大唐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日巳时生。
北宋宣和元年(1161)诏封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元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吕祖墓。
墓前有元代碑刻,此事也载于宋元以来的地方志中。
礼教石牌坊。
原在黄河淹没区的永乐镇南礼教村,今移永乐宫东侧前方,1777年(清乾隆四十二年)为旌表孝子李天仁所建。
海潮庵——泉南四大名庵 海潮庵原名海韵堂(又名海潮寺),泉南四大名庵之一,海潮庵原来在伍堡村南海边的一座小庙,明代嘉靖三年(1524年),由僧人慧基提倡重建造,初为简单的建筑。到了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仲秋,乡民集资扩大修筑,建成歇山式顶三楹三进院落。 据传,明永历三年(1649年)12间,郑成功率师在安海备战,驻于海潮庵一带。之后,郑成功亲率住在海潮庵的18位武僧挥师广东揭阳、潮阳、惠来、普宁等地抗清。第二年6月包围潮州府城,最终清军败北,史称少林十八助郑之捷。而后这18位武僧随军到台并在战争中殉难,故庵中镌有“助郑十八公庵聚国殇”联语,以致海潮庵于清初毁于兵火。直到乾隆九年(1744年)春,乡民重兴,嗣后又几度修葺。1958年初冬,因炼钢引发火灾受毁,直至1990年,经海内外乡亲捐助重建。海潮庵范围5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群有海潮庵主寺大雄宝殿与福佑帝君宫、福德堂楼、山门、三潭碧水、四王府、菩提井、宝献法师舍利塔、云水堂组成。 而今,庵中又建宫观,规模宏大,气派堂皇,美轮美奂,雕龙石柱迥异多姿,且勒石楹联,巧对奇思,书体多变而相映成趣。庵前三潭碧水,临海浪花飞溅,庵中雕梁画栋,别具特色。
伍堡海潮庵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嘉排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为泉南四大佛教名庵之一。明成历三十三年(1605),海潮庵增建,由于木材供应不足,面临停工待料的处境。住持正在发愁之际,一位船工来到庵中,请工人到船上搬运杉木。住持又是高兴又是奇怪:并无乡人外出购买杉木,此杉木是谁送来的呢?船工回答是一位“红帝伯”采购送来的。寺院完工后,住持与乡耆四下打听,才知道所谓的“红帝伯”其实是九日山海神“红帝公”——福佑帝君。自此海潮庵增奉九日山海神福佑帝君与其从神仁福王,并在庵中建起一座红帝公宫,有楹联为证:“宫建庵中自古分门别户,街兴村外如今接道边乡。” 据海潮庵庵志记载,清朝年间,仁福王代表福佑帝君到九日山谒祖,回驾经过泉州时,因谒祖队伍鸣锣开道时惊动知府,知府一怒之下,将谒祖人员及仁福王神轿扣留下来,放言如果仁福王神轿不用人抬,自行越过三块方砖才能放行。此时,一只白犬闯入厅堂,钻进仁福王神轿下,驮起神轿,稳稳当当地越过三块方砖,知府看得目瞪口呆,提笔在仁福王头旗的“仁福王”中加了一个”“尊”字,以示尊崇与钦服,次晨列队恭送仁福王神轿及谒祖队伍出城。自此,仁福王人人尊称为“仁福尊王”。海潮庵至今有一对楹联“金鸡谒祖开道鸣锣登九日,白犬通灵驮轿跃步越三砖”,讲的就是这一充满了传奇的故事。
文昌帝君保佑我们什么
文昌帝君主掌世人功名禄位,护佑天下好学上进之士,主考试顺利,学业有成并禄运不断,因此历来为文人墨客、莘莘学子所供奉,信仰传统已延续千年。
文昌,本是星官名,包括六颗星。
即斗魁之上六星的总称。
星君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并叫“文星”。
所以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
其职权就是主宰仕子的功名利禄和求子延嗣。
“天下学子尽属文昌,善恶有报皆是阴骘”,凡人升学考试、升职考试、应聘考试等应试前都可向帝君祈求。
文昌帝君灵验非凡,佑人考运亨通,官秩高迁,智慧聪明,文思敏捷。
礼拜文昌帝君,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可求耳聪目明、智慧明了、思路敏捷、从容应考,文星高照,魁星点额,金榜题名,仕途通顺。
中国道教人物—三官大帝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天官”、“地官”和“水官”,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三官大帝掌握了天府、地府、水府间的一切行政事项,是极为崇高的神祇,神格仅次于玉皇上帝,所以民间寺庙常配祀于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闽南人会在庙宇或家宅门口设置香炉,祭祀上天高真,泉州人称之为“天公炉”(玉帝炉),认为是祭祀玉皇上帝所用;漳州人却称之“三界公炉”,因为古时王公、贵族、或者有敕额的寺庙才允许祭天,一般庶民不能祭天,连冬至、新正、玉皇诞、谢平安等祭祀玉帝时都往往呼请三界公做为代表。
今日台湾人已通称天公炉。
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的正确神衔为:天官:上元一品九炁赐福天官曜灵元阳大帝紫微帝君地官: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灵清虚大帝青灵帝君水官: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灵洞阴大帝旸谷帝君简称为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阴大帝。
民间最普遍的说法,认为天官大帝为尧,地官大帝为舜,水官大帝为禹三位贤君。
《历代神仙通鉴》则说元始天尊化炁为上元天官之神、中元地官之神、下元水官之神,这三位大神下凡,即成为尧、舜、禹三帝。
另说,三清道祖以炁化身,元始天尊化炁为上元天官之神、灵宝天尊化炁为中元地官之神、道德天尊化炁为下元水官之神;是为三元之神,以主宰天庭、地府、水域三界。
中国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礼仪。
道教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就是说三官有对世人、亡魂等能“赐与福份、赦免罪过、解除灾厄”的权能。
东汉时,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教徒请祷治疾疗病的方法。
其则天官掌其天府之统,掌众生善福恶祸之籍、诸神仙升降之职。
地官掌其九地十方,四维、五岳、八极,考察众生祸福核男女功过之籍,掌管所有山脉、土地。
水官掌其江、河、海皆水域万灵,掌死魂鬼神之籍,录众生之功过。
孚佑帝君
吕洞宾,俗名吕岩,民间一般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又称之为「文尼真佛」,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
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
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
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吕洞宾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乐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唐文宗开成二年举进士第,出任江州德化县令一职。
