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321.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上海市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为提高胸痛患者救治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逐步建立胸痛救治体系,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制定了《上海市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请遵照执行。

一、市级胸痛中心

(一)功能定位

市级胸痛中心具备疑难危重胸痛相关疾病的诊治能力,与区域胸痛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对口支持和联动工作机制,承担区域胸痛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胸痛患者救治工作;为区域胸痛中心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

(二)基本条件

1.三级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

3.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条件。

- 1 -

4.实行院前院内书面交接制度和急诊分级制度,无搁置救护车及其设施设备现象。

5.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三)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部门参与的胸痛中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明确工作制度并负责胸痛中心的日常管理。

2.成立针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救治小组,按照相关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各类胸痛相关疾病的救治预案和工作协调机制。

3.与所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区域内急救中心(站)签订胸痛患者协同救治协议,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实现胸痛患者信息互联互通。

4.建立并落实胸痛相关疾病患者的病例报告制度,按时完成胸痛病例数据库的建档填报。有专人负责胸痛患者信息登记、诊疗数据记录、随访管理和健康宣教,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信息安全,不外泄个人隐私,并对胸痛患者诊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提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改进措施。

(四)建设要求

1.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见附图)。

2.设置胸痛急诊绿色通道。设立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胸痛留观室等功能区域,并在功能区域配备相应诊疗及抢救设备、设施及药品(包括心电图机、供氧系统、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等

- 2 -

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上述区域的面积、床位、设备等能满足医院急诊需求。

3.分诊区有规范的胸痛分诊流程图,指引分诊护士在初步评估后将患者分流到胸痛诊室、急诊抢救室、胸痛留观室或导管室等不同急诊区域;急诊科除一般必备设备外,应配备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D-二聚体的设备,并具备床旁心电图检查条件。

4.建立包含远程实时传输心电图、微信群、手机短信、传真等多种形式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基于此平台的急性胸痛诊疗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具有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的医师能及时为急诊提供全天候支持。该信息共享平台至少要与周边5家以上不能开展PCI的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以便及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5.以指南为依据,制定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快速临床甄别、STEMI患者早期再灌注治疗、NSTEMI/UA的危险分层及治疗、低危胸痛患者的评估以及院内发生ACS的救治流程。

(五)服务要求

1.心血管内科为本市优势科室,能为本市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抢救、复杂疑难病例诊治以及培训、教育等服务和支持。

2.具备急诊PCI能力,导管室基本设备(状态良好的数字血管影像设备、监护设备——含无创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护设备、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生命支持系统)能满足急诊PCI的需要,并常备急诊PCI所需的各类耗

- 3 -

材;导管室激活时间小于30分钟且导管室365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能力。

3.导管室过去1年PCI手术量≥1000台,急诊PCI(包括PPCI 及补救性PCI)≥100例。

4.设有冠心病监护室(CCU),床位≥12张。

5.直接PCI的月平均门-球囊(D-to-B)时间小于90分钟。

6.所有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在首次医疗接触(分诊台或挂号)后10分钟内由首诊医师接诊。

7.急性胸痛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后10分钟内完成12/18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在首份心电图完成后10分钟内由具备诊断能力的医师解读。

8.急诊科护士、医师或其他急诊检验人员能熟练掌握床旁快速检测肌钙蛋白、D-二聚体的方法,在20分钟内获得检测结果。

9.各种不同来院途径(自行来院、经救护车入院、转院及院内发生)的STEMI患者,以PPCI为治疗策略的,首次医疗接触到再灌注时间≤120分钟;以溶栓为治疗策略的,首次医疗接触到开始溶栓(FMC-to-N)时间≤30分钟。

10.制订相应流程,急诊科及心内科相关人员熟悉流程及相关联络机制,确保自行来院STEMI患者绕行CCU从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确保从不能开展PCI的医院转出、且需实施PCI(包括直接转运PPCI和补救性PCI)的STEMI患者到达胸痛中心前,能确认诊断、启动导管室,并绕行急诊和实施CCU方案直达导管室。

11.制定主动脉夹层和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疗规范。经临床初- 4 -

步评估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或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能在30分钟内(从通知到患者开始扫描)进行CT增强扫描。怀疑A型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者能在30分钟内完成心脏超声检查。

二、区域胸痛中心

(一)功能定位

区域胸痛中心具备收治本区域内或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普通胸痛患者的能力和水平;与市级胸痛中心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搭建市、区两级胸痛患者会诊、救治及转诊渠道。负责对本区域其他医疗机构接诊胸痛患者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使其基本具备对胸痛患者进行首诊的能力,能够及时、规范转运胸痛患者。

(二)基本条件

1.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相关专科医院。

2.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或胸外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等与胸痛救治相关的诊疗科目,配备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施设备。

3.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溶栓治疗、张力性气胸外科紧急持续性引流治疗的相关条件。

4.实行院前院内书面交接制度和急诊分级制度,无搁置救护车及其设施设备现象。

5.具备胸痛患者的综合抢救能力。

(三)组织管理

1.成立由院长或分管医疗业务的副院长负责、相关科室和管理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