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简述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软件的通信交换技术,它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硬件交换设备。
随着技术的发展,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下:
1. 虚拟化技术:软交换技术采用虚拟化的方式实现,将交换功能从硬件设备转移到软件中。
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将更多的网络功能转移到软件中,实现网络功能的灵活配置和部署。
2. 云化发展:软交换技术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软交换技术与云计算相结合,实现交换功能的弹性扩展和资源的共享。
3. SDN和NFV技术:软交换技术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网络的动态配置和管理,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 高可用性和容错性: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通过冗余设计、自动容错和故障转移等技术,实现交换功能的持续可靠运行。
5. 多媒体和实时性支持:随着通信应用的多样化和实时性要求的增加,软交换技术需要支持更多的多媒体通信功能和实时性需求,如视频会议、实时语音传输等。
总之,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虚拟化、云化、智能化、高可用性和容错性、多媒体和实时性支持等方向发展。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高通信网络的性能和灵活性。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电话通信系统的技术,它可以在数字网络中实现电话通信的传送和交换。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电话网络结构和通信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高效的通信体验。
软交换技术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来实现电话交换功能,相对于传统的硬件交换机,软交换技术更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传统的硬交换机需要大量的物理设备和复杂的线路连接,而软交换技术则可以将交换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通过软件控制实现电话的接续、转接、呼叫转移等功能。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软交换服务器,它负责处理电话通信中的各种功能和信号。
软交换服务器可以对电话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协议(IP)将信号传送到目标用户。
而在传统的电话网络中,电话信号是通过模拟信号传输的,需要经过多次的模拟-数字转换和数字-模拟转换,信号质量容易受到传输距离和线路质量的影响。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可扩展性。
传统的硬交换机需要建设大量的交换中心和线路,成本较高且扩容困难。
而软交换技术则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或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来实现扩容或缩容,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维成本和维护难度。
此外,软交换技术还能方便地与其他通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电话与互联网、电视、视频会议等多媒体通信的无缝连接。
软交换技术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通过软交换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统一通信,将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即时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集成在一起,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沟通质量。
此外,软交换技术还支持虚拟专用网(VPN)功能,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呼叫中心等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业务灵活性和扩展能力。
然而,软交换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软交换技术对网络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带宽和网络延迟的要求较为敏感。
如果网络质量不好或者带宽不足,会导致语音质量下降、呼叫延迟增加等问题。
其次,软交换技术在规模化应用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避免系统崩溃或故障导致的通信中断。
浅析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
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关键词]:软交换智能网分离中图分类号:te622.1+5文献标识码:te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246-01引言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实现pbx功能(ip pbx)。
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
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
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 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根据国际soft 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 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摘要:软交换技术的出现一方面造就了网络的融合,另一方面软交换采用了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API),方便了第三方应用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引进。
