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蒹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蒹葭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感受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把握诗歌纯洁真挚健康的情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3、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握“追求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章叠句”形式特点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2、点拔引导品味赏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课中以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导语:大家都知道,《诗经》是从华夏先民的心中长出来的,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

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蒹葭》,吟诵这优美的诗篇,传唱这古老的歌谣。(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味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圈点生字。

2.抽学生朗读本诗,师生共同评价。注意停顿,语速放慢,语气舒缓。(屏幕显示停顿、长音标记。)

3.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速、语调。

4.学生自由朗读本诗,把握语速、语调,理解诗文大意。

5.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叠音词的运用,七个四字句,二二拍的节奏,最后一句五字句,使诗句抑扬顿挫。(这里让学生拍手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歌谣的特点)(屏幕显示停顿、长音标记。)

6.这首诗到底表达了怎么的感情呢?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轻声跟读,体会一下。

三、再读——想象诗歌的意境美,把握人物的形象美。

1、从景物描写的变化中体味情感,把握“痴情恋者”和“秋水伊人”的形象。

屏幕显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凄清寂寥焦急惆怅扑朔迷离、美丽动人热烈向往,执着追求,朦胧飘渺

引导学生通过每章中词语的变化来思考把握。

板书:

意境美:清凉幽渺的深秋,茂密苍青的芦苇,晶莹透亮的露水,呈现一种凄清寂寥朦胧的意境。

痴情者的形象:憧憬焦急,热烈倾心,执着追求。

秋水伊人:扑朔迷离,朦胧飘忽

每章(八句) 兴

学生背诵。

明确: 《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只是在押韵处换几个字表示层层递进。这种仅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复中深化意境,起到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2、理解诗歌的多义性,进一步体味含蓄、朦胧之美。

这是读者在看了蒹葭后的感怀,他化用了蒹葭的诗句,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写下的。 屏幕显示:

秋水渺远

芦狄苍茫

心中的人哟

匿于何方。

若即若离的扑朔

企慕中的情伤

原却是

一种无法走近的向往

师:如果我现在说伊人指的就是喜欢的人,你还认同吗?

屏幕显示:

明确:“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等,诗歌的主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变的。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多,并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因为似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前两句 写景 后六句 抒情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