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81.05 KB
- 文档页数:3
肝病患者血脂检测的重要意义发表时间:2013-04-16T10:01:36.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吴飞[导读] 肝脏是TC、TG合成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病时,肝细胞受损,TC、TG合成受阻,血清血脂含量降低。
吴飞(沈阳市法库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综合科 110400)【摘要】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206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90例、肝硬化60例,肝癌32例,测定其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60例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肝癌者以上指标明显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观察病情,病情进展情况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肝病血脂水平检测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68-02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多功能实质性器官,它几乎参与体内一切物质的代谢,不仅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激素等物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还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等重要功能[1]。
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就可能发生脂类物质代谢的异常,从而导致血脂浓度发生改变。
故血清中血脂水平的测定对肝脏损害程度、肝病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及脂类代谢紊乱的机理研究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对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测定,以了解它们与肝脏疾病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脏病人206例肝病患者,男性122例,女性84例,年龄21-73岁,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90例、肝硬化60例,肝癌32例。
慢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薛宏丽;单洪;秦丽莉;冯国和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3(032)009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胆碱酯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健康体检者各30例患者进行血脂(TG,CHOL、HDL、LDL、LP(a)和胆碱酯酶(CHE)水平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TG、CHOL、HDL、LDL、LP(a)、CHE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并随着肝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血脂和CHE水平可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对临床疗效观察、判断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总页数】3页(P1-2,6)
【作者】薛宏丽;单洪;秦丽莉;冯国和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辽宁沈阳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慢性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临床意义 [J], 杜黎黎;李艳;徐万洲
2.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刘光伟;叶军;薛冬英;张洁
3.脂肪肝患者血脂、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陈圆媛;张有
江
4.慢性肝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英侠;张传耀
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J], 唐维政;郑春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分析苏锦良【摘要】目的分析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1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研究组ALT及AST水平分别为(81.9±8.1)、(61.4±7.9)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5±4.3)、(24.4±5.7)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TG、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DL-C与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升高,提示患者脂肪肝损害肝细胞功能,血脂代谢指标TC及TG明显升高,提示患者存在脂肪代谢异常.临床上检测肝功能指标及血脂代谢指标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7(011)003【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脂肪肝;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者】苏锦良【作者单位】523451 广东东莞市东坑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脂肪肝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内的脂肪堆积过多而导致的病变。
病情轻者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者则病情凶险,甚至发生肝硬化[1]。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够恢复正常。
目前临床上脂肪肝主要依靠超声进行诊断,但在早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漏诊。
当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时,可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相关的肝功能指标会出现异常[2,3]。
另外出现脂肪肝时常常提示脂代谢异常,因此脂肪肝患者的脂代谢指标也会发生改变[4]。
本研究分析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指标以及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分析其辅助诊断脂肪肝的临床意义。
肝病患者血清脂类检测结果180例分析及临床意义
柳宝忠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2013(20)1
【摘要】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及分解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正常状态下,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血脂含量的变动也就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当肝脏受损伤时,可导致脂类代谢异常,使血脂水平发生改变。
本研究对180例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脂类6项指标进行观察,发现其对肝脏损害程度、病情观察、预后估计均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柳宝忠
【作者单位】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血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J], 梁景云