论文主要从软交换提出的必然性、软交换的概念和主要功能、基于软交换的增强型业务框架以及其各层间的协议等方面对软交换技术进行了论述,并对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前景作了介绍。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融合;可编程网络;应用程序接口;电力通信网0引言在传统的基于TDM的PSTN网络中,提供给用户的各项功能都直接与交换机有关,业务和控制都是由交换机完成的。
交换机的功能与其提供的业务都需要在每个接点完成,并且采用依靠交换机和信令来提供业务,所以必须在交换机的技术标准和信令标准中对开放的每项业务进行详细规范。
如要增加新业务,首先需要修订标准,再对交换机进行改造,每提供一项新业务都需要较长的时期。
为满足用户对新业务的需求,网络中出现了公共的业务平台--智能网(IN)。
智能网的设计思想就是把呼叫连接和业务提供分开。
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而智能网完成业务提供,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增强业务的能力,缩短了新业务提供的时间。
而这种分离仅仅是第一步,随着承载的多样化,必须将呼叫控制和承载连接进一步分离,这正是软交换引入的目的。
软交换在未来网络中的位置将被分成接入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和业务层,即把控制和业务的提供从媒体层中分离出来。
各层的功能如下:(1)接入和传送层。
将用户连接到网络,并将业务量集中后传送到目的地址。
(2)媒体层。
将要通过网络传送的业务转换成正确的格式,例如将话音业务打包成ATM信元或IP包。
此外,媒体层还可将业务选路到目的地址。
(3)控制层。
包含呼叫智能。
该层决定用户应该接收那些业务,还控制其他的在较低层的网络单元进行业务流的处理。
(4)业务应用层。
在纯呼叫建立之上提供附加的业务。
这种网络拓扑结构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可以使用基于包的承载传送,例如IP、ATM,克服了TDM 网络中容量不足的缺点;(2)具有开放式端点的拓扑结构,既能良好的传送话音,也能支持数据业务。
软交换技术作者:王曦来源:《商情》2013年第01期3G网络时代的来临,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和推动全球信息业发展的动力。
软交换(Soft Switch)技术则成为3G网络互通的关键。
主要从软交换的概念、体系、功能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3G软交换概念体系功能一、软交换概念软交换的概念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提出的。
软交换是一个软件的实体,用于提供呼叫控制功能。
其基本定义为:软交换是一种支持开放标准的软件,能够基于开放的计算平台完成分布式的通信控制功能,并且具有传统的TDM电路交换机的业务功能。
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从No.7信令网络到IP网络),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
从广义上看,软交换是电信交换网络演进过程中实现承载与控制分离的一种技术,实现媒体网关和呼叫服务器在网络上的分层部署,相关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互联和通信,以便在网上更加灵活地提供业务。
狭义上看,软交换指软交换设备,定位在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层。
二、软交换体系1、呼叫控制层。
呼叫控制层完成各种呼叫控制,并负责相应业务处理信息的传送。
呼叫控制层中的物理实体是软交换机(SS:Soft Switching),软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如下:对接入层的各种媒体网关的控制,指示媒体网关应与哪个媒体网关建立连接关系,完成信息压缩编码方式的控制、回声抑制功能控制和业务流量控制;基本话音业务的呼叫处理和连接控制;数据业务的处理和连接控制;提供与更高层应用的接口;计费功能。
2、媒体网关层。
媒体网关层的功能是将用户/业务连接接入软交换网络。
边缘接入层中的物理实体是一系列媒体网关设备(MGW),各网关设备完成数据格式和协议的转换,将接入的所有媒体信息流均转换为采用IP协议的数据包在软交换网络中传送。
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 软交换技术简介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和控制的核心。
现阶段的软交换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点:(1)集成分组网世界和电路交换网世界;(2)具备汇接局和端局能力;(3)呼叫控制与媒体层和业务层分离。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
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其它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简单的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目前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媒体网关接入功能(2)呼叫控制功能(3)业务提供功能(4)互连互通功能(H323和SIP、IN)(5)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6)认证与授权功能(7)计费功能(8)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9)协议和接口功能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应用目前欧洲运营商对于软交换的发展和应用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
运营商都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 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试验和评估新技术和新设备。
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
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决定至少3年内其承载网络采用ATM技术。
本地网的软交换试验规模逐渐扩展。
比利时电信则重点发展ADSL,以增强竞争优势。
英国BT话音网络在长途网层面正在进行网络优化,1998年开始将原有的近200个长途/汇接交换机优化为67个大容量的基于ATM的交换机NGS,NGS处理能力达5M BHCA,具有155Mbit/s中继接口和256K交换模块。
