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物学重点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93.81 KB
- 文档页数:14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
在这一年中,我国精神科领域在临床诊疗、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此,对本年度精神科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临床诊疗方面1. 诊疗能力提升本年度,我国精神科诊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各级医疗机构加大了对精神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了精神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同时,引进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如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 抑郁症诊疗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
本年度,我国抑郁症诊疗取得重要进展。
一方面,通过开展抑郁症健康教育,提高了公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3. 精神分裂症诊疗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
本年度,我国在精神分裂症诊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加强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降低了复发率。
4.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本年度,我国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通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儿童青少年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科学研究方面1. 基础研究本年度,我国精神科基础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研究人员在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精神科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年度,我国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3. 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是精神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年度,我国在精神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四、人才培养方面1. 教育体系完善本年度,我国精神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各大医学院校增设了精神科专业,培养了大批精神科专业人才。
生物的大学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活动的科学领域,它包括细胞的组成、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等内容。
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1. 细胞结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动物细胞则缺乏这些结构。
2. 细胞器:细胞包含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完成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
3. 细胞分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进行分裂,确保细胞的遗传物质能够准确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4. 细胞生物化学过程: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代谢、合成、分解等多种活动,这些活动通过酶的催化和调控实现。
二、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领域,它包括基因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基因在个体和群体中的作用等内容。
遗传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它位于染色体上,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表达出来,控制生物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化学活动。
2. 遗传物质的传递和变异:遗传物质通过生殖细胞的传递,在子代中进行连续的遗传,同时也会发生变异,产生新的遗传特征。
3. 基因的作用:基因在个体和群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控制了生物的一些特征和适应性。
三、进化生物学进化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种类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科学领域,它包括生物种类起源的起源和演变、生物形态和行为的变化、物种间的适应性和竞争等内容。
进化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1. 物种形成和起源:生命在地球上的起源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生物种类是通过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过程逐步产生的。
2. 适应性和竞争:生物在特定环境中通过适应性和竞争,经过长期的演化过程,形成了适应当前环境的特征和生物形态。
3. 生物形态和行为的变化: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它们通过演化和选择逐步发生变化。
神经内科学习的心得神经内科学习的心得神经内科学习一直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学科,这一领域研究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系统。
在学习中,我逐渐发现了一些比较有用的心得,总结如下:一、打牢基础知识神经内科学习中,最为重要的是打牢基础知识,尤其是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只有牢固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这一点在面对神经内科复杂疾病时更为重要。
二、注重医学案例分析神经内科学习时间长,分支比较多,对于每一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非常复杂。
因此,学习者可以通过注重医学案例的分析,深入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神经内科学习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现实情况,例如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
