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全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的知识点地总结全部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

2、对已发生地区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灾害的动向,为预报-------灾害提供信息。

3、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

4、加强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

5、加强-------预报,启动应急方案。

6、及时有计划的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灾害)

一、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

1、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滑坡泥石流多发。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

5、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灾情严重再加上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1、2点是指特殊地理位置、3点是指特殊地貌、第4点是指特殊的气候)。

二、自然灾害频率上升的认为原因:

1、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灾害加重。

2、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

3、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

4、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

5、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三、我国东部地区成为自然灾害的重灾区:

1、季风区,是洪水暴雨集中的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的内涝区。

2、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的影响大。

3、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

4、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四、西南地质灾害严重:自然原因:

1、地质构造复杂,山高谷深,位于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

2、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易发生滑坡。

3、位于季风区,雨季长多暴雨且集中,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人为原因:

1、开垦开矿造成的植被破坏等。2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建设者防范意识和措施不当)。

3人、建筑物、财产等密集。危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滑坡掩埋或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

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聚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危害)。滑坡形成条件:

1、岩体破碎。(物质条件)

2、地势起伏大。(动力条件,重力和水)

3、植被覆盖率较差。(加剧)泥石流下形成条件:

1、地形陡峻。(动力条件),

2、丰富的松散物质。(物质条件)

3、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源。(物质条件)

4、植被覆盖率较差。(加剧)防治:(工程和生物措施)

1、实施护坡工程。

2、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3、工程建设和聚落应避开滑坡泥石流易发地带。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1、土质疏松。

2、降雨多暴雨且集中。

3、地形起伏大,千沟万壑,地表径流流速加大。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防治:小流域综合治理。

1、实施护坡工程,建水土保持工程,打坝建库。

2、植树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3、实施生态移民。

4、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六、地震

1、自然原因略。

2、人为:修建水库、开山、爆破、采矿等。

3、影响灾情因素:烈度、人口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防震意识、经济水平及救灾防灾能力。

4、灾情变化趋势: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加重。七、洪涝灾害形成原因:

1、水系、水文、气候(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变率)、地形地势。

2、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等。防治: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预报准确性。

2、工程措施。上游建水库,中游建设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加固堤坝,裁弯取直,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等。

3、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八、长江水文灾害原因:自然:

1、流经季风区,中下游降水集中,多暴雨。

2、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汛期长,上游来水量大。

3、中下游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流速变慢,排水不畅。人为:

1、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2、滥伐森林、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河床变浅且抬高。

3、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

4、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洪水灾情严重。防治:

1、参照七防治措施。

2、退耕还湖,疏浚河道。

3、裁弯取直。

4、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荆江: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淤积。)九、淮河流域旱涝灾害原因:(地形、水系、植被、水文、人类活动等)自然:

1、春季锋面雨带还未到达,形成春旱。

2、夏季受副高控制,伏旱严重。

3、有些年,当夏季风势力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梅雨期缩短,称为少梅或空梅)

4、梅雨季节或夏季风较弱的年份,雨带长时间停留在江淮地区(多梅)。

5、淮河流域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具有北方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和南方暴雨历时长、强度大的特点等。

6、黄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地形平坦,水流不畅,水灾多发。

7、淮河没有独立的入海口。人为:

1、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

2、开发历史久,人口众多,人地关系矛盾突出,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差,使淮河流域形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海河:

1、地形:发源于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泥沙沉积。

2、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3、水系:扇形水系,支流汇入干流,排水不畅。

4、人为原因参照八淮河。

一、孟加拉洪灾严重的原因:自然:

1、西南季风。2地势。3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

1、人口密度大。

2、植被。

3、水土流失。

4、很多船只到这里避难。

二、海啸防治:参考通用措施+增强自救意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三、赤潮:多发在比较温暖的季节,冬季仅在南海东海发生,发生时间从南往北逐渐推迟。成因:

1、海水富营养化,工农业废水和沿海地区的生活污水。

2、气候变化。

3、沿海海域的开发利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