2.肝病患者血清中促血小板生成素含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J], 袁忠海;李艳;侯毅鞠
3.肝病患者血清中促血小板生成素含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J], 袁忠海;李艳;侯毅鞠
4.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其DNA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及临床意义 [J], 冯佳
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连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J], 范学科;崔俊芳;张爱国;孟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临床意义分析摘要】目的测定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8例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其中A 级20例B级26例C级22例,选取3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 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白介素-6.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用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各组变量正态分布情况,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方差分析(F检验),脂联素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脂联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时脂联素升高,但与Child-Pugh分级及HOMA-IR无关.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脂联素;Child-Pugh分级;胰岛素抵抗【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85-02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疾病,肝硬化是其终末期临床表现,其本质为代谢性疾病,脂肪因子在糖脂代谢中发挥重大作用,与肝病的关系密切,目前关于脂联素与肝硬化研究较多,但结论不尽一致,关于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的研究较少,本文就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清脂联素水平的意义分析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科住院的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共6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HBSAg阳性,有典型的CT表现,并有门脉高压症表现(如腹水、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等),其中男4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1.61±10.83岁;Child-Pugh分级A 级20例,B级26例,C级22例,所有肝硬化患者均无肾功能及心肺功能不全,无代谢性疾病.同时选择健康对照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52±12.19岁.对照组均排除糖尿病、肾脏病、心脏病、肥胖症、肿瘤及合并严重感染等影响激素代谢的疾病,由专人测量受检者身高和体质量. 2指标测定隔夜空腹8h以上,清晨抽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血脂、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胰岛素及白介素-6;同时取6ml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70℃保存,待测脂联素.血清脂联素经ELISA 法测定.血清Fins采用瑞士罗氏公司试剂盒,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采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HOMA-IR=FBG×FIns/22.5.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所用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各组变量正态分布情况,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双样本方差分析(F 检验),脂联素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二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脂联素(APN)、白介素-6(IL-6)、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MI)及空腹血糖(FBG)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A、B、C 三级脂联素水平(890.7734±162.6577)(906.3941±155.8215)(888.5912±148.8635)μg/L,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乙型病毒性肝硬化组A、B、C三级HOMA-IR 水平(11.06±2.11)(16.91±5.96)(19.03±14.95)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A、B、C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hild-Pugh分级加重而升高. 4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A、B、C三级IL-6水平(8.6843±4.1684)(14.3807±5.5359)(21.0907±5.9518)pg/L,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C>B>A 5脂联素与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与PT负相关(r=-0.315,P<0.05),与HDLD正相关(r=0.366,P=0.06).表1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临床参数比较(X±s)注:BMI:体重指数;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IL:总胆红素;ALB:血清白蛋白;TG:血清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HDLD:高密度脂蛋白;PT:凝血酶原时间;FINs:空腹胰岛素;FPG:空腹血糖;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APN 脂联素;IL-6:白介素-6讨论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一种由白色脂肪组织的成熟脂肪细胞特异性合成分泌的脂肪因子,具有调节脂肪氧化和糖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1].在IR 者、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现循环脂联素水平降低[2].脂联素在肝脏代谢性疾病中起中枢性作用.在NAFLD中, 脂联素水平下降[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脂联素水平升高,且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并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可以上调脂联素水平[4、5],肝硬化时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升高,但这种变化是否与Child-Pugh分级相关,是否可以作为评价肝功能的指标,各家报道不一致[6-8]. 人体循环中的IL-6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参与机体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目前发现IL-6与肥胖、IR及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研究发现IL-6对脂联素水平有抑制作用[9],在糖尿病患者中IL-6可以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水平升高,而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联素水平降低,加重了胰岛素抵抗,两者水平呈负相关,并且发现,肥胖及NAFLD 患者IL-6上升,且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IL-6与脂联素之间是互相拮抗的. 