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结党营私,吕祖不愿偕同,于是弃官隐居于卢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该洞有两个出「口」,于是便改姓为「吕」,并自称为是洞中的宾客,改名为「洞宾」。
后来遇到火龙真人,并得其真传,学得天遁剑法。
又于长安遇古仙人锺离权结为知交,旅邸中锺吟诗一首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以试探吕之心愿,吕遂以诗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残簪缨重带布衣轻、虽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锺闻后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术相试,使吕昏困入睡,梦己中第,举进士外放知县,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娇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显贵,己则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荣华富贵,十载已过,忽获罪,摘官抄族,妻离子散,荣华富贵尽成过眼烟云,己身躯佝偻,踽踽风雪中孤苦无依之流浪老人。
黄梁一梦,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转侧醒来见钟独坐榻旁笑曰:「你在梦中一浮一沉,变化万端,眨眼间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则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云苍狗,过眼烟云,所要者仍在彻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场」。
吕顿悟钟乃神仙前来渡化于己,遂决意随钟遁入终南鹤岭,修炼成真,得道时立誓言:「不渡尽苍生、不欲仙而去」。
得到真传的吕祖遍游民间,历江、淮、湘、潭、鄂、岳及两浙等地,济世化人。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
他的剑朮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传说,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处在危岩之下,有个洞穴,幽深而巨大。
洞穴的入口,地势颇为平坦,仅可骑马,长驱直入洞里。
穴顶钟乳纷垂,进洞越深,寒气越重。
洞里的深处,有间石室,排列着石床、石桌、石凳,还有一个被熏得黑漆漆的石灶。
因为这个洞穴,通称纯阳洞,所以也有人说:吕洞宾是福建人,在那个洞穴里修道成仙的。
另说,吕洞宝,名叫纯阳,是唐朝懿宗时代的人,考中进士,咸通年间,历任两县县官,后因僖宗无能,黄巢作乱,吕洞宝痛感人生盛衰无常,遁人当时国都附近的终南山,修身养性。
以后如问,无法可知。
吕洞宾着有《圣德篇》、《指玄篇》、《忠孝课》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
宋徽宗封他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
北宋真宗时,据说在一次镇压益州民众叛乱时,吕祖曾显化相助,后被加封为「英显武烈王」。
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诏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
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
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陈砖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
」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
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
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吕洞宾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吕洞宾在民间被视为理发业的祖师爷。
相传臭头皇帝朱元璋,每次理发都因理发师不小心碰到他头上的疮而痛苦不堪,大发雷霆,接连砍杀了数位理发师。
吕洞宾获悉此事后,乃下凡扮成理发师,前去为明太祖理发,结果不但没有碰到疮,并治好了太祖的恶疮。
太祖龙心大悦,要赏他金银财宝,他却不要,只要求明太祖赐他一面红旗,插在理发店门口,从此便被尊为理发业的守护神。
民间传说吕洞宾曾情场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侣,如果热恋中的爱侣前去祭拜,必会被拆散,这虽是个无稽的传说,许多人却信以为真。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汉锺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李铁拐和何仙姑。
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其影响却是其它七仙无法相匹的,汉钟离等七仙的专庙寥寥无几,而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
而历史最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成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
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
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
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
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也身价陡增,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在民间传说之中,吕洞宾集「剑仙」、「酒仙」、「诗仙」和「色仙」于一身,是个放浪形骸的神仙。
吕洞宝弃儒学道,仗剑云游,到处扶弱济贫,锄暴安良,他好酒贸杯,三醉岳阳楼,使他「醉」名远扬。
吕洞宾还是位诗人,有几百首诗启传世。
同时,他又是个有名的「花神仙」,传说最多的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名妓)。
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最有人情味的神仙。
有些道观还假托其名,配了一些「吕祖药方」给人治病。
吕洞宾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他与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是对杜会影响最大的三位神明。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