因此学习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简单的复习,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多找机会参与临床实践神经内科的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对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因此,学习者应该多找机会参与临床实践,尤其是在学习时期就要尽量多参加实践,多与患者接触,了解疾病的具体表现和治疗方法,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神经内科的知识。
五、结合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学习神经内科和其他学科都存在着很大的关联,如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言语病学以及其他的内科、外科、放射学、药学等学科的学习也在神经内科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神经内科的相关知识点。
总的来说,神经内科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式认知和逐步理解的过程。
通过以上几点的实践,相信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与理解神经内科学的知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高中生物扩展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课程是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它不仅包括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还涵盖了一些扩展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学现象。
以下是一些高中生物扩展知识点的总结: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微观结构对于理解生物体功能至关重要。
- 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遗传与进化:-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理解遗传病和遗传变异。
- 进化论是生物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了解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漂变等进化机制。
3.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稳定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 生物技术与伦理:-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生物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的道德界限。
5. 人体生理学:- 人体各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在调节人体功能中的作用。
6. 免疫学基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 免疫应答的过程和疫苗的原理。
7. 分子生物学:- 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 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
8. 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
- 生物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如基因序列分析。
9. 环境生物学:- 环境因素如何影响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
- 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响应。
10. 神经生物学:-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 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11. 发育生物学:- 胚胎发育的过程,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各个阶段。
- 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
12. 生物统计学:- 统计学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高一生物模型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模型是生物学研究中用来描述和解释生物系统的一种工具或方法。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生物系统中的各种现象和机制。
在高一生物学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常见的生物模型,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I. 细胞膜模型细胞膜是生物细胞的外界和细胞内环境之间的界限,也是许多物质传递的关键通道。
生物学家戴维森-丹尼尔模型(Davidson-Danielli model)提出了细胞膜由两层脂质分子层以及其中插入的蛋白质构成的结构。
然而,根据现代研究,这个模型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更广泛接受的模型是流动镶嵌模型(fluide mosaic model)。
该模型认为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中嵌入的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动态结构。
II. DNA双螺旋模型DNA是生物体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其结构的解析对于理解生命的发展和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
该模型认为DNA由两条互相螺旋的链组成,螺旋链之间通过碱基对的氢键连接,形成一个稳定而具有遗传信息的结构。
III. 神经元模型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在神经生物学研究中,经典的神经元模型是Hodgkin-Huxley模型,该模型描述了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与动作电位的产生。
然而,该模型复杂度高,函数较难求解,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简化的神经元模型,如FitzHugh-Nagumo模型和Hodgkin-Huxley模型的简化模型。
IV. 进化模型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物种逐渐演化和变化的过程。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提出了自然选择和适应性演化的观点。
而现代进化模型则包括了突变选择模型、遗传漂变模型、随机漂移模型等多种模型,用以描述和解释不同物种如何适应环境、进化和分化的过程。
V. 生态模型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科,生态模型是用来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和能量流动、生物种群变化等生态过程的工具。
2024年脑病科工作总结样本____年,作为一名脑病科医生,我有幸能够参与并见证了脑病科领域的重大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____年脑病科工作进行总结,以____字的篇幅呈现。