试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摘要:研究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能够有效提高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质量。
基于此本文将首先简单介绍软交换技术,其次,分析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在通信工程初期就阶段的应用、在通信工程中期阶段的应用以及在通信系统后期阶段的应用三方面内容。
最后研究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发展前景,其中主要包括电话和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补充业务的拓展以及网络信息交换三方面内容。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网络连接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发展水平正处于快速上阶段,在此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其中软交换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的通信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该技术也成为通信工程系统中应用的主要技术之一。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里链接控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将以上系统综合应用,能够提高通信工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资源管理能力和资源分配的准确性。
一、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主要指的是将通信工程中的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网络相互分离,使二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对立性。
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软件,保证呼叫控制功能的应用质量。
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连接控制功能、翻译选择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呼叫控制功能、宽带管理功能以及呼叫记录功能等,同时该技术还能将网络资源和网络能力相互结合,规范此过程中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能力,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网络服务的更新速度,进而保证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
软交换技术和传统技术相比能够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相互分离,每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都有一个与其对应的网络,这种方式能够增强网络系统的开放性,降低服务更新的难度。
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一)在通信工程初期阶段的应用通信工程建设的初期阶段,由于当时的网络技术并不发达,加上网络规模的限制,软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涉及的业务范围也较小,同时能够提供的技术需求也较少。
阐述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讯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摘要:电力通信引入软交换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使得同一网络可以提供多种业务和应用,并使新业务的开发和部署非常方便;提供完善的用户安全体系,使投资更加经济,从而优化通信专网的网络建设,简化运行维护管理,充分满足电网各种业务的通信需求。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力通讯系统应用前言:软交换指的是从媒体网关中将呼叫控制这一主要功能分离出来,借由相关的系统/软件,从而达到呼叫控制的目的,由此分离呼叫控制以及呼叫传输的功能,提高管理工作与控制工作的便利性。
另外,软交换又称为呼叫服务器、呼叫代理等,在通讯传输的网络中独立存在,可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业务,软交换的协议是依附着IP而生,相比起之前更加的灵活,开发性也较强,结构简单化,对掌握上、控制上可起到帮助,一、软交换技术的核心特点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实现控制层与承载层的分离,以及采用分组网实现媒体流承载,它具有以下优势:(1)软交换网络的控制和承载分离,导致组网灵活性大大增加,可以采用平面组网结构,也可以采用分级结构,比传统电路交换网更为扁平。
(2)控制和承载的分离,以及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导致软交换机的设备体积更小,能耗和占用空间均小于TDM交换机。
(3)控制承载分离后,媒体流的传送交给承载网去实现,软交换机只负责呼叫的接续和控制,因此软交换机对呼叫的处理能力高于TDM交换机,设备容量可以做得更大。
(4)控制与承载分离使得各种设备的功能模块化,接口标准化,有利于运营商选择设备和组网。
(5)软交换支持SIP协议,也可以通过应用服务器(AS)向第三方开放业务接口,这些都使得软交换网络的业务能力较传统电路交换网大为加强。
(6)基于分组交换更有利于开展包括语音、视频、数据在内的多媒体业务。
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能够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以及其他增值业务。
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及发展【引言软交换技术最早是一种基于局域网进行通信的系统,由于该系统不需要额外架设网络,只通过用户级交换机和一些软件编写就能进行通信,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随着通信工程的发展,目前以及未来要将软交换技术范围进行扩展,实现各个行业内使用软交换技术进行通信,让通信发展更加合理。
1.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1.1固定电话目前的固定电话用途较为单一,只在各类企业和机构依然会架设固定电话网络,导致固定电话业务在通信行业中大幅缩水。
