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附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8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一、二单元)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fěi cuì zūn yōu línɡ qī bā suì(1)、()养()处( ) ( )

(2)、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 yōu yǎ zì zài( ),显示出bó

bó shēng jī()。

(3)、节目很精彩,场内zuò wú xū xī()。

(4)、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jié ráng bù tóng(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横线。

鼻涕(dì tì)汝(nǜ rǔ)辈锻(dàn duàn ) 炼

屏(píng bǐng)住呼吸空(kōng kóng)地汲(jí xī)水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3分)

专心()无()无故再接()

惊心()莫名()()结彩

4、将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归类。

A、①名义②莫名其妙③不可名状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B、①座无虚席②不虚此行③虚度光阴

()和()加点字意思相同。

5、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鼎”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

节。“鼎”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古代煮东西的器物;B、显赫、盛大;C、正当、正在。在“鼎盛”

一词中应选解释,在“三国鼎立”一词中应选解释。用“鼎”字再组两个成

语:、。

6、用“然”字组词,分别用在下面句子中。

(1)、()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的夜里()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

惊奇进而()起敬了。

(2)、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特点,建筑风格()不同。

(3)、傣族人家至今()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4)、那一团团()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

7、我会选择。

(1)、依次填入文段空缺中,正确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____ , 流出了____ , 流出了____ 。

①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②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③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①②③

(2)、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句是哪一句?()

A、他家来客了。-----他家客来了。

B、他都问过谁?-----他谁都问过。

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这样怕冷只有他。

D、有你们看的书。-----书有你们看的。

(3)、下列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你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努力地去做。

B、小明因为学习刻苦,所以受到老师的表扬。

C、老师一边弹琴,同学们一边唱歌。

D、与其边做作业边玩,不如先做完作业再玩。

8、按要求写句子。

(1)、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缩句)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妈妈热气腾腾的端来一碗汤给我喝。(修改病句)

(4)、请写一个描写校园早晨的句子,用上“勃勃生机”这个成语。

二、积累与运用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

(用原文回答)

(2)、过去的日子如,被,如,被。

(3)、“桂花在月光之下更显晶莹、润泽,全然不知晓月宫中的事情,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所对应的诗句是:

(4)、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学弈》告诉我们

;朱自清在《匆匆》的篇尾感叹“”也唤醒

我们;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我们悟出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来不缺少“故事”,但需要我们做生活

的有心人。

2、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

就;如果你是,就。

3、“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这句话有歧义。请根据你的理解续写语句,使两种意思明确化。

(1)、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

(2)、他一天就读了一本书,

4、词句积累。

○1、补充名句

A _________________,千里不同俗。

B 承前祖德勤与俭, _________________

C 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2、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 ,________________。

○3、时间来去匆匆,请写一句你平时积累的或创作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你的同学。注意字体写工整些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从“除非”“必定”中我体会

3、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香味、和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

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4、读完这段话,不禁让我们想起王安石的诗句:

(二)阅读《敬重卑微》做题。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

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

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

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

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

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

严和挑战。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在(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②用横线画出这一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③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和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4、、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