一、工作概况在____年,我所在的医院脑病科每年接诊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的脑病患者增多。
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脑病科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
工作范围方面,我们的脑病科在____年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的工作: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科研和学术交流、患者教育和健康管理等。
二、技术进步与工作成果____年是脑病科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一年。
在神经影像学方面,我们引入了更先进的神经影像设备,并与其他科室合作,如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
我们采用了影像引导技术,成功实施了一些复杂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神经生物学研究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脑梗死的神经保护策略等。
这些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脑病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在手术技术方面,脑病科利用机器人和微创技术,在脑部手术中取得了突破。
这些新技术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减少了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作为脑病科医生,我们的工作成果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我们在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患者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了患者对脑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三、困难与挑战在____年,脑病科工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布,导致了一些地区脑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治疗。
其次是脑病科的医护人员短缺问题,加大了工作压力和负荷。
此外,脑病科的医疗费用也相对较高,给患者和家庭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四、展望与建议尽管在____年脑病科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对未来有信心。
神经内科理论业务学习计划引言:神经内科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
神经内科主要从事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
神经内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
因此,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我需要制定一份系统的学习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学习内容1. 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是神经内科医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包括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神经元传导、突触传递、神经调节、神经细胞凋亡等内容。
此外,还需学习神经损伤和修复、神经内科疾病的病理生理等相关内容。
2. 神经解剖学:对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神经内科医生来说非常重要。
需要学习脑部、脊髓和周围神经的解剖结构,掌握相关解剖学知识。
3. 神经内科疾病学:学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脑炎、神经肌肉疾病等。
4. 神经影像学:学习神经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脑电图等。
了解各种检查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能够准确读片和分析影像。
5. 临床技能:学习神经内科的临床技能,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腰穿、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等。
6. 神经内科治疗:学习各种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
二、学习方法1. 系统学习:按照学科和专业知识的体系编排,逐步深入,从基础知识到专业知识,循序渐进地学习。
2. 多方位学习:除了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还要利用网络资源、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等途径,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
3. 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参与和观察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自我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主动查阅文献,了解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
5. 学习评估:定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和改进学习计划。
三、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半年):系统学习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内科解剖学知识,包括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脑部和脊髓的解剖结构等。
循环记忆知识点总结下面将对循环记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释。
一、循环记忆的定义和分类循环记忆是指某些个体反复地执行某个动作或行为,甚至对同一想法或情景重复思考,而不断地进行重复。
循环记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动作循环记忆:指个体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同样的动作,无法停止,常见于强迫症患者;2. 思维循环记忆:指个体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或者情景,无法抽身,常见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患者;3. 情感循环记忆:指个体反复经历同样的情感波动,无法摆脱,常见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心理问题;4. 记忆循环记忆:指个体无法停止回忆过去的一些事件或经历,常见于创伤、悲伤、失恋等情感刺激后。
循环记忆通常与心理、情绪、神经系统的问题有关,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扰。