随着软交换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固定电话业务中,由于软交换技术中,可以实现不同接口的接入,也就意味着在该过程中软交换技术可以实现多项功能,这会对传统的固定电话业务带来改革。
但是要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到固定电话网络中,需要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防止用户信息泄露,软交换系统在固定电话网络中的实现可以通过两种方式:(1)客户端进行信号转换。
在这种方式中,客户端设备先将音频信号按要求转换成不成种类的电信号,通过不同的接口将信号送出,并传送到目标设备。
(2)进行信号集中转换。
这种方式与传统固定电话通信系统结构和原理上较为相似,用户端信号传递到整个系统的信号转换设备,由中间设备将信号传送到目标设备,在该过程中,信号中转站的设备要进行全面更换,提高通信效率。
1.2移动通信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需要针对长途和短途两种通信种类采用不同的技术。
对于长途通信,终端设备信号连接到信号塔后,将信号经过多次处理并传送到本省的MSC服务器,而后信号进行多次交换后传送到另一台终端设备,由于软交换技术中可以进行多个不同接口的接入,所以可以将移动设备的信号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相较于传统移动通信方式,不需要进行多次信号处理,将整个通信流程进行极大简化,提高通信效率[1]。
短途移动通信更为简单,对市内通信,可以组建相关的软交换设备,通过信号塔台将信号传递到目标设备附近的信号塔中,将信号进行传送,在塔台间传递时,也可通过互联网系统进行信号传送,增强信号抗干扰能力,并且在与互联网系统合并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额外线缆架设,节约资金。
对通信工程中软交换技术的前景及其技术应用之我见摘要: 通信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通信与信息的专业界线越来越模糊, 趋于融合。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信息网络可靠性的提高, 使得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NGN 网络应运而生。
NGN 也就是下一代网络, 是集话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网络。
对传输网而言, NGN 指下一代智能光网络; 对移动网而言, NGN指3G和后3G;对数据网而言,NGN 指下一代因特网和IPV6 ; 对电话网而言,NGN 指软交换体系。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核心技术之一,其特点是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
本文介绍了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网络架构和特点。
关键词: 网络软交换多媒体1 软交换网络的核心技术思想在传统的电话网中, 用户接入模块、中继模块、交换矩阵、控制模块都集中在一台硬件设备中, 各功能模块之间采用内部总线连接。
交换机提供的服务与硬件、软件及业务应用绑定在一起, 开放性差。
软交换网络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出来, 分别形成接入网关、中继网关、分组承载网、软交换设备等独立的网络部件和单元, 各部件独立发展, 构成开放的网络架构, 实现了业务与呼叫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 这种结构使业务独立于网络, 业务的提供更加灵活。
2 软交换网络的网络架构软交换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分层、构件化。
软交换在纵向上依次可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 应用层。
( 1 ) 接入层。
为用户接入软交换网络提供各种接入手段, 并将信息转成能够在I P承载网上传递的格式。
( 2 ) 承载层。
采用分组技术, 负责将软交换网络内各类信息流传送至目的地。
( 3 ) 控制层。
提供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 其核心技术就是软交换技术。
(4)业务/ 应用层。
用来提供各类业务。
软交换网络的基本构件包括软交换、接入设备、中继网关、信令网关、媒体资源服务器、业务服务器等, 另外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分组承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莹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22期
[摘 要]网络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而电力通信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各种新技术、新设备被投入电力通信系统中。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络种类繁多,不同的网络之间想要通信非常困难,导致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络很难管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从软件的角度,运用编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各种网络之间的通信更加方便。本文首先介绍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设备的组成结构,然后阐述软交换技术的优势,最后重点分析软交换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电力通信系统;应用前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094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22-0-02 1 软交换的概念与设备组成 1.1 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最基本的功能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特定的系统或软件,实现基本的呼叫控制功能,例如,呼叫选路、资源分配、建立会话、拆除会话等,实现将呼叫传输与控制分离的目的,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的指导思想在于软件系统独立于所控制的硬件与自身所运行的平台,依靠各个模块协议的互通进行工作,允许用户通过应用编程接口开发新业务,从而使用户独立参与业务的开发,推动通信网络向下一代演进。