综上我们分析脂联素作为一种对肝脏由保护作用的脂肪因子,在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时升高,提示脂联素对肝硬化有辅助诊断意义,但其结果受多因素影响,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且与HOMA-IR无关,我们如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应多方面考虑可能影响因素,并可进一步研究不同Child-Pugh分级时肝脏脂联素mRNA 水平的表达,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更合理的结论来指导临床.参考文献[1]TsaoST,LodishHF,FruebisJ,etal.ACRP30,anewhormonecontrolling[ fatandglucosemetabolism[J].EurJPharmacol,2002,440:213-221.2]WeyerC,FunahashiT,TanakaS,etal.Hypoadiponectinemiainobesityandtype2diabetes:closeassociationwithinsulinresistanceandhyperinG[ sulinemia[J].JClinEndocrinolMetab,2001,86(5):1930-1935.3]BalmerML,JoneliJ,SchoepferA,etal.Significanceofserumadiponectinlevelsinpatientswithchroniclive rdisease[J].ClinSci,2010,119(10):[ 431-436.4]ChiangCH,LaiJS,HungSH,etal.SerumAdiponectinLevelsareAssoGciatedwithHepatitisB ViralLoadinOverweighttoObeseHepatitisB[ VirusCarriers[J].Obesity,(2013)21:291-296.5]HuiCK,ZhangHY,LeeNP,etal.SerumadiponectinisincreasedinadGvancingliverfibrosisanddeclineswithreductioninfibrosisinchronic[ hepatitisB[J].JHepatol,2007,47(2):191-202.6]SoharaN,TakagiH,KakizakiS,etal.ElevatedplasmaadiponectinconGcentrations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correlatewithPlasmainsulin[ levels[J].LiverInternational,2005,25(1):28-32.7]陈凤媛,高春明,沈强,等.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3):197-198. [8]张龙江,林汉华,王宏伟,等.重组人白介素6抑制SW872脂肪细胞脂联素及其受体1的表达和脂联素的分泌[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2006,22 (5):487-488. [9]孙涛,李向东,杨文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hs-CRP及APN 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1):10-12.。
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1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并与1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肝硬化患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载脂蛋白a1 (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2 3 肝硬化患者血脂水平与血清tbil和alb的相关性chol、tg、ldl c、apoa l tbil呈负相关(r=0562,0511,0502,0539,p<005); chol、hdlc、ldl c、apoa l alb呈正相关(r=0531,0485,0496,0568,p<005)。
3 讨论肝脏是脂质和载脂蛋白代谢的重要场所,可合成和释放脂蛋白及脂代谢酶类等3,4]chol、tg、hdl c代谢的场所,chol、tg、hdl c主要在肝脏合成,机体脂类代谢正常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肝脏功能的好坏5]起肝硬化时,由于存在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细胞胞器受损,必然导致血脂及载脂蛋白合成减少;同时肝硬化所致的体内激素代谢障碍,如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性激素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血脂水平的变化。
由于肝硬化患者特别是c级患者,由于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也为响血脂代谢的因素之一。
因此,肝脏作为合成血脂及脂蛋白的重要器官,其损害的严重程度决定了血脂和载脂蛋白的水平。
本文结果肝硬化患者chol、tg、hdl c、ldl c、apoa1apob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1);而且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child pugh c级降低水平较a、b级更加明显(p<005或001),与文献报告相似6]提示检测肝硬化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可较好反映肝脏功能损apoa1hdl主要载脂蛋白,apob是ldl和vldl的主要载脂蛋白,而肝脏则是apo合成的重要器官。
肝病患者生化指标检验特点分析肝病是指肝脏发生各种疾病的总称,包括病理生理和生化指标等多个方面。
其中,生化指标是肝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通过生化指标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肝功能异常,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一、肝功能检测1、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这两个酶是肝脏细胞内常见的酶,不仅局限于肝脏,在心脏、肾脏、胰腺等器官也有表达,但肝脏是最主要的合成和分泌部位。
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从细胞内逸出,导致血清ALT和AST升高。
由于ALT在肝脏中的含量更高,故ALT也更常用作检验肝功能的指标。
在肝炎、肝癌等肝脏疾病中,ALT和AST的升高是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
2、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产生的一种黄色物质,肝脏是胆红素的主要代谢器官。
总胆红素代表着血液中所有胆红素形式的含量,其中结合胆红素则是由肝脏转化的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则是未经过肝脏代谢的胆红素。
当肝脏受损无法有效代谢胆红素时,总胆红素含量升高,临床上出现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症状。
3、碱性磷酸酶(ALP)ALP是肝脏内一种主要的酶,能够催化碱性底物的水解反应,包括95%的碱性磷酸酶来自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当肝脏受损时,胆管和肝细胞均可引起ALP升高。
此外,肝癌也可能导致ALP升高,但其升高程度相对较轻。
二、肝病指标特点1、多是非特异性指标生化指标多是非特异性指标,即阳性并不能证明肝脏病变,但阴性可基本排除肝脏疾病。
如ALT、AST、总胆红素和ALP,它们在其他器官中也能表达,而检测结果会因外伤、酒精摄入、食物成分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单一借助这些指标诊断肝疾。
2、指标变化缓慢肝病指标的变化不像血糖、血脂等指标那么显著,而是具有缓慢性、稳定性和代表性,其变化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够被检测到。
在治疗中,由于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是个缓慢的过程,所以肝功能指标恢复也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
3、指标的互相影响生化指标之间会相互影响,例如胆红素和A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