二、循环记忆的病理生理基础1. 神经生物学基础循环记忆涉及到神经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神经递质的调节,其病理生理基础与神经细胞、突触和神经递质等多个层面有关。
1)神经细胞和突触:神经细胞和突触是构成神经网络的基本单位,循环记忆的产生可能与神经细胞的异常兴奋性或突触传导异常有关。
2)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等。
这些神经递质在循环记忆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释放或再摄取可能导致循环记忆的产生。
2. 神经心理学基础循环记忆的产生和维持也与认知、情绪、行为等多个心理层面有关。
1)执念和焦虑:循环记忆通常伴随着强烈的执念和焦虑,个体难以摆脱对特定事物或情感的固定思维,这可能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
2)情绪调节和记忆加工:情绪的调节和记忆的处理紧密相关,情绪过激或不稳定可能会导致记忆的再次激活和循环记忆的产生。
3)冲动和自我控制:循环记忆通常伴随着冲动和自我控制困难,这可能与前额叶皮质和杏仁核等脑区的功能异常有关。
以上的神经生物学和神经心理学基础为我们理解循环记忆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未来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方向。
普通生物学总结知识点1.细胞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生物细胞和真核生物细胞。
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则具有明确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2.细胞代谢:细胞代谢包括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其中,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进行的能量转化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有机物质。
细胞呼吸是将有机物质分解为能量的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化。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DNA是基因的载体。
遗传信息通过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传递给后代。
4.进化论:进化论认为生物是通过进化过程演变而来的。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它使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传递其有利的遗传变异给后代。
5.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和进化关系的学科。
生物按照分类系统被归为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的分类单位。
6.组织学:组织学研究细胞在一起组成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7.器官学:器官是由组织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如心脏、肺、肝脏等。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协同发挥功能。
8.生殖与发育:生殖是生物繁殖后代的过程。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生物繁殖的两种方式。
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形成成熟个体的过程。
9.神经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神经细胞的形态特征和信息传递。
10.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生产和研究,包括基因工程、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
12.养分循环:养分循环是指生物体内和生物体间养分的转化和迁移过程,包括碳、氮和磷等元素的循环。
13.免疫学:免疫学研究生物体对外来的病原微生物的防御机制,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4.行为学:行为学研究生物的行为模式和机制,包括动物的求偶、捕食和迁徙行为等。
1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知觉与行为的基础
1.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 神经冲动的传导
3. 神经生物学和行为科学的关系
4. 感觉的传递和感觉器官的特点
5. 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二、行为的调控
1. 激素与行为的调控作用
2. 环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3. 大脑和神经系统对行为的调控
4. 生物节律和行为
5. 生物钟和季节性行为
三、感知世界的途径
1. 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嗅觉和味觉的基础
3. 感觉适应和感觉过载
4. 震动的特点和影响
四、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1. 生物行为的生存和繁殖意义
2. 食物选择和限制
3. 生存中的竞争和协作
4. 昆虫社会和多样性
5. 物种适应和进化
五、人类行为的特点
1. 神经科学和人类行为的关系
2. 人类行为的进化和发展趋势
3. 神经系统的疾病和行为问题
4. 生态学和人类创造力的关系
5. 意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与解析一、动物的主要类群1. 腔肠动物知识点总结: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例如水螅,身体呈圆筒形,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周围有触手,触手上有许多刺细胞,用于捕食和防御。
水螅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
在营养条件良好、水温适宜时,水螅进行出芽生殖,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在环境条件不利时进行有性生殖。
解析: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使腔肠动物能从各个方向获取食物和感知周围环境,刺细胞是其特有的防御和捕食结构。
其简单的消化腔和有口无肛门的特征,体现了较为原始的消化和排泄方式。
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历程中处于较低等的地位,是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的重要阶段,为后续动物类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扁形动物知识点总结: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如涡虫,身体可以分为前端、后端、背面和腹面,前端有眼点等感觉器官,能感知光线等刺激;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它们有发达的生殖器官,适应寄生生活,通过吸盘等结构附着在寄主的肠道或其他器官上,摄取寄主的营养。
解析:两侧对称的体制使动物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
扁形动物中寄生种类的出现,是动物适应寄生生活的一种进化表现。
它们高度发达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大量后代,以增加在寄主体内生存和传播的机会。