1.2 软交换的设备组成 软交换结构主要是由4个层面构成,具体如下。 第一,业务层。业务层的主要任务是将相关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将配置好后的资源提供给相关用户,为用户提供最优服务。电力通信将跟踪IP技术在传送电力关键运行业务方面的发展,关注利用电力配电线路传输数据的相关技术。
软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前景
基本概念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
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
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
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
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
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
三个基本要素是:
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
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
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
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
(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
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
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
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的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新兴运营
商进入话音市场的新的技术手段,也是传统话音网络向分组话音演进
的方式。在国际上,软交换作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组件,
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所接受和采用。
应用前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交换各种标准的制定与补充,
不少厂家都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实
验。目前,国内外许多电信设备制造商,如西门子、阿尔卡特、爱立
信、北电、中兴等都在积极发展新的交换机过渡平台,提出了软交换
在下一代网络中的解决方案。
它的功能非常类似于现行电路交换传送系统间的交换/长途网,
C4交换机用软交换系统和一组中继网关的组合体所取代。中继网关
自身是由软交换技术利用主/被叫协议控制,这个协议就是与来自某
个具有指定源/目的的RTP/UDP/IP流的电路交换机的一
个指定时隙相关的MGCP/IPDC协议。
软交换技术作为呼叫处理的组成部分,其标识要被用来终结该呼
叫的最有可能的出口网关,并利用这个信息来命令中继网关执行所指
定的功能,亦即软交换技术能够通过选择一个最小代价的路由来完成
每次呼叫,以使所选择的出口网关最接近目的电话。于是,就完成了
原有通过电路交换网执行的呼叫操作功能。
接入网关既可以终结ISDN的PRI,也可以终结来自企业
PBX的CAS信令。这种接入网关能够被软交换以基于分组电话协
议的多种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基于H.323协议的网关,软交换能
够像一个H.323网关那样动作;如果接入网关隧道PRI(Q.9
31)或CAS信令返回到软交换,那么软交换还能够使用像MGC
P/IPDC协议以更好的方式控制接入网关。这也体现了软交换技
术处理接入网关的能力。 软交换技术通过SIP协议接到电缆网络
上,以支持企业的 IP PBX及IP电话。它还能够通过TCP/
IP协议接入SCP,也可通过TCP/SCCP协议接入到SS7
网络上,使无缝互连成为可能。
伴随着软交换多年的发展,现网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的软交换应
用。在这些应用中,有两类应用非常符合软交换以分组交换为基础提
供传统话音业务的定位。这两类应用分别是:软交换在语音长途网中
的应用以及软交换在固网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事实上还有一类应用,就是3GPP系统网络结构中的电路域(CS)
应用。因为3GPP R4和R5等版本系统网络结构中的CS控制实体—
—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MSC Server),采用的就是移动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在语音长途网中的应用
软交换在语音长途网中的应用,最能够体现出软交换的技术优势。
首先,软交换应用于语音长途网相比于传统电路交换具有如
下优势:(1)更大的系统容量使得网络结构更简单。(2)资源调配效率
更高。软交换设备的呼叫处理能力大于传统交换机,因此在部署语音
长途网时,可以设置更少的交换节点。交换节点的减少所带来的优势
是非常明显的,最直接的好处是网络结构变得简单,路由的配置和维
护也更为容易。间接的好处还有减少了机房的占用面积,降低了传输
资源配置的难度等等。由于软交换网络是基于分组交换的,并且实现
了控制与承载分离,因此相对于电路交换来说对资源进行重新调配更
为简单,效率也更高。在调整承载资源时,网络结构以及信令路由等
都不需要做相应的变化。
其次,软交换应用于语音长途网,回避了这种技术在其他场景应
用所遇到的问题。第一,长途网软交换不携带终端用户,避免了安全
攻击、用户资源控制等问题;第二,长途网不涉及城域网或接入网,
而骨干IP传输网的带宽又比较容易保障,因此也不存在QoS保障问
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软交换在PSTN语音长途网的改造和扩容中获
得了广泛的应用。
软交换在网络智能化改造中的应用
在PSTN网络智能化改造过程中使用软交换机也是软交换
应用的一个方向。在这种应用中,软交换机主要用于替代PSTN汇接
局交换机。
用软交换替代传统汇接局交换机,可以为网络带来更低的维
护成本。另外得益于软交换网络容量大、扩容方便的优势,在今后本
地网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承载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只需在端局
层面放置更多接入网关(AG)或中继网关(TG),在软交换设备中相应地
增加处理板,对网络的架构没有任何影响。
另一方面,软交换对智能网的支持也使得其足以胜任这一角
色。对智能网应用协议(INAP)的支持已经成为软交换设备的一种必备
能力,无论采用IP承载INAP(INAP over IP)的方式,还是通过信令网
关(SG)进行信令转接的方式,软交换都可以很容易地实现与传统智能
网设备的对接,同时软交换本身还可以具备业务交换点(SSP)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