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86
xxxx学院建筑系
课程教案
2019~2020学年第 2学期
课程名称建筑供电与照明
课程性质基本素质课
教材名称建筑供电与照明
适用专业(方向)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开课单位建筑系
授课教师
职称讲师
xxxx学院制
2019年3 月 5 日
《课程教案》填写说明
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基本素质课、职业能力课、素质拓展课;素质拓展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建筑供电与照明课程教案(顺序号 1 )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建筑供电系统概论
第一节电力系统简介
第二节建筑供电系统(一)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周星期第节
教学内容:
1. 学习目的和要求(能力目标、知识和技能要素):
具有了解电气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的能力。
2. 重点、难点:
重点: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难点:建筑供电系统的构成形式
3. 基本内容:
第一节电力系统简介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电力网、用户组成的一个整体。
一、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
根据一次能源的不同,有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和核能发电厂,此外,还有风力、地热、潮汐和太阳能等发电厂。
在这种系统中,当三相负荷不平衡或只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上有电流通过。
在一般情况下,如开关保护装置和导线截面选择适当,是能够满足供电可靠性要求的,而且投资较省,又节约导电材料。这种系统以前在我国应用最为普遍。
②TN—S系统
这种系统的N线和PE线是分开设置的,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公共PE线相连。
N线作用是用来通过单相负载电流和三相不平衡电流,故称作工作零线。
PE线的作用是用来保护,故称为保护零线。
由于正常情况下,PE线上无电流通过,因此用电设备之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但这种系统消耗的导电材料较多,投资较大,但由于设备间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广泛适用于条件较差、对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及设备对电磁干扰要求较严的场所。
③TN-C-S系统
TN-C-S系统是TN-C系统和TN—S系统的结合形式。
TN-C-S系统中,从电源出来的那一段采用TN-C系统只起能量的传输作用,到用电负荷附近某一点处,将PEN线分开成单独的N线和PE线,从这一点开始,系统相当于TN-S系统。TN-C-S 系统也是现在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系统。在旧楼改造适用。
2)TT系统
T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也引出N线,属三相四线制,只是设备的金属导电外壳可经各自的PE线分别接地
这种接地系统不但具有TN系统类似的优点,而且还可保证在故障尚未切除、人体触及故障设备的金属外壳时,由于人体电阻远大于保护接地电阻,使通过人体的电流比较小,对人体的危险性也小。
但这种系统会因设备外壳接地而导致漏电流较小,从而导致过电流装置不及时动作,使设备外壳长期带电。对此应该设置灵活的触电保护装置。
3)IT系统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是经一定的阻抗(约1000欧姆)接地,且该系统通常不引出N线,属三相三线制系统。其中用电设备的金属导电外壳可经各自的PE线分别接地,这种接地系统称为IT 系统。
这一不变的假想负荷叫做该组实际负载的计算负荷。
所谓负荷计算,是指对某一线路中的实际用电负荷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求出该线路的计算负荷的过程。负荷计算与计算负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
第一节负荷计算方法及其比较
负荷计算的方法:需要系数法、二项式系数法、单位指标法。
一、需要系数法
需要系数法,是把用电设备的总容量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的方法。适用范围:
1、用于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对变电所母线、干线进行负荷计算
2、用电设备台数多,各台设备容量差异不大时供电线路的负荷计算。
需要系数:是综合性系数,指用电设备组投入运
行时,从供电网络实际取用的功率与用电设备组
的设备功率之比。靠测量确定
二、二项式系数法
当用电设备台数较少,而且各台用电设备的容量相差较大时,应采用二项式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
在一般情况下,二项式系数法用于供配电线路的支线和配电箱的负荷计算。
基本方法:将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分为两部分计算,第一项是用电设备组的平均最大负荷,第二项是考虑数台大容量用电设备对总计算负荷的影响而加入的附加功率值。
由于这两项是按一定的比例系数计算的总负荷,故称为二项式系数。
三、单位指标法(负荷密度法)
用来估算建筑总用电负荷的常用方法,它是对现有建筑工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或每单位产品所需的计算负荷(W/m2或VA/m2),该计算负荷叫做单位指标或负荷密度。
总计算负荷≈建筑的负荷密度×总面积
单位指标法主要用在方案设计阶段,估算建筑物的总计算容量,估算变压器的容量大小、申报用电量和规划用电方案。对于住宅、高层旅游宾馆的动力负荷,可用单位指标法进行负荷计算。
四、负荷计算方法的比较
1、需要系数法计算简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适合用电设备数量较多且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
2、二项式法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大容量设备的作用,因此,当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悬殊时,使用二项式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