扁形动物的这些特征反映了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结构和功能逐渐适应不同生存方式的变化,从自由生活向寄生生活的转变也拓展了动物的生存策略和生态位。
3. 线形动物知识点总结: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如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的角质层能防止被消化液消化;其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雌雄异体。
秀丽隐杆线虫是自由生活的线形动物,常被用作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它生活在土壤中,以细菌等为食,具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和简单的神经系统等。
1、实验针灸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主要开展针灸理论、针灸作用规律、针灸作用机制和针灸应用技术等相关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是针灸学科一个新的分支;也是研究针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重要基础。
2、得气:是指针刺穴位后产生的经气感应.3、循经感传现象:是指以针刺、低频脉冲电等方法刺激穴位时,人体出现酸、麻、重、胀等特殊感觉,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脉循行路线传导.4、经穴—脏腑相关:反映了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一种双向关系,即脏腑生理或病理改变可通过多种形式反映到体表的相应穴位上;刺激体表穴位又可对相应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5、牵涉痛:是指当某一内脏器官有病变时,患者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不适或疼痛外,尚可在远离该器官的体表某部皮肤或深部组织发生痛觉过敏.海氏带:当一些内脏器官患病时,往往在相关部位的皮肤出现痛觉过敏,这种痛觉过敏的皮肤部位即称为海氏带或痛觉过敏带.6、穴位功能特异性: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不同穴位之间在主治和功能作用上所存在的差异.7、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针灸效应的发生、发展呈现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分为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
时效曲线:用直角坐标图表示针效与时间的关系.8、针麻诱导期:在实施针麻手术之前,对选定的穴位预先进行一段时间针刺刺激,至镇痛效果达到可以手术这段时间。
(一般在25~40min左右)9、针刺耐受:是指由于长时间针刺或反复多次针刺后,针刺镇痛效应降低的一种现象.10、针刺后效应:停止针刺后继续存在的针刺效应1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它包含痛感觉和痛反应两个成分。
痛阈(或痛反应阈):是指从刺激开始到引起疼痛感觉或运动反应的最小刺激量。
耐痛阈:是指能耐受疼痛的最大刺激量12、针刺麻醉:是指用针刺止痛方法来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
精神科医生进修个人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精神科医生进修个人总结精神科医生进修个人总结(精选3篇)精神科医生进修个人总结篇1不知不觉,一学期的精神科护理结束了,这学期里,我们共有两次医院见习,一次是在康宁医院,一次是在民康医院。
神经细胞:可参看(组培补充) 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失望细胞
system: 轴浆流,可参看组培,生理 1 slow axonal flow m 2 fast axonal flow 需要注意的:antergrade 顺方向 retrograde 返回 突触的结构:化学性突触的 兴奋性的突触多在树突棘,抑制性的多在胞体上 突触的可塑性; Synaptic plasticity 可参看生理书P281 改变 1后突触的受体 2前突触的递质数量 quantity of neurotransmitters
化学突触的传递效能发生改变称为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减弱和突触传递增强两部分。表现为,突触后膜电反应的增强和减弱。广义上讲包括突触传递可塑性,突触发育可塑性,突触形态可塑性,一般未做特殊说明指突触传递可塑性。 主要包括:短时程突触可塑性,长时程突触可塑性。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易化,强直后增强(PTP),突触抑制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减弱,LTP,LTD
神经递质的条件 1)突触前神经元内含有合成该递质的原料和酶系 2)递质合成必须储存在突触囊泡以避免被其他酶系水解 3)突触前刺激能导致该递质的释放 4)该递质可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发挥兴奋或抑制效应;直接外加该递质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旁可产生相同的突触后效应 5)突触部位存在该递质的快速灭活机制 6)递质拟似物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该递质的突触传递效应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 多巴胺:Dopamine 分布在中脑的黑质中,神经纤维投射到纹状体,属于椎体外系,使运动协调,协调肌张力,非意识性的控制。此功能减弱,引起帕金森(PD)Parkinson's disease PD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除草剂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可能性大,杀虫剂;遗传因素: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出现异常 分布在 在VTA腹侧被盖区,与情绪,情感相关,调控情绪,缺乏时,导致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正常情况下,VTA 奖赏行为,多巴胺神经元与奖赏行为相关,毒品成瘾 受体:促代谢性受体,D1-D5 ,两种亚型,药理学特征分类D1样受体(D1,D5),D2样受体(D2,D3,D4) D1 Gs偶联 使cAMP 增加 D2 Gi 偶联 降低cAMP
5-HT 脑中的分布:脑干中缝核 Raphe nuclei in brainstem,投射广泛脑和脊髓中,5-HT不能穿过血脑屏障,中枢是由脑中合成的, 合成原料:色氨酸 合成酶:色氨酸羟化酶(TPH),5-羟色氨酸脱羧酶(5-HTPDC), 受体: 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 重摄取和降解: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消除方式 5—HT大部分被突触前末梢重摄取,重摄取后,部分进入囊泡重新使用,大部分被线粒体膜上的MAO氧化成为失去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重摄取的转运体为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 ,SERT), 临床应用: 1.假说:重症抑郁症(自发,外界刺激,产后抑郁症),情绪低落, 原因:脑中5-HT系统功能的低下,抑郁症患者5-HT释放不足 处理:a.提高5-HT水平 过度应激障碍:激素水平较高, 机制:SERT的抑制剂,百忧解(一线药物) 副作用:服用后一周内症状加重,加大自杀倾向,3周开始起效,增加成年神经元新生, b消除5-HT的降解途径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副作用比较大 受体: 一共有14种受体,一种离子通道,其它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
