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 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 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 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7至1999年,曙光公司先后在市场上推出具有机群结构 (Cluster)的曙光1000A,曙光2000-I,曙光2000-II超级服务器, 峰值计算速度已突破每秒1000亿次浮点运算,机器规模已 超过160个处理机,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 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 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 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 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
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 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 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
1999年,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I计 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系 统有384个运算处理单元,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3840亿次 2000年,曙光公司推出每秒3000亿次浮点运算的曙光3000 超级服务器。
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 —“龙芯”芯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塞斯·罗伊德等提出了用于求解 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认为借助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带 来指数级的加速,将能远远超越现有经典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机的速度。 根据理论预计,求解一个亿亿亿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利 用GHz时钟频率的量子计算机将只需要10秒钟。
该研究团队发展了世界领先的多光子纠缠操控技术,成 功运行了求解一个2×2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线路,首次从原 理上证明了这一算法的可行性。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 在光学量子计算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 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 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 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 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3年,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后成立北京市曙光 计算机公司)研制成功曙光一号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机, 这是国内首次以基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通用微处理器芯片 和标准UNIX操作系统设计开发的并行计算机; 1995年,曙 光公司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具有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结 构的并行机曙光1000(含36个处理机),峰值速度每秒25亿次浮 点运算,实际运算速度上了每秒10亿次浮点运算这一高性能 台阶。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 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
(原标题:中国量子计算机突破:10秒匹敌超级计算机几 百年)
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 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的诞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 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数字电路的典型应用
计算机
电视(高清晰度)
通信(DSP应用)
将来通信的发展趋势:
软件无线电
单片机 + DSP + FPGA
数字电路的典型应用
复杂数字电子产品已经大众化
量子计算机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 学和量子信息团队的陆朝阳、刘乃乐研究小组,在国 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 实验。
晶体管(分立元件)
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 管,其性能在体积、重量方面明显优 于电子管,但器件较多时由分立元件 组成的分立电路体积大、焊点多、电 路的可靠性差。
数字电路的发展过程
集成电路
1960年集成电路出现,成千上万个器件集 成在一块芯片,大大促进了电子学的发展,尤 其促进数字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相关成果发表在6月7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审稿人评价“实验工作新颖而且重要”,认为“这个 算法是量子信息技术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
据介绍,线性方程组广泛应用于几乎每一个科学和工 程领域。日常的气象预报,就需要建立并求解包含百 万变量的线性方程组,来实现对大气中温度、气压、 湿度等物理参数的模拟和预测。而高准确度的气象预 报则需要求解具有海量数据的方程组,假使求解一个 亿亿亿级变量的方程组,即便是用现在世界上最快的 超级计算机也至少需要几百年。
数字电路的发展过程
电子管
1906年,福雷斯特等发明了电子管;电子管体 积大、重量重、耗电大、寿命短。1946年,世 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用了1.8万只电子管, 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50KW。目前 在一些大功率发射装置中使用。
数字电路的发展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数字电路的发展过程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 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 银河-I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 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 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

相关主题