5-HT1R: Gi 偶联 抑制AC,开放K+通道,关闭Ca2+通道 ,超级化,突触后抑制 5-HT2R: Gq偶联 IP3↑ Cl-电导↑ 增加Cl- 内流 缓慢去极化 5-HT3R: 离子通道 Na+ 电导↑ 增加阳离子 快速去极化 5-HT4R、5-HT6R、5-HT7R: Gs偶联 激活AC 5-HT3R 离子通道型受体,Na+离子通道快速去极化, 作用:降低CNS中的5-HT能系统可以缓解焦虑 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急紊乱PDSB(恐惧记忆) 海湾战争:闪入relashback ,恐惧记忆的异常保持 原因:长时程突触反应增强,突触功能的改变,
组织胺 Histamine 生物胺类 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 脑中:结界乳突体 神经元局限,轴突投射较广 组织胺神经元, 组织胺受体有两种,组胺H1受体和H2受体, 功能不重要 H1 G9/11 磷脂肌醇系统 H2 Gs AC系统 H3 Gi/o ? AC系统? 在周围组织中比较重要,血管收缩,肥大细胞 痒觉的产生相关:急性痒 慢性痒:肝功能受损,老年性的瘙痒 药物引起的痒觉:吗啡的副作用 谷氨酸 谷氨酸:脑中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 合成:Glu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合成时通过葡萄糖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α-酮戊二酸转氨酶催化合成GLU,脑中主要是通过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所用下水解得到Glu 谷氨酰胺循环:释放入突触的Glu,大部分被神经末梢摄取再利用。摄入胶质细胞的GLu在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转变成谷氨酰胺,后者进图伸进末梢后可再经谷氨酰胺酶脱氨基生成Glu,形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谷氨酰胺循环”。 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 癫痫:颞叶癫痫,细胞死亡,谷氨酸神经毒性,导致突触后细胞中钙离子过分升高, 受体:离子通道型的,NMDA, AMPA,KA 快反应的 促代谢型的受体Metabotropic, Group 1 (Gq):mGluR1和5 ,活化PLC,将PIP2水解为细胞内第二信使DAG和IP3
Group 2 (Gi) :mGluR2和3 抑制AC 降低cAMP 或者增强AC 升高cAMP Group 3 (Gi) :mGluR4、6、7、8 抑制AC 降低cAMP 或者增强AC 升高cAMP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NMDAR,AMPAR,KAR 分为NMDA型和 非NMDA性 受体 受体 选择性受体激动剂 生理效应 NMDAR NMDA 开放离子通道(Na+,Ca2+ 内流,K+外流 引起慢EPSP AMPAR AMPA 开放离子通道(Na+内流,K+外流) 引起快EPSP KAR KA 开放离子通道(Na+内流,K+外流) 引起快EPSP NMDA NMDA受体 4个亚单位围绕通道, NR1是必需亚单位,NR2起调节作用;一般式2个NR1和2个NR2 NMDA受体具有独特的电压依赖性,其受体通道被Mg2+堵塞,去极化将Mg2+逐出而打开NMDA受体通道。受配体和膜电位的双重调节。
通透:Na+、K+和Ca2+,引起突触后去极化,持续时间为75-90ms,产生慢时程EPSP,一般和AMPAR共存在 ,NMDA 与非NMDA受体毗邻分布,使突触前释放Glu,激活非NMDA受体产生EPSP,当突触后膜去极化到一定程度,NMDA受体通道的Mg2+ 阻滞作用被移除,NMDA受体通道开放。
GABA γ-氨基丁酸 大脑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分布于多种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和投射神经元。GABA在大脑皮层的浅层,海马和小脑皮层的浦肯野细胞层含量较高。 合成:由谷氨酸脱羧形成, 由L-型谷氨酸在谷氨酸脱羧酶(GAD)的作用下, 储存和释放:GABA合成后储存在囊泡内,但胞质中浓度也很高, 囊泡释放依赖Ca2+,胞质释放不依赖Ca2+ , 失活:主要重摄取,依靠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上的GABA转运体 受体:离子通道性 :GABAA产生IPSP GABAC氯离子通道,抑制性的电位 代谢性的受体:GABAB 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GABA 抗惊厥药物,抑制GABA降解, GABAB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突触前和突触后抑制,诱导钾通道开放,引起超极化。 Gi偶联,多种效应系统偶联,AC,电压依赖型Ca2+通道,钾通道。 激动后效应:1调制AC活性2抑制电压门控钙通道打开,3开放钾通道,膜超极化,产生慢IPSP,4突触前GABAB自身受体和异源受体,抑制多种递质释放 GABAA:结构类似于N—AChR ,有5个亚基围成的离子通道,是氯离子通道,通道开放时,Cl-内流,使膜超级化,主要介导突触后抑制,GABAA的突触后抑制效应具有抗惊厥,抗焦虑和镇静作用 临床:GABA 抗惊厥药物 GABAC:配体门控的氯离子通道,主要分布在视觉通路上。该受体的功能特点是:1对激动剂敏感性高;2通道开放较慢而持久;3不易失敏 甘氨酸:中枢系统另外一类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分布在脊髓前角,延脑和脑桥,大脑小脑含量很低, 受体:αβ亚单位构成的五聚体,属于配体门控通道,Cl-通道, 引起突触后超级化,产生IPSP,对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甘氨酸有增强NMDA受体通道复合物的作用。 Ach Acetylcholine 乙酰胆碱 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多是胆碱能的神经元
合成: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ChAT的催化下合成;VAChT(胆碱乙酰转移酶)俗称胆碱乙酰化酶AChE (
分布:基底前脑、交感副交感节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受体:毒蕈碱受体M-AChR和烟碱受体N-AChR M1/3/5-Gq;M2/4-Gi/o;外周N1/2; 中枢α-BGT敏感和不敏感受体 烟碱型受体(N1、N2-骨骼肌) 肌松剂 临床上阻断N2受体,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是神经肌接头障碍引起的肌肉 治疗:抑制免疫力的药 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毒蕈碱型受体(M受体) 副交感神经的节前节后神经的受体, 有机磷农药中毒(胆碱酯酶抑制剂) 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恶心,呕吐,腹泻,尿频,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强 阻断剂:阿托品 军事用途:沙林毒剂
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一些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向被它们支配的肌肉各发出一根很长的轴突,即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在接近肌细胞,即肌纤维处,各自分出数十或百根以上的分支。一根分支通常只终止于一根肌纤维上,形成1对1的神经肌肉接头。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乙酰胆碱(ACh)